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词语 正文

    《全球华语大词典》异名同实词语的综合考察

    时间:2023-01-22 17:45:0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田 静 银 晴 苏新春

    “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较早揭示了“异名同实”的内涵。清代开始,即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对异名同实这一词汇现象展开调查研究。(刘兴均 2014)74-83由于“相较于现代汉语,古汉语中同实异名现象很突出”(李生信 1995)76-79,现代学者对古汉语中的异名同实现象关注较多,或从整体上探究这一现象的产生动因(如杨士首 1991)72-74、剖析现象背后的文化意蕴(如李生信 1995)76-79,或借助古籍专书考察具体类别的异名同实词语(如刘中富 200932-35;
    曾令香 201294-96;
    刘兴均 201474-83;
    宋冠华 2015190-191;
    黄晓东,胡继明 2015104-111;
    邵则遂,徐媛 201761-66;
    叶丹,胡继明 201770-74),从各个角度概括补充该类词汇现象的形成机制。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由于语言经济性的制约以及词汇规范的控制,完全意义上的异名同实词语的数量是极少的,被纳入考察视野的异名同实词语多为近义词或同义异用词,相关研究可分为面向现代汉语词汇的整体性研究与面向类别词的具体研究两类。前者如周荐(1997)的《异名同实词语研究》,文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统计数据,对现代汉语中异名同实词语的数量,构成异名同实词语组的单位在语音形式、语法规则、结构成分、使用范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
    后者具体涉及对外来词、亲属称谓中异名同实现象的研究与分析(如罗雪萍 201151-52;
    刘善涛 201787-96;
    唐七元,周丽娜 201734-38;
    李俊杰,冯海霞 2019102-108)。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在(大)华语词汇系统[1]中,由于各个华语社区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加之没有统一的词汇规范发挥作用,出现了相当数量真正意义上的同实异名词。已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华语词汇中的异名同实现象,如李慧(2005)32-34、苏婕和胡晓琼(2015)24-25考察海峡两岸的同实异名词语,宋飞(2019)4-12对东南亚华语与汉语普通话异名同实词语进行了量化比较研究。文章以目前收词覆盖华语区范围最广、收词量最大的《全球华语大词典》(2016)为研究语料,统计调查其收录的华语词汇中的异名同实词语,考察视角有三点不同:第一,将普通话标准视角调整为大华语标准视角[2],由一对一、一对多的考察转化为多对多的考察;
    第二,在以“词”为观察切入点的基础上加入“区”的考量,划分类型时考虑词语使用区域的组合差异;
    第三,加入对异名词语语义的调查,以追踪各华语社区异名词语产生的表义动因。

    《全球华语大词典》收录并以“又称”“又作”“也译作”标注的异名同实词语(义项)共2305组。这2305组词中,每组至少含有一项不为大华语圈通用的词语(即至少包括一项词典中标注有使用地区信息的社区词[3])。从每组异名词语的词数看,2305组异名词语多二词成组,最大的对照组共有9个异名同实词语(义项),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全球华语大词典》异名同实词语各组词数分布及词例

    续表

    从表1中分布情况和具体词例可以看出,华语词汇中同实异名现象关涉的词语对照组形式多样,异名同实词语间的对照情况较为复杂。其一,对照形式以词语的两两对照为主,但三词对照、四词对照的情况也占有一定比例,词典收录的词语中最大对照组有9个异名词语。据周荐(1997)对《现代汉语词典》异名词语的统计,二词组的比例约占83.8%,三词组、四词组分别约占13.31%和2.45%,这三种类型的比例已占到99.56%,而华语词汇中二词组到六词组五类占比之和为99.39%,反映出华语异名同实词语中较为明显的同组多词化趋势。其二,同一对照组内异名同实词语的词语生成方式、构词方法存在复杂的组合差异,表1中所列词例中就涉及异译造成的异名、造词法不同产生的异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名和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名等多种情况。其三,词语的使用地区对应复杂,有通用和非通用的异名,使用区域完全重合的异名,使用地区部分重合的异名,等等。

    由于异名同实词语“实”同而“形”异,以往研究多从词形着眼。但在华语词汇系统中考察异名同实词语,这2305组词实际上就对应着2305个华语社区词的义项,通过透视这些异名词语的高频义类,我们既可以了解这些词语产生的现实动因,还可以借语义这一指标大致确定异名词语在华语社区词中的定位。这些含有社区词的华语异名同实词语组,应为大华语“融合说”在词汇层面的研究焦点。

