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时间:2020-03-03 07:53:4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作者/ 戴建华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信、行等诸种心理成分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其中知(明理析德)是基础,情(情感体验)是条件,信(品德内化)是关键,行(道德践行)是目的。这一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复杂、长期反复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积极实践,更离不开思想品德教师的循循善诱与耐心等待。
      
      一、明理析德依赖教师的教学技巧,还依赖教师的静心等待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初中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经”和课程内容相关的“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模块),构织成课程的逻辑体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能顺利地明理析德,即能有效地架构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为品德内化和道德践行打好基础,这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也有赖于教师的静心等待。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还要知道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播放了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拦机事件”视频:航空公司PK拦机乘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怎样看待乘客的拦机事件?讨论结束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拦飞机是对的。因为消费者是上帝!”此时,这位老师并没有评判学生的回答,而是让另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拦飞机是不对的。因为拦机不但会危及自身安全,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飞机的正常升降,影响国家财产和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此时老师仍不急于表态,而是笑眯眯地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老师,我认为航空公司与拦机乘客都有错……”第三位学生回答甫毕,老师便引导学生归纳出: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等。(政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接着,老师播放了“拦机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航空公司向乘客赔偿,拦机乘客受治安处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自由和权利是相对的,不能随心所欲。
      
      本案例中,教师以“拦机事件”这一社会热点为载体组织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可谓“先声夺人”。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搁置争议”,延迟评价;同时借助视频演示与师生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可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正是老师的“耐心”与“巧妙”,使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道理,消除了疑惑,从而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也需要教师“放手”期待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内心体验。情感体验是推动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情感上的体验与感化,才会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会真正心悦诚服,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实践证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即所谓“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兴趣人手,抓住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也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善于挖掘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帮助学生回忆真实的情感体验等。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机会时,还应注重因材施教,耐心诱导,放手等待学生体验,促使每位学生持续不断地感受心灵的冲击,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升道德品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一次在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三位老师施教的内容都是七下年级的“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上,一位外地老师以《绊脚石or垫脚石?——话说挫折》为题设计了环环紧扣的四个话题,即什么是挫折、挫折从何而来、如何面对挫折、榜样在身边。在“挫折从何而来”这一话题里,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多米诺骨牌游戏比赛。学生一下子消除了陌生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之中,欢笑声、尖叫声不绝于耳。学生比赛期间,老师耐心地巡视,并不时地做些指导;对于学生的欢笑声和尖叫声,老师并没有干预制止。比赛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比赛不顺利时的心情。此时学生一改平时的拘谨腼腆,踊跃参与发言,很顺当地归纳出“挫折感”及其“产生原因”:没玩过——不敢,害怕自己不能完成——紧张,我们失败了——沮丧,觉得不公平——气愤,大家都指责我——郁闷……正所谓“通情”才能“达理”,学生一旦有了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比较抽象的学习知识也便能较快地领悟。
      
      课后,这位上课老师在与听课老师交流时的一席话,道出了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搭建平台;教师有时也要“放任”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让学生的德性在“心灵的颤动”中形成与升华,使教学真正“动之以情”。
      
      三、品德内化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更考验教师耐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是主客体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