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中有 正文

    此中有真意——姚晓冬写意花鸟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2023-01-18 08:55:1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主持人: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吐绶鸡 248cm×125cm 姚晓冬

    我认识晓冬时他还在海宁,那时他还做着生意,后来他放弃生意拿起画笔,并进了嘉兴画院,这样的经历看似偶然,其实都是一种选择的必然。当年晓冬做过生意下过海,但他一直喜欢画画,他的心指引着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另外一种人生。晓冬学画是转益多师,他开始跟杭州吴静初先生学花鸟画,又跟当地的陆秉仁先生学习书法,再后来又追随姜宝林先生学习。他在全国美展上获得过铜奖,还有其它多个奖项,在当下的展览机制下,大写意花鸟画要获奖是很不容易的,你可以说不代表什么,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获奖是他专业实力的一个背书。不过,即使如此,姚晓冬能从嘉兴画院调入浙江画院,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毕竟杭州除了中国美术学院还有许多美术院系与专业单位,能调入浙江画院,这是与他的伯乐孙永院长的努力分不开的。下面请孙永院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姚晓冬,以便大家对姚晓冬有个初步的了解。

    孙永(浙江画院院长):

    今天的研讨会我首先发言,目的是介绍一下研讨对象的大概背景,让在坐的专家除了展览以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姚晓冬是我院在十多年前,从地县画院引进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写意花鸟青年才俊——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根一族,从乡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他连一本专业的文凭都没拿过,经过自己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砥砺奋进,如今已成为浙江画院花鸟专业的领头雁。

    有道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浙江画院近十几年里,从各个领域陆续引进了一批像姚晓冬这样的优秀人才,正在成为后续学术的中流砥柱……

    今天姚晓冬带头晋京做学术交流很不容易,既要做事的有勇气又要有学术的底气,这既是他自己近年来学术的成果展示,同时也折射出了我院学术方阵的力度和厚度。

    希望今天的研讨会,将会对他本人有更多的激励和鞭策。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今天在坐的各位专家,谢谢。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中有真意”我看得非常畅快,这也是写意的一种风格带来的感受。国内写意的好作品不够多,这在国际展览中的情况也存在着。学习中国画,坚持画工笔的多,坚持画写意的少。写意只有中国人可以做,这是我非常强烈的感受。很多北京的展览,学了一两年工笔画的人就可以参展,因为制作可以慢慢磨,容易上手。但是画写意要收放自如,要在法度之内创造写意的效果,其中难度是远远大于工笔画的。姚晓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很擅长吸纳前人优点,有吴昌硕以及姜老师的笔意。这次展览有许多大画,如果笔墨力度不够是撑不起来的,但是晓冬的大画元气淋漓,取材花鸟小景,但画得格局大、气势盛,姚晓冬目前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大画是非常重要的证明。我认为画展中花的部分掌控更自如,鸟的部分让我想起潘天寿,但是力量、张扬的部分我觉得还不够。展览名“此中有真意”的重点我想是下句,“欲辨已忘言”。画本身大于所有语言。

    王平:

