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进路 正文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历史进路

    时间:2023-02-01 13:20:0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李可宝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在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谱写了积淀深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导向、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因此,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服务”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通过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锤炼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更多能堪当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是高校教师使命与担当的生动诠释,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高校学风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祖国前途命运。优良学风如春风化雨,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助推社会发展进步。学风建设的关键体现在方向性上,即要将学生个人前途融入祖国命运之中,明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的学习目标,以红色基因引领高校学风建设,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这是夯实学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2]。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是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旗帜和根本指南。现阶段的青年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多元环境的影响,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难得机遇。红色基因是高校办学育人的宝贵精神资源,因此,统筹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道德涵养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学习风气,能有效克服功利主义学习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更加坚定学习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增强学习行动自觉

    坚定的信念是指引学生奋勇前行的人生航标,崇高的理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源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大学生:“要肩负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3]高校具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教育教学经验,打造了成熟的学风建设体系,具备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红色基因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意志和家国情怀,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尤其是袁隆平、钟南山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英雄事迹,对引领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有利于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律自强的学习习惯,激发出严谨求实、创新创造的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通过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学风建设,将红色文化深植于学生的精神血脉,培养具有革命精神与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在本质上体现了对“四个自信”的坚定。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新探索,是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要求。高校在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中,应扎根实践、顺应时代,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基筑本、启智润心,在传承建设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锤炼师生品德修为,弘扬红色文化,鼓励师生深入学习领悟新发展理念,从而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上下求索、前仆后继,富有远见卓识地兴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陕北公学等一批高校[4],并注重发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思想引领作用,以过硬军事作风和优良革命传统打造校风、教风、学风,培养了一大批能堪重任的民族脊梁。历经改革发展,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色大学”高举社会主义办学旗帜,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闪闪红星,在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优良学风、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赓续红色血脉,涵养大学精神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岁月与壮阔历程,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砥砺奋进,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质。北京大学是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急先锋”。建校120年来,北京大学始终秉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涵养红色大学文化和优良教风学风,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党为国奋斗奉献的红色校史资源教育感染师生、育人化人,赋予北大师生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代代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成立于1941年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在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培养出大批怀抱家国情怀的军事领域俄文翻译人才,为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延安宝塔到龙江沃土,黑龙江大学传承延安精神五次易地、十次更名,始终发扬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抗大校风滋养学子,为新中国外语教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黑大精神,成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历史使命的坚定拥护者和忠诚践行者。

    (二)弘扬优良学风,服务国家战略

    “红色大学”不忘本源,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红色基因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服务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需求,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中做出了应有贡献。诞生于1931年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克服技术落后、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优良学风,勇于破除西方的技术封锁,让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国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1988年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发扬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的光荣革命传统,秉持毛泽东为学校题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创了我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等,撑起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脊梁。诞生于1940年的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已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接续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项目,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等,为强国建设铸就科技丰碑。

    (三)坚守初心使命,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是弘扬新时代精神的先行者,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带有红色印记的高校不忘教育初心,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高校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黑龙江大学在81年的办学过程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全国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被誉为“中国俄语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阎明复、叶正大、李凤林、华劭等政界精英、优秀外交官和俄语专家学者。他们赓续红色基因,勇于开拓创新,铸就了黑大学子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鲜明品格。创办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秉承教育救国理念,艰苦创业、和衷共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以周恩来、曹禺、吴大猷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为中国教育篇章又增添了一笔辉煌。南开大学将“知中国,服务中国”作为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服务体制,使学生坚定信念、科学用脑,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国家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因此,新时代迫切需要专业化人才。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直面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红色基因引领学风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政治之基、思想之基,把初心守得更牢,把使命担得更实。

    (一)健全传承红色基因的机制

    新时代高等教育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因此,高校应积极适应管理模式和学生成长特点的变化和需求,健全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机制。一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格局。高校应结合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任务,拓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范围,建立协调一致、融会贯通的传承工作体制,有效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深挖红色基因内涵,激活红色教育内生动力,建设革命精神传承基地、红色文化广场、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寝室等,突出红色标识和革命印记,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高校应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做强做大思政课堂,拓宽红色基因传承的主渠道,把“四史”学习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基因带入校园、写入教材、走进课堂,用红色文化滋润学生心灵,指引学生成长。三是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作为基层党建、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课、团课及党团活动的红色生命力,唱响红色文化在校园传播中的主旋律,坚持党建带团建,努力形成党团互促互进的局面,同时在促进学风建设中发挥党团战斗堡垒作用,让共产主义信仰铸就广大青年学生的灵魂。

    (二)发挥教师育人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承红色基因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应有之意。因此,在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要建设政治过硬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培养“四有”好老师队伍,使教师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率先垂范者。二要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模式。高校要统筹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等师资力量,依托革命纪念馆、校史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组织开展体验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生动讲好党的红色故事,提高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强化红色基因与学风建设的融合。教师要增强育人工作的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红色教育和日常传播,把红色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教学大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智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化。

    (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辅导员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传承红色基因不能仅采取单向教授和传播的方式,而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主体[5]。一是科学规划,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加强对传承红色基因的顶层设计,围绕新生入学、入党启蒙、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重要时间节点,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结合红色基因蕴含的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思想伟力,从而增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主体意识。二是形式多元,培养学生兴趣点。教师应深刻把握网络发展规律,延伸传播载体,创新教育形式,既要重视展览、培训、宣讲等传统模式,又要注重利用声、光、影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视、听、触一体化的“沉浸式”体验模式,以多种维度、多种形式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展现,创新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风建设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赢得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三是立足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性。教师应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的性格特点,拟定翔实且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大纲,将红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把握机会将革命精神与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实践中体验理论所带来的深刻含义,用红色基因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并以此指引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择业,使其从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应以红色基因引领学风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构建教书育人新格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传承内容体系,创新学习载体和形式,通过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体制创新,激发学校各方面、办学各要素的活力和动力,打造更具时代特色、更受学生欢迎的学风建设模式,形成又红又专、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培养更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学风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办公室业务(2020年14期)2020-11-23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纺织科技进展(2016年3期)2016-11-29炊事员的几宗事飞天(2015年5期)2015-06-17学风就是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4期)2014-07-17 相关关键词: 前进路上的障碍和困难 道情前进路上 进路 2021百年奋进路,红心永向党演讲稿2篇
    相关热词搜索: 进路 学风 传承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