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0-02-29 07:44:4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作者/匡杰琴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倾倒后人无数,表达了一种滋润万物生长又了无痕迹、无声无息的意境。然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却刚好与此相反,常常是“雷声大雨点稀”,动静大收效微。造成如此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觉得应该推行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教育无痕,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显现效果。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课堂作为主阵地,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常态化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心切人?如何切入?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追考点,赶时间,许多内容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于完全忽略;如果我们有心抓住这些内容挖掘、拓宽,哪怕表面上看来德育化不明显的内容,也能找到德育的契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教例】在《生活与哲学》“意识的本质”一框教学时,我首先展示了一段文字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材料:在2012年2月7日北京市召开的贯彻《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座谈会上,北京市网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微博都将在3月16日实行实名制。
      
      师:同学们认为实行实名制是好事还是坏事?请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觉得是好事。因为那样就不会有人敢在微博上胡言乱语,说一些不利于和谐的话了。这方面,我就曾经受过伤害。
      
      师:说的好。你有没有在微博上说过不利于和谐的话呢?
      
      生1:没有,是否实名制,我都不会胡言乱语!
      
      师:我相信你!难怪你赞成,因为实名制对你有好处。还有哪位同学回答?
      
      生2:我觉得不是好事。因为,生活中的人大都戴着面具说话,不说真话,只说假话、套话。而在微博上,可以将自己的真心话发泄出来,包括一些粗话,那样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可以释放压力,如果实名制,那就暴露了我内心的隐私,我就不敢说了。
      
      师:你现在就在说真话呀。 (范文网 www.fwsir.com) 这说明生活中还是有人在说真话嘛!为什么你会觉得生活中的人大都戴着面具说话?父母跟你不说真话吗?朋友和同学都不跟你说真话吗?如果都没有,我愿意做第一个和你说真话的朋友!
      
      生3:我觉得实名之后,在微博上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就不能说了。说了怕引起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比如:法律上的或人际关系上的等等。
      
      师:你回答得很好,很全面!其实,不管是否实名制,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都不是绝对自由的,都要考虑对别人、对社会,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能违法,不能给别人带来痛苦和烦恼。对不对?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对微博实名制的认识会不同呢?
      
      生4:因为大家上微博的具体情况不同,实名制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师:你回答的很到位。南此可见,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我们是善良的、正直的、诚实的,实名制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多不利的影响。我们继续大胆地上微博吧。
      
      一节课的德育渗透或偶尔为之,德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能长期坚持,把德育渗透作为每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内容,使德育渗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
      
      二、用现实中的典型道德案例指导学生的行为,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行动化
      
      德育渗透行动化就是指将学生在德育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避免了德育的空洞和脱离实际,使德育教育具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那么,德育教育的素材从哪来?从生活中来!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以及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典型道德案例,尤其注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其次,对收集的资料,教师要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不能都直接拿来为教学所用。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要坚持“正面引导、负面反思,并以正面为主”的原则,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宣扬社会有爱、有情、有阳光的一面。
      
      【教例】在讲《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发掘并整理的一段材料,题为《粤港两地的反差》:“暑假期间去香港旅游,我发现在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香港乘客的表现与我在大陆看到的现象有很大反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等地铁或公交车时,香港的乘客是自觉地站在黄线外排成一长队,车门打开后,先下后上,秩序井然;而我们在大陆等公交车基本是无序的,乘客是早早成扇形包围在待开的车门前,及至车门一打开蜂拥而上,导致下车的人下不来,上车的人上不去。用一个“挤”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所以乘“公交”变成“挤公交”。其二:近观香港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的人们,大多仪表端庄、彬彬有礼;而大陆乘客经过车门口的“鏖战”之后,大多气喘吁吁,衣冠不整、狼狈不堪。”请大家思考:这两个“反差“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是什么联系?
      
      生1:直接联系,是等车的无序性直接导致了车里人人衣冠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