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15 07:45:3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开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        ——在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方针政策。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决定》强调:“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明了农村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不仅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落实科教兴农方针,开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新局面,首先要深刻领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际经济、科技发展来看,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本世纪,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新发现新发明日新月异。特别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能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必将有力地推动当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深刻地影响下个世纪的发展。从21世纪农业发展来讲,开展农业科技革命,广泛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核技术、农药化工技术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起步快,来势猛,推力大,它将带动农业观念、技术、生产体系和生产力水平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发达国家竞相攻占现代高技术制高点,以获得其产品的最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新角逐场。邓小平同志说过:“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要靠生物工程,要靠高科技。”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发达国家的一半。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并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能够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加快人才培养,走科教兴农的道路。没有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就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从我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夺得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全国还有4200万人尚未脱贫;农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回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要解决上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21世纪农业生产要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进而实现现代化,更必须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者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新世纪我国农业跟上时代步伐的希望所在。       从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有9个省、直辖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73%。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教育思想、办学体制、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还有约27%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很薄弱。全国约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20%左右。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       总之,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要适应这些阶段性变化,在新的起点上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没有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农业和农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而教育不同经济、科技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同样不能很好地发展。       二、进一步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这是对20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也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教育要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198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198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东平度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要求农村教育一定要面向本地需要培养人才,并决定在全国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燎原计划”。此后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和30个地区联系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1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必须由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2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不断改革农村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必须实行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4必须实行农科教结合,组织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5必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科技推广中的作用;6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原则,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农村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否则农村教育自身不能健康发展,也不能发挥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去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反复重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现在的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       应当说,这些年来各地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些地方的同志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方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因而办学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把农村教育主要看作是跳农门教育,甚至于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办得好坏的主要标准,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办不好教育的。在这种办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结构不合理,忽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忽视各类学校的德育、体育和美育,智育也发生了扭曲,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实践能力薄弱,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不到发挥。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地脱离了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在现实中,多年来农村向高校和外地输送了不少学生,而且也出了很多人才,但如果年复一年,当地经济仍很落后,农民群众依然贫困,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未来几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从我们的国力看,这一发展速度应该说是很快了,但我们必须看到,仍有85%左右的同龄青年是上不了大学的。这些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将成为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不仅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把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青年都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劳动者,农民群众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获得成功。       三、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应当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当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能够承担起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因此农村各级各类教育都要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打好“两基”攻坚战,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方针的奠基工程。农村是实现“两基”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继续将“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已经通过“两基”验收的地方,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扎扎实实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控制并降低初中辍学率,同时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二片地区,要按照规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做好验收工作,切不可盲目赶超进度,追求县县达标。“十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积极进行农村初中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要适应、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学生走向社会服务。黑龙江省宁安市、重庆市潼南县把绿色证书教育引入农村初中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能经营、会管理,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农业生产后备军,有效地落实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种做法,既可以为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服务,又能使返乡的学生具有一定择业与创业的能力,为毕业生成长为新一代农民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是在农村贯彻《义务教育法》,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学生服务家乡的意识和参与家乡建设的能力,是农村教育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扎根建设农村的教育。要把多种形式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途径之一。要加大农村扫盲工作的力度,把文化知识教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n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