•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

    时间:2020-07-24 08:06:4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摘要:随着城乡发展的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村贫困的问题也会延伸出跟多的问题。所以加强完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凸显出来了,与此同时,农村的相关配套也要跟上,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发展也可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关键字:贫困救助体系 农村配套制度 社会救助理念一、我国农村贫困救助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主要是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等为内容的一种保障 制度,它对于救助鳏寡孤独、赈贫济穷、稳定社会秩序、保护 生产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但是,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贫困救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首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贫困救助就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16日刊文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有组织的国家扶贫行动,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农村现行贫困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其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此外,我国农村贫困认定的标准也不断在逐年提高。尽管我国在农村贫困救助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二、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存在的问题救助理念相对落后。贫困救助理念决定着贫困救助制度的出发点和发展路线,制约着救助制度的运行和救助目标的实现。我国现行贫困救助在很多方面还是延续传统的救助理念。首先, 表现为施恩色彩浓厚,人权色彩淡薄。在现代社会,国家对生活贫困的公民实行救助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 还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把对贫困者的救助看成是一种施舍或推恩, 而没有认识到这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这种把贫困救助理解为政府的爱心、感情、仁政, 已经成为公民社会救助权实现和新型贫困救助制度构建的思想障碍。其次,体现为强调短期物质投入,忽视长期发展援助。有部分政府官员把救助工作当作政绩来完成, 在救助目标及相应的救助措施上,没有充分考虑是否符合贫困者的长期规划,而主要是想在短时期内尽可能多的减少贫困人口。把目标放在增加贫困农户的短期收入, 救助重点放在短期内容易出成果的项目上,而对贫困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忽视了救助的核心应该是提高贫困者的素质,是提升贫困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贫困救助的法制化水平不高。贫困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对此,理应由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然而,我国在贫困救助方面,法律法规极不健全,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贫困救助方面的立法,但却大都是以条例、决定、文件甚至通知等形式出现,立法的层次比较低,容易随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贫困救助法制的欠缺使得救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对贫困救助的重视程度,难免出现管理监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政 策不连续性等弊端。同时, 由于立法欠缺、监督缺位, 致使救 助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 资金使用存在较大风险。从 国外的经验看, 贫困救助立法在社会保障的各项立法中是被 予以优先考虑的, 是相对较为完善的, 如英国最早出台的社会保障法就是《济贫法》。因此, 我国有必要尽快出台一部明确、统一的贫困救助法律, 使我国农村贫困救助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贫困救助的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方面, 社会互助机制不健全。我国的贫困救助一直是由政府主导的, 各类民间组织在救助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 救助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超过四千万, 再加上灾害救助等临时性救助在内, 贫困救助工作的管理异常繁杂, 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员参与。但在实际工作中, 基层工作人员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1)贫困线的界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前划定贫困线的方法一般有:食物能量法、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问卷调查法等。但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区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衡量这些指标的过程中是比较难去界定这个贫困线的标准。(2)农村家庭的收入难以估算。(3)农村救助制度在实施过程的存在的道德风险。(4)农村贫困救助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对贫困救助制度的监督做不到有效的动态监督,现在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连网络都不通的,而且电话网络这些也不是很发达。三、解决途径1、树立正确的贫困救助理念,一方面要提高对贫困救助的认识。农村贫困救助制度能否尽快建立并完善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水平。只有各级党委、政府思想上高度重视, 并切实加强领导, 积极组织与支持,才能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重点消除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到农村贫困救助是一项民生工程,把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政策措施,下大力气抓好这一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确立以人为本,坚持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在现代社会,获得贫困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而提供贫困救助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贫困救助的宗旨是保障贫困对象的基本人权,在提供贫困救助的同时,必须维护被救助对象作为人的尊严而不应附加有损人格尊严的条件。加快贫困救助的立法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贫困救助立法的完善是贫困救助制度改革的关键。第 一, 及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农村贫困救助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归类,已经过时的,通过法定程序宣布终止其效力;对一些相互矛盾或有疏漏的,要根据经济社会的需要及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要求加以修改、补充和增删。第二, 全面系统地总结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贫困救助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经验, 使农村社会救助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规范化; 并对改革中 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以及在改革中形成的新的权利义务关 系, 及时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加以确认。第三, 尽快促成 贫困 救助法的出台, 对贫困救助的理念和原则以及贫困救助的 主体、对象、 类别、标准、 程序、机构、人员、管理和资金来源等进行明确的规范,使贫困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农村贫困救助的体制。由于贫困救助工作的复杂性、社会性、服务性的特征,为更好地发挥其扶贫济困的功能,有必要理顺贫困救助的管理体制,健全其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统一的贫困救助体系,其次是要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做到分工合理,再有就是重视农村基层救助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最后就是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由地方政府一直到农村基层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贫困救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拓宽贫困救助资金的筹资渠道。贫困救助资金是开展贫困救助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一方面要明确资金来源,分配好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可大力吸纳社会救助资金。可通过,慈善机构或者募捐等活动来筹资,同时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贫困救助的行列中。积极推进农村贫困救助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和发展。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形成更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的收入。其次就是完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该运用到农村的贫困救助的工作中去,这样子使得更加有效的实施和监督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再有就是大力发展贫困农村的医疗和教育事业,通过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才能创造出更高效益,早日脱离贫困。总之,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建立工程,还存在很多非常突出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和解决。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一项事关困难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协调推进,综合实施的方针,构筑起一个法制健全、政策完备、机构健全、管理科学、部门配合、运行高效的,真正起到反贫困作用的现代新型贫困救助制度。参考文献《湘潭大学学报》期刊第582期,成志刚——《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反思与重构》都阳《中国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及其效应》赵敏《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创新新研究》张银霞《中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历史演变》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相关关键词: 贫困学生包联制度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