    华语是以汉语为本体发展而来的同质语言,同一种语言代表着相同的观察外部世界的方式,由此而搭建形成的语义框架在同一种语言内应是相似的、稳定的。因而我们考察华语词汇中同实异名词语的词义特点时以现代汉语词汇义类研究的现有框架为参照,主要依据苏新春(2013)《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以下简称“TMC”)的义类框架对2305组异名词语进行一至三级语义类的归类。

    根据统计,2305组异名词语覆盖了TMC的全部9个一级类,62个二级类中的59个以及508个三级类中的308个,词义范围较广。我们从一级类的分布看异名词语的词义范围,从高频二级类看具体词义内容,并将异名词语的主体义类与华语社区词的主体义类对比,以归纳异名词语的词义特点。

    表2右侧附广/狭义社区词[4]的相关数据作为参照。从表2中可以看出,异名词语涵盖TMC全部的9个一级类,这体现了其词义内容的丰富性,但从一级义类的具体分布情况上看,已和社区词整体一级类的分布有了明显差异。

    表2 异名词语与广/狭义社区词一级义类分布对比

    首先,异名词语的一级类分布更为集中,“具体物”“抽象事物”“生物”“社会活动”四类义项数占比之和已超过85%,说明华语范围内大部分称名差异现象集中出现在这几个特定的事物、现象类别中。第二,从高频一级类的位序上看,异名词语的“具体物”“生物”两类的相对位序(第一、第三)高于社区词的这两类(第二、第四),而“抽象事物”“社会活动”两类的相对位序(第二、第四)则低于社区词的这两类(第一、第三)。名物性较强的事物类别相对提升而人参与主导的事物现象相对下降,与社区词以“‘人’ ‘ 社会’要素为根本要素,‘名物性特征’为依附性要素”(田静,苏新春2019)142的词义内容要素特征相比,异名词语的词义虽对这几类要素均有涉及,但关注焦点的主次与社区词恰好相反。

    再看异名词语的高频二级类,义项数累计频率达总义项数85%的异名词语共涉及26个二级类,略少于社区词的29个,其中前10位义类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异名词语与社区词的高频二级类(前10位)对比

    前10位中,异名词语相对于广义社区词,独有义类包括“生活用品”“食用品”两类(广义社区词高频二级类中“食用品”在第11位,“生活用品”在第14位),缺少的两类则为“生活工作”和“管理”(异名词语高频二级类中“生活”在第13位,“管理”在第24位);
    相较于狭义社区词,独有义类为“生活用品”(狭义社区词高频二级类中“生活用品”在第11位),缺少的一类为“生活工作”;
    较社区词相对位序下降较大的为“社会”类。这些对比差异仍提示了异名词语常描述的对象名物性特征明显,而对人为事物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结合社区词词义的核心内容“人、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工作”(田静,苏新春2019)142,这里的差异体现出了异名词语词义对社区词核心词义的偏移,由此我们认为,从词义内容要素来看,社区词中的异名词语整体上不属于典型社区词。

    最后看异名词语主体义类(二、三级类)被社区词主体义类的覆盖情况。确定主体义类的方法如下:(1) 将异名词语的308个三级类、社区词的458个三级类按义类大小(即每类包含的词数多少)排序;
    (2) 分别选取词数累计频率达总词数85%的三级类项目(异名词语123项,社区词169项)作为主体义类的“细目”;
    (3) 将这些三级类的细目与其所属的二级义类分别关联,再由二级义类投射到一级义类,大致构建出异名词语及社区词各自的主体义类系统。由于异名词语词义涵盖了TMC所有的一级义类,这里主要讨论其主体义类中二、三级义类被社区词二、三级义类的覆盖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异名词语主体义类(二、三级)被社区词主体义类的覆盖情况

