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龙泉 正文

    职业规划说明书_龙泉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时间:2020-07-23 00:40:2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本土工作室

     丹寨县龙泉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TOC \o "1-1" \h \z \u 第一章 总则 3

      第二章 现状条件分析 4

      第三章 用地布局 6

      第四章 绿地系统规划 7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

      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10

      第八章 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九章 竖向规划 12

      第十章 城市设计导引 12

      第十一章 技术经济指标 13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 14

     第一章 总则

     一 规划背景

     国务院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贵州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要“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2016年5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主办的“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向全世界公开宣布:“十三五”期间,贵州旅游业发展定位是“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提出用好“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释放‘旅游+’潜力,推动旅游与新型工业化、山地特色城镇化、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农文旅’一体化,为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文化传承插上‘旅游’翅膀”的顶层设计战略构思。

     省委常委会以专题会议的方式专题研究我州工作,省委书记陈敏尔为黔东南“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带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推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以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为“抓手”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的清晰思路,将打造黔东南州“北部‘农文旅’旅游精品线路”“东部‘农文旅’旅游精品线路”和“南部‘农文旅’旅游精品线路”列入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丹寨县列为“北部‘农文旅’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这为丹寨“蚩尤文化园”建设和“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释放‘旅游+’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丹寨县境是苗族历史上多个部族迁徙路线上的途经地和居留地,是全国唯一保留完整的祭祀苗族始祖蚩尤的“祭尤”习俗的地区,祭尤文化在丹寨有很深厚的传承基础。做好打造“蚩尤文化园”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丹寨县“蚩尤文化园”建设,通过“蚩尤文化园”的带动和引领,努力把丹寨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全球苗胞的神往之地”是丹寨县“十三五”期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当务之急。

     指导思想

     丹寨县“蚩尤文化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一、二、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发展要“牢牢抓住两个底线”的重要指示,坚持以项目带动开发,深度挖掘和开发蚩尤文化和丹寨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拓展文化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把丹寨建设成为以“蚩尤文化”为主打品牌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独具特色的“全球苗胞神往地 蚩尤文化后花园”

     区位及交通优势

     项目地块东侧3.5公里处为丹寨县余安高速的出口。余安高速北至凯里接沪昆高速;南接夏蓉高速,至都匀和榕江,区域交通优势明显。

     二 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资料

     上位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丹寨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三 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四 规划范围

     项目地块东至丹寨县县政府、西临龙泉山山脚、南抵大登高水库、北至下龙洞寨,总面积约302公顷,4530亩。规划地块南北向最长为3304m;东西向最长为2134m;东西向最长为572m。

     五 项目思路

     思路一:以山定城,重塑城市中心

     以龙泉山为核心,重塑丹寨县城中心与城市发展格局,促成城市特色发展。

     思路二:以文定山,打造城市之魂

     强化龙泉山尤公形象,大力构建蚩尤文化载体,将龙泉山打造为国内知名的尤公文化山岳,将丹寨塑造为尤公守护之城,形成城市文化之魂。

     思路三:文旅融合,城山互动

     以景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为核心发展理念,实现城市文化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发展互动和同步。

     六 规划原则

     构建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的文化景区;结合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田园美景等打造集文化传承、文化展示、康体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

     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园区风情,如:蚩尤文化园、百鸟园、非遗文化街、康体养生园、森林迷宫、生态社区等;

     构建具有标志性的展示传统文化的场所;

     构建具有健全的旅游服务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等;

     构建具有特色鲜明、传播力广、美誉度强的龙泉山文化景区品牌要素;

     七 总体定位

     中国·丹寨

     始祖尤公城

     中国·丹寨

     始祖蚩尤城

     八 总体目标

     全球以蚩尤文化、苗族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蚩尤文化、苗族文化为核心,凝集始祖文化、苗族文化、丹寨文化,促成丹寨龙泉山区文化域以蚩尤文化、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引领、产业融合与景城一体的全域融合发展。打造第四代旅游产品“体验互动式文化区”,最终形成集“文化体验、文化研学、修学、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康体运动、文化生态观光”等多主题于一体的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创新型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群

     重点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文化节庆、民族文化深度体验、康体养生、会议论坛、文化研学、主题旅游、休闲度假、泛旅文化游商业”八个板块,突破产业及业态界限,构建以己文化为主的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项目区独特的创新型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全球以蚩尤、苗族文化为核心的大中华文化精神深度体验的文化平台、精神园地和终归家园

     以体现蚩尤文化、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为目标,形成苗族文化为核心的大中华文化精神深度体验的文化平台、精神园地和终归家园。