    谢谢丁老师。丁老师从直观感受切入,晓冬大写意花鸟画看起来痛快淋漓,实际上是格局大、气势强。确实,晓冬是一位善于吸纳、长于画面把控的画家。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在我的艺术评论集《变革与复兴》中有两篇文章提到了姚晓冬。一篇是《浙江画院的学术建设》,我把他放在浙江画院的中青年画师队伍中介绍,比较简略;
    一篇是《姜宝林和他的学生们》,稍微详细一些。我认为姜宝林是所有举办高研班、精英班的老师里,教学最认真的一个,他总是耐心具体地辅导每个学生,包括带学生看展览、写生,教学理念非常合理,强调因材施教。姜宝林老师是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姚晓冬在姜宝林精英班进修一年,写意花鸟画大有进步,尤其在构图上获益匪浅。导师多次引证李可染的观点讲解艺术辩证法:辩证法讲究对立统一,在一幅画里先制造很多矛盾对立,最后再统一转化为和谐,就是最好的画。构图也是讲究对立对比,最后再统一和谐。姚晓冬的作品从原来构图比较凌乱,转变到讲究对立对比、统一和谐,正是遵循了艺术辩证法。他的《花时往事》《寓目自幽蔚》等花鸟画,正是掌握了构图穿插结构、虚实对比协调的气势和节奏,取得了画面和谐的效果。这是2006年的情况。今天看姚晓冬的画,更是大有进步,他对艺术辩证法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正如姜宝林老师所说“单纯而不简单,在单纯中有变化”。我的现代艺术观点有很多和姜宝林所见略同 。姜宝林说“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我的现代艺术观点是“强化个性,简化形式”,简化形式正是单纯而不简单,可以说是丰富的单纯。笔墨我认为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强化个性 。姜宝林强调笔墨由书法入手。姚晓冬写了好几十年书法,书法功底有了,运笔就有力度。姚晓冬的写意花鸟画,认真地践行了姜宝林的艺术思想“不与人同”,就是要强化个性,个性通过笔墨、造型、构图表现出来。他在浓墨和淡墨的使用上独具特色。我看现在很多大写意花鸟画在笔墨运用上不太讲究,认为大写意笔墨粗笔一刷就行了,但其实不然,而是在笔墨浓淡虚实的处理上相当讲究。我特别喜欢姚晓冬2016年前后一批纯水墨的作品,笔墨虚实、浓淡处理得非常微妙,而且恰恰表现出江南烟雨迷蒙温润淋漓的意境,比起他一些看得出吴昌硕、潘天寿笔意的花鸟画更具有个性特征。我认为姚晓冬花鸟画未来的发展,还应继续沿着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不与人同”的艺术理念不断深入。

    王平:

    谢谢王老师。王老师跟晓冬有交往,他分享了晓冬2016年水墨创作的精微之处,也指出晓冬坚持践行姜宝林老师艺术思想,强化个性,不与人同,近年作品大为进步,具有“单纯而不简单”的特点,也指出他在艺术个性、创作理性思考上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感觉是一篇完整的论文,让我们非常翔实地感受到晓冬这几年的发展变化。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以前在美术馆看过孔仲起、吴山明、卢辅圣、杨晓阳的画展,今天来到美术馆看画展,感到晓冬非常不简单。我从 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看到今天晓冬是1969年生人,接近70年代,对于这个年纪来说是很难得的。其实我和晓冬结缘不久,与他两位恩师是相识已久。1964年10月,我和吴静初同年同月同日一起到地方插队,他在我隔壁大队,当年插队的地方今已全部变成良渚国家公园了;
    我和姜先生是1986年到德清考察赵孟頫墓那时认识的。我认为姚晓冬的今天首先是靠自己的努力,再关键的就是他遇到了吴静初、姜宝林两位恩师。这次开展前先看了作品画册,读来晓冬的作品很好地继承了他两位恩师的优点:吴静初的作品劲爽、潇洒;
    姜先生的画作豪迈、淋漓。姚晓冬的作品秀逸中又有豪迈,作画特点之一是快,下笔肯定。意笔花鸟难画,造型特征要把控好,水墨变化也要把控好,晓冬在这方面下了苦功。看他的画,简单中有不简单,作品中充满着变化,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使他的画具有生气。再有晓冬是海宁一带生人,他对乡间生活是十分熟悉的,吴静初也一样,如果没有八年下乡插队,也不会有他后来的艺术作品。现在的花鸟画家水平不高,是由于生活体验不丰富,没有对自然长时间的观察,没有生活在乡间中的野趣,也就没有天真、自由、质朴的情感寄托在画里。晓冬凭借自身的努力,又碰上好的时代,也遇到了贵人,他作为草根出身,今天能来到中国美术馆办展,里边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我联想到了自己,当初如果没有夏承焘先生对我的提拔,我也不会有现在的际遇,这方面我很有感触。晓冬有幸遇到了静初、姜先生、孙永,得以在体制内突围而出,尤其在浙江杭州,美院、西泠根基深厚,各种地方的人才汇集,草根出身的画家走至今日,一方面祝贺他,一方面感怀知遇之恩。

    束素亭亭玉殿春 180cm×48cm 姚晓冬

    听雨 300cm×750cm 姚晓冬

    王平:

