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最新)

    时间:2020-07-30 08:21:4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第1课 前后左右

     教学目标

     1.能以自己为参照认识前、后、左、右。

     2.在不同场景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3.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已的观点,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或寻找物体的位置。

     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请小朋友把双手伸出来。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情?有关前、后左、右的知识。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前、后、左、右。

     1.学生交流自己对前后、左右的了解。

     2.学生站立,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

     3.小游戏:师发出口令,生做动作。

     4.师生归纳总结:自己右手所在的边是右边,左手所在的边是左边。人直立时正面朝向的方向是前面.背面朝向的方向是后面。

     (二)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

     1.师出示课件,生仔细观察。

     2以小军为参照,说出图中其他学生所处的位置。

     3.选在排的3个学生,说说中间学生所处的位置。

     4.学生交流发现。

     谁能描述图中学生的位置?

     5.课件展示学校场聚图师问:谁来说说办公公楼的位置?你还能描述哪个物体的位置?

     6.用前、后、左、描述本校园里任一物体的位置。

     7.那生总站,在描选某有描述本校校园里任”物体的位置。

     (三)找毽子游戏。物体的位置时,如果选的参照不样,对位置的描达就不一样,期:两人一组一人蒙工学生交换角色做游观,眼,一人指挥。

     三、拓展活动

     1、找张照片,,用前后左右描述有描述照片中人成中人成银最物的位置或物的位置。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先自己指-指、说-说。

     3.师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或者左起第几位、右起第几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师生总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习评价

     第2课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知道利用太阳位置辨认方向的方法。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太阳-?-天中的运行规律;能根据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位置判断东、南、西方向;能根据已知方向和不同方向间的关系确定其他方向。

     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2.教师将几组学生汇报的结果汇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

     1.教师根据黑板上的记录总结早、?中、晚太阳的位置规律。

     2.?通过早、中晚太阳的位置对东、西方向进行辨识。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天中其他时间太阳的位置,用手指出太阳在一天中的视运动轨迹。

     ?(二)根据已知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他方向。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东、西、南北4个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东、西、南、北4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

     ?3.在确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辨认其他方向。4.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认识。

     三、拓展活动

     学习其他辨认方向的方法。

     1.了解什么时候需要辨认方向。

     2.了解辨认方向的常用方法。

     3.尝试用这些方法辨认方向。

     学习评价

     第3课 我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2.借助生活场景和活动,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对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保持兴趣。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4.会描述物质的位置与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师:亲爱的同学,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怎样让家人快速找到你?

     2.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总结,导人新课。

     二、用东、西、南.北描述自已的位置

     1.教师带学生到室外假山或操场的升旗台前,让学生站立在假山或升旗台四周,让学生指出东、南、西、北4个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用东、南西北描述自己或他人的位置。

     三、用远.近描述自己的位置

     1.学生讨论在教室内和教室外比较物体远、近的方法。

     2教师让学生到校园大门口或花坛附近,引导学生以花坛和大门口为参照,用远近描述自己的位置。

     3.教师让学生分组站成-横排或竖列,?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练习用远近描述位置关系。

     四.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来找

     1.教师将学生带到宽敞平坦的操场上,10名学生一组玩游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学生游戏时要安静、有序。

     3.学生按照规则玩游戏,在游戏申练习使用东西南北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五.在生活中描述自己的位置

     1.讨论:什么时候需要描述自己的位置?如何准确完整地描述位置,方便别人快速找到?