     第二章 现状条件分析

     一 区域概况

     项目地块地处贵州中部,位于丹寨县城西侧,紧靠县政。距离凯里市46公里;距贵阳120公里;距都匀市27公里。紧邻三大交通及旅游走廊,是贵州南线、东南线旅游的重要交汇区域。可以接受凯里、都匀的双向辐射,宏观区位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田景观资源,为地块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底。

     项目地块西侧紧邻丹寨县八景之首的龙泉山(相对高度为550米,海拔为1474.8米)。龙泉山山顶上有万亩高山野生的杜鵑花,每到四月至五月每天有近万人接待量;半山处有一处建于光绪初年的龙泉寺,历史悠久;山上更有神龟翘首、龙泉、蟠龙戏珠、云海荡舟等景点。龙泉山的山脚散居着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区域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景观丰富。

     项目地块的南侧为丹寨县县城水源点泉山水库。

     项目地块东侧1.9KM处为东湖及在建东湖公园;3.5公里处为余安高速的出口。余安高速北至凯里接沪昆高速;南接夏蓉高速,至都匀和榕江,区域交通优势明显。

     二 地形地貌

     在大区域环境中,基地位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等特点。该地区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高,高于世卫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适宜人居的环境条件,使得该地区一年四季都可发展旅游业。

     地块内以山地为主,地块西靠龙泉山。内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坡十多座座。地块内部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林型保护较好。

     三 交通条件

     1 区域交通

     项目地块东侧3.5公里处为丹寨县余安高速的出口。余安高速北至凯里接沪昆高速;南接夏蓉高速,至都匀和榕江,区域交通优势明显。

     2 项目地块内部交通

     项目地块位于丹寨县城与龙泉山之间的平缓地带,紧靠城市建成区,外部城市道路系统完善。项目地块内部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内部道路主要为乡道和通村道路,道路等级较低,不能为很好的为本次项目地块功能服务。由于城市建设不断的向本次规划地块内部蔓延,城市道路部分已延伸至项目地块内部,为项目地块内部道路交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 现状建设

     项目地块内部大大小小分散着5个自然村寨(上龙洞、排娥、大石头、黄土寨、泉山村)。地块内部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有极少部分城市建成(或在建)项目(县武装部、泉山廉租房、县医院、就业保障中心等)。大部分土地处于待开发状态,建设条件较好。

     五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地块内部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林地、耕地。紧靠城市建成区的一侧有部分城市建成(或在建)项目(县武装部、泉山廉租房、县医院、就业保障中心等)。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1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城乡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H

     建设用地

     38.41

     12.72

     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37.17

     12.31

     H11

     城市建设用地

     17.66

     5.85

     H14

     村庄建设用地

     19.51

     6.46

     H4

     特殊用地

     1.24

     0.41

     H41

     军事用地

     1.24

     0.41

     E

     非建设用地

     263.59

     87.28

     E1

     水域

     1.43

     0.47

     E2

     农林用地

     262.16

     86.81

     城乡用地

     302.00

     100.00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6.75

     38.22

     R2

     二类居住用地

     6.75

     38.2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24

     18.35

     A1

     行政办公用地

     0.50

     2.83

     A5

     医疗卫生用地

     2.74

     15.52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7.67

     43.43

     S1

     城市道路用地

     7.46

     42.24

     S4

     交通场站用地

     0.21

     1.19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0.21

     1.19

     H11

     城市建设用地

     17.66

     100.00

     七 现状分析主要结论

     1 地块外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完善

     项目地块位于丹寨县城与龙泉山之间的缓坡地带,紧靠城市已建成区,外部城市道路系统完善。地块内部道路主要为乡道和通村道路,道路等级较低,且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本次地块。

     2 地处龙泉山山脚缓坡区域,自然条件基底良好

     项目地块西侧为丹寨县八景之首的龙泉山(相对高度550米,海拔1474.8米),山顶上有高山野生的万亩杜鵑花,且龙泉山整体植被良好。地块内部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自然条件基底良好。

     3 项目地块内部大部分土地处于待开发状态,建设条件较好

     项目地块内部大大小小分散着5个自然村寨(上龙洞、排娥、大石头、黄土寨、泉山村)。地块内部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有极少部分城市建成(或在建)项目(县武装部、龙泉山廉租房、县医院、就业保障中心等)。大部分土地处于待开发状态,建设条件较好。

     第三章 用地布局

     一 布局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生活、尊重民意、有意引导的原则。

     2坚持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布局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

