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定风波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13 09:03:4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定风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由歌词中的名句引出作者苏轼,并联系他的名篇名句初步把握诗人的形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兄弟情深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渴望建功立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壮志难酬

     明确:苏轼,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这些品格以外,他还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名作《定风波》,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把握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吧。

     二、整体感知,初赏《定风波》

     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朗读诗歌必须注意的问题:

     朗诵诗词,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一般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请同学们注意音频文件的范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明确: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2、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

     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3、让学生小声再次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a、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明确:从“莫听~徐行”意思是: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主人公既有的步伐,“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前行,视风雨为无物,表现得镇静、潇洒。

      b、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c、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那么,他的人生有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呢?请结合原文的诗句分析,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

     三、把握形象,再赏《定风波》

     1、齐读一遍,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2、?

     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那么,他的人生有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呢?请结合原文的诗句分析,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

     明确: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定风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

     (背景穿插,知人论世)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小结: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

     四、探究拓展,鉴赏《定风波》

     1、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把整首词中说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浓缩为词中的一个字,你会选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一:“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本来,在雨中穿着草鞋,拖泥带水,不会比骑马轻便,但这里体现的是诗人内心的轻松。

     答案二:“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任”,表现出苏轼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

     答案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 “归”, “归去”,这里也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也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

     答案四:“醒”,……

     ……

     明确:“归”字,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归”,表现词人无惧苦难,听任自然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2、有人评价这首词“即景生情,缘事谈理”(因自然现象和所经历的事情,表达思想感情,阐发人生哲理);有人评价这首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等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风雨苦难,不要苦恼,不要被它吓倒,只要坦然相对,一切风雨苦难都将成为过去。

     3、用轻松的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学习了《定风波》这首词,你觉得这首词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明确:无论人生遭遇多少困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小结:

     1、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写作特色一)。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道出人生哲理:人世哪个不遇风雨,遇风雨怎样面对,应该是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雨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超脱旷达。这些都渗透出他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一系列的人生哲理(写作特色二)。

      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苏东波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波。

      ——余秋雨

     五、拓展与延伸:玩转《定风波》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以跨越时空,把你想对苏轼说的话写出来,与历史伟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板书设计(略)

    相关关键词: 定风波教学设计一等奖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