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年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20-07-20 13:31:2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0-02-02

     ? 12009年明显改善

      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2007年为36.3%,2008年为33.3%,因此,2009年1-9月全国出口额同比减少21.3%,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首要因素。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2.0%。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

      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1)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短期内不容易降温,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2)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虽然高房价对市场有抑制作用,但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收购价再次提高后,国务院又宣布2010年小麦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4)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城市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5)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推进,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结2009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证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009年5月国家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投资项目的门槛,有利于投资的增长。

      (3)国家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国内股票市场中创业板市场建立,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

      (5)2009年开始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改革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资金来源,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6)国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设立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实行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4、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虽然仍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但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三季度120.1,虽仍处于本轮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5、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有所加快

      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可以乐观地预期,2010年就业形势将好于2009年,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会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非技能型低端劳动力也将短缺,主要表现为民工荒问题,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预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2009年有所回落。

     ? 6、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进产业升级

      金融危机后,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负债消费的消费模式,压缩消费,增加储蓄,这种改变必将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压缩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或蚕食我国市场份额,或压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1400万就地创业或就业,据此预测,一旦经济完全复苏,恢复原来的生产水平,沿海地区将出现1400万的用工短缺,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加快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一方面也是劳动力报酬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社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接受更好教育具有更高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而目前我国劳动力生产环节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是造成目前失业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 7、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结构问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量货币注入市场使流动性严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顿的金融系统得以重新运作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生机,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化。但这种紧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不可能长期为之,即使是短期为之,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国为例,政府对经济的一系列救助措施中,有关房地产的政策阻止了房价的理性回归,使本已收缩的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埋下了经济再次调整的隐患;再有,大力度的投资刺激计划,使一些过剩行业的投资再度活跃,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信贷的超高速增长使一些本该淘汰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起死回生,推迟了结构调整的进度;此外,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金融系统未来的风险。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0-02-02

     ? 12009年明显改善

      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2007年为36.3%,2008年为33.3%,因此,2009年1-9月全国出口额同比减少21.3%,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首要因素。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2.0%。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

      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1)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短期内不容易降温,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2)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虽然高房价对市场有抑制作用,但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收购价再次提高后,国务院又宣布2010年小麦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4)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城市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5)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推进,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结2009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证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009年5月国家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投资项目的门槛,有利于投资的增长。

      (3)国家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国内股票市场中创业板市场建立,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

      (5)2009年开始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改革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资金来源,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6)国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设立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实行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4、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虽然仍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但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三季度120.1,虽仍处于本轮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5、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有所加快

      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可以乐观地预期,2010年就业形势将好于2009年,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会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非技能型低端劳动力也将短缺,主要表现为民工荒问题,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预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2009年有所回落。

     ? 6、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进产业升级

      金融危机后,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负债消费的消费模式,压缩消费,增加储蓄,这种改变必将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压缩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或蚕食我国市场份额,或压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1400万就地创业或就业,据此预测,一旦经济完全复苏,恢复原来的生产水平,沿海地区将出现1400万的用工短缺,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加快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一方面也是劳动力报酬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社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接受更好教育具有更高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而目前我国劳动力生产环节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是造成目前失业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 7、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结构问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量货币注入市场使流动性严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顿的金融系统得以重新运作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生机,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化。但这种紧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不可能长期为之,即使是短期为之,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国为例,政府对经济的一系列救助措施中,有关房地产的政策阻止了房价的理性回归,使本已收缩的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埋下了经济再次调整的隐患;再有,大力度的投资刺激计划,使一些过剩行业的投资再度活跃,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信贷的超高速增长使一些本该淘汰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起死回生,推迟了结构调整的进度;此外,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金融系统未来的风险。

     

     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已成普遍共识,近期披露的各项经济指标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向好。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2%,连续四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同时,国家电网统计数据也显示,6月下旬发电量增幅高达7%,6月份单月发电量同比实现3.6%的增幅,6月份全国发电量增幅转正已无悬念。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新订单指数中的分项指标出口订单指数从5月份的50.1%上升至51.4%,创下13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内制造业继续保持回暖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主力,出口订单数的V型复苏暗示着中国出口已经见底,一旦全球去库存化结束,下半年出口跌幅将放缓至10%以内。而新订单指数持续在50%以上,也预示着工业复苏将会持续到明年。

      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复苏已呈现“底部较窄的U型”,而不是V型、W型和L型。

      在这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考”中,中国交出了令人羡慕的答卷。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总额达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经济刺激方案等。