     4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接近的建筑应尽量集中。

     二 土地利用布局

     规划区内用地以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主。其中居住用地主要为原有村庄及安置社区,位于东南部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地块中部,南部和北部分散布置,主要为博物馆、展览馆、蚩尤宫、百鸟园等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位于地块北部和南部,主要业态为贴合自然环境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谷、主题文化酒店以及非遗文化街;四周结合龙泉山景区,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打造山体公园和农耕文化景区。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保证了各个功能分区的完整性和联动性。

     1 居住用地

     规划区居住用地主要位于基地东南部,包括原态村寨、安置区。原态村寨以保护为主,提升村寨生活环境质量,梳理村庄肌理,营造生态环境优美、生活环境和谐的美丽乡村。安置区主要为开发建设过程中拆除的村寨生态移民使用,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位于项目地块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分散布置。中部主要包括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会展中心、蚩尤宫等主要的文化设施;南部主要为百鸟园和游客集散中心文化设施;北部主要为康养中心。

     3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主要位于基地北部和南部,包括酒店区、养生区、非遗文化街等,满足龙泉山景区的接待服务使用。打造集人文景观、山体景观、滨水景观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山水人文景观序列,构建生态人文相和谐的龙泉山景区。

     4 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

     规划区内绿地主要包括自然山体、公园绿地、广场绿地及附属绿地。其中自然山体主要龙泉山为主的山体公园,有着优质的自然植被基础;附属绿地指包括文化社区、安置区、养生度假区、改造村庄等用地中的景观绿地;广场绿地指指景观广场节点内的绿地。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3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城乡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H

     建设用地

     301.46

     99.82

     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301.46

     99.82

     H11

     城市建设用地

     296.48

     98.17

     H14

     村庄建设用地

     4.89

     1.62

     E

     非建设用地

     0.54

     0.18

     E1

     水域

     0.54

     0.18

     城乡用地

     302.00

     100.00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22.02

     7.43

     R1

     一类居住用地

     8.30

     2.80

     R2

     二类居住用地

     13.72

     4.63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7.82

     9.38

     A2

     文化设施用地

     25.15

     8.48

     A5

     医疗卫生用地

     2.67

     0.90

     A51

     医院用地

     2.67

     0.90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8.83

     6.35

     B1

     商业用地

     14.46

     4.88

     B3

     娱乐康体用地

     4.36

     1.47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8.30

     9.55

     S1

     城市道路用地

     24.61

     8.30

     S4

     交通场站用地

     3.69

     1.24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3.69

     1.24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199.51

     67.29

     G1

     公园绿地

     191.05

     64.44

     G3

     广场用地

     8.46

     2.85

     H11

     城市建设用地

     296.48

     100.00

     三 规划结构

     根据使用功能和空间视觉景观序列,结合景观视线收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令各功能板块紧密联系,形成“一轴·五区·多节点”的功能空间布置格局。

     “一轴”连通龙泉山——县级行政中心——东湖公园的城市文化轴。

     “五区”康体养生区、休闲度假区、民族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区、杜鹃花景区。

     “多节点”康养中心、精品酒店、森林迷宫、博物馆、会展中心、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商业综合体、非遗文化街、百鸟园、特色村寨、农耕文化园等。

     第四章 绿地系统规划

     一 指导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以山体林地为背景, 通过绿地、 河湖系统的整体性构建,建设区内点状、带状、面状绿地相结合,并将山体绿化引入地块内部,建成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分布合理的绿地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休闲场地,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获得良好的空间景观和较高的生态效益,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空间连续性。将生态绿化、停车场绿化、景观绿化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各板块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注意整体意境,规划区内整体环境打造和谐统一的特色风貌。

     面——主要包括基地内规划龙泉山及结合内部大大下下的山体所形成的林地景观和地块内部南侧的农田景观。山体森林植被景观以保护为主,在此基础外应搭配种植各类灌木乔木从而形成随季节变化的山地景观。地块内的农田景观以保护其原貌为主,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景区。

     线——主要指地块内部的景观廊道,通过景观通廊的植物搭配体现季节变化,基于本土树种适当扩充植物类型,营造舒适的步行景观体验。

     点——主要是各功能内部的绿化,通过点状绿化的设计,改善功能片区的内环境。点状绿化的功能尺度相对较小,因此在选择树种时不仅要考虑“美观宜人”的功能要求,与绿化整体一致的要求,还要尽量与功能区的主题功能相一致。

     二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绿地系统结合自然生态条件,以尊重自然为原则,规划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广场绿地三种绿地类型;

     公园绿地:主要包括以龙泉山为主的山体公园和地块内部公共休憩,公共娱乐,以及公共景观的绿地;

     附属绿地:包括文化社区、安置区、养生度假区、改造村庄等用地中的景观绿地;