    从表4中可以看出,异名词语的主体义类(高频三级类及其对应的二级类)绝大部分都覆盖于社区词的主体义类中,其中二级义类被覆盖率在85%以上,而三级义类的被覆盖率在90%以上。未被覆盖的二、三级类体现同实异名词语的词义外延,远至天体、近至出行,具象如方位改变,微妙如心理活动,均在异名词语词义的描写范围内。较高的主体义类被覆盖率说明了异名词语整体的词义关注领域与大华语社区词基本重合,而体现华语异名同实词语主体词义外延的这些未被覆盖的语义类,应结合相关词语使用地区信息以及所在社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具体考察,它们对于华语社区间词语流通规律的揭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我们将华语异名词语的词义特点归纳为以具体名物描写为主,兼顾对人与社会的观察。就词义特点而言,异名词语在华语社区词中大致处于既非核心又非边缘的地位。

    文章以大华语标准视角考察华语异名词语,跟以往普通话标准视角下的研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采用原有研究中“一对一”的、以“你有我无、你无我有”为划类标准的范式。《全球华语大词典》收录的非通用词标有词语使用地区,这为我们引入“区”的视角进行类型划分提供了可能。

    (一) 地区视角的异名词语差异类型

    根据使用地区的对应关系,我们可首先将2305组异名词语分为“含通用词的异名词语”组[5]和“非通用的异名词语”组,后者又可根据词语使用地区的相似成分分为使用地区完全相同、使用地区部分相同、使用地区完全不同三类,这种划分实际上也是对比词语流通范围角度的划分,根据统计,这四类的占比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基于词语流通范围的异名词语分组类型统计

    从表5中各类占比情况可以看出,同一组异名词语均为非通用词(即广义的大华语社区词)的情况占一半以上,一组异名词语中一个通用词对应一个或多个大华语社区词的情况略少(但比例也近半)。由大华语社区词构成的异名词语组中,各词语使用地区完全不同的情况最多,使用地区完全相同的情况最少,但三种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

    考虑到语言经济性原则,大华语圈内应一直存在同实词语的词形竞争现象,表5中的几种类型虽体现的是共时层面切出的异名词语使用地区分布现状,但却各自对应同实异名词语产生、词形竞争、优势词形取得通用词地位的几个阶段:(1) 由于社区社会背景差异,不同社区在指称同一事物时出现称名差异,这一阶段,这组异名词语“使用地区完全不同”;
    (2) 随着社区间的接触与交流,这组异名词语中的某个词或某几个词甚至所有词使用范围扩大,就会出现“使用地区部分相同”或“使用地区完全相同”(造成使用地区完全相同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某一社区同时或先后创造、借用,或一造一借两个或多个异名词语,又如社区接触交流带来的两个社区或多个社区异名词语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等等)的情况;
    (3) 随着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一组异名词语中的某个词或某几个词取得通用词的地位,这组异名词语由此成为“含通用词”组。

    表5中对应词语竞争与融合中阶段的“使用地区部分相同”组和对应词语融合基本完成阶段的“含通用词”组占比之和达64.8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阶段华语词汇的融合趋势。下面分别讨论各类异名词语产生的影响因素:

    1. “含通用词”类

    本类1096组异名词语含通用词1255个(其中73个词典中未立目),与通用词对应的华语社区词共1442个,其相应的地区或地区组合共有65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种地区或地区组合分别为:(1) 台(571次,即在571个本类异名词中出现,下同);
    (2) 港澳(177次);
    (3) 陆(90次);
    (4) 台马(82次);
    (5) 马(49次);
    (6) 新马(47次);
    (7) 泰(41次);
    (8) 港澳新马(39次);
    (9) 港澳马(35次);
    (10) 台新马(32次)。这些地区与地区组合及其各自出现的频率可以提示两类重要信息:其一,华语词语由单区向多区融合的路径,即提示哪些社区之间词语的相对流通性更强、词语共用度更高,如上述地区组合中出现频率靠前的“港澳”“台马”“新马”等提示的是这些社区之间相对较强的词语流通性和较高的词语共用度;
    其二,地区或地区组合出现频率的排序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社区词语在整个华语圈所有同实词语中词形的竞争力强弱,假设各区收词量相对均衡,则上述地区或地区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台湾社区,其词形竞争力弱于出现频率排第三位的中国大陆社区。但是,由于词典中各区收词量差异较大,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地区与地区组合所能反映的具体信息。

