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清退 正文

    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实践趋向、动因与反思

    时间:2023-01-25 14:25:0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余利川, 李昊娜, 杨 政, 夏凡婷

    (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1]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水平教育需求,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然而,日益增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清退部分未合格硕博研究生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依据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博研究生清退情况的统计,编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官网发布的有效清退通告文本538份(1)文本梳理与统计时,两地办学高校分开统计,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研究问题统计分析其中538份文本。。硕博研究生“退学”意味着没有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没有达到相应教育目的,是在国家承担、高校执行学生培养花费,以及学生耗费时间、精力而无法达到毕业目标情况下的教育止损行为[2],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培育质量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改革重点。为此,本文立足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视角,通过文本分析,以“目标评估-动因分析-提升路径”为逻辑,探究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的整体实践现状,并探究高校清退研究生行为的动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为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智慧支持,助推高质量发展政策在高校研究生培育改革领域“落地生根”。

    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问题应置于多重背景下进行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新主题、引领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的需求和研究生既有培养问题共同作用于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实践。

    1. 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主题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础上教育领域对人民需求的满足,这不仅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体系和科技强国的发展需要[3]4。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目标着眼于民族复兴和第二个百年计划,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着力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创造更多机会、更有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实现更有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也更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能否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标准。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呈现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总体要求、服务需求为价值取向、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追求卓越为目标愿景[4]。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5]。高校清退不合格硕博研究生,适时规范和优化研究生教育方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水平及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真正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2. 引领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的实践

    2021年,国内总计377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而197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仅1万余人,至2020年已达到110.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9.1万人,博士研究生11.6万人,2020年国内在学研究生达到314万人,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3]1。然而,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背后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研究生教育以粗放式短期化发展为主的惯性,尚未达到以质量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多注重办学要素投入,对创新能力重视不足,虽出现一定数量科研成果,但在国际竞争中仍长期处于“跟跑”阶段[6]。在人才数量增长的同时,缺乏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这种现状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7],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代表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高水平,能否培养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成为检验“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科研学术活动成效的核心判断标准。因此,需要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对部分不合格硕博研究生予以清退并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使高校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时代使命。

    3. 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诸多既有问题

    重点高校建设政策是指国家采取“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策略, 集中资源和力量资助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率先发展, 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8]。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系列文件强调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培养监督体系, 规范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规章制度,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然而,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领域的实践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等多次报道高校硕博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如部分硕博研究生不堪重负采取危害自身或他人生命健康的极端行为等。

    硕博研究生延期毕业、清退现象增多无疑反映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清退研究生成为探究高校研究生培养实践的可行措施。

    通过对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的文本整理与分析,依据清退的主要原因、层次类别、年份趋势、学科分布、院校差异5个维度,依次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实践的现状。部分高校最早从2009年开始清退硕博研究生,至今共清退人数4 010人,被清退研究生主要包括博士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1. 主要原因:超过最长修业年限或未按期注册入学

    高校硕博研究生被清退的主要原因包括:超过修业(学习)年限、开学未注册、无故未请假未返校达两周以上、申请退学、休学期满未复学等。第一,3 475人因为超出最长学习年限被清退,占被清退人数的86.66%。不同高校对研究生修业年限要求不同,硕士研究生一般修业年限为2~3年,多数高校规定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修业年限4年,多数高校设置最长修业年限6年。被清退硕博研究生在不断延期毕业后仍旧无法满足高校毕业要求,直至超出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在规定毕业期限内未完成研究而延长修业年限被学校接受,但超出最长修业年限意味着越过高校研究生在校教育的红线。第二,424人因没有按期或按要求注册被高校清退,占总体比例的10.57%。第三,申请退学、未正常参与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学业成绩不达标等被清退,此类被清退研究生占比较小,主要因学业压力、身心健康、家庭环境、在校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而被清退。

