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英国作家奈保尔小说的“第三空间”叙事

    时间:2020-02-29 07:55:2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英国作家奈保尔小说的“第三空间”叙事
      
      作者/张江南
      
      在经历了两种民族文化的灌溉后,根深蒂固的双重思想情感促使奈保尔难以完全融人到一种民族文化中,这就在无形中预示了他的无国界分别的人生旅程。所以他在自己创作过程中就引入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在没有固定民族身份的牵引下,他成为一个到处漂泊的作家,并寻找自己心中的梦想天堂。
      
      一、奈保尔的双重移民身份
      
      1932年,奈保尔出生在一个印度的家庭中。他在16岁时就已经结束了基本的学业课程;1950年,由于学业出色而获得了奖学金,他踏人了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进行深造,在毕业时刻,他就被宣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独立文学创作者,并有机会成为播音者,同时也曾经做过对相关杂志的评论学术工作。1955年,他和牛津大学的同学步人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英国女婿。在20世纪60年代,奈保尔游历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旅途过程中进行创作。在20多年里,奈保尔成为英国文坛中首屈一指的文学大家,并且他也如人们所预想的一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有一位评奖的委员就认为奈保尔是现今存活在世界上的最优秀的英国作家,可想而知,他的文学造诣有多么深厚。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其一是描写家乡;其二是把视觉关注于第三世界国家;其三是个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以英国为背景的,只有少数是关于牛津的,但都含有嘲讽的意味。在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宣告开始以来,奈保尔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无根作家。
      
      二、两难文化抉择的“第三空间”叙事
      
      奈保尔出生在印度,从小就在英国的殖民地特立尼达成长和接受教育,于是就耳濡目染了英国的教育思想,但在殖民地中,他也是作为被其他族类排挤的民族成员,所以当时他的身份就已经不确定了。另一方面,奈保尔受到父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在特立尼达受到的也是英国传统的思想教育,所以特别偏爱英国的文化氛围。奈保尔的出生地被英国所占领,而且文化教育也是西方传统的教学模式,种种社会现实都让他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只是一个外来人员,虽然他的祖籍是在印度,然而他却无心学习印度的文化教育。在后来的求学生涯中,他来到了英国,纵使他当时已经与英国人结了婚并居住在英国,并且他的文学创作也都是使用英语语言,但在内心深处,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者。在英国的人生际遇中,奈保尔一直接受西方思想的教育,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影响了他对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的改变,但这始终不能让他存留在脑海中的思想发生巨大的转变。在奈保尔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三次机会回返到本土印度,在这过程中,也给予他多种心酸的感受,即使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旁观人的思想态度也发生了许多转变,更让他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身份的确认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在1962年,他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回返家乡,这让他又重新进行了心灵洗礼,他潜意识中的印度文化被激发出来了,那是一种近乎缥缈的思想意识,但这是在他心中留存很久的思想认识,一直支撑着他的未来人生态度;然而,回到伦敦以后,他又欣喜若狂,因为可以呼吸西方的文化气息,此时的印度文化在无形中消失了,就好像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完全表达,或者是抓不住的形体。所以,在面对印度文化与西方的思想的选择中,他矛盾了,他难以抉择。
      
      “第三空间”的思想体系是由霍米·巴巴在他有关的作品中提出的,而且被认为是那些长期生活在主体文化中的被殖民民族以及第三世界的群体围绕在第三世界的一种状态,这种居住的形式正是归属于同样的文化氛围中。霍米,巴巴还特别强调,第三空间是一种文化移植的模式,期间会存在一种间隙的时空范围,它不提倡还原人类的本性特点,也不支持进行无休止的文化分裂,它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种种不同或相反位置的综合。事实上却是并非介乎在左右之间的,而是一种超空的一物,很难用确切的语言来形容其具体的物体。于是就造就了奈保尔的无国界限定的身份,介乎在两种不可磨灭的文化思想中,无法作出真正的取舍,这就注定了他游走在双重的社会领域中。所以,不可避免的,奈保尔无论是身处在特立尼达还是英国,甚至是自己的国土印度,他都是没有得到身份确认的一人。
      
      三、多元化主题的“第三空间”叙事
      
      在奈保尔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小说《米格尔街》的创作标志着他的写作方向倾向于自己生长的家园,并采取了倒叙的方式来回忆家乡,同时也在对殖民地特立尼达的叙述中带有嘲讽意味。小说以一个拥有印度国籍的孩童的角度出发,讽刺了当地人民的无知以及当时社会的糜烂,同时也传达了人们无望的生活境况,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注。到1961年,小说《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的发表使奈保尔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家。作品叙述了主人公一生的奋斗历程——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园,同时也暗含着当时的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期望独立自主的社会要求。通过这两部作品的社会视角来反映奈保尔文学创作之路开端的视觉焦点集中于殖民地中人民困苦的生活境遇以及赤裸裸的剥削,作品描写了一个弥漫着落后、腐蚀、绝望的社会环境,表达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残酷削弱,对殖民地以及人民带来的身体与灵魂的摧残。所以不难发现,在奈保尔的心中,对自己家园印度的记忆是永不磨灭的,他曾经有三次返回到印度,并把自己在祖国点点滴滴的感受都浓缩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这些作品传达了他对自己祖国挥之不去的想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祖国落后的社会制度等不堪的现状深感忧虑,深刻地披露了当时腐败的、批判的思想观念。
      
      在奈保尔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河湾》中,描述了一个祖籍印度的年轻人随着殖民地迁移来到了非洲的周边城市,其他国家有着同样遭遇的人们也一同漂流来到非洲,在这块混杂民族的生活区域中,这些人民都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就如同是非洲人民一样。在小说中,作者把人们的民族背景都浅化了,描写拥有共同际遇的殖民地人民的命途,作者也没有具体说明地名,因此在这个偏远的河湾地区就拥有广大的表象意义,不仅代表着非洲各个国家,甚至还代表着第三世界国家在争取独立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面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被西方列国殖民的历史,同时也面临着历史与文化的长期空白,人们重回到家园中无法在落后的国家环境中去追赶时代前进的脚步,于是为了自身的长期发展,这些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英国作家奈保尔小说的“第三空间”叙事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