    2. “非通用”类——使用地区完全相同

    本类共347组异名词语,其中319组为二词组,24组为三词组,4组为四词组。

    二词组相应的地区或地区组合共有25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种分别是:(1) 台(74次);
    (2) 港澳(69次);
    (3) 陆(58次);
    (4) 新马(25次);
    (5) 泰(21次);
    (6) 马(19次);
    (7) 新(12次);
    (8) 港(5次);
    (9) 台马(5次);
    (10) 陆台(4次)。

    三词组相应的地区或地区组合共有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为:(1) 港澳(6次);
    (2) 泰(4次);
    (3) 马(4次);
    (4) 新马(3次);
    (5) 新(3次)。

    四词组对应的4个地区或地区组合分别为:台、陆、泰、新马印尼。

    以上三类地区与地区的组合及其各自出现的频率提示的信息与“含通用词”组不同,反映各大华语区中,这些地区与地区的组合或词汇规范发挥的作用小,对“冗形”的接纳程度更高,如中国台港澳地区,大陆对应地域范围最大但出现本类异名词语的频率低于台港澳地区,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为词汇规范发挥作用;
    或因正处于词汇融合阶段而出现“同区同义多形”的情况,其中两地的组合如“港澳”“新马”“陆台”即提示了各华语区中词语流通度较高,两两之间较易成为彼此词汇先融合的地区。

    3. “非通用”类——使用地区部分相同

    本类共398组异名词语,从每组词语多少来看有二词组到八词组7种类型,各类地区与地区组合的方式复杂多样,表6举例说明。

    表6 “使用地区部分相同”类异名词语分布及地区组合情况举例

    前文指出地区异名词语地区视角划分的这四种类型一定程度上可分别对应异名词语产生、词形竞争、优势词形取得通用词地位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结合表6中地区与地区组合的例子来看,大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使用地区部分相同”这一类对应的时间阶段晚于“使用地区完全相同”一类,如表6中二词组的例子“马-新马泰印尼”(对应词例:巴迪-峇迪),指称同一事物的两个词(马来西亚特有事物——蜡染的印花布)同时产生于马来西亚(音译马来语)。产生时,“巴迪-峇迪”这一组异名词属于“使用地区完全相同”的阶段,随着地区之间的交流接触,其中的“峇迪”使用范围扩大,成为两个指称同一事物的异名词语在东南亚华语区的优势词形,由此发展到“使用地区部分相同”的阶段。第二种,“使用地区部分相同”和“使用地区完全相同”两类情况是同时的,如表6中三词组的例子“台-台-陆”(对应词例:白斑病-白斑症-白癜风),三词中的“白斑病”和“白癜风”使用地区完全相同,但切换大华语的视角,在大华语范围内同一语义还有大陆使用的“白癜风”,由此在共时层面上形成了这一组词“使用地区部分相同”的状态。

    4. “非通用”类——使用地区完全不同

    本类共464组异名词语,从每组词语多少来看有二词组到四词组3种类型,各类地区与地区组合的方式较为复杂多样,表7分别举例说明。

    表7 “使用地区完全不同”类异名词语分布及地区组合情况举例

    本类异名词语“使用地区完全不同”的实态基本对应异名词语产生的初期,最大可能地展示了狭义社区词(词形为某区独有)中同名异实现象地区对应的可能性,其中一一对应(一个社区对一个社区)的异名词语组中,如某两个或几个社区对应情况出现频率较高(如“陆-台”),则有较大可能这几个社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或造词心理差异,本类中虽然“陆-台”对应的情况最普遍,但由于词典中两区收词数量均较大,远多于其他社区,此处不作为规律性认识;
    对于本类一对多或多对多(一个社区对多个社区或多个社区对多个社区)的异名词语组,共现频率较高的“多”区(如“港澳”“新马”),其词语创造使用的“同步”程度提示它们的社会背景、造词心理存在较大的共性,研究时可考虑合并讨论。

    (二) 异名词语的成因类型与影响因素

    从华语异名词语产生的影响因素来看,现有的普通话标准视角下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如胡娟(2011)64-68对比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差异时将“异形同义”(即异名同实)的成因总结为“使用粤语语音音译外来词”“使用意译法借词”的倾向和“特殊社会背景/环境影响造词”三种;
    邹贞(2014)42-46对比两岸社区词,提出与“社区对等词”(即本文讨论的异名词)的产生主要由“命名角度不同”“构词语素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三类原因所致。在大华语标准视角下考察,成因类型也基本为上述几类:由于各区社会背景和造词心理存在差异,对同一种事物、现象,倾向于——(1) 选用不同借入方式借入外来词(借词方法不同,音译时对音语素的选用不同);
    (2) 使用不同的造词法造词;
    (3) 使用不同构词法组织词语,从而使得表同一种语义的词语在各区之间呈现出构词语素或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的状态。以下结合词例分别说明。

