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高山流水 正文

    秋瑾和吴芝瑛,高山流水,革命知己

    时间:2023-01-15 09:30:1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文/丹君

    1904年中秋的北京,秋风刚起,枫叶未红。景色怡人的陶然亭内,有两位女子举杯互敬。

    其中一穿男装的女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即拔出宝剑,边舞边歌。此人便是女革命家,人称“鉴湖女侠”的秋瑾。

    另一位女子则挥毫写下:“驹隙光阴,聚无一载;
    风流云散,天各一方。”此人便是晚清教育家吴芝瑛。

    两人在此一聚之后,便各分东西。此后秋瑾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
    而吴芝瑛则南下上海,兴办教育,开启民智。

    如果说,秋瑾是层冰积雪一抹红;
    那吴芝瑛就是料峭春寒一缕风。共同的理想,同样的追求,让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

    她们三观一致,气场相合,在互相的激励与陪伴下,共同书写出一段传奇。

    秋瑾和吴芝瑛都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她们自幼熟读诗书,浸淫于中国传统文化,是那个时代富养的女儿。

    秋瑾祖上三代都在晚清朝廷做官,她自幼随哥哥一起读书。由于天资聪颖,不到10岁就熟读“四书五经”,更写得一手好诗词,不仅字句工整,且格调高远。

    当然,秋瑾的格调与胸怀还要得益于祖父的谆谆教诲。童年的秋瑾,经常听祖父讲起,叔祖在台湾抗击日寇、壮烈牺牲的故事。看着祖父脸上自豪而激动的神情,幼年的秋瑾暗中立下志愿,要像男儿一样建功立业。

    在那个时代,秋瑾相较一般闺阁女子,眼界更宽、境界更高、格局更大,所以寻常女子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的。

    而吴芝瑛恰恰是个例外。吴芝瑛不仅博览群书,擅长书法,而且思想敏锐,待人真诚。她与秋瑾的相识,更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缘分。

    秋瑾

    吴芝瑛

    两人的丈夫,不仅同朝为官,而且还是同一部门的同事;
    更巧的是,秋瑾一家到北京后,恰巧就和吴芝瑛家租在了一个胡同,两家从此成了邻居。

    随着男主人的交往,两家关系日益密切。即便多年以后,吴芝瑛也还记得见到秋瑾那个下午。

    在吴芝瑛家的客厅里,两人的丈夫正在聊公事,而秋瑾则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吴芝瑛见状,赶忙热情地邀请秋瑾到内室一坐。

    她问秋瑾说:“我这里藏书很多,你看看有哪些喜欢的?”秋瑾淡淡回答:“我对那些诗词歌赋、《女四书》之类的没太大兴趣。”

    吴芝瑛笑道:“你稍等,我还有一些书,相信你会感兴趣的。”片刻后,吴芝瑛把一摞书和报纸抱进来。秋瑾打开一看,竟是三年前的《时务报》,上面还有梁启超写的《变法通议·论女学》。

    此时的秋瑾双眼放光,立刻读了起来。读完后,笑逐颜开地说道:“没想到您也是支持维新之人,我们倒是志同道合啊。”从此,秋瑾每天都来吴芝瑛家与其一起读书看报,两人有相等的文学造诣,思想上有共鸣之处,关系自然越来越亲密。

    后来,颇具侠气的秋瑾更是提议要义结金兰,吴芝瑛也立即响应。于是,吴芝瑛亲手书写兰谱,秋瑾则赋诗《赠盟姐吴芝瑛》,其中有“芝兰气味心心印,金石襟怀默默谐”的诗句,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两个同样优秀的女人,彼此气场相合,情趣一致,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来。

    秋瑾和吴芝瑛在日常讨论中,不但思想可以共鸣、观点高度契合,最难得的是两人的性格形成了互补。

    秋瑾刚烈果决,敢想敢做,像锋利的刀刃;
    而吴芝瑛心思缜密,思虑周全,像稳固的刀柄,两人互相鼓励,彼此成就。

    随着新思想的洗礼,秋瑾厌倦了优渥窒息的生活,而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更让她心痛不已,于是她决定赴日留学。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秋瑾被断绝经济来源。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吴芝瑛伸出了援手,秋瑾得以顺利东渡日本。