     广场绿地:主要指景观广场节点内的绿地;

     公园绿地主要为地块内部较多的自然山体公园,散布于基地中南部与北部,规划以生态保护为大前提,保留现状地形地貌,并对山体林地进行积极培育和养护,对于整个开发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地区生态多样性保护都有着直接影响,保护山体林地的同时将其作为城市生态公园向周边开放,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营造具有高互动性的山体公园,满足城市居民乃至更大区域游客的郊野旅游、踏青休闲的生活需求。

     附属绿地主要为旅游休闲区、生活区内部绿地及开敞空间,应结合邻里中心、公共开敞空间布置,满足人们对绿地的日常需求,同时与慢行系统相结合与周边大中型绿地相连接。

     广场绿地主要集中于中部的文化广,承担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景观节点、人员集散职能的同时满足灾时防护指挥、人员疏导的要求。

     三 树种规划

     根据规划区气候特征和土壤自然条件,建设区树种选择应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乔木主要以当地树种为主,例如红枫、松树、柏树等,还可适当栽植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灌木以春桂、木槿、紫薇等为主。

     注重植物配置的乔、灌、花、草比例,优先发展乔木,以提高绿化总量作为绿化的主要目标,慎重选择养护费用较高的草坪绿化方式。选择景观价值和环保价值相结合的植物品种,注意常绿种类和落叶种类、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包括博物馆、非遗展示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广场等县城级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新建健身、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配备健身设。新建垃圾收集设施,选择交通方便又较为隐蔽的位置设置,避免正对住宅院落入口。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5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项目名称

     数量

     服务半径(m)

     中学(现有)

     1

     1000

     幼儿园

     1

     300

     县医院

     1

     博物馆

     1

     会展中心

     1

     非遗展示中心

     1

     文化广场

     1

     商业综合体

     1

     社区服务中心

     1个

     500

     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

     1000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1个

     游客服务中心

     1处

     停车场

     5处

     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 道路系统规划

     1 车行系统

     1)道路断面形式:规划区内城市市政道路断面形式应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对本区域的要求。内部城市主干道一般采用“6米人行道+24米车行道+6米人行道”和“4米人行道+22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的形式;城市次干道一般宽为20米;城市支路道路宽度一般为12米;景区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为9米;景区次要道路红线宽度为7米;景区支路红线宽度为5米。

     2)道路坡度设计:主干道最大纵坡3.00%,次干道最大纵坡5%,支路最大纵坡8%。

     3)道路交叉口形式

     规划区内主次干道及支路交叉口大多采取平面交叉的形式。

     4)平面交叉口路缘石半径控制

     规划区道路平面交叉口路缘石最小转弯半径按下表控制(单位 m):

     5)出入口和转弯半径

     规划区内地块出入口离城市主干路交叉口距离不得小于70米,与次干路及支路的交叉口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应保留有一定的缓冲距离,出入口宽度应满足消防需求,一般不得小于7米。小区内部道路转弯半径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需求,一般不小于15米;尽端式道路应设置不小于12×12米的回车场地。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6道路设计一览表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M)

     断面形式

     休闲度假区级道路

     5

     A-A

     景区次要道路

     7

     B-B

     安置区内部道路

     8

     C-C

     景区主要道路

     9

     D-D

     城市支路

     12

     E-E

     城市次干道

     20

     F-F

     城市主干道

     30

     G-G

     城市主干道

     36

     H-H

     2 步行系统

     规划区内步行系统应以车行系统为依托,形成林荫道、广场、绿地、人行步道等一体化、多层次的步行体系,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和连续性。规划区主要交通节点处主要强调人流疏散的要求,步道宽度与出入口间距等应满足紧急时刻消防的需求。

     并根据步行道路所在区域特点及自身职能分为登山步道、文化展示体验步道、农耕文化体验体验步道、休闲步道四大类型。

     3 停车

     (1)地下停车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文化广场处设置下停车场。总面积约:32673平方米,以解决整个地块的主要停车问题,规划地下停车位1022个。

     (2)地面停车

     利用地形游客集散中心东侧、商业综合体南侧、博物馆东侧、景区集散中心南侧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位748个。其他为沿道路分布的零星停车场,以解决带状的停车问题。

     二 给水工程规划

     1 水量预测

     (1)总体用水量计算详情表:

     用水量计算表

     用水类别

     规 模

     用水量指标

     用 水 量(m3/d)

     备 注

     居住生活用水

     1588人

     100L/(人.d)

