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

    时间:2020-02-29 08:02:5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
      
      作者/闵绪国龙珏
      
      克罗齐曾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斯言之含义对于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对于一个政权的殷鉴古今而言,理应成为国人的座右铭;然而,我们这个有着漫漫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似乎对历史教育掉以轻心。10年前,本刊曾针对我国轻视历史教育,乃至青年人历史意识苍白的现象,展开过一场讨论。遗憾的是,10年飞逝而去,上述历史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却愈演愈烈,以致不少国人、特别是青年淡漠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淡漠中华民族革命奋斗史、淡漠左倾泛滥导致生灵涂炭的灾难史,等等;单就当下妄图重启“文革”战车者中,青年占有相当数量的情景来看,淡漠历史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多么危险!有鉴于此,本期编发一篇青年学者撰写的文章,旨在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参与讨论,从而使人们早日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中挣脱出来。
      
      ——编者
      
      内容摘要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注重青年的历史教育。但是,当前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对历史教育的忽视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历史教育。为此,应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牢记历史教训,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关键词青年历史教育历史意识精神动力
      
      作者1闵绪国,重庆邮电大学思政部博士(重庆:400065);2龙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重庆:400715)。
      
      历史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民族,无不珍视自己的历史。首先,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历史既是对人类过往活动的记载,也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成果的总结。了解历史,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指导现实。
      
      我国历来重视治史、学史、用史。我们党也把历史作为观照现实、洞察未来的镜子。毛泽东指出:“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指出轻视敌人、生活腐化、拉帮结派是导致李白成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批示将该文作为整风文件,告诫全党引为鉴戒。(教学论文 www.fwsir.com)今天,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将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其次,历史教育是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源和流,每一代都在继承前一代的历史中发展进步。历史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元朝初年,王鹗向元世祖建议撰修前朝史,强调“宁可亡人之国,不可亡人之史”。政权更迭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是常见的。但如果历史中断了,民族的根就失去了,就难以再生。对此,龚自珍说得更为深刻:“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搞“皇民化运动”,教日语、禁汉语,学日本史、去中国史。前些年,台湾当局大搞“去中国化”,新编高中历史课程大纲将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历史全部列入世界史,妄图割裂历史,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钱穆先生曾说:“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如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等,都源于对民族历史的深刻了解。人们一旦忘却历史,就会淡化民族认同,民族凝聚力必将大大削弱。因此,世界上有理智的国家都很重视历史的传承。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华民族要创造更辉煌的历史,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再次,历史教育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历史是指引现实人生的坐标。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指引人们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第一,明确人生方向。个体只有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青年应当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将自己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第二,端正人生态度。历史也记载着前人在追求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不同人生态度。留下《过秦论》的贾谊可谓才华横溢,20来岁就深受汉文帝赏识,但他受诬陷而失去文帝信任后,终日郁郁寡欢,32岁就郁愤而死。司马迁则不同,在遭受宫刑后仍然发奋著史,为后世留下千秋名著——《史记》。
      
      第三,明智广识。历史本身充满了智慧。它不仅能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而且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历史就像一团火,谁都可以从它那里引取火种。历史的跌宕起伏,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生动教材,可以启迪智慧、增长见识,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
      
      第四,提高精神境界。历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杰出历史人物更是后人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佳言懿行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用他们的思想志趣、道德情操来比照自己,可以端正认识、引发思考。
      
      当代青年历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当代青年历史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不重视青年历史教育等。有的以“理性思考”为名否定历史,有的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有的“戏说”历史,有的认为历史无用,等等,不一而足。
      
      其一,否定、歪曲历史。这股风潮大致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与西方国家加紧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否定、歪曲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一是以反对“激进主义”为名,否定革命。二是以“研究范式”的转换为名,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他们认为革命就是杀人流血,是“疯狂和幼稚”的,只能起破坏作用;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的,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认为清政府虽然腐败,但已经在搞“新政”、“立宪”,革命反而搞糟了,导致军阀混战。宣称“如果不反帝反封建,中国早就现代化了”。有的甚至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满怀感激,对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感到遗憾。说什么“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这样一来,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都被否定了。洪秀全、孙中山等被丑化、贬低,慈禧、李鸿章等则被美化、拔高。几年前一部政论电视剧就是典型。该剧认为慈禧是“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是“争取国家利益”者,袁世凯是“有能力的人”,他们“都是在为中国找出路”。按照这样一种黑白颠倒的历史观,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东西,有哪一样不可以被践踏呢?
      
      上述种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这种虚无是有选择性的。龚书铎先生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革命历史和进步人物,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大做翻案文章。其实质是通过否定、丑化历史以否定现实,目的是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即通过否定你的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你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苏联的剧变就是最好的注脚。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掀起了“非斯大林化”浪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化和民主化的口号下,重评苏联历史,否定历史迅速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在一片否定声中,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专横官僚主义体制”,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所谓的“斯大林主义”的“罪恶根源”,苏共的历史成为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与这样的历史决裂就成为必然,最终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对此,倨安思危》作出了深刻总结:“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苏共,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为从思想上瓦解苏联打开了历史之门”。殷鉴不远,我们必须记取。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不容忽视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