      今年年初,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向世界明确传递了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信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全球经济从中国的发展中不断获得新的推动力。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统计,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今年将进一步增至5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之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尽早复苏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和信心来源。

      在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阴霾未去、苦苦抗争之际,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家在增加财政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这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更多分享国家财政投入的收益,而且这一过程能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激发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让民间投资成为保增长的巨大推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把握机会,而不在“悲观失望”中错过机会,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发现那些潜在的投资机会以及消费需求,也是考验任何一个企业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企业的决策者在重点考量相关指标和政策转变带来的投资机遇的同时,在策略上,亦应采取积极进取的方式,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持保守观望的态度,也许将会丧失机会。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前三个季度GDP增长分别6.1%、7.1%、7.9%,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外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一揽子刺激内需的政策,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稳步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相关历史数据资料,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先后7次上调出口退税,采取了大力鼓励和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国民经济逐季反弹,实现了“V”型复苏,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投资驱动明显

      2009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生性投资加快,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72.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8.3%;中西部地区投资高速增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分别为28.1%、38.3%、3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最快;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回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4.8%,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提高。

      (二)消费稳步提高

      2009年,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273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月度同比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消费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2%。第二,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家电下乡等政策效果不断显现。1~10月份,县级和县级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6.4%、15.6%,高于城市15%的增速,农村消费增长长期滞后于城市的格局得到改变。第三,居民消费支出的稳步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9%。

      (三)外贸降幅收窄

      2009年,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担保等一系列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强出口企业信心、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从外贸运行数据来看,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逐步收窄。1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2082.1亿美元,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5.4%,进出口总值实现2009年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同时,1~11月,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进出口降幅收窄20%以内。

      (四)就业形势向好

      2009年以来,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措施迅速启动,多管齐下保就业。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比2008年增长66。7%,增幅前所未有。“保就业”成效明显,就业形势稳中向好。1~11月,全国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年初确定的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提前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与往年基本持平。1~10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前三季度全国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达到15198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157万人。但是,就业问题仍然值得高度关注,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测算表明,2009年我国需要就业的人员超过2400万,供求缺口总体还在加大。

      (五)物价低位运行

      2009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H)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保持较低水平(见图1)。从消费者物价指数来看,2009年2-10月CPI均为同比负增长。11月份,受翘尾因素和季节性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CPI实现年内的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6%。从生产者物价指数来看,受经济危机影响,1~6月份,PPI逐月下滑,降幅较大,从7月份开始,随着经济的回缓,市场需求上升,PPI触底回升,但仍低于CPI增幅。

     ?

      二、2009年经济景气指数及经济增长预期变化

      经济景气指数及经济增长预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是经济周期变化的晴雨表。2009年下半年,各类经济景气指数普遍提升、增长预期不断调高,经济回升势头强劲,中国从恢复性增长阶段进入稳态增长阶段。

      (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趋势逐步增强

      经济景气指数对刻画经济运行特征与趋势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通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最新数据和资料分析,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回升态势不断增强。

      1.宏观预警指数从“浅蓝灯区”转入“绿灯区”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先行指数、一致指数、预警指数是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先行指数、一致指数和预警指数的走势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回升态势平稳。

      2009年5月份,宏观预警指数从“浅蓝灯区”转入“绿灯区”,显示了我国经济由偏冷阶段进入正常阶段。10月份,预警指数达到94.7,连续第六个月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说明整体运行持续平稳态势。从全年数据来看,一致指数低位区间出现在一季度,二季度以来该指数持续回升,10月份,一致指数达到98.5,虽尚未恢复上年同期水平,但早已走出谷底,显示经济回升态势明显。先行指数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10月份,先行指数为105.6,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这无疑显示今后一个阶段中国的经济运行将持续出现良好的态势。

     ?

      2.企业景气指数回升

      2009年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比二季度回升8.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至120.1,比二季度提高9.9点。各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均在景气区间内回升,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0.5,比二季度提高8.5点,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二季度提高5.6、8.4、9.5、6.7和6.7点,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增幅明显,比二季度有升,分别达15.1和12.1点。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48.1,在二季度大幅提高17.1点的基础上,又提升15.1点;中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23.3,比二季度提高6.5点;小型企业景气回升至景气区间,指数为107.1,回升8.5点。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幅度大大低于大型企业,显示中小型企业仍未完全走出生产经营的困境,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3.消费者信心小幅稳步攀升

      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反映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消费者信心也得到了提振。10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为89.1,达到了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消费者满意指数在7月至9月迂回徘徊后,实现连续两个月反弹,达到87.5;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88.5,为全年最高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显示,消费者普遍认为未来就业市场稳定、收入预期向好、经济前景乐观。

     ?

