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中国共产党 正文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时间:2023-01-27 13:15:0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陈家刚 赵天堃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自身百年道路探索的清醒认识。“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13。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独立自主、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围绕中国道路的研究,学界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是中华文明延绵发展五千年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中国道路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近代以来的历史孕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奠基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2]。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指从1840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所走过的道路,“即中国自1840年以来、特别是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性实践所开辟出来的道路”[3]。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中国道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包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经历的全过程”[4]。第四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指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起始于“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1956年”,而“这一道路探索的标志性起点,可以说是1956年4月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提出”[5]。第五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将中国道路定义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比较好地解释‘中国奇迹’”,才“能够充分体现中国道路的独创性”[6]。第六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包含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中国道路,就广义而言,主要包括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和平发展道路;
    就狭义而言,主要是指当代中国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关于中国道路的不同认识,体现了不同研究视角的立足点和论证逻辑,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也为我们进一步讨论中国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事业的命脉”[8]。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提出的“坚持中国道路”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理论思考的结果。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全部探索历程。

    (一)百年探索中的中国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但却都没有找到一条能够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大革命失败后,党深刻认识到“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9],南昌起义标志着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受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效仿俄国革命的成功之路进行了实践,然而秋收起义等以首先攻占中心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的尝试相继失败,也说明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够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0]5。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开赴井冈山,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实践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走别人走过的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11]54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在同年12月完整表述为: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12]。在“一化”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13]240-24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10]13。在“三改造”上,党创造了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尤其是成功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针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3]23他提出“第二次结合”的命题,开始从“以苏为师”向“以苏为鉴”转变,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14]65。在这条正确道路上,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并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代表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5]。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经过三十多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七大首次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立论基础、根本目标,充分体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39;
    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6]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党和人民历经磨难、奋斗百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正如《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0]63。

    (二)坚持中国道路的鲜明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延续,是中国道路的时代表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最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统一。

    1.中国道路是探索性的

    《决议》明确指出: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10]68。中国道路是一条既没有前人走过也没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走过的全新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这就要求“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7]。中国道路是在不断探索、大胆求索、不懈奋斗中走出来的,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智慧,也体现了尊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品格。中国道路蕴含着探索精神,既深深地植根于探索实践,是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又为进一步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2.中国道路是连续性的

    “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18],体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开辟的中国道路是一以贯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中得来的,不能割裂不同历史时期进行道路探索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要将这一行为看作整体连续的历史进程。

    3.中国道路是独创性的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19]344。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母版”,它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不是简单套用“模板”,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
    不是其他道路的“再版”,它在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翻版”,它在顺应时代潮流的条件下实现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0]。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到,坚持中国道路有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科学的理论指引、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广泛的世界意义,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的统一。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刻认识坚持中国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道路不仅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当下继续坚持中国道路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

    1.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与改造并举”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领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这条道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予以与时俱进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因为坚持走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才经历了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再到惊天动地的辉煌历程,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坚持中国道路有科学的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道路的基本指引。“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1]。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结合实际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3]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4]。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历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25]。

    3.坚持中国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既是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结果,又为中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懈奋斗中走过百年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百年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的中国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经济建设上,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6],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政治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脱贫攻坚上,“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27]。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2010年标准)降至2020年底的0(即全部脱贫)[28],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共同富裕方面,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28],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全面进步。没有中国道路,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4.坚持中国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4。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这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出的一条与其他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同的、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道路,才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但每个国家走的都是自己的路。坚持中国道路,把这条路走稳走好,才能对人类有所贡献;
    只有坚持走中国道路,才能够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再将其前途命运“系泊于一种单一的文化或现代性”[29],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道路,打破了“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现代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思维定式和“美丽神话”[30]。

    (二)坚持中国道路的基本遵循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0]65。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中国道路最为宝贵的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伴随着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而逐步加深。党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起始于民主革命时期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探索,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提出:“若要民族革命运动得到较澈底的胜利,固然需要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站在领导地位。”[3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失败教训,开始了新的实践探索。古田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4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32]建国后,党开始了在全国范围的执政和领导过程,通过设立党组、党委会、小组等方式构建起全面领导的组织架构。毛泽东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33]305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就没有一个力量能够领导进行”[34]266。江泽民和胡锦涛注重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告诫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37]