    秋瑾在日本不仅加入同盟会、接受革命思想,还组织斗争,成为坚定的革命者。这种思想精神上的巨变,距离吴芝瑛在陶然亭给秋瑾践行,仅仅一年时间。

    1906年秋天,二人久别重逢,秋瑾提出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吴芝瑛自然大力支持。吴芝瑛不但出钱为报社租赁办公地点,还大摆宴席,邀请上海各界闺秀名媛,呼吁大家为报纸捐款。

    太太们有的吝啬,有的怕受牵连,大多数捂紧钱包,捐款的人自是寥寥无几。看到为数不多的捐款,吴芝瑛当即拿出首饰去变卖。

    在吴芝瑛的鼎力相助下,第一期《女报》终于问世。《女报》一经问世,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轰动女界,更打开女性追求解放的心扉。

    秋瑾的革命活动充满危险和变数,而吴芝瑛一直站在她身后,在关键时刻为她提供保护和助力。

    秋瑾白天在报社忙碌,晚上在地下室和同志研制炸药,为武装起义做准备。由于配方的原因,炸弹突然引爆,秋瑾被炸伤,巨大的爆炸声引来了警察。

    得到风声的吴芝瑛避开警察,带人悄悄来到后门,把秋瑾送往医院就医,后来又把秋瑾接到家中照顾。在吴芝瑛悉心照料下,秋瑾恢复得很快。与此同时,秋瑾也把革命的思想传播给了吴芝瑛。

    1907年,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晚清朝廷摇摇欲坠。这时秋瑾接受派遣,离开上海,去绍兴发动起义,她和吴芝瑛再次分开。

    但吴芝瑛预感到闺蜜此去异常凶险,她只能握着秋瑾的手,心绪复杂,依依惜别,并把变卖首饰的钱都交给秋瑾。秋瑾对盟姐也是难舍难分,离开时她褪下腕上的手镯给吴芝瑛戴上,留作纪念。

    这些患难中的情意,随着时间的沉淀,构成了她们友谊里的美好,也照亮了吴芝瑛的余生岁月。

    远在绍兴的秋瑾,很快进入繁忙状态,为了不连累吴芝瑛,秋瑾不再有只言片语给吴芝瑛。而吴芝瑛对秋瑾除了牵挂,更多的是担忧。

    1907年,革命志士徐锡麟在安庆组织起义失败,英勇就义。叛徒供出秋瑾是绍兴起义的组织者。

    秋瑾被出卖的消息很快传到绍兴,同志们都劝她撤离,但秋瑾却决定留下来。她率众坚守大通学堂,经过长时间激战,最终弹尽被俘。

    秋瑾被捕后受尽折磨,但她一直不肯认罪、拒绝招供,最终在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后,英勇就义。

    秋瑾牺牲后,尸体在绍兴街暴晒数日,无人敢上前认领。吴芝瑛得知消息后,联络朋友把秋瑾的遗体偷运出来,并葬在杭州西泠桥畔,和岳飞墓遥遥相对。

    岳武墓,秋女祠,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民众反清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朝廷查清是吴芝瑛运走秋瑾的尸体后,勃然震怒,欲治吴芝瑛等人的罪。

    但吴芝瑛铁骨铮铮,毫无畏惧地上书两江总督端方,郑重声明:是非纵有公论,处理则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愿一力承担后果。

    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海外同情革命的友人纷纷撰写专文,声援吴芝瑛等人,清廷迫于各方压力,治罪之事只好不了了之。

    秋瑾终于安眠在西湖之边,而吴芝瑛则仍在坚持奋斗。她认为好友不该蒙尘,不该被湮没在历史的遗迹里。作为深刻洞悉秋瑾灵魂的人,在几年内,吴芝瑛不仅撰写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书,还整理了秋瑾的诗稿,为后世宣传秋瑾、研究秋瑾提供了完整史料。

    辛亥革命胜利后,秋瑾墓得以重新修建,而她视死如归的精神,也受到万众敬仰。1912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到秋瑾墓前祭奠,并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书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秋瑾的名字被铭记,精神被传颂,吴芝瑛也终于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秋瑾和吴芝瑛生逢乱世,她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奔走战斗,一个洒尽热血,一个散尽家财。二人在成长的路上,不仅互为导师,还彼此心灵相通,互为表里,共同成长。

    知己情深,令人感佩。

    相关关键词: 高山流水的典故 高山流水的典故的寓意 高山流水的典故100字 听<<高山流水>>有感 高山流水听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高山流水 知己 革命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