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总有一封信作文 正文

    总有一封信作文

    时间:2020-03-06 07:57:5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总有一封信作文
      
      文/郑雨心[福州一中高二]
      
      参加作文比赛,被要求将稿件邮寄到某报社,于是我生平第一次到邮局去寄信。
      
      周末,邮局里的人并不多,也许向来不多吧。第一次寄信,我多少有些激动,小心翼翼地填写每一项信息,轻轻涂抹糨糊,把封口牢牢按紧。反复检查了几遍,才走到邮筒前,把信投进了不见光的小缝。听到“嗒”的一声,我知道我的信已经坐上了长途列车,等待一次次的迁移,朝着设定好的目的地前进。我感觉到,一种埋藏心中的情思或想法正承载于这薄薄一封信上,漂入茫茫人海。
      
      对信初有印象是在还没上学的年纪。我跟着外婆在农村度过了幼年时光,由此见识了不少“外地口音”。外婆出租房子给外来打工的人住,每逢年关或重大节日,家里的桌案上便累起满满一沓信。不时听见外婆招呼路过的租户来取信。拿到那轻薄的一页纸,租户们的反应总是激动的,有人大笑着与同伴嚷嚷,有人面露难色,有人一溜烟儿冲出了大院……我惊异于这些“白纸”的神奇力量,便问外婆:“那是什么东西?”外婆只是淡淡地回答:“信。”没几天,桌案上的信都消失了,却总还有人来问,有时我便会学着外婆那淡淡的语气说:“发完了。”而后便见那些求信的人垂头离开。
      
      初中的时候,对信有了更深的认识。语文课上学过一篇叫《信客》的散文,记得一上课,老师便开始解释何为“信客”——“在不同地区间送信或包裹的人”;在余秋雨的笔下,信客成了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与奉献者。不同的文化,可以指不同的观念、意识,甚至等级,而书信,便跟着这些信客的足迹,穿越时空的阻隔,沟通信之抬头与末尾的心灵。记得文中的老信客说过:“这乡间绝不能没有信客!”从他的话里,我感觉到信,连同送信的人都曾经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那样重要的角色,是他们,沟通了千千万万条心之激流。
      
      初中的时候曾与几位密友用“书信”的形式谈心、讲闲话,虽然天天见面,但对于彼此的通信仍有万分的期待与忐忑。也许,文字的表达比语言更具力量,少年时的许多琐事我早已忘却,但每当翻看那一封封没有邮戳、从未“寄出”的信时,烂漫与单纯的味道总能湿润我的眼角。一封信,承载的远不止那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句,万千深情都在揭开信封、展开信纸的一瞬倾泻。
      
      思绪迂回,我仍凝神于那投信的黑缝,仿佛透过它,我能窥视到天之涯、海之角,能深入一颗久久不能接近的心,能寻觅到期盼多年的知己……可同时,也能看见在城市的角落里伫立着数不清的生了锈、变了形的邮筒。那深黑的缝该有多长时间未被人凝视了?我想,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封信等待着被投递,穿越那条条缝隙,延伸信客的足迹。
      
      评语
      
      作者以一次寄信经历作为写作背景,由投信的“缝”引发了联想。文中列举了三个与“信”有关的经历,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对于“信”的认识的变化与深入。如今网络时代,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用书信的形式沟通交流,但作者认为,一纸信笺拥有着网络、移动通讯所不具备的撼人力量。一字一句、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远比键盘与语言更能倾注情感。在物质繁盛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回归心灵的途径,而书信,这种最古老的沟通方式最能给我们帮助。全文文辞质朴动人,结构严谨,文末引人深思,给人遐想之空间。
      
      (唐 鸣)

    相关关键词: 总有一封信作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