     ?2.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补充确定并描述位置的方法。

     第4课 认识磁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有两个不同的磁极;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能指示南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能通过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结论。

     3.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可以用小游戏、小魔术导人新课,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试试,磁铁的哪个都位吸铁多。

     1.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细线悬吊条形磁铁才能让磁铁保持平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吊条形磁铁,并让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接触曲别针。3.指导学生比较条形磁铁各个部位吸引曲别针的个数。

     4.学生用多种形状的磁铁吸引铁屑.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铁屑的多少。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6.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交流作出评价,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磁铁吸铁最多的部位就是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技能“得出结论”的含义。

     ●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端会指向什么方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细线悬吊条形做铁,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磁铁两端指向什么方向。

     2学生用旋转架支撑条形磁铁,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条形磁铁两端指向什么方向。

     3.指导学生用水浮法悬浮小磁针.让小磁针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小磁针两端指向什么方向。指向什么方向。

     4学生用细线县吊路形避铁环形疆铁、让硬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班铁的两个额

     5.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结论。

     三、拓展活动名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表杨鼓励和具体指导,

     学习评价

     第5课 磁极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探究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并得出结论。

     3.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小游戏、小魔术导人新课,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

     ●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什么发现?

     1.在旋转架上放置块条形磁铁,用另块条形磁铁的磁极?,分别靠近旋转架上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观察发生的现象。

     2.用细线悬吊一块蹄形磁铁,用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分别靠近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圆柱形塑料杆上叠放3块环形磁铁,相邻磁铁的磁极顺序相反,观察发生的现象。

     4.将多种形状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5.根据多种形状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发生的现象,总结出结论:磁铁的磁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交流作出评价。

     ●玩磁铁小游戏。

     1.指导学生把小磁针围成圆圈,把条形磁铁的端慢慢插进圆圈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2.换条形磁铁的另一个磁极.慢慢插人圆圈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把条形磁铁放置在小车上,用另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靠近小车上磁铁的磁极,让小车运动起来。

     4.一个学生把磁铁、铁块分别放置在两个盒子内,另一个学生用已知N、S极的磁铁区别出磁铁和铁块分别在哪个盒子中。

     5.设计磁铁小游戏,在班内进行展示。

     6.教师点评学生的游戏情况,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具体指导。

     三、拓展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用已知磁极磁铁的N.S极找到未知磁极磁铁的N.S极。

     2.学生自己动手找多种形状磁铁的N、S极,并尝试其他的方法。

     学习评价

     第6课 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会使用指南针,能制作简单的指南针。

     2.在教师指导下,能对指南针的制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

     3.愿意倾听、分享,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能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二、探究活动说实计实物或者在开外连路的人用前计游认方向的现来导人所课

     ●认识指南针。

     1.观察指南针,讨论、认识指南针的结构。

     2了解指南针的历史,认识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3.教师对学生认识指南针的过程进行评价。

     ●使用指南针。

     1.自主探索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发现指南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2.教师结合图示和方法指导,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

     3.练习使用指南针。

     4.讨论在什么环境中会用到指南针。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进行指导。

     ●制作指南针。

     1.教师指导学生对钢针进行磁化,提示学生磁化钢针的方法。

     2.检测磁化的钢针是否有吸铁能力,是否能指示南北。

     3.用水悬浮磁化的钢针,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4.用细线悬吊磁化的钢针,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5.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指南针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改进。

     三.拓展活动

     1.与常用的指南针对比,检测自制的指南针是否能准确指示南北。

     2.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学习评价

     第7课 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现象;认识多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2.正确利用天气符号对天气进行记录和描述。

     3.愿意倾听、合作、分享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能对探究大自然产生-定的兴趣?;热爱大自然。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常常见天气现现象吗?

     2教师引发读话: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师生交流,导人新课。

     二、探究活动

     ●说一说,有哪些天气现象。

     一说还知道哪些天气

     ?1.教师提示学生现察图片,说说图中的天气现象是什么,再说现象。

     2.师生交流:这些天气现象有哪些特点?

     3.师生得出结论: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

     ●设计天气符号。

     1.学生设计天气符号。

     2.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的符号设计得好,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出示电视台播报天气时常用的天气符号。

     4.学生用天气符号记录昨天和今天的天气。

     5.争当小小播报员。

     教师出示不同的天气记录学生模仿天气播报员进行播报。

     三、拓展活动

     ●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汇报。教师提不学生用天气符号记录周的天气情况,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第8课 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准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

     3.能主动分享天气与生活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4.能意识到天气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播放天气与生活的相关视频资料。

     2.教师提出问题:下雨天,人们出行会做什么样的准备?