    2. 层次类别:博士研究生清退少而在职专硕清退多

    被清退“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博研究生层次类别多样。第一,被清退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多。一方面,由于社会趋势和个人提升需求,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保持较高增长趋势,硕士研究生整体基数扩大,增加了不合格研究生被清退的概率。第二,被清退博士研究生整体数量略低于硕士研究生。经济管理、土木建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被清退数量较多,被清退的博士研究生多集中在2014、2019和2020年,2011级、2013级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被清退数量较多。第三,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被清退最多。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通常在接受专业学位教育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工作任务,工作和学业双重压力让此类研究生实际修业困难较多。该类研究生在学业上倾注的时间与精力相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更少,没有充足的修业动力,多因中途放弃修业而被清退。

    3. 年份趋势:同不断强化公共政策保持“同向而行”

    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整体趋势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政策导向“同向而行”。近年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公共政策不断强化。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9]。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10]。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重视程度的提升,也给“双一流”建设高校带来政策执行的压力,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的力度增大(如图1所示)。2009—2016年,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整体力度维持在较低水平。2017年,高校清退研究生力度最大。2017—2021年,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人数相较2014—2016年保持了较高规模,清退研究生的整体规模与数量扩大,每年清退研究生数量在400人以上。

    图1 2009—2021年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趋势

    4. 学科分布:热门学科和工学类学科清退力度较大

    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学科差异明显。第一,不同学科被清退的研究生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经济管理学科清退研究生数量最多,为903人;软件、交通运输与物流类学科居第二、三位,清退人数分别为621人和403人;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清退数量较少。第二,一级学科门类之间被清退的人数差异较大。工学大类学科清退研究生数量为2 289人,人文社科大类学科清退1 325人,理科和医学类学科清退的研究生数量较少,分别为130人与59人。(数据均来自对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官网发布的清退硕博研究生情况的统计分析)

    5. 院校差异:综合类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清退较多

    不同类别高校研究生的清退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第一,部分高校持续清退硕博研究生的力度较大。以倒序为序,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数量最多达2 095名研究生。第二,6所高校清退研究生数量达100人以上,14所高校清退研究生数量为50人以上,29所高校清退研究生10人及以上。第三,综合类院校清退硕博研究生的力度比行业类特色高校的力度大。在清退文本信息明确的39所高校中,53.85%为综合类院校,35.90%为理工类院校,5.13%为师范类院校,农林类和医药类院校各占2.56%。第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清退硕博研究生数量较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清退研究生3 040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生的平均清退规模约为31人/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清退研究生970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研究生的平均清退数量约为23人/校。(数据均来自对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官网发布的清退硕博研究生情况的统计分析)

    基于数据分析和文献梳理,依据研究生培养发展的入学前、在校科研中、教学中、毕业时4个主要阶段为序,从研究生自身不足、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研究生毕业考评机制4个方面,依次分析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复杂动因。

    1. 入学前:研究生生源质量仍待提高

    研究生入学将受研究生遴选机制、研究生自身素质、研究生生源流动区域差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第一,硕士研究生遴选机制难以较好地选拔学术创新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笔试成绩占比大,招生考试难以全方面深入考察考生素质,难以考察考生的专业特长。第二,研究生综合素质不足及学习动机不强制约研究生自身发展。学术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基础能力。研究生个体趋向明显、集体观念淡薄,意识观念与行为选择相互矛盾,研究生团队精神表现不尽如人意[11]。研究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据研究生考研动机的数据调查显示:36%的研究生有缓解就业压力的动机,21%的学生有继续深造和提高学术能力的动机,17%的研究生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12]。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自控能力弱、学习兴趣低,难以投入课程学习[13]。第三,研究生生源区域流动存在潜在阻力。相对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高校在研究生的推免竞争与选择中处于劣势,难以接收其他地区推免生且很难留住本地区生源,导致地区高校整体性面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的困境[14]。

    2. 科研中:研究生导学关系出现异化

    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研究生导学关系出现异化。第一,在现实导学关系中,研究生处于弱势地位,部分导师无偿获取研究生学术利益与学术成果,更有甚者强制学生无偿从事非学术工作[15]。将原本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包含利益诉求的“雇佣关系”,改变了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16]。第二,部分研究生导师并未有效履行职责。一些高校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与实际指导过程中重招生轻指导,或借助不对等的导师权威让研究生过多从事与学术研究不相关的日常事务,打击了研究生的学术兴趣与创新积极性。