    1. 同为借入词(他源词),借入方式不同。如:

    A. 艾滋病(陆)-爱之病(新马)-爱滋病(港澳台马)

    C. 天妇罗(通用)-甜不辣(台)-天麸罗(台)

    A组三个词均借自英语AIDS,“艾滋病”使用音译加注法借入,“艾滋”音译而“病”为类名,“爱之病”和“爱滋病”使用音译兼意译法借入,“爱之”“爱滋”为音译成分,整体可联想出与原词词义相关的“由爱而产生的病”“由爱滋生的病”之义。

    B组四个词均借自英语Viagra,“万艾可”为音译,“威尔刚”“威尔钢”“伟哥”均为音译兼意译,通过选用的音译字的字义组合建立出和源词词义相关的“威猛”“坚硬”“伟岸”之义。

    C组三个词均借自日语“天麩羅”(tenpura),其中“天麸罗”“天妇罗”为形译,“甜不辣”为音译兼意译,这里“甜”“不辣”和食物的味道建立了联系。

    2. 同为借入词(他源词),借入方式相同,但选用具体语素不同。如:

    A. 威也(港澳)-威吔(港澳)-威亚(通用)

    B. 五脚基(马)-五卡基(新马)

    C. 乔其纱(通用)-乔琪纱(台)

    A组三个词均音译自英语wire,在音译re音节时分别选用了普通话语素“也”“亚”和粤方言语素“吔”。

    2.5.2水肥管理种植后若遇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视干旱情况适量浇水。定植当年返青成活后,施尿素30克/株。第2年起,6~7月份结合中耕除草,在离主干20~30厘米处,挖深度5~10厘米深的环形沟,于沟内施入有机肥(总养分≥8.0%、有机质≥70%)0.5~0.8公斤,然后填施肥沟并培土;
    11~12月份在离主干20~30厘米处,挖深度5~10厘米深的环形沟,并于沟内施入过硫酸钙(有效P2O5≥12.0%)0.3~0.5公斤,然后填施肥沟并培土。

    B组三个词均为对马来语Lima kaki的半音译半意译,其中“五”是Lima的意译,“脚基”是kaki的闽南语音译,“卡基”是kaki的普通话音译。

    C组两个词均借自法语georgette,且均使用了音译加注法,其中“纱”为类名,音译部分则分别选择了同音的“乔其”和“乔琪”。

    3. 同为自造词,造词方法不同。如:

    A. 博士后(通用)-超博士(台)

    B. 不求人(台)-抓耙仔①(台)-痒痒挠(通用)

    C. 福寿膏(港澳台)-烟膏(陆)

    A组两个词可以视作英语post-doc的仿译形式(因仿译词的借入过程体现本语者对外来概念的认知加工,且语言形式和书写形式都是本语的,不宜视为外来词,这里即作为自造词讨论),但从造词方法上来看,“博士后”使用的是语素合成法,而“超博士”使用的是语法类推法(加类前缀构词)。

    B组的三个词中,“不求人”的造词使用了修辞转化中的引申法,较为形象生动,“抓耙仔”来自闽南方言,造词方法可分析为语法类推(仔为后缀),“痒痒挠”则使用了语素合成法(定中偏正式结构)。

    C组的两个词中,“福寿膏”使用了修辞转化中的委婉造词方法,“烟膏”为语素合成(定中偏正式结构)。

    4. 同为自造词,造词方法相同,选用的语素完全不同或部分相同。如:

    A. 孵化器(陆)-育成中心①(台)

    B. 分度规(台)-量角器(陆台)-量角规(台)

    C. 老人院(港澳台新马)-敬老院(陆台马)-安老院(港澳台新马)-护老院(港澳马)-养老院(陆台新马)-病老院(马)

    D. 暗贴(陆)-暗补(陆)/明补(陆)-明贴(陆)

    A—D四组词均使用了语素合成的造词方法,A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B组三个词中“量角规”分别与“分度规”和“量角器”有共同的语素,C组六个词分别有两个共同语素“老”和“院”,D组为“成对拆用词”,即一组含有相同构词语素的词,其相异的部分分别对应某个复合词的两个同义语素或相关语素,在大华语词汇融合的过程中,此类词汇现象较为多见。