      4.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高位企稳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2009年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2%,连续九个月高于经济扩张和衰退的临界点,预示经济景气度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开始稳定,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回升态势可能趋稳。

      分行业来看,11月份,20个行业中,只有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饮料制造业3个行业低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基本同10月持平;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有所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下降。2009年末,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可能继续提高,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异常波动基本消除,正由刺激性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下的稳定较快增长转变。

      (二)经济增长预期不断攀升

      2009年受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断释放的影响,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一路攀升,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强化,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逐步增强。国内外一些权威机构陆续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8家机构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期水平从7.9%升至8.6%,调整幅度为0.7个百分点(见表1)。

     ?

      2009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外诸多机构仍再次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效果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得到反映,同时伴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到位,经济刺激效果还将持续显现。第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整体趋好,出口贸易形势逐步好转,出口企业投资信心不断增强。第三,在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欧美日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复苏速度及进口需求走势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将有很大影响。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及企业投资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对中国进口的需求。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激励下,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出现明显改善,一些经济指标也已经回升到本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市场信心正在重筑。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制造业的改善和再库存的启动将带动中国出口的复苏。2009年11月份,美国制造业进口指数超过临界值50,达到51.5,制造业进口萎缩周期已告尾声。未来几年,美国在“一揽子”刺激计划及新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下,经济可望走向复苏。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央行通过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推出的10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方案,使得其金融环境更为宽松,经济增长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四季度大型制造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回升,达到-24,且超过了此前-27的经济学家预期均值。日本制造业复苏将增加进口需求,拉动中国出口。

      由于广泛而协调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各国经济普遍出现转好迹象,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也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然而,世界各国经济主要靠政府投入推动,失业率普遍偏高,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加之国际通胀预期不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都使得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内部环境将继续得到好转。从供给方面看:一是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国内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二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人口总量处于上升阶段,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三是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将得以改善。

      从需求方面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尚有7亿农民,随着农民购买力的较快增加,农村消费将随之不断扩大,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二是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就业持续扩大将带动内需的增长;三是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非国有经济投资需求潜力将得到巨大释放;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对重点地区和群体的结构性支持政策,内需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调整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后续动力。另外,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进城的户籍问题,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投资和消费前景。

      (二)部分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2010年,大部分机构表示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从搜集的10家国内外相关机构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情况来看,机构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均值为9.47%,均较早期预测有所提升(见表2)。

     ?

      国内外机构对于中国经济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根据上述10家机构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47%左右,高于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0.9个百分点。大部分机构认为,2010年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会不断趋好,刺激政策是稳定且连续的,经济的复苏也是可以持续的。2010年,中国经济将不再面对“保增长”的压力,不再是“危机经济”,而是重新回到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

      (三)本课题预测结果

      本课题组建立两种模型进行预测,一种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高频宏观经济数据的动态因子模型(DFM模型)。现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2010年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1.ARIMA模型预测结果

      根据模型预测的需求,选取1999年一季度至2009年三季度数据,使用ARIMA模型对2010年经济增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9.6%,其他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见表3。

     ?

      从表3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来看,第一、二、三产业预测增长速度分别为4.6%、9.9%和9.3%。从支出法构成来看,2010年全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速达到17.2%。投资增速将出现回落,将在24.1%左右。进出口增速提升,预计2010年进口增长18.5%,出口增长16.5%,进口增速高于出口。

      2.动态因子模型预测结果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动态因子模型逐步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的央行和金融机构均使用动态因子模型进行预测(如亚行、IMF、OECD、比利时银行等)。动态因子模型可以处理大型、高频数据库数据,并解决因子之间共线性的问题,短期内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本模型选择1999年1月-2009年9月的近十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分别对现价GDP、GDP缩减指数建立动态因子模型,从而得到对不变价的GDP季度累计增长率的估算结果。

      

      其中,f1、f2、f3、f4为提取的动态因子。

      从拟合优度R2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F统计量也表明模型是显著的。根据模型结果预计2010年GDP增长率为10.0%,各季度的预测值数据如下:

     ?

