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村级精准扶贫方案

    时间:2020-08-31 08:30:3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村级精准扶贫方案

     【篇一: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

     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14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

     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

     【篇二: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 施 方 案

      为加快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确保实现

      2015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泾川县“2+19”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杨涝池村村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杨涝池村位于丰台乡西北方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390户1658人,其中山前组属纯山区村民小组, 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户494人,贫困面30%,全村现有低保户44户97人,五保户5户5人,劳动力825人;耕地总面积4355亩,人均2.6亩,其中:山地1725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66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的96.1%。

      1.增收产业发展情况:杨涝池村以苹果产业和劳务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全村共有果园1600亩,其中丰产园600亩,新幼园1000亩,果品收入占人均纯收入30%;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825人,年均劳务输出486人(次),劳务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电力方面,全村实现了农电全覆盖,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供水方面,除山前一个纯山区村民小组外,其他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全覆盖;道路交通方面,基本实现了通村主干道路柏油罩面或水泥硬化,其它村内生产道路均为土路,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制约了该 - 1 -

     村生产力发展;住房方面,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山前组仍以窑洞为主,群众居住条件相对较差。

      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村内现有村级小学1所,由于教学设施陈旧,生源流失严重,目前该小学共开设五个年级,仅有教师5人,学生35人。村卫生所医疗条件简陋, 2014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二、致贫原因 杨涝池村全村126户494人贫困人口中,其中因病致贫38户,因残致贫3户,因学致贫2户,缺技术58户,缺资金16户,缺劳力6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3户。该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群众生活相对困难。综合分析该村贫困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群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增收致富的信心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突出,富民产业开发、农业技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

      二是产业支撑乏力。杨涝池村群众因资金、技术等要素缺乏,大部分群众对发展果品产业认识不足,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以新幼园为主,丰产园面积极少,大部分群众仍以外出务工为主,群众增收渠道狭窄。

      三是扶贫项目缺乏。除近两年通过实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道路项目,对杨涝池村3.7公里通村主干道路进行硬化外,再未实施过其他扶贫开发项目,由于长期缺少项目支撑和资金扶持,致使该村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 2 -

     四是金融扶持有限。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五是公共服务弱,教育卫生相对落后。目前,杨涝池村仅有小学1所,尚无幼儿园,教学资源薄弱,教育设施落后,适龄儿童上学难,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机会有限。该村仅有卫生室1个,群众看病就医存在较大困难,缺医少药现象严重。

      三、工作思路及目标

      紧盯2015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与全县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及“2+19”工作方案和“14565”工作思路,坚持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切实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1.抓住三个环节,开展结对帮扶。一是建好一户一档,精准识别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份贫困档案,详细记录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愿望、家庭收入情况等。二是做好一户一策,做到因类因人施策,县、乡、村三级干部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贫困户的自身发展意愿进行调查。开展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发展愿望,为每户制定脱贫计划。三是评估好一户一动态,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及时帮扶。

      2.找准两个切入点,增收节支保生活。一是开源增收。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村财务状况。依照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扶贫解困。对有脱贫能力 - 3 -

     的对象实施社会帮扶、政策帮扶;对无脱贫能力的对象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生产生活;扩大社会保险面,保障农民权益;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亲情保障,对农村因亲情流失,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生活贫困的,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亲情联系,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3.树立一个目标,使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五年努力,使全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村民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普遍提高,贫困户致富手段多样化。2015年全村脱贫347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2016年脱贫5人,人均纯收入达到7410元,2017年脱贫13人,人均纯收入达到8447.4元,2018年脱贫12人,人均纯收入达到9714.51元,2019年脱贫20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1074.54元,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624.98元,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实现全面小康。

      四、重点任务

      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19”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杨涝池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培育增收产业

      1、果品产业发展及旱作农业推广。立足丰台乡果品大乡优势条件,按照果品全覆盖的战略目标,在保证现有丰产园提质增效、新幼园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继续新建果园1000亩,覆盖贫困户63户,并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投资18万元,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900亩,力争使果品产业成为杨涝池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依托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种植地膜玉米260亩。

      - 4 -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劳动力培训及劳动力输转支持计划,实现劳动力培训415人,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扶贫项目计划,在杨涝池村新建电商服务点和物流快递网点各1处,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农副产品及果品的异地销售。

      4、实施小额信贷支持计划。依托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建设金融服务网点1处,为5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95万元,投资20万元,建成扶贫互助社1处,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

      5、道路硬化。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2015年投资145万元,柏油罩面通村道路2.9公里,投资12万元,衬砌排洪渠1.2公里,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道路条件。

      6、危房改造。依托危房改造项目,加上群众自筹资金216

      万元,在2015-2017年,扶持32户贫困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确保群众住房安全。

      7、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依托生态林业建设项目,投资19.86万元,实施村庄道路绿化3.1公里,完成村庄四周绿化及面山绿化157亩。

      (三)社会事业发展

      8.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36万元,自筹资金19.8万元,建成文化广场一处,并配备各类健身器材,引导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 5 -

     【篇三:xx镇xx村整村扶贫脱贫实施方案】

      xx镇xx村整村扶贫脱贫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梁平县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梁委办【2015】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 “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15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

     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14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10年不变价);2016年查漏补缺;2017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2015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

     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员设施配备齐全,把贫困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农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对

    相关关键词: 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