    任老师以“不简单”开篇,一是晓冬的经历不简单,二是晓冬的画“简单当中不简单”,概括得非常好。任老师也概括了晓冬绘画的一些特点,比如绘画速度快,画得肯定,任老师觉得这与他对生活熟悉有关,与他早年的草根生活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分不开。是艺术让晓冬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而他对自然、绘画的热爱,或许正是他一路走来得到诸多老师赏识的内在因素。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看晓冬的画,澄明,清澈,有大家气象。江南钟灵毓秀,滋养的画家亦是如此。晓冬作画善用大笔,纵横涂抹,寓繁于简,举重若轻,力能扛鼎,却不露痕迹。画画要画得松和淡不容易,松不是散,不是杂乱无章,简不是淡,不是索然无味。松和简之中见功夫,笔墨色水章法布局兼备,所以能够显露出大家气象来。大写意是很不好画的,不少人想走捷径,大笔一挥,随意几下,表面上很有气势,其实“索索如牗下风耳”,画得不好更是成了“鬼画符”。大写意画得好,往往是画家有了丰富的艺术实践,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人书俱老,人画俱老,如老蚌怀珠,收天地人之精华,自能放射夺目的光彩。

    晓冬的画展名曰“此中有真意”,用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用得很好。写意画的生命在于意,中国画的生命在于意。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笔墨色水章法布局如何才能使得作品显露真意、显示真气,说到底还是一个外美和内美的修炼问题。晓冬的画外松内紧,把握得不错,笔墨见力度、有张力,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墨色水章法布局构成的外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思想修养精神气质构成的内美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画家的人生经历、学养见识往往决定他的艺术感觉、艺术趣味、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了解晓冬的艺术经历,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画史“青藤白阳”并称,我以为徐青藤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超出陈白阳,主要还是一个内美的问题。徐渭的艺术是“功夫在画外”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一般来说,写意画家年龄愈大艺术愈好,也就说前面说的“人画俱老”,随意画来,自成佳构。晓冬正值年富力强,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修养的增强、思想的提高,相信他的写意画艺术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今天的中国画艺术包括写意画艺术,如何实现现代转换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不少有成就的中国画家,为现代转换孜孜以求,努力追求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创造,而不是故作古人状、故作文人状却沾沾自喜。上海画院举办程十发百年诞辰纪念,看了展览画册,感觉到画家程十发对现代艺术的追求。晓冬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很为晓冬感到高兴。宝林的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高,有头脑,有思想,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中国画艺术的现代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令人赞佩。从展出的画作,可以看到晓冬写意画创作对于现代性的思考。我们正处在巨大变革的时代,如何真正实现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是在座各位,是全国的美术家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严肃的问题。现在二元对立的思维影响太严重,古与今,中与西,只讲异,不讲同,搞成了势不两立。钱钟书写《谈艺录》,有“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之言,费孝通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看法。当年郑板桥写诗给袁枚:“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对古人、对洋人,中国画家都应该持这种不卑不亢、有容乃大的态度,这才真正是中国艺术的传统,这才真正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我寄希望于晓冬,寄希望于有志气的中国画家。

    王平:

    在陈老师看来,晓冬作品有大家气象,他很大胆,画得比较“松”,但“松”中有内容,笔墨有功力、章法抓得好。他对晓冬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把握外松内紧的关系、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等,这些建议其实也是他借晓冬对当下花鸟画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

    我对晓冬老师的作品,从直观的感受和大家相似,现在看到一个舒服又有质量的展览,不容易!我想讲两个部分,先作为画院的同道说几句,再说自己看画的感受。晓冬出身草根,以师徒之谊受教中国画,学院有学院选拔人才的方式,同理画院也要有画院选拔人才的方式,当年北京画院的首批艺术家,在新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认知系统、创作逻辑、评价标准确实和学院派不同。所以后来周恩来总理成立了北京中国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让齐白石出任名誉院长,齐白石授教于私塾,文化背景与学校培养的就大有不同,我的前任院长王明明到我,我们的求知之路都不是所谓的高学历。从管理制度上讲,画院有自己生长的模式,现对于全国的画院系统,都有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所以现在发掘人才、培养出好画家是所有画院都面临的困难。重要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再有,晓冬老师的作品让人觉得很舒畅,其中的笔墨能量在那么大的作品中也丝毫没有被削减,这是我看晓冬的画最直观的感受。

    王平:

    通过晓冬的展览引发了洪亮对于画院管理的一些思考,以及画院系统人才选拔方式的思考。确实,没有学历、没有美术学院学习经历的姚晓冬今天能够走到浙江画院,可能比当年齐白石做院长还要难。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

    今天我到中国美术馆看姚晓冬的画展,从东厅再往东转到北侧的那厅,迎面有一幅大画《鸵鸟》,真使我眼前一亮。大画面大写意的笔墨,用笔这么到位,真的很难见到。无论是气、势、形、韵,几笔下去,活脱脱的一个鸵鸟就立在你的眼前,画面简洁,形象突出,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你感觉到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这需要画家对笔墨有着极强的控制力。

    大画不好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要画得生动又耐看,更难。这对笔墨的要求很高,也需要一套方法。若是小幅的案头作品,相对比较好控制,大画则不然。

    刚才又看了姚晓冬的画册,读了里面的几篇文章,讲的很到位。而我想另外补充三点:第一,我们如何理解“业余”? 第二,我们如何理解“天性”? 第三,我们怎么看待姚晓冬和老师的区别?

    古代的文人常说自己“以余事入画”,没有将自己视为“专业”画家,更不会认为自己是职业画家。在文人的书画圈内,“余事入画”是一种自我标榜,不为衣食谋,没有功利心,有着超逸的高境界。到了20世纪中国,有了高等美术教育,院校出生的专业画家又获得了另一种身份。在这一方面,齐白石是个例子。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在这一现代的转型期,从木匠自学绘画,与文人相交,兼习诗文、书法、篆刻,并几番出行,得益多方,终成一大家,并受聘执教于美院。姚晓冬的例子与其不同,他处于学院出身的专业人士环绕着的当代画坛,没有经过素描写生等科班的基本训练,但他的画十分专业,笔墨的品味很高,造型能力也很强,没有任何“业余”的习气和毛病。这让人奇怪,也让人思考当前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以及画院选拨人才的机制。现在的画院,依然聚集着不少优秀的职业画家,这职业化的标准是什么?姚晓冬是一个特例么?他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在知识累积的过程中,有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传统的师徒相传的社会化的教育方式,在今天是否有效?

    姚晓冬很有天分。不可否定,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天性,这是先天的自然禀赋,就是我们说的天才,或者说是人的素质。他的资质好,对形体和笔墨有着超人的感悟力。所以,他可以一种别人没有的强势操持着笔墨,而且从传统的正脉进入,不投机取巧,不走“稚拙”的路线,但又不为规范所束缚,让其天性自然呈现。我认为,他的笔墨有一种排他性,即非稚非拙非智,尤其是最后的“非智”,指的是对传统规范的冲击,以他的天性摆脱规范,另外开辟一片天地。其实,“业余”和“天性”在姚晓冬的身上同时存在,形成了他走出传统的两大推动力。这是值得进一步分析与讨论。他的手头功夫、对笔墨的控制力,似乎仅仅以个人的感觉难以解释。

    腊月 75cm×52cm 姚晓冬

    应该说,对姚晓冬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姜宝林先生。今天,姜宝林先生也在这里,大家都很熟悉。姜先生有一句口号:“既要笔墨,又要现代”。可为什么我们在姚晓冬的画里看到的更多是笔墨,难道他有意回避“现代”这一问题?其实,对“现代”的理解因人而异,如何走向现代,中间的道路很宽广,各有其方案,因为“现代”强调的是艺术家的个性,不是同质化,不是整体性的趋同。姚晓冬的画有其特点,特别是笔墨极其散淡,注意其书写性,其笔法与对象的形体自然结合,这与姜宝林先生强调结构的形式语言有所不同。但是,姚晓冬的画一旦放大打开之后,其现代意识就明显的推出了,这表现在笔墨的扩张性上,构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不仅仅在于心理那般温润的感受。这就是区别。

    王平:

    郑老师认为晓冬作品笔墨到位,有韵有势。他特别提到了晓冬的大画,很多人认为浙江画家虽然笔墨精到,但只能画小画、画小品,大画就很难既有韵又有势,今天晓冬展出的很多都是大尺幅的,并体现出“非拙、非稚、非巧”这样的品质,郑老师的分析非常对,他也很含蓄地讲到了晓冬接下来需要突破的一些点,比如传统与现代、书与画的关系等。