     3.?师生交流,导人新课。

     二.探究过程

     1.?要下雨了,人们的反应-样吗

     (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不同的人对雨天的反应。

     (2)师生交流: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天,人们出行需要准备什么物品?

     (4)学生交流、汇报。

     2.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提问:这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2)师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天气对人类活动造成了影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4)学生以小组汇报天气变化对人们活动造成的影响,教师总结。

     三、拓展活动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了解人类是怎样应对恶劣天气的。

     2.师生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人类应对恶劣天气的方法。

     3.教师教授学生课外调查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提问: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想了解哪些天气知识?

     2.教师评价学生的收获,拓展更多有关天气的知识。

     第9课 天气与动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模拟天气,观察动植物的反应,并作简单的记录。

     3.在观察中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能逐步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图片及资料。

     2.?师生谈话:天气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呢?3.师生交流,导人新课。二探究活动

     ●天气变化对植物有哪些影响?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天气变化对植物有哪些影响吗?

     2.师生交流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天气变化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哪些影响吗?

     2.师生交流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3.教师提出:如何直观感受到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影响?

     4.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

     5.学生开展实验。

     6.实验结束,学生交流并描述“下大雨”时蜗牛的状态和反应。

     7.师生总结。

     三、拓展活动

     ●人们面对恶劣天气应如何保护动物和植物?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人们面对恶劣天气应如何保护动物和植物?

     2.师生交流。

     保护措施。教师提示学生课后继续现察与思考,了解人们面对思劣天气时对动植物采取的相应措施。

     学习评价

     第10课 怎样预知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是可以被预知的,?初步了解预知天气的途径。

     2.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知天气;能依据谚语预知天气。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预知天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逐步建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作业:收看天气预报,搜集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导人新课

     1.谈话导人。例如:明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野外郊游,明天的天气如何?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2.师生交流常见的预知天气的方法、途径。

     三.探究活动

     ●人们是怎样提前知道天气的?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预知天气的方法。

     2.教师出示预知天气的方法,并询问:同学们认为哪-项最常见、可靠?为什么?

     3.?师生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提前预知天气,例如:可以依靠温度计获得实时气温信息,依靠手机获得天气变化的综合信息等。

     ●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1.教师出示自然现象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哪些现象?

     3.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汇总。

     4.师生总结现象。例如:蜻蜓低飞,蚂蚁搬家,太阳有光圈等现象。

     5.师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6.师生讨论、交流、汇总:这些自然现象都预示着要下雨。

     7.教师出示常见的天气谚语,引导学生分析谚语预示着怎么样的天气。

     8.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

     四、拓展活动

     ●预测明天的天气,收看天气预报,第二天观察验证。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预测明天的天气,收看天气预报第二天观察验证。

     学习评价

     第11课 动物的皮肤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毛、甲等。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动物皮肤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皮肤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的皮肤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帮助它们接触和感知环境

     ?3.师生总结:不同动物依靠不同结构的皮肤来接触和感知环境。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动物的皮肤》。

     二、活动过程

     ●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鱼有利于自身在水中生存的身体表面特点。

     2.教师出示鲫鱼和鲳鱼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身体表面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鱼身体表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步思考:这些特点对鱼的生存有哪些作用?

     4.学生交流、汇报。

     5.通过实验验证鱼身体表面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

     6.通过实验验证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

     7.师生总结: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可以保护身体。鳞片表面的粘液,可以帮助鱼背部和度部的颜色不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观察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出示鸭子、变色龙海豚河马北极熊的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身体表面的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是怎样适应周围环境的。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生总结: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毛、甲等。不同动物身体表面各自的特点可以帮助它们接触和感知周围环境。

     三.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周围动物的皮肤,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

     1.提出活动指向。

     2.提示学生思考动物皮肤有利于其接触和感知环境的特点。

     3.教师提醒学生将观察到动物名称及皮肤特点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学习评价

     第12课 动物的四肢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可以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动物四肢的特点,解释动物怎样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四肢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多种动物。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是软什么运动的?