     158.8

     公共建筑及商业建筑用水

     374342.5m2

     5L/m2

     1871.7

     市政用水

     179000 m2

     2~6/m2

     1074

     其它及未预见用水量

     465.7

     包括: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洗车、消防及其他未预见水量等。占生活用水量的15%。

     合 计

     3570.2

     2 水源

      本工程供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正常供水水压一般维持在0.3~0.35 MPa。由市政道路供水管接入供水管。

     3 配水管网规划

     给水管道沿道路铺设,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式供水管网系统,室外消火栓均匀的布置在道路旁且按120米间距设置室外消火栓。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进行供水管网的平差计算,主管网管径不小于d150,配水管网管径不小于dl00。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以核定供水管网的管径及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消防系统采用低压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合并在一起,消火栓结合主次干道,与给水管同步实施。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应小于10m水柱(从地面算起)。

     4 景观用水

      各个场区内都分别设置有不同的水景,考虑在水景低洼部分设置景观水泵房,内部设置循环水泵以及水景水质处理设备,使景观水处理达标后循环再利用。

     三 排水工程规划

     1 排水原则

     (1)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2)区域内污水能进入城市污水排污系统的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

     (3)对不能进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污水就地处理后的加以开发利用。

     2 污水量预测

     按用水量的80%计为: 2856.16立方米/日。

     4 污水处理规划

     规划区内生活污水主要通过污水管网接入丹寨县县城南侧的规模为3万m3/d,占地面积为3.0ha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由于地形原因,地块北侧的生活污水管网无法接入市政管网,规划在地块北侧低洼地方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水农田或水体。

     5 雨水规划

     暴雨强度公式:

      2223(1+0.767LgP)

     Q= (L/S.公顷)

      (t+8.93P0.168)0.729

     设计重现期P=2年,降雨历时t=10min,平均径流系数ψ=0.65。

     规划区内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雨水分别各自的排水系统分流排放。

     雨水管道布置顺应道路坡度,靠重力就近排入园区市政管网。雨水管道采用二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埋深满足0.7米覆土,在错开其他管线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浅埋。

     根据本区地势特点,雨水管尽量顺着道路坡度敷设,局部管段设置跌水井,以减小管道坡度,降低流速,避免雨水对管道造成冲刷。

     四 消防规划

     1 结合给水规划,在建设区形成环状管网,增大供水能力,保证消防时供水的安全性。

     2 设置消火栓,新建的道路的配水管上均应按120米间距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

     3 充分利用自然水源作为消防补充水源。

     4 规划建设区的主要街道的电力线路应从地下敷设,避免影响高层建筑和商场发生火灾时救援工作。

     五 电力工程规划

     1 用电负荷预测

     建筑用电类别

     单位建筑面积

     负荷指标(W/m2)

     建筑面积(m2)

     总用电量(KW)

     居住建筑用电

     20-60W/m2

     (1.4-4kW/户)

     52405

     3144.3KW

     公共建筑用电

     30-120 W/m2

     294092.5

     32350.2KW

     购物商贸建筑用电

     40-70 W/m2

     80250

     5617.5KW

     合计

     41112KW

     根据上表可以预测规划区域内的居住建筑的用电负荷为3144.3KW,公共建筑的用电负荷为32350.2KW,购物商贸建筑的用电负荷为5617.5KW,共计41112KW。

     2 电力工程规划

     布置原则

     规划采用电缆沿道路东侧或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布置。主干道、次干道及集中出线处应配置电力电缆排管,电力电缆排管应采用隐蔽式敷设。另外,在10/0.4kv厢式变电站的0.4千伏出线侧,适当增加电缆排管的数量,保证电力顺利送出。

     (1)本工程由市政引入10KV高压电源,室外穿Φ90的PVC-C埋地敷设,室内沿电缆桥架至高压配电房内。

     (2)电缆进出建筑物均穿钢管保护直埋地敷设并做好余量处理,埋深为-1.0米,按国标 94D101-5-19,20要求施工。

     (3)直通电缆井做法详:07SD101-8(P17~P23);三通电缆井做法详:07SD101-8(P42~P44);四通电缆井做法详:07SD101-8(P62~P65);手孔井做法详:07SD101-8(P120~P122);手(人)孔盖板在车行道上为铸铁盖板,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上为混凝土盖板。