    唯堂心语册 46cm×35cm 姚晓冬

    许向群(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花鸟画是一个传统深厚、发展完备、名家辈出的画科,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的创作和探索,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且极富挑战的艺术之路。作为当下浙派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姚晓冬的艺术能够独树一帜,在传统与当代之间走出自己的路径和风貌,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姚晓冬的作品脉络清晰,师承有序,诗书画一体;
    小画笔精墨妙,灵动简约,大画酣畅淋漓,气贯势雄,显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气质。二、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姚晓冬的作品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草根出身从某种角度看反而成全了他,使他脱开科班式的训练和规范,而在观察和体悟上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形成无障碍的对接,作品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又显现了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三、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其一,他的大画具有雄强气魄和视觉张力。气场十足,笔墨精到,充满能量;
    不仅气贯,而且有细节,不琐碎,起承转合节奏分明,气度和笔墨能够支撑起硕大的空间,给人雄浑博大的视觉感染和情感共鸣。其二,他善于综合吸纳,又能自出生机。他综合了许多先贤大师的优秀元素,并经过转换和演化,以自己的面貌呈现出来,形成了新颖而不乏底蕴的笔墨语言。其三,题材领域的开掘与尝试。比如他笔下大幅面的鸵鸟、向日葵等题材,均是传统大写意花鸟画中所鲜见的,他在这类题材的探索中所显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追求,具有相当高的格调和价值。

    王平:

    许老师说得很全面,尤其是后面具体分析了晓冬大画的个性特征:既有视觉张力,又有丰富的笔墨。体现出他善于综合吸纳,又自出生机,概括得非常精准。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姚老师少年时期从临习书法开始,打下了一个不错的笔墨基础,这个基础是他后来画面雅逸气息的一个根本保证。后来又师从吴静初老师和姜宝林老师学习写意花鸟,虽然是草根出身,但也算得上是师出名门了。

    花鸟画在20世纪得到极大发展,无论工笔还是写意,像传统四大家“吴、齐、黄、潘”中就有三位是大写意花鸟画家,小写意花鸟画家像王梦白、王雪涛、汪慎生、唐云、汪亚尘、张书旂等等,工笔画家有于非闇、陈之佛、田世光、张其翼等等,有偏于传统的,有偏于现代倾向的,有融合古今的,有融合中西的,可以说,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20世纪的花鸟画是最称得上是各体齐备的。

    花鸟画很有意思,一方面,从题材内容的角度来说,大千世界的花鸟种类多到难以统计,原则上都可以是花鸟画的对象,所以至少从形色质感的角度来说,花鸟画可以是无限丰富的;
    但事实上另一方面,传统形态的花鸟画又是较为有限的、有制约的,主要原因是,不是所有的花鸟都是可以入画的,主要还是有一个文化系统中寄寓和象征等精神内涵方面的制约——说白了,不是所有花鸟都值得画,都具有在传达方面一目了然的“含义的有效性”;
    再加上已有的风格面貌和笔墨语言又太过丰富,所以花鸟画在形式语言方面的发展空间其实并不太大,很容易画着画着就像了某个前人,陷入某种程式化中。

    我们今天都认可了学习传统的重要性,传统是个很大的概念,不仅仅指笔墨,除了笔墨语言,其实还有章法、程式、品评标准等一切在内的规矩,传统实际上是规矩:一方面需要下大力气、耗时很久地去学,一方面学了之后跳脱出来形成自己的面貌又很难,所以每个中国画家都有一个看得出别人痕迹或影子的时期,再慢慢变化到隐去痕迹,化合、生长出一个全新面孔的时期。所以中国画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画种,画得像点样子非得四五十岁以后,像姚老师这样五十多岁的年龄,在中国画的实践中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期:这是一个找到了一条路径,可以一点点地把自己的体悟、自己的性情、自己的修养、背后文化的东西放进去、揉进去的时期,是一个形成了自己的逻辑的时期,这个逻辑可以将过去所有零零散散积累的东西纳入进来又不生硬,一切变得合理和圆融的时期。