     3师生总结:这些动物靠四肢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二、活动过程

     ●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1.观察、举例描述猫足的特点。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猫足的特点。

     (2)教师出示输尼肉垫和爪子的多朝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猫足肉垫和爪子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猫足肉垫和爪子的作用:猫足肉整的作用一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的作用爬树、搏斗、捕食等。

     2.通过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探究猫如何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凳子和毛巾分别模拟猫足的部位。

     (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和防滑的作用,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鳄鱼、青蛙、猴子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生总结。

     ●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出示羚羊海龟、猩猩、袋鼠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示动物四肢的特点对它们生存的作用。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三、拓展活动

     ●了解脚掌的哪些特点适合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1.提出活动指向。

     2.?了解沙漠环境特点,观察骆驼脚掌的特点。

     3.将骆驼脚掌的特点与沙漠的特点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动物身体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第13课 动物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能利用翅膀感知环境。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鸟翅膀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动物翅膀的特点与其所处的环境,解释动物感知环境的具体方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翅膀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播放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鸟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3.师生讨论总结:鸟靠翅膀在空中飞行。

     4.教师指导学生深人思考:“鸟的翅膀除了飞行,对鸟的生存还起到了哪些作用?”进而引出本课探究主题。

     二.活动过程

     ●观察鸟的翅膀有什么特点,想一想鸟的超膀是怎祥适应环境的。

     (一)观察鸟的翅膀。

     1.教师出示鸽子翅膀结构图,指导学生观察鸽子翅膀的特点。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鸟翅膀上的羽毛的特点和对应的作用。

     3.?学生交流,汇报。

     (二)探究鸟的翅膀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鸟羽毛的作用。”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生总结:可以通过掂一掂羽毛重量、滴水看羽毛表面防水性、剖开羽毛看结构等方式现察。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三)探究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

     1.教师指导学生思号:生活中鸟的翅防大小对鸟的飞行有哪些影响。

     2.教师出示一个纸飞机,指导学生?思号如何用纸飞机开展实验。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出示方法指导。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翅膀”越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越长。●其他动物的超膀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出示企鹅蜻蜓,蝴蝶、信天翁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翅膀,说说这些动物的翅膀分别有哪些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翅膀对它们的生存分别起到的作用。

     4.学生交流、汇报。

     5.师生总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和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周围动物的翅膀,说-说有哪些新的发现。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

     2学生汇报课下想要观察的动物,想动物翅膀可能具有的功能。

     3.教师指示学生课下将观察情况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学习评价

     第14课 迁徙和冬眠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动物生存的条件解释动物为什么迁徙或冬眠。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播放冬天下雪的视频片段:下雪了,大地白茫茫一片。

     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到哪里去了?

     3.师生总结:有的小动物藏到了窝里,有的小动物去了别的地方。

     4.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冬天的。

     二、活动过程

     ●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1.教师课件展示图片:乌龟、青蛙、刺猬。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它们怎样过冬吗?

     3.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育髓朝等动物冬天能进测里,我看身于,不他不动。

     5.教师课件展示、介绍更多冬眠的动物。

     ●它们在做什么?

     1.教师播放视频:角马、大麻哈鱼.大雁迁徙。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它们在做什么吗?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等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5.教师视频展示、介绍更多迁徙的动物。

     ●动物为什么迁徙或冬眠?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动物为什么迁徙或冬眠?

     2.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三、拓展活动

     ●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 4.师生总结:有的动物会换

     学习评价

     第15 圆珠笔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珠笔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联系。

     2.能从对圆珠笔各部分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圆珠笔及身边的科技产品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流程

     一.问题与猜测

     ●试一试,用圆珠笔写字,有什么发现?