    5. 同为自造词,造词方法相同,选用语素相同,但语素排列顺序不同。如:

    A. 盗窃(通)-窃盗(台)/顶承(马泰印尼)-承顶(马泰印尼)

    B. 硝烟(通)-烟硝(台)/羹匙(通)-匙羹(港澳马)

    C. 轮滑(陆港澳新马)-滑轮(台马)/低开(通)-开低(台)

    D. 袭胸(通)-胸袭(港澳)/读唇(台)-唇读(通)

    E. 裤袜(陆台新马)-袜裤(陆港澳新)

    A—E五组词均使用了语素合成法。这些词被称作“同素逆序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定义为:两个相同词素相反次序构造的、意义相等或相近、成对的双音词。一般为并列式。其逆序的两式可能长期共存,但作为特殊的等义词,其中一式在语言发展中一般会被淘汰。(《中国语言学大辞典》,1991)华语词汇中的同素逆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同素逆序词大致有如下两点差异:

    第一,定义中指出同素逆序词一般为并列式,但华语异名词语中可以概括出的词语结构形式则有五种,见A—E五组异名词词例。A组为相近关系的联合式,据本文语料的统计,华语异名词中动动联合式最多;
    B组为定中偏正式与中定正偏式,本类异名词语一般出现在前文地区视角类型划分的“含通用词”类,其中的通用词形式一般为定中偏正式;
    [6]C组为状中偏正式与中状正偏式;
    D组为述宾式与宾述式,该类结构中的宾述式类似于古汉语中常出现的宾语前置式,这种构词形式通过宾语前置来强调、突出词义主题。以通用词“唇读”为例,该词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有明显的定中化趋势,汉语以词序为重要的语法手段,类推到构词层面,词素排列顺序也具有一定的词法意义,此处即体现为一种由改变词素排列顺序而发生的零形转类;
    E组为特殊的一例,两个构词语素均可充当中心语素,涉及不同社区对事物属性的具体 判断。

    第二,定义中指出一组同素逆序词一般在意义和色彩上有所差别,等义的同素逆序词,其中一式在语言发展中一般会被淘汰。但在华语异名词语中,这些同素逆序词多在不同社区(或社区词与通用语词汇)之间形成,意义相等,且可以在华语词汇融合的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时使用。

    除以上列举的五类成因类型外,产生大华语异名词语的原因还可能是以上各种成因类型的组合形式,此处不再重复举例说明。

    上文提到,华语词汇中异名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华语区社会背景和造词心理的不同。(1) 从社会背景来看,大陆社区在语言维护系统下表现出强主体性,受外来语、方言的影响相对最小,中国港澳社区词汇面貌受到英语和粤方言的较大影响,中国台湾社区词汇面貌受到日语和闽方言的集中影响,而海外华语社区的词汇面貌受到当地强势语言(包括汉语方言)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华语区借词方式、借词“工具”(构词语素)甚至借词的先后顺序就有了明显不同。如上文列举的日语词“天麩羅”(tenpura),先由台湾地区以汉字原形(繁体形式)借入,大陆借入时使用书写更为简单的“妇”替换“麸”;
    港澳社区借入英语词wire时使用粤方言语素“吔”对应re音节,大陆社区则使用了普通话语素“也”;
    马来西亚社区借入马来语Lima kaki时,用闽南语发音“脚基”对应kaki,但当借入范围扩展到新加坡社区时,又产生了普通话发音“卡基”对应kaki的形式。(2) 从造词(构词)心理来看,大陆社区受语言规范制约而造词、构词范式化特点明显;
    港澳社区特别是香港出版传媒业发达,造词心理活跃、造词动力充足,擅长评价、归纳,倾向选用多种形式创造、构造词语,其中尤为善用比喻造词法;
    台湾社区多使用简缩法造词、联合式构词,反映直接、程式化的造词心理;
    而海外华语社区倾向使用最基本、最简单的造词、构词方法,或直接音译借入外来词,造词心理不活跃。借入外来词时,大陆社区偏好使用音译加注法,港澳台社区则偏好使用音译兼意译法,如前文所举的“艾滋病”与“爱滋病”一例;
    自造词语时,大陆社区倾向以规范的词语形式较为直白地呈现语义,而港澳台社区则倾向通过多种修辞转化形式造词,如大陆社区的“电子警察”在港澳社区的对应词为比喻式的“白鸽笼”“鸟笼”,大陆社区的“烟膏”在港澳台社区的对应词为委婉式的“福寿膏”;
    又如台湾社区的“笔电”“毕旅”“倒句”等简缩词,在华语词汇中基本都有通用或使用范围更广的完型形式(“笔记本电脑”“毕业旅行”“倒 装句”)。