    2.坚持把基本国情作为道路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0]68。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8]我们党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这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必要前提。

    毛泽东强调:“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1]633;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形”[33]25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其中尤以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时间最长、最为严重,也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任弼时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回顾了二十年党的历史:“二十年党的历史说明,‘根本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即如何使理论与实际真正联系的问题’。”[39]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他们都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分割开来”[40]。邓小平一贯地相信、坚持和倡导实事求是,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4]3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12-1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的主要矛盾等问题作出重大判断,这些判断都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道路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表现形态,从中国实际出发可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向、不迷航,确保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3.坚持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向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探索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42]。

    谋求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党在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对现代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国家现代化的任务:“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43]1081。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时期,在“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1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形成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定表述,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党中央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时期,邓小平首次提出并且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1979年12月,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34]237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4]。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安排。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设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治理的现代化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45]。对现代化的探索和追求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坚持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坚持中国道路要“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10]68。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中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这一百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更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民族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来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9]349。中华文化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根”和“本”,为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6]。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7]。第二是始终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充分汲取中华文化中的营养,将其转化为走中国道路的内生动力。“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使其更具有“中国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8]第二是要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中获得“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49]120。

    5.坚持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是包含中国的世界。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成就与经验,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国道路,既是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作出的自主选择,也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国有益的文明成果,正如英国学者威尔·赫顿所言:“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独特,极具中国特色,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待资本主义,它从没有把资本主义当成目标,而是把它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50]。坚持中国道路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狭隘的,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合作的。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着如何理性认识、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革命年代,如何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在建设时期,如何实现“第二次结合”?在改革开放时期,如何顺应全球化进程?在新时代,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都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的思考和智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坚持强调国家主权、安全、秩序与繁荣,又努力避免走向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实现对于共通性的认同和特殊性的平衡;
    始终坚持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既坚持以中国问题、中国事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又时刻注意中国所处世界格局的总体性和整体性,实现整体性关照与局部性重心的平衡;
    始终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既坚持“拿来主义”,又不生吞活剥,既能够理解、接受他者的理论和经验,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立场,实现了吸收借鉴与独立思考的平衡;
    始终坚持合作性与竞争性相结合,既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多样性的合作共赢,又坚持自身道路和国家核心的底线,实现了差异竞争与相互依赖的平衡。“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9]194。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坚持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持久发展”之路。

    过去一百年,我们依靠走中国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68。

    (一)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部分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5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序言和总纲部分也进行了规定。用党和国家的两部根本大法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予以明确,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作为指引、约束、规范党的领导工作的规则体系,为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5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础。首先,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人授予的,而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53]。其次,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范围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9]21。最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意义深远,是保证我国始终坚持中国道路的坚强保障。“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54]。事实雄辩地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二)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道路探索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3]1094;
    邓小平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之一;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并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5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424。一方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目的,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革命、建设、改革发展道路,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坚持中国道路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路径,担负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6]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体现。“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56]。

    (三)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科学回应时代主题

    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57]。大历史观则是“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24],是唯物史观在当代的重要体现和应有之义,是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重要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58]。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科学研判和把握时代课题,才能够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的探索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

    (四)坚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实践探索中开辟中国道路新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们坚持中国道路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道路,意味着必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坚持中国道路,意味着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中国道路,意味着中国的经验能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也意味着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共通性。新时代坚持中国道路,首先要进一步坚定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和底气,其次要清醒认识到中国道路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再则要善于从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丰富中国道路的内涵。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各国人民探索实现现代化道路的经验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发展。中国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坚持中国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也是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指引。“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59]。坚持中国道路,必须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
    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
    坚持中国道路,必须一以贯之,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中国道路,必须要有志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不断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道路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华人时刊(2022年4期)2022-04-14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北方论丛(2021年2期)2021-05-22运筹70年,中国道路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相关关键词: 2018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延安中心阅读季图书捐赠仪式在延安安塞区举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管理条例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中国 宝贵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