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篇

    时间:2020-02-24 07:53:0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在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参加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初中校长班培训期间,我的身边带着一本书,这是我半年前从新华书店购得但一直没认真读的一本畅销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现在,利用这段"闲静似水"的日子,我看完了这本书,虽然我依然认为我并没有读懂这本书,但似懂非懂之间,它让我思考了很多,收获不小。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他的观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球村。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比较大胆。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并不从事于经济领域,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更深秋的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明天国家的实力。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中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在培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听了很多讲座,有教育领域的,也有经济范畴的,有管理经验的,更有教育思想的,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哪些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哪些又是我们必须变革的,经济已经是全球化了,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会全球化或者已经全球化了吗?教育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又什么区别吗?具体到我们每一所学校,具体到我们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时代眼光和国际眼光去审视?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参与二十年后的国际竞争吗?当然,我无法对这样的大问题做出回答,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思考,这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陈海华

      在非洲,瞪羚羊每天早上醒来时都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题记

      春节期间,抽空读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

      乍听到书名,或许很多人都会疑惑,世界分明是个球体,怎么可能是平的呢?其实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发展和演变进程,以及全球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资源禀赋差异、经济政治制度的限制等因素,致使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时是不平等的,是无法实现充分竞争的,但是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互联网的发明,外包、离岸经营、产业转移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供应链管理的日益发达,数字移动科技的应用等等,使得全球资源和信息高度共享,科技变革和进步正在消除各种壁垒,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平台被彻底推平了,个人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