     (4)电力人孔采用DN100排水管,手孔采用DN50排水管,按i=1.5%的坡度,就近接入小区雨水系统。

     (5)电缆与各种管道,电杆,建筑物平行敷设时按国标94D101-5-11,12要求施工。

     (6)电缆线路穿地下室侧壁做防水处理,详94D101-5-P110,P111。电缆井盖安装详见94D101-5-P94。

     (7)路灯:具体布置由甲方委托专业景观公司设计。

     六 电信工程规划

     (1)本工程电视、电话信号、数据信号均由市政管网引入。

     (2)弱电部分仅预留通讯管孔,弱电系统由专业公司设计安装,图中弱电线路走向仅供参考,由相关专业部门设计并实施。

     (3)主管网之间的线路均为3根Φ90PVC通信管和3根Φ110七孔梅花管地敷设,次管网使用1根Φ70五孔梅花管埋地敷设,管顶距室外地面0.7m,按国标94D101-5--要求施工。过道路及硬地时采用混凝土包封,作法详见国标97X700-5-066。

     (4)电话,数据,电视,消防线路均单独穿管敷设。进出建筑物的弱电管线详见单体电施,均穿钢管保护直埋地敷设并做好余量处理,埋深为-1.0米,按国标 94D101-5-19,20要求施工。

     (5)弱电管线与各种管道,电杆,建筑物平行敷设时按国标94D101-5-11,12要求施工。

     (6)弱电管线穿地下室侧壁做防水处理,详94D101-5-P110,P111。电缆井盖安装详见94D101-5-P94。

     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一 环境保护规划

     1 规划依据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4)《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黔府发(1994)22号)

     2 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原则

     (1)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依据,结合贵阳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2)规划区内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主体,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水域、空气及声环境质量。

     (3)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结合规划区的实际制定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既要保证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又要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3 环境保护的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规划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国家II类标准。

     (2)噪声环境质量控制目标:规划区内应按控制噪声为II类标准适用区,昼间60dB,夜间50dB;交通干道两侧为IV类a标准适用区,昼间70dB,夜间55dB。

     (3)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规划区内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Ⅲ类标准。

     4 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管理规划

     规划区环境保护规划,首先应抓好环保的管理规划,建立健全必要的环保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

     规划区内严禁建设有污染项目。

     按照环境保护目标与对策一致的原则,逐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生态环境建设:保留状态良好的植被,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工程管线规划:规划区内新建的工程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对原有架空、出地工程管线逐步改为地下管线。

     规划区的垃圾、生活废水处理:规划区生活污水处理率需达到100%,生活粪便先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才能进入排水系统。规划区内人口密集点建设水冲式厕所或生态式公厕,确保区内水质及城市环境质量。

     5 环境保护措施

     (1)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控制煤烟型污染,应用优质清洁能源。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质,保土固水。提高绿化覆盖率,限制排污量,改善水质。

     (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重点是降低交通噪声,出入规划区的车辆,夜间不准鸣笛,基建及卫生用车宜夜间行驶。不准用高音喇叭在规划区内呼叫,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二 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1、垃圾转运站

     在规划内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的建筑间隔不小于8米。规划共需建3座垃圾转运站。

     2、公共厕所

     在规划区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置公厕,400m设1座公厕,一般道路700m设1座公厕,居住区每平方千米设3座公厕。按以上要求全县规划要修建12座公厕,规模150㎡/座,均为水冲式。

     3、废物箱

     在规划区内主要街道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置废物箱,相邻果壳箱间距50m/只,交通干道间距80m/只,一般道路间距100m-120m/只。

     4、生活垃圾垃圾无害化处理

     规划区内的生活垃圾运往位于县城南面距县城1.6km的五里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章 综合防灾规划

     一 消防规划

     1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

     2 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强居民和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 规划内应配备防火的设备包括电台、对讲台(机)、灭火机具,消防栓及消防水池等。

     目前基地内的消防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发生火灾则由周边相应机构代管。市政上没有配备专门的消防器材,只在油库、宾馆等消防重点单位布置了灭火器等简易的消防设备。

     依据国家规范,结合规划区规模,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出现一处火灾考虑,灭火量45 L/s,灭火时间为2小时。此水量由市政给水管道供给。按照我国目前消防水平,消防系统采用生活供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与消防供水联合系统,消防用水采用低压制。规划消防管网的自由水压不低于10米,消防栓的供水管径不小于100毫米。消防栓沿规划道路布置,间距120米,服务半径不大于150米。要求设置在道路两侧不超过2米处,距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墙不小于5米。

     消防车道不应小于4 m,其上空4 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 m或总长度超过220 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二 抗震防震规划

     1抗震设防标准

     丹寨县域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为了规划区内的综合抗震能力,规划范围内的重要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按7度设防。其中普通建筑物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防,临时建筑和轻型建筑可不设防,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设施例如博物馆、展览馆、邮电局、车站、医院和中小学校等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设防。

     2避震疏散规划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不宜小于0.1ha,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a。