    所以,看姚老师的画的时候,能感觉到有吴昌硕的营养、黄宾虹的营养、齐白石的营养以至姜宝林的营养等等,但又都不是,就是他自己的,他自己的那个劲儿那个味道,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觉得姚老师的画有两点做到了,很不容易:首先是既能很整又能很松,能把这两种劲儿放在一起其实是很不容易的,通常能整就不容易松,能松就不容易整,整通常会紧,所以效果上既能很大气大方,又不感觉紧张,能做到这个统一,更多是性情决定的;
    其次,既有苍劲浑厚又有灵动,这也是一对比较矛盾不容易整合在一起的品质,所以既不薄气,又能通透灵动,能做到这个统一,本质上是笔墨功夫决定的。

    另外有两点想说的是:姚老师笔下的花鸟鱼虫,虽然也力图追求野逸的味道,但不是像齐白石那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农家的粗朴式的野逸,而是更有点缀都市生活的热闹气息,也更多是经过文人化之后的野逸外表下的雅逸。另外,姚老师也像姜老师一样注重富于现代感的形式构成,同时又不失笔墨的韵味,我认为这是一条可以继续尝试、大力实践的属于当代中国画的路,期待姚老师有更精彩的表现。

    如果要提一点对姚老师的冀望的话,我想说:运笔快是姚老师的特征,但如果在运笔节奏上能更多样一些,或许会让画面更耐看;
    另外,小写意、大写意的区别需要特别区分和留意,大写意的本质是以一当十,是四两拨千斤,不是笔头子粗、运笔快和雄放就是大写意,如何跨越大写意的样貌、小写意的内在,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王平:

    华老师谈了她对晓冬日后发展道路的一些思考,比如如何结合构成去探索新的发展以及大写意和小写意怎么结合的问题,并指出其中的难点是如何跨越大写意的表现形式与小写意的内在的问题。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第一次看到晓冬的作品,三点强调:一是性情的率真。所谓草根,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的发展是两个脉络,一是主流的院校,二是传统的师徒相授教育。这种草根经历在他的作品中是有性情率真的体现的,他没有畏惧和忌惮,完全按照自己性情兴趣去展开的,所以他对花鸟画艺术的认识和自己联系起来。一般艺术家很难做到。第二,他有严谨的造型。我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一些西画的成分,在大画更多的是来自于传统中国画和写生。第三,书写的笔墨。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有直接的关系,严谨的造型,笔墨处理、书写书法本身,这让他的作品有中国传统韵味。从这三点来看,我认为姚晓冬的作品远没有达到成熟,甚至远没有达到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觉得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目前处于现实、艺术、感性之间,这个阶段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姚晓冬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情景式写意,二是意象性写意。比如《云水谣之一》就是场景性写意,虽然是大写意作品,有西画的情景营造意识在里面。任伯年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人,解决了在那个时代传统的笔墨与现实表达的关系,任伯年用中国画的笔墨表达真实事物的质感,这是一种西画的意识。姚晓冬对于现实、传统、我的融入有很好的积累,有一种自我容纳感,但这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当代花鸟画如何走下去?传统笔墨与现代表达的问题。

    王平:

    向阳 366cm×145cm 姚晓冬

    高老师认为晓冬性情率真,作品造形严谨,注重笔墨的书写性。高老师认为写意有情景式写意与意象式写意两大类,晓冬的写意更多偏向于情境营造,体现出传统、现实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高老师认为晓冬的探索与任伯年有一比,很有深义,我想引伸一下,任伯年解决的是传统与现实表达的问题,晓冬面临的是传统与现代表达的课题。这个课题其实正是姜老师现在正在践行的课题,可能也正是晓冬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姚晓冬的作品带有浓烈的浙江气息,浙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祥地,出了徐渭、吴昌硕、潘天寿、诸乐山这样的写意画大家。姚晓冬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其浸染。因为非学院的艺术成长经历,使姚晓冬的绘画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反而呈现“我行我素”的大写意创作状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他的大写意作品没有匠气,多具清爽之气,格调高,题材广泛。姚晓冬的作品特点一是在于题材的传统,富有文人气。大写意花鸟从晚清、民国以来,多作清供图、梅兰竹菊等题材,而姚晓冬的作品在这些题材之外还有梨园、乐器、水仙花盆、茶壶案几等富含文人气息的题材,使其画具有浓郁的古典情怀。特点之二在于作品题跋的丰富,且具有内涵。这些题跋带有随笔性质。现在很多画家只落穷款,并不会将自己创作感受一并记录下来,而姚晓冬在这些题跋中,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对绘画的理解以及感悟,在当下语境下,这是非常难得的。此外,姚晓冬对水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表现出过人之处。他善用黄色、赭石、红色、墨色,色彩丰富,画面视觉效果强烈。作为一个传统国画家,姚晓冬还非常年轻,若假以时日,其艺术必将进入新的境界,我们拭目以待。

