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探寻 正文

    聚焦学生视角,探寻文本真谛

    时间:2023-01-23 12:55:0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邹 娟

    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使学生理解隐藏在文字语言之下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从自身主观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但这种品读策略包含太多主观色彩,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文本阅读的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彰显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鉴于此,教师需要深入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动地聚焦学生视角,让学生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探寻文本真谛,这样既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味道,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更深入。

    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的地方就是阅读的起始点。很多时候,教师虽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但往往也会从自身的角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疑问的地方,但这种预设掺杂了教师的主观臆断,未必真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某些知识点,但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学生没有理解,于是就会围绕此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课堂上充斥着此类问题,不仅对学生无益,还会浪费教学时间,得不偿失。因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素读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之点,将阅读和质疑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

    在教学《鸿门宴》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文本解读,教师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给学生提供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也不曾请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的有关刘邦和项羽关系的故事,而是直接让学生“素读”文本,这样的阅读没有任何“添加剂”,学生接触的文本是原汁原味的。

    等学生完成文本的素读以后,更容易心生质疑。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接下来,教师要搜集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概括出学生普遍质疑的问题,即“项羽为什么在明知刘邦可能会威胁自己的情况下,还愿意放走刘邦?”将这个问题细化便是“项羽和刘邦当时正处于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双方的实力如何?”“如果项羽杀了刘邦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不杀刘邦,又会有怎样的后果?”有了这些问题做引导,学生一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读课文。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常常从主观视角出发,会为学生预设一些自认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但这种主观预设存在很大的偏差,有可能学生已经理解,而教师不知道。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质疑,并从学生的质疑出发设计文本问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往往会直击教学重点。但教学重点是如何确定的呢?教师要么是通过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的,要么是凭借自身的理解确定的。在整个环节中,教师看似是从教学出发,却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就为整个教学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为教师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很可能背离学生的学情。事实上,真正的教学重点永远是以学生为主要的衡量依据进行确定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倾向以及阅读能力,以学生为视角确定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文本教学[1]。

    在教学《祝福》这篇课文以前,教师首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预习表格,让学生素读文本,同时根据文章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阅读效果加以分析,同时完成如下思考:

    (1)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渴望从中获得什么?

    (2)阅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哪些地方是“我”难以把握的?

    (3)在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内容是“我”丝毫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忍受的?

    (4)“我”对学习这篇课文存在哪些心理上的期待?

    这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一篇文本的内在期待、质疑之处、厌恶之处,等到备课环节,教师就会更容易确定教学重点,实现高效的文本解读。

    在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深意,教师首先需要基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学生想要从一篇文章中收获什么?学生对一篇文章难以把握的地方又是什么?学生对教学有哪些期待?只有想通了这些事,才能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

    如果有幸观赏过钱梦龙大师的语文教学课,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极为悠闲、轻松,而且学习效果很好。不少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同样是教学,学生在钱梦龙大师的课堂上就会表现出快乐的一面,而在自己的课堂上却是垂头丧气,毫无学习斗志?其实,钱梦龙老师早就给出回答,他认为“教师想要吸引学生,首先需要基于学生的思维规律以及认知活动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的需求准确切入文本,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2]。

    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产生代入感,教师向学生展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精彩片段,还为学生简述了余华《活着》一书中的故事,和学生欣赏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通过不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感受生命以及苦难的深刻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调查问卷中的情况,引导学生立足作者角度思考课文:

    北京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而地坛人迹罕至,为什么作者偏偏喜欢在地坛进行生命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作者好好活下去?

    作者对生死的态度好像极为平静,但是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态浮躁易怒,为什么这篇文中,作者的心态有了这样大的转变,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案例中,教师在展开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样教师在确定阅读切入点时就会更加容易,而且以这样的方式教学,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蕴藏的情感是非常关键的。但这种感受绝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让学生的心灵一点一点受到触动,这样的情感教育才是成功的、有效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考虑他们需要怎样的情感教育。因为高中生正处于最为叛逆的时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说教,最不喜欢被别人道德绑架,因此学生需要的情感教育一定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发生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产生代入感。

    在教学《琵琶行》一诗时,教师通过音乐、视频以及语言暗示的方式,为学生层层渲染文本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琵琶语》,之所以选择这首曲子,一方面因为它是琵琶曲,本身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因为曲子基调也暗合这首诗歌的氛围。当学生聆听这首乐曲时,内心受到了一丝触动,但这种触动更多是因为音乐,而非课文,因此教师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建立文本的画面感。当学生看到茫茫夜色中,两只小舟于湖心相靠,其中一只小舟传来清冽的琵琶曲时,学生忍不住好奇:弹奏琵琶曲的人是谁?他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而当这个弹奏琵琶的人露出庐山真面目,并向另一个舟中人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时,学生也忍不住为其难过。此时,教师通过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再次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学生对琵琶女更是满怀同情。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这种体会不能是强制性的,而是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作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带来的影响,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声音反而被淹没。然而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如果教师过于关注自我,忽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科目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完全丧失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教师不能总是让课堂充斥着自己的声音,而是应当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直抒胸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中减少教学干预,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为学生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课堂”。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时,当学生学习了主体内容以后,围绕这首诗歌对现实社会的价值,师生间进行了一场热烈的探讨。因为这首诗歌主要展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有的人提出质疑,这首诗歌的思想格局是否适合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它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意义?在课堂讨论以前,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忘记师生身份,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及任何“规矩”。通过教师的态度,学生很快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平常不敢说的话。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不可对文本解读设下限制和规矩,而是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学生的心灵声音,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理解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学生眼中的世界,与教师眼中的世界是存在差异的。当教师直接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学生介绍文章中的情节、情感时,学生往往难以直接站在教师、作者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也会让学生丧失思考的机会,致使学生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重现文本的情节,使学生在与角色融为一体中,基于自身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真正地立足个人视角,完成对人物形象、人物情感的解读[3]。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透过自己的视角,对文本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主要包含哪些情节、哪些人物。之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挑选角色,并对挑选到的角色进行分析,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随后,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重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场景。透过学生表演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眼中的世界进行理解,以便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对整篇文章进行解读。

    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也能够将学生眼中的世界进行直观地呈现,促使学生在与角色融为一体中对文本内容进行精准解读,从而逐步提高解读文本的质量。

    受到学习背景和学习经历的影响,不同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角度不同,在教师为学生设定了阅读的任务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当教师为学生创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共同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度探讨,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中,教师便可以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地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展开自由的交流与讨论中,更好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高理解文本的质量。

    在组织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合作平台的创建,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展开交流与讨论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局部写作思路,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全文中描写了几类人呢?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吗?”的问题,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

    紧接着,教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交流能力等进行分析,以便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随后,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同伴的见解,从而在交换彼此的想法中,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科学的原则,恰当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真正地基于自身的视角,对文章中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视角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能够有效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成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完善课堂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品出文本的真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诗歌与情感的断想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台上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0期)2018-07-06 相关关键词: 探寻“圆”的奥秘 探寻鲸的奥秘 探寻基因的奥秘 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课后反思 探寻边远山区高中作文教学的春天
    相关热词搜索: 探寻 真谛 视角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