     规划避震疏散服务半径为300~500m,人均疏散面积4㎡以上,疏散场地结合规划布局统一布置,主要为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运动场等开阔地。

     疏散通道应保证居民疏散和救护人员、物资快捷安全,保障通向内陆的主要通道畅通无阻,要求道路两侧建筑物倒塌后有7~10m的通道。

     四 滑坡防治规划

     根据规划区内部山体形式及现状,结合每个位置的地形条件和各种外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防滑措施,具体滑坡防治措施有:

     (1)对于坡度较缓的山体,在山体滑坡边界或滑坡区内修截洪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在山体下修排水沟;在滑坡区内通过坡面处理、铺设钢丝网、锚固件施工与固定钢丝网、扎设基盘平台、培养基配制和喷射、植草养护等手段进行滑坡防护。

     (2)对于岩质边坡可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并注重实施后的景观修缮。

     第九章 竖向规划

     一 竖向设计原则

     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降低工程总投资,填挖尽量就近平衡,同期平衡,以求达到开发的综合最佳效益。

     2 严格控制填方,由于填方形成的用地虽经处理,但也很难做到十分稳定,地基处理成本高,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应尽量减少。

     3 综合规划各项工程控制标高,协调防洪、雨水、污水的排水管出口标高及雨水排除问题。

     二 竖向规划设计

     规划竖向设计依据原场地的自然状况,结合建筑、道路、排水等要求标高相协调的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又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本次规划确定了各个道路交叉口与控制点以及场地的标高,并保证道路最小纵坡>0.3%,场地最小坡度>0.5%。

      1 道路竖向设计

     规划道路高程基本顺应地形落差,道路坡度不大于8%,绝大多数路段坡度小于3%,以方便非机动车行驶;规划部分场地、道路适当加高,使道路坡度至少大于0.3% ,以达到污水管的排水最小坡度。

      2 场地竖向设计

     场地的竖向设计应本着降低土方量的原则,尽可能地接近场地现状高程。使场地不至形成洼地,便于排水。

     经过反复的场地设计,减少土石挖填方量,基本做到填挖平衡。

     第十章 城市设计导引

     一 区域内开敞空间的组织方式

     除了退让建筑红线所形成的开敞空间外,建筑周边还应设置充裕的开敞空间。开敞空间除少量作为临时停车及人行通道外,其余部分作为城市景观、户外商业空间,并结合广场绿化来形成和谐的户外环境。

     各区域各种大小类型的开敞空间因与慢行系统、车型系统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可达性的产业园区,提升各功能板块的开敞空间的利用率。

     二 停车

      区域内主要以地面停车为主,兼有少量地下停车。在停车位数量大于50个的停车场,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大于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20m,并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出入口要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上,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不应小于5m。

     三 风格形象

     规划区内北面以1~4层酒店及养生休闲区为主,在与本土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同时表现出该功能建筑应有的高品质与格调;东南的安置区以低层具有本土风貌的民居,商业区建筑以多层为主,传统与地域特征完美结合形成了区域整体的建筑风格。

     四 建筑造型

     1 色彩 规划建筑材料和色彩应体现贵州省当地地域特色, 规划要求建筑色彩以明快、大方、温暖、和谐为内涵,营造“浅描淡彩,画意筑城”的总体色彩格局。建筑色彩主色调以暖色为基调,实体为暖黄色调灰色系,虚体为冷灰色系。建筑设计应合理搭配色彩,既要和谐融入城市大环境、又要体现自身个性。园区道路色彩、桥梁色彩、户外广告色彩、夜景照明色彩、建筑色彩不宜大面积使用饱和度高的颜色等。同时鼓励建筑在次基调上,采用各种优质、新颖的建筑材料和外立面材质及色彩。

     2 质感 建筑外立面宜形成明快、简洁、精致的质感。利用石材、砖木等材质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建筑外表具有强烈的新中式风格。

      3 绿化 规划区内绿地率不得低于30%,绿线控制区域用地性质不得轻易改变。绿化控制区内树种选择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多树种选择,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速生树种与漫长树种相结合。街头绿地作为休闲场所,面积不宜过大,应使用树丛、树群、花坛、草坪等相组合,多用乔木和常绿落叶相配合,注意层次变化,不宜用浓密树林或单纯的片林式种植,以免阻隔街区视线。 4 开敞空间控制区 开敞空间控制区主要指对广场、步行街入口主要通道和滨水空间的控制,在开敞空间的控制区内不得修建建筑,要保证空间的通透性保障日常使用及灾时的紧急疏散。