    新雨 68cm×45cm 姚晓冬

    王平:

    朱老师认为晓冬题材广泛,对水墨的运用有现代性,他特别点到了晓冬题跋中那带有随笔性的东西,我觉得这确是当下中国画中比较稀缺的。

    杨维民(美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

    姚晓冬痴迷书画艺术多年,天才不怠,艺有所成。如今他是浙江画院花鸟艺术创作室主任,已经成为国家政府画院的顶梁柱,近年来创作了许多鸿篇巨制,无形中呈现出一个新时代艺术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孙永院长之所以克服重重困难把姚晓冬调入浙江画院,我想就是看重了姚晓冬具有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热爱之情,传承之力。我对姚晓冬书画作品的几点认知:老到率真,大家气象。因为他已集众多大家之气象,有十足的传承、弘扬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能力。姚晓冬的个人风貌在博采众长,又辟蹊径而渐渐形成。我认为姚晓冬是非常有潜力的,尤其是从他书法作品中感受出。他作画信手拈来,涉猎题材广泛。小画大气,大画淋漓,方方面面已经流露处未来成为大家的潜质。姚晓冬作为画院工作者有担当,作为画家个人有作为。他始终初心不改,坚持不断精进的历练。虽然姚晓冬刚刚踏入中年,却画风如此老辣厚重,这也正是得益于他对花鸟画的非凡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

    王平:

    杨老师是资深的策展人、批评家,杨老师关于晓冬作品老到率真的观点和前面的老师虽然也有类似的地方,但也说出了自己独到的感受。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姚晓冬写意画的路子正,给观者的感受风格独特而舒服自然。如姜宝林老师在文章中所评“用墨清而雅,淡而厚”,我认为在“淡”中求“厚”,是姚晓冬写意花鸟画最为典型的艺术特色。以往在学院、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和获奖的写意作品偏少,至少说明写意绘画确实在当下遇到了问题,而姚晓冬的创作,恰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思考。在我看来,他的创作显现出这样三个特点:一是“润”,墨与水的运用,大方、舒展、润泽,甩得开,收得住,相对当下中青一辈画家而言,姚晓冬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二是对于大尺幅的驾驭,他的风格雄浑而率性,姜宝林老师“既要笔墨又要现代”也点出了现代写意绘画的要点。三是笔质的即兴感、速度感的表现,姚晓冬的笔法、墨法相对均衡。这也正是姚晓冬继续向着写意花鸟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状态前行的最为正确、有效的路径。

    姚晓冬写意花鸟画的笔质墨法里,有徐渭、任伯年、吴昌硕、李苦禅等前辈大家笔墨章法的味道。当今写意水墨容易流于两种现象,一是匠气,容易模式化,陷入某种模板,很多画家都容易遇到这个瓶颈;
    二是玩笔墨、戏墨,这有时也是一种策略,将传统笔墨放松到游戏,甚至于调侃的状态,有时会游弋出中国画的边界。而事实上,要画好中国画,须得本着守持自觉的态度,姚晓冬近十年的创作,没有流于戏墨的状态,这一点体现着他的自觉守持。很多人讲到草根出身、没上过美院的问题,但我看来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么?没有系统地学过素描,未曾接受过学院式的中国画教育,却能画出这样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我认为这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回望二十世纪写意花鸟画家,有几位是纯正的学院出身?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都是前半段自学,后半段才进入学院播散中国画的画法与文化。这些都说明,中国画的传承与习得,是一种经验式、点拨式、自我体悟的过程。今天的学院会使一个画坛学子在求学路上少走弯路,但其实试错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过程。这也是学院教育与学习需要吸取和反省的经验。

    王平:

    谢谢于洋老师对晓冬绘画审美的特点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晓冬的作品雅润、舒展、大方。虽然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六点,但我们还是想要姜老师说几句。