     方法一: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借笔写字井对比两种字迹的区别,教师分发园味笔给学生.指导学生分别使用圆珠笔科激发学生探究圆珠笔的兴趣。

     方法二:直接演示,提供实例。字(两张字的内容要教师可以在课前小州准备张用最笔写的字和张用圆珠笔写的一致),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字间的差别,引出课题。

     ●猜一猜,圆珠笔的里面有什么。

     1.教师向学生提出圆珠笔构成的疑问,提示学生进行观察。

     ?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圆珠笔的外部构造,,引发学生探究圆珠笔内部构造的好奇心。

     二、探究与实践

     ●拆一拆,观察圆珠笔有哪些组成部分。

     1.教师指导学生拆卸圆珠笔。

     2.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教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圆珠笔各零件的名称。

     ●研究圆珠笔各部分的功能。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圆珠笔各零件的功能。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滚珠装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体会滚珠装置的功能。

     三、拓展与创新

     ●国珠笔芯写不出宇,是什么原固?

     1.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圆珠笔写不出字的原因。

     2.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猜想。

     第16课 制作磁悬浮笔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磁铁美工刀等材料和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磁悬浮笔架的制作。

     2.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到人类可以利用科技产品让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教学案例一

     一.问题与猜测导人新课:

     教师可先演示"小猫钓鱼"的游戏(用磁铁吸引曲别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磁铁的知识,再展示磁悬浮地球仪和磁悬浮飞机等,激发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每块磁铁上都有两个磁极。不同的磁极靠近时会相互吸引,相同的磁极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磁铁间的这种奇妙的性质,制作一个可以悬浮的笔架。

     (教师板书:制作磁悬浮笔架。)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从学生喜欢的玩具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悬浮现象进行猜测和探究。)

     二.探究与实践

     1.设计磁悬浮笔架。

     师提问:我们手中的铅笔可以飘浮在空中吗?谁能想到好方法?(学生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现在,老师手里第五单元科技产品?》(学生交流讨论,积极回答环形磁铁同学们能根据它联?想到什么呢?

     借助些工具来制作。先来看看老师给上。这样它们就会相互推开使铅笔悬浮神: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先把假笔套在环形做性中,同学们准备的工具吧。在空中了。可是,要想让们套在环形疆铁中铁中,再把其笔漂浮在空中,我们还得的磁铁放在纸盒

     (救师展示材料:环形磁铁、纸盒美工刀,直只双面胶船笔明料条)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学生积极交流回答。)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些材料的作用?(学生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美工刀可以用来切制纸盒;铅笔可以用来绘制线条:直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直径和厚度:纸盒可以用来做磁悬浮笔架的底座:双面胶可以用来固定位置。

     (教师板书画出装置简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发散学生思维;通过设计磁悬浮笔架的活动指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工具和材料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作磁悬浮笔架。

     师:同学们,在开始制作前,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同学们一起帮忙解决:怎样能把磁铁牢固地固定在纸盒上呢?

     (学生积极讨论、汇报。)

     师:可以用双面胶把磁铁粘在纸盒上,但是这个方法还不是太牢固。哪位同学还有其他的想法?

     (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先用直尺测量出环形磁铁的厚度和长度,再用铅笔在纸盒上绘制出宽度与环形碰铁厚度相同的、长度与纸众相同的长方形,然后用直尺测量出环形磁铁的直径,用错笔在绘制的长方形两侧画出长度略小于环形碰铁直径的长方形,最后用美工刀将纸盒上给制的4个长方形挖出来。

     师提出活动要求:?

     (1)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2)不能用美工刀嬉戏打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安装磁铁时,,要注意磁铁的南北极方向。

     (4)调试笔筒上两块磁快间的位位置,直至笔简能悬浮。提示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相关关键词: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