      5 地下空间处理 建筑地下空间设计需符合人防要求,建筑地下空间以停车场为主,并能容纳部分设备。

      6夜景 建筑外表面力求干净简洁,建筑表面采用分段泛光的照明形式来烘托建筑的特点。

     7广告要求

     广告牌、标识牌布置原则:同一建筑设置的若干广告牌、标识牌尺度要求一致,同一街道的广告牌应风格同一。 附属在建筑物的广告牌:建筑墙面的广告标识不应超过墙面积的20%;平行于墙面的广告牌凸出墙面不宜大于0.5米;垂直与墙面的广告牌外挑不宜大于1.5米。 独立设置的广告牌:公共开敞空间独立设置的广告牌、标识牌位置不应妨碍交通组织及景观视线。

     8其它

     (1)无障碍设施:建筑需考虑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出入通道、便于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卫生设施等。

     (2)消防疏散:区域内需保证宽度4.5米的消防通道环路,并与周边道路相连。建筑需设置消防逃生通道,通道必须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商业公共建筑内需设置自动喷淋装置。

     (3)建筑通风:建筑内宜有自然通风,若无自然通风,可使用机械送风。

     (4)建筑防灾: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抗震要求,抗震强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及速度值为0.05g。并在建筑外形设计时考虑高空气流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同时,建筑需要做好避雷措施。

     (5)建筑节能:建筑外墙面需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窗户的可开启面积不得小于窗户总面积的30%,对东西朝向的房间应设置遮阳装置。

      (6)人防: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遮掩等需要,建筑需设置具有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应设置在地下一层。当设置在地下二层时,楼梯间的设置需符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相应情况的要求。

     第十一章 技术经济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目

     规模

     单位

     备注

     规划用地

     302.00

     h㎡

     4530.00

     亩

     其中

     可用建设用地(计容积率)

     110.41

     h㎡

     1656.15

     亩

     公园用地

     191.05

     h㎡

     2865.75

     亩

     水域

     0.54

     h㎡

     8.10

     亩

     建筑总面积(含地下车库)

     426747.50

     ㎡

     建筑总面积

     394074.50

     ㎡

     其中

     休闲度假区

     53161.00

     ㎡

     康体养生区

     10660.00

     ㎡

     蚩尤文化园

     157199.00

     ㎡

     百鸟园

     43752.50

     ㎡

     非遗文化区

     33570.50

     ㎡

     农耕文化园

     7806.50

     ㎡

     民俗文化体验区

     78510.00

     ㎡

     景区集散中心

     9415.00

     ㎡

     建筑占地面积

     159760.10

     ㎡

     建筑密度

     14.47

     %

     综合容积率

     0.39

     地下车库面积

     32673.00

     ㎡

     停车位

     1770.00

     个

     其中

     地下停车

     1022.00

     个

     地面停车

     748.00

     个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

     一 采用定额:

     (1)土建定额《2004版建筑工程计价定额》

     (2)土建定额《2004版建筑贵州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

     (3)安装定额《2004版安装工程计价定额》

     二 总指标

     (1)总投资:212721万元

     (2)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和地下车库):426747㎡

     、

     三 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

     名称

     子项名称

     面积(㎡)

     土建及安装费(元/㎡)

     装修及家具费(元/㎡)

     工程其他费用及预算(元/㎡)

     小计(元/㎡)

     小计(万元)

     分区投资(万元)

     总投资(万元)

     项目分区

     休闲度假区

     53161

     3000

     2000

     330

     5330

     28335

     176073

     212721

     康体养生区

     10660

     2500

     1500

     330

     4330

     4616

     蚩尤文化园

     157199

     3500

     2000

     330

     5830

     91647

     百鸟园

     43752.5

     2000

     1500

     230

     3730

     16320

     非遗文化区

     33570.5

     1500

     1000

     230

     2730

     9165

     农耕文化园

     7806.5

     2000

     1000

     230

     3230

     2521

     民俗文化体验区

     78510

     1500

     800

     230

     2530

     19863

     集散中心

     9415

     2000

     1500

     330

     3830

     3606

     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

     32673

     1000

     1000

     3267

     3267

     环境绿化

     1104100

     200

     22082

     22082

     消防

     商业办公等公建消防

     274187

     80

     2193

     11300

     居住区消防

     119887

     50

     599

     照明

     商业办公等公建照明

     274187

     180

     4935

     居住区照明

     119887

     150

     1798

     火灾报警

     商业办公等公建火灾报警

     274187

     45

     1234

     居住区火灾报警

     119887

     45

     539

    相关关键词: 龙泉山小学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青瓷 龙泉
    相关热词搜索: 龙泉 修建 说明书 详细规划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