      综合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0%,在9.8%左右变化,变动幅度为0.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宏观经济出现高位粘性增长。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恢复正常水平,与潜在GDP增长率日益接近,全年预计GDP增长率达到9.8%,内需增长动力比较充足。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2010年一季度增长速度为最高,接近11%,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2009年基数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下半年基数较高;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效应也将在2010年上半年得到充分的释放,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第三,投资消费结构将得到改善。2010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加上就业形势好转、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超过17%。相对于2009年30%以上的较高增速来说,2010年投资增长幅度将有所降低。但由于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的基础建设投资,具有较强的惯性,故判断2010年投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4%以上。

      第四,出口对经济增长出现持续的正向拉动。尽管贸易摩擦有日益激烈的迹象,但是我国的出口环境还是有明显改善。2010年进出口规模增幅大概在17%至18%之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持续的正拉动。由于出口退税、出口信贷、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2010年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出口结构有所改善。

      第五,物价水平出现温和上涨。2010年GDP增长率仍在潜在增长率以下,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物价总水平不会大幅回升。但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根据本课题组的估算,预计2010年CPI增长4%以内,不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3.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本课题组一直在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并进行预测,历年的预测数据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这说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来自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旧较多,导致预测模型的结果存在偏差,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众多数据显示,世界各国经济都出现复苏迹象,各大机构也调高了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但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影响,目前出现的复苏也只是一种弱复苏,仍面临失业率过高等不利因素,反弹步伐将相当缓慢,经济走低的风险仍然存在。

      第二,房地产持续高涨带来的风险增加。近期,房地产价格出现较快的增长,超出了居民承受能力。一方面,诱使房地产涨价的因素很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另一方面,房地产的大幅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将波及建筑、装潢、水泥等十几个行业。因此,未来应该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警惕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三,“热钱”大规模回流。外汇储备构成数据显示,近期新增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部分增多,外汇占款明显增加,境外资金流入频繁,可能会对2010年导致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增加,给CPI、资产价格,甚至整个经济金融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第四,协调处理保增长和控制通胀关系的难度增加。虽然目前中国还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从CPI和PPI的变动趋势来看,两个价格指数环比都连续上升。一方面,到2009年9月末M1增速达到29.5%,并超过M2形成“倒剪刀差”,11月M1同比增速已达34.63%,“倒剪刀差”明显扩大。经验表明,PPI、CPI与M1存在一定的滞后期,M1高速增长说明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受美元贬值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处理好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的关系难度增加。

      四、2010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但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等诸多矛盾。特别是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协调,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内外需不平衡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有一定难度。2010年是我国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既要解决经济稳定增长这个根本问题,又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既要积极扩大就业,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因此,2010年宏观调控的思路大致可以描述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

      (一)支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一是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手段,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的力度,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较大幅度地增加支持“三农”、扶贫、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全覆盖、可流转、可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三是加大支持家电、机动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其刺激和带动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增选品种纳入补贴规范。四是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试点;同时,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补贴资金规模。五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城市准入门槛。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稳定就业和落户,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中小城镇消费增长。

      (二)重点培育民间投资的增长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二是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参股金融、铁路、电信等行业、市政公用事业等。三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获得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四是加快推进金融体制创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三)积极稳定进出口贸易增长

      一是进一步继续落实国家已经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口税收、融资和出口信用保险等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减轻外贸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不断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服务贸易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条件、有实力企业积极对外开展投资合作,带动国内过剩生产能力向国外转移。四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强双边或多边磋商和沟通,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主动应对各种贸易案件和诉讼,全力维护企业贸易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大对研发领域的支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健全和完善财税政策,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培育新的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要继续保持汽车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补贴,促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三是以低碳经济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坚持就业目标优先的政策导向

      一是加快新兴行业就业潜力的开发,以行业的分化和创新为契机,大力改造传统行业,开发新兴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的创造。二是大力提升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和培训等途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就业潜力的开发和经济质量的提升。目前一个重点是要多渠道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政府应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职业培训体系,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合适和高效的培训服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专业培训与“政府购买”培训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企业、工会、个人与政府之间建立互动合作的新机制。三是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以及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

      (六)建立健全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机制

      一是根据国家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包括两大政策目标的协调、财政赤字和金融不良资产的定期跟踪测算、财政金融稳定性的预安排、财政金融政策和操作工具进行互动效率评估和化解金融不良债务安排等。二是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三是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方面发挥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四是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七)保持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政策出台时机和工具组合上,注意相机抉择,主动出击,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二是加强资本监管的力度,建立由相关部门联动的正式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间国际收支调节方面的沟通与协作,防止投机性资金涌入的同时,需要重点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三是要高度关注危机后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变化趋势,加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金融监管合作,稳定金融市场。四是与其他主要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就财政、货币、汇率、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广泛开展磋商、对话和协调,发挥发展中大国应有的作用,在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进程中争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关关键词: 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