    姜宝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我今天非常认真的听了所有人的发言,这次研讨会是很有学术水平的,不仅解读了晓冬的大写意花鸟画,而且对当下花鸟画现状的转型提出了许多好问题,提供了严谨的方向。我认为晓冬这次的展览应该画一个句号。这次研讨会的录音需得你回去仔细、反复地听,都是金玉良言没有废话。既没有吹捧你,也没有揪着你的缺点放大,你要多思考,光画得多没用。一个画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发现自我。谁找到了自我,谁就能够成为大家。找不到自我的人,都是前前后后、进进退退,一直处在彷徨摇摆之中,永远找不到自我,所以你以后的展览要考虑你的自我是什么东西。每人的艺术气质、功力、学养不同,所以在自我的问题上需要你深入的思考。你画画的优点是你的才情带来的,虽然你是草根出身,但是海宁这个地方,近现代出过不知多少才子:王国维、徐志摩、米芾、徐邦达、钱君匋、蒋百里……海宁地方不大,只是上海和杭州之间的小县城,晓冬从小在这个地方成长也是他才情的一部分原因,你要虚心听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你的优点有许多,但是率真、灵动、肆意、散淡,背后也带来很多缺点。我建议你多看潘老的画,潘老的画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你的画面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落笔前多理性思考,要在原来的状态上要有飞跃,后半辈子才能上去。晓冬的用墨胜于用笔,但不是浓墨,凡是几张最抢眼的画都是淡墨。早期的《萧瑟秋风》《鸵鸟》的淡墨调子都非常好, 我一直建议你走淡墨的路子,很清爽、很润、很透、很厚。现在很多人画浓墨焦墨,但浓墨焦墨是最高的境界,黄宾虹、潘天寿的浓墨都是晚年变法所得。你把淡墨画好了就是一面旗帜。你要好好思考大家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你半年不画也没关系,就把这些问题想通。到底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后半辈子就会进入另一个状态。

    王平:

    姜老师的讲话语重心长,见解独到,今天“此中有真意”的研讨会确是一个高质量的研讨会。

    晓冬的大写意花鸟画是个人才情与师承、时代共同激荡的结晶。晓冬作品的特点各位老师总结概括的“单纯而不简单”非常精当,他受到姜老师“既有传统,又有笔墨”创作思维的影响,善于吸纳,而且自出新机,在传统、现实与自我之间,结合形式构成探索花鸟画现代发展,在构图、造型、笔墨等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语言;
    大家也对他画画的状态进行了分析,比如画画胆子大、胸有成竹、画得肯定、用笔“松”、运笔速度快;
    在审美上呈现出来“大家气象”,尤其是大画的视觉张力大,笔墨丰富,酣畅淋漓,具有浑厚、清润、豪放、雄肆的笔墨内涵。

    各位老师既大胆地、高度地肯定了晓冬的大写意花鸟画,也希望他能继续解决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表达的课题。对于如何实现时代的转换、发展问题,老师们都对晓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晓冬能够解决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表达问题,那他超越前人是很有可能的。

    晓冬的画也引发了与会老师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感慨,大家认为,大写意画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比如外松内紧的问题、感性与理性如何统一的问题、形式与写意的内在如何统一的问题等等。这些既是晓冬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下大写意花鸟画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此外,姚晓冬艺术道路的特殊性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当下画院发展及中国画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比如业余与专业的问题、当下画院系统如何选拔人才的问题,等等。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为此次研讨会奉献了精彩发言。■

    夏熟图 245cm×125cm 姚晓冬

    猜你喜欢 宝林大写意画院 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49期)2022-04-27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李可染画院院展">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中华书画家(2022年1期)2022-01-22——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中华书画家(2022年1期)2022-01-22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丝绸之路(2017年4期)2017-03-18[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艺苑(2015年1期)2015-12-07一拳打破古来今艺术研究(2014年3期)2014-08-29吴宝林小小说月刊(2010年5期)2010-05-14都是短信惹的祸故事林(2008年4期)2008-05-14 相关关键词: 三国演义中有趣的歇后语 工作交往中有哪些个人礼仪 交往中有哪些礼仪 注会考试科目中有英语吗?对英语有哪些要求呢?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框架,从整体上去把握高中有机化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中有 真意 花鸟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