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史料笔记与社会史研究——以晚清史料笔记为例

    时间:2020-03-02 08:15:2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史料笔记与社会史研究——以晚清史料笔记为例
      
      黎俊祥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池州 247000)
      
      摘要:史料笔记中包含着大量的社会史研究资料,涉及民俗史、城市史、社会经济史、社会生活史、社会变迁史、灾荒史等诸专题研究领域。笔记中的社会史资料相较其他类型的资料而言,具有丰富全面、细致生动、客观可靠等特点。但笔记资料较为零散、搜寻不易,限制了对笔记资料的利用。
      
      关键词:史料笔记;社会史;民俗史
      
      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甚为广泛,涉及宗族、家庭、社会结构、人口、衣食住用行、婚丧、社交、时令风俗、生态环境等方面,和传统史学研究领域颇多不同,这对史料的挖掘提出了新的要求。史料笔记的记载异常丰富,是社会史研究的史料来源之一。本文即以笔者所寓目的晚清史料笔记为例,简介史料笔记中所包含的社会史资料,并稍加评说,以期引起人们对笔记资料的重视。
      
      一、民俗史资料
      
      民俗史研究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史料笔记中记载民俗的文字甚多,涉及民俗的各个层面。通过笔记中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传统民俗及其历史变迁。以下略举数例予以说明。
      
      婚俗是是笔记中常常涉及到的内容。郭沛霖在《日知堂笔记》中记载了温州地区的“坐筵”之俗,颇有特色。广东地区在嫁女时,有“叹成”之俗。“叹成”二字不详,起于何时亦不知,福格对此有详细记载:“其礼于将嫁之女,闭置帷中,亲戚来贺者,足才及堂,则帷中作女子哭声以谢之。若来者亦属女郎,则褰帷径人,亦作哭声答之。其词皆婉丽曼长,闻之如歌,与哀哭差似也。”“所赠之人,大率预为拟就章句,因人而施。且其哭不必皆出于嫁女之口,即姊妹仆妇婢子,均可于帷中助之。”这一习俗最初表达了所嫁之女对出嫁离开父母亲友的悲痛之情,后来则发展成了一种礼俗。结婚闹新房,也是我国的传统婚俗。《虫鸣漫录》记载了北方结婚闹房之俗。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记载了两起因闹新房而引起的悲剧:“里有再婚者,甫就寝,其戚先以线系其帷,壁罅通之,隐隐曳动,帷忽自开,夫妇罔觉,以为前妇阴魂,皆惊悸而死。……又有婚之次日,宴饮新妇,诸亲在堂,其中表嫂得睡鞋,持以示众。夫大恚,怪其妇不秘藏,遂终成反目,抑其罪之尤者矣。”闹房本为喜庆,有着驱邪避灾的寓意,是婚庆时的普遍现象,而一些恶作剧似的闹房却给新人带来很大困扰,乃至于酿成悲剧。
      
      笔记中对丧葬民俗的记载甚富。如《虫鸣漫录》记载了山东葬俗奢靡之风。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专列《丧祭》一则,对晚清京师及附近的丧祭风俗有所涉及,特别是对林亭的繁芜奢靡的丧葬习俗进行了批评,指出其有必不可从者三,有可减免者多项,认为“若徒悦他人之耳目,转无以安地下之亲心,非为人子者所当出也”。李光庭对奢靡的丧葬之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民俗的批判性思考。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记载了满族、直隶省、广东省、北京丧礼中的“哭”俗。丧葬之时的“哭”俗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地域性差异,“哭”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节而非真实情感的流露,“直以哭为弔礼,并不计涕之有无”。(论文范文 www.fwsir.com)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摘录了《满洲婚祭礼合仪礼考》,这段文字讲述满族婚祭礼与合仪礼,是研究满族风俗的重要资料。
      
      古代的一些陋俗在笔记中也多有记载。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记载了焚死女婴的残酷一幕:“于空地积薪,置女婴其上,举火而焚之。始则呱呱啼,继则跃跃动,久之皮骨俱焦,不复成人形矣。乃缝以石而投之江,观者数百人,咸为叹息。”
      
      除此而外,笔记史料中包含着时令风俗、宗教、称谓、饮食、服饰、禁忌等诸多内容。
      
      二、城市史资料
      
      城市史研究是社会史研究的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关于城市史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若干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近代史料笔记中有若干以记载大城市为主体的笔记作品,可以作为城市史研究的参考资料。如写北京的作品有瞿宣颖的《同光间燕都掌故辑略》、《故都闻见录》、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震钧的《天咫偶闻》、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夏仁虎的《旧京琐记》;写天津的作品有高凌雯的《志余随笔》、张焘的《津门杂记》、徐士銮的《敬乡笔述》;写南京的作品有甘熙的《白下琐言》、陈作霖的《炳烛里谈》;写上海的作品有王韬的《瀛蠕杂志》、黄式权的《淞南梦影录》、葛元煦的《沪游杂记》、毛祥麟的《墨余录》;写四川的有汪海如著《啸海成都笔记》、王培苟的《听雨楼随笔》;写台湾的有唐赞衮的《台阳见闻录》等。这些笔记作品中包含着大量地方人物、经济、民俗文化、社会发展、城市变迁的资料,为城市史、区域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如在震钧的《天咫偶闻》中,有多则材料涉及京师的经济生活状况。作者概括记载了北京经济繁荣情形,记载了地安门外大街的繁荣,北至鼓楼,凡二里馀,每日中为市,攘往熙来,无物不有。记载京师的三种酒肆即南酒店、京酒店、药酒店,所售之酒,品种丰富,且各类酒店只卖酒,而不卖菜。记录了科举考试给京师经济带来的繁荣景象。夏仁虎著《旧京琐记》中记载了京师的带子会和窝窝头会。带子会是“社会互助”组织,入会者均为“工业平民”,“月纳微资”,如遇丧亡,报之于会,所办后事所需费用及人力、物力均由带子会负责。因“人各系一白带”,故日“带子会”。窝窝头会是慈善团体,“专为救济贫民”,经费乃是“集资于众,不足则演义务戏以充之”,“不仅赈饥,兼筹御寒”……
      
      张焘的《津门杂记》记载了津人祭祀天后的风俗,又记载津人“迎春”之礼。所谓迎春即立春前一日,地方官“衣朝服”,“乘暖轿”,前往东门外天后宫,致祭芒神春牛。立春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史料笔记与社会史研究——以晚清史料笔记为例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