    华语词汇中存在相当数量真正意义上的同实异名词语。针对现有相关研究中对比视角偏狭、以词形考察为重的特点,本文以目前收词覆盖华语区范围最广、收词量最大的《全球华语大词典》为研究语料,对华语同实异名词语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在对词典收录的异名词语进行组数、各组词数的基本调查并得出其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同组多词化”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以组为单位,对这些同实异名词语进行了词义考察,一方面引入“区”的视角,概括这些同实异名词语的差异类型并总结影响因素。

    从词义特点上看,华语同实异名词语“以具体名物描写为主,兼顾对人与社会的观察”;
    从差异类型来看,从词语流通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含通用词类以及不含通用词的“使用地区完全相同”“使用地区部分相同”“使用地区完全不同”四类,大致对应大华语圈内异名同实词语产生、词形竞争、优势词形取得通用词地位这几个阶段;
    从影响因素角度看,华语同实异名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社区社会背景和造词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现象倾向于选用不同的借入方式借入外来词,使用不同的造词法、构词法构造词语。

    无论是华语同实异名词语的词义特点,还是词语流通范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都对大华语圈内各区社会背景特点以及华语词语融合规律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由于本文以词典收录词语为语料,所得结论有待于在历时视角、动态研究中得以验证、补充与深化。

    附 注

    [1] 文章认为现有的“华语”和“大华语”是同指概念,郭熙(2010)将“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华人共同语”,李宇明(2014)将“大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文中的(大)华语词汇即全世界华人共同语中的词汇。

    [2] 田静、苏新春(2019)将社区词的研究视角归纳为普通话标准视角与大华语标准视角两类,前者指以普通话词汇为规范、标准,或者参照,后者指与大华语时代背景相调和的全球华语视角,将海内外各地区(包括大陆在内)都看作是大华语的变体。

    [3] “社区词”概念由田小琳(1993)提出,指“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心理因素差异,而产生的适应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

    [4] 田静、苏新春(2019)提出,在大华语标准视角下,广义社区词指不能通用于所有华语社区的社区词,即还未或不能取得大华语通用词地位的华语词语,狭义社区词专指只在某一个华语社区内使用的华语词语。文章中统计广义社区词对应《全球华语大词典》中含有地区信息标注的词语(义项),狭义社区词则对应仅有一个使用地区的词语(义项)。

    [5] 除词典释义中以“又称”“又作”“也译作”提示且作为通用词立目的异名词语外,作为本章研究语料的异名词语还包括部分词典释义中提及但未单独立目的异名词语,因其在词典中出现时没有特别的地区标注,分类统计时统一视为通用词。

    [6] 该类仅有“线眼(港澳)-眼线(通)”一组例外,这里港澳地区使用的“线眼”以“眼”代人,是借代造词+定中式构词,而通用词眼线为中定式构词。

    猜你喜欢 语素华语词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现代语文(2022年7期)2022-07-29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西行学院成语班小猕猴学习画刊(2019年9期)2019-11-08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9年10期)2019-11-05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10期)2018-10-27大少不同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2014年9期)2014-10-11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电影新作(2014年5期)2014-02-27华语电影概念探微电影新作(2014年5期)2014-02-27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电影新作(2014年2期)2014-02-27再谈语素现代语文(2009年1期)2009-02-16 相关关键词: 爱情歌曲歌词语录大全 爱情经典歌曲歌词语录 爱情经典歌词语录大全 王菲经典歌词语录精选 公务员常考成语及词语
    相关热词搜索: 词语 考察 大词典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