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机评测
  • 专项体验
  • 对比评测
  • 拆机
  • 手机
  • 5G
  • 软件
  • 发布会
  • 小道消息
  • 专题
  • 导购
  • 行情
  • 手机报价
  • 产品大全
  • 品牌大全
  • 素材引入:应摒弃“先人为主”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理解

    时间:2020-03-03 07:49:0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素材引入:应摒弃“先人为主”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理解
      
      孙贞锴
      
      (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265500)
      
      摘要: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先人为主、盲目引进的“泛阅读化”现象并不少见:一是为引而引。二是对所引素材与课文的内在关系把握不到位,导致图式偏向、渐行渐远。三是引入时机不当。怎样防止和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第一,必须对课文有充分的把握。第二,必须对课文的篇目定性做出正确的定位,明确其教学方向与目标要求,以此决定是否需要引入素材、引入到什么程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材引入教学处理
      
      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多元化、个性化,作为教师,不迷信教参、勇于思考、广泛阅读、独抒己见,这是很可贵的教学品质。但是,是不是自己得出了与教材、教参不同的结论(且不说结论正确与否),就要将其“灌输”给学生呢?请看一位教师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片段——
      
      师 不过我还是有点困惑: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没什么事做的人”。我找了一点资料,请这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
      
      (出示资料。)
      
      生(读)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师 大家看,苏东坡要养活一家老小,好像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是闲人?
      
      生 这里的“闲人”不是“没事做”的意思。
      
      生 “闲”还可以解释为“闲趣”、“闲情雅致”。这里的“闲人”应该是有“闲情雅致”的人。
      
      师 说得好。东坡不是闲得无聊之人,他是富有闲情雅致之人。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篇课文。
      
      看得出来,执教教师引入相应的课外素材的目的在于推翻教材对于“闲人”的理解和定位,转而以“闲情雅致”代之。背景是什么?是该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认为教科书与教参上将“闲人”注为“清闲的人”不妥,联系全文意境,应当为“有闲情雅致的人”。当学生说出符合自己意思的答案时,教师立即作出肯定,以隐匿平和的方式颠覆了教材意见,转而让学生按照这种意见(体现苏东坡的“闲情雅致”)品读课文。
      
      这样的理解和教学处理妥当吗?
      
      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诠释,尽管有其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和差异性,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摒弃作品文本的自身存在而进行率性而为、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理解。当文学作品被纳入教材凸显其教学价值时,更是如此。那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是否表现了苏轼的“闲情雅致”呢?
      
      从文本看,夜游的时间是一个深秋的寒夜,地点是一座清净的寺院,主角是夜深未寝的苏、张二人(而不是苏轼一人)。很明显,这里浸透着一股清冷的气息,纵然月色姣好,此番境地,亦绝难谓之“良辰美景”。如此“废寝忘寒”之“夜游”,对常人而言,当属极为罕见、近乎反常的。“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典型的令人有所思的文学意象,从“月色入户”而不能“安寝”看,苏轼内心的思绪应是绵绵不绝的。如果苏轼要表露自己月夜漫步的“闲情雅致”,“欣然起行”之后完全可以另外随便邀请一个人(家人亦可),还尽可像李白那样“月下独酌”,为什么会“念无与为乐者”而单单在深更半夜去“寻”张怀民?为何“怀民亦未寝”?难道怀民先生也有“条件反射”——月亮一现就来了“闲情雅致”而睡不着觉?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解衣欲睡”的苏轼在自己身边找不到可以为乐之人或相关事由,其心头涌动着一种无言的孤寂与落寞,因此,先前因月而生的“欣然”与其说是快乐当头,不如解为一时之心血来潮。而到怀民那里,他获得了某种聊以慰藉的同感,所以才能“相与步于中庭”。可以推想,除此次夜访,苏轼先前“无与为乐”之际,想必也去“寻”过张怀民。又是何因素使二人有此不约而同之“同感”?
      