    3. 教学中: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部分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主要问题在于质量不高。第一,研究生课程设置标准并不完善,无法有效评估研究生学习成果,也无法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有效评价。由于研究生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标准化规范,引发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的诸多问题,不断积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矛盾,阻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17]。第二,课程教学设置口径随意、狭窄。高校学科课程渗透性与交叉性不强,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局限性突出,制约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与创新质量。长期以二级学科为单位来设置学位点和课程,学科课程渗透性不强,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局限性突出,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因人设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18]。授课内容陈旧或课程质量较差,部分研究生课程本科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研究生上课积极性不高[19]。第三,专业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有的实践特色,课程开设仍惯性地停留于理论学习层面。部分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缩水”或简化成硕士研究生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则倾向本科化,制约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4. 毕业时:研究生考评机制难以转型

    近年来的学术评价改革政策旨在调整高校长期以来不合理、不科学的惯性的学术评价标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清理“五唯”专项行动在学界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反响[2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切实破除“五唯”顽疾,然而,异化的“唯五唯”学术评价惯性依然有着一定影响。对学术型研究生考评过分强调学术论文,追求显性科研成果,硬性评价规则成为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创新水平评价的主要标准,科学、适宜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难以监控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1. 持续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选拔高质量毕业生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也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点。一方面,应对研究生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笔试成绩占比较大,而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考察不足的问题,高校应根据发展特色及发展要求,创新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模式,着重考察大学生的学术潜力、求学意愿和综合素质。完善研究生招生“笔试+面试”模式,在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扩大面试录取占比。同时,加大导师在面试选拔过程中的参与度,推动研究生招生考试面试特色化、多元化。优化录取面试的结构化程度,提高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的生源质量[21]。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构建符合博士研究生招考的“申请-考核”机制,突出对研究生的生源专业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考核,促进研究生招生体制变革。推动研究生推免制度深入发展,持续扩大硕博连读、直博学生比例,选拔科研创新能力强、学术钻研韧劲足的本科生进入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构建“平等-合作”型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导师和研究生以学科专业学习为依托,以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以实现师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提高为追求,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形成一种心灵默契、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22]。一方面,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双向交流合作、教学相长的共同成长特征。导师应将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研究生发展愿景、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给予研究生较高发展自由度,协助研究生形成清晰的生涯规划。同时,研究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与导师的联系。自觉摒弃“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勤与导师沟通学习和生活近况,积极和导师沟通交流,增进情感[23]。另一方面,导师关注研究生需求,将研究生纳入导师的学术课题成员之中,促进学术共同体形成。研究生主动参与导师学术研究,提高自身学术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利益共同体和谐发展。师生关系超越“学生中心”的话语,从“师生共同体”或“学术共同体”角度诠释一种“双主体、同进步”的师生关系[24]。

    3. 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标准

    规范研究生课程标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也有利于准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研究生课程应该重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提高课程有效性和实用性,课程标准需要结合具体培养目标而有所侧重。根据研究生的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课程标准。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建立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体现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体现系统性与完整性并充分考虑不同学历阶段的合理衔接,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现综合性和灵活性,培养研究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选题前沿化、培养过程精细化、导师素质国际化“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25]。

    4. 优化研究生综合考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6]。首先,建立研究生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研究生考评分类、分层的原则: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博士生的不同学术评价体系,结合培养目标聚焦于不同培养价值指向。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个性化、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优化研究生考评体系。其次,给予高校研究生实质性的学术评价自主权,避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侵蚀高校研究生学术评价。完善研究生学术成果同行学术评价制度,重视优化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的专家遴选、学术评价标准及评价救济机制。最后,综合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素质,通过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宽研究生准出路径,完善研究生考评体系。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生质量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社会科学(2021年5期)2021-10-27学术动态产经评论(2021年3期)2021-08-12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21年20期)2021-08-10学术动态产经评论(2021年1期)2021-04-06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社会科学(2021年1期)2021-01-19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睡个好觉海外英语(2013年1期)2013-08-27 相关关键词: 需要清退的公文 清退
    相关热词搜索: 清退 动因 趋向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