      文中对两人散步,只写了月光,毫无对话记录,最后来了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在连续的反问中发出的自我感叹。试想: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自称为“闲人”?很少。一般都是旁观者说某某是“闲人”。如果要表露“闲情雅致”,为什么要来这么几句感觉颇有一丝沉重、冷寂的话语?作为有一定影响的文人和官员,苏轼先前赏月时再有“闲情雅致”也绝不会这样直白、这样自称。作为文人,苏轼自然是有“闲情雅致”的,但此一时彼一时,想想七八年前苏轼在密州当官时,“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不得志但仍豪情在胸,热切渴盼一展宏图、建功立业。(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月下的表现又是怎样?“欢饮达旦,大醉”,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慨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是月下,此时的苏轼怎么不反问“何夜无月”呢?降职到黄州以后,苏轼成了一个地地道道有名无实的闲官:虽然挂职“团练副使”,诏令却规定他“不得签书公事”。随后,弟弟苏辙将其家属送来,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好友马正卿为此多方活动,才于第二年获准把过去驻兵的几十亩营地拨给他。一家老小从此起早摸黑,在此开荒躬耕(苏轼后来就把开辟出来的这块地称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试想,让他这个有才干、有抱负的人,做这种无所事事的闲官,他除了开荒种地以外,又如何度日呢?处境、心境的不同,反映到作品中,风格、笔调、感情色彩当然也就有所差异甚至迥然不同了。
      
      可见,“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如此等等,主要反映的恰恰不是苏轼的闲淡恬适,而是他被贬之后极端的无为和窘困,这和陶渊明的种地开荒、写诗言情完全是两个味道。所以,根据苏轼开荒种地、种树造房、为糊口奔忙说他不是“闲人”,恐怕是最大的误解,这反倒恰恰可以作为他自感就是一个多余的“闲人”的反证(不忙于公务却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忙活,随即感叹“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不但苏轼如此,怀民先生亦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的是两个心境相近、意气相投的同病相怜者在苦闷中徘徊于月下的零落的身影。
      
      事实上,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这种复杂心境和矛盾心理,在其一年前所作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即有表露——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小舟从此逝”虽有和多年前大醉后“我欲乘风归去”相类的洒脱,但是,前者是在无所顾忌的欢饮之下的洒脱,后者却是一种在无奈、无聊中借酒浇愁之后的聊以自慰,是作者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则突出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想忘了一些事,但自己左右不了啊!想平生颠沛飘泊,何时才能不为外物羁绊、任性逍遥?这,不正是常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
      
      被贬黄州期间,为解除心中郁闷,苏轼还曾数次泛舟赤壁山,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寄情山水、借凭吊古人抒发自己关于人生的感慨,衬托自己悲伤的情怀。反观苏轼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沈祖棻指出的那样,于失意中仍然保持了开朗超脱、旷达不羁的个性,其中“积极的人世精神、严肃的人生态度,还是有所反映的”,“但也不能不承认,在他的思想中,消极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由于在政治生活中遭受沉重打击,“使得他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思想更是占了上风”,“既然没有机会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就只有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之下故做达观”,采用的方式也“往往只能是自我解嘲、逃避现实”。揣摩《记承天寺夜游》的字字句句,难道没有这种心绪的隐隐约约的流露吗?
      
      综上所析,《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之主要意味,正是被贬之后就藏于内心而不能平静的一种无法诉说的孤寂乃至悲凉。当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又是苏轼表现出的风格。而寓居承天寺的张怀民不仅与苏轼有被贬的相同际遇,更表现出相似的襟怀,“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苏辙赞张怀民语),故二人引为同调,能不约而同“闲游”于寒秋月夜。但是,这种“欣然”而来、张氏与之“共享”的“闲情雅致”,怕也是微乎其微、附着其中、转瞬而逝,至少绝不能以此作为理解“闲人”这一关键字眼的主要定位。其实,此时此地,作为“闲人”的苏、张,看似“闲适”,“深藏不露”的却恐怕多是“闲而不适”,此处心态之微妙复杂,实可谓意味深长。
      
      教材为什么要对“闲人”作注?其教学用意何在?在拓展教学素材前,教师首先应该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有失偏颇的引进,将导致学生既没有搞懂原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素材引入:应摒弃“先人为主”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理解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