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中考备战
  • 高考备战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外语的文化性与外语教学的文化责任

    时间:2020-02-19 07:54:5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作者]  孙立春

    [内容] 

    外语是外国文化的载体,外语的传授过程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对外语

    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一些新的审视、探索,是各级各类外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外语的文化性

    外语揭示了外语所在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这是由外语的

    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外语的这种特性,为外语的内在文化性;在民族文化背景(文化环境,

    文化观念,文化思维)下教学外语,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之间发生了聚合、比较、相容或排

    斥的过程,这一现象为外语的外在文化性。

     

    外语的内在文化性是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而外语的外在文化性是在外力(外语传授)作用

    下产生的,是可变的,它因外语教、学者的思想基储文化阅历、思维能力等的不同而有所变

    化。外语教、学者经过对文化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心理过程,可以形成

    不同的文化观点。

     

    外语的内在文化性和外在文化性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辩证统一体,两者的辩证统一

    过程,构成了外语文化性的主要内容。1941年,邓小平同志在他的《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

    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的报告中告诫说,“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目的是要把中国

    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其文化工作方针是施行奴化政策,以奴化活动和奴化教育来腐

    蚀我们的民族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

     

    ——外语(外国文学)作品的混杂性。各级各类外语教材在选材上均贯彻了教学大纲的思想

    性要求,但不可避免地掺有反映外国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的东西,用于泛读的外国原著中

    除优秀的东西外确有良秀混杂的成份。读外国原著须有正确的思想、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方

    法。

     

    ——中、外文化的对比性。外语的内在文化性一旦显现出来,外域文化与外语学习者所拥有

    的民族文化之间便产生了对比的过程。这个对比过程的实质内容是:优秀成份的相容——相

    互奉献,相互推进;不同意识思想、价值观念等的对抗——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教学中,

    应该用相容的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用相对抗的部分经过认真取舍,因势利导,进行社会

    主义思想教育。

     

    ——文化因素的育人性。文化是一个难以界定的名词,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已

    不再被单纯地当作人类文明的附带品,而是维系社会形态、关系到社会历史命运的灵魂与支

    柱的东西。我们对科学文化素质的理解,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至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模式、实际进程与最终的成败。所以,文化具有很

    大的育人作用。重视外语的文化育人因素,是时代的要求。

     

    外语教学的文化渗透教育

    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

    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世界现代先进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和相

    互推进,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因此,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借鉴

    外国历史、文化的先进成份和时代文化的人类共性成份,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把优秀文

    化内涵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既教书,又育人。

     

    渗透文化教育的总体目标是:①丰富文化知识。②增强思想文化素质。③启迪社会主义觉悟。

    ④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激发求知上进的爱国热情。

     

    渗透文化教育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外语课本在选材上的思想性要求,针对不同

    素材认真备考,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有机渗透。英语教材中有不少介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

    等伟人的文章,可用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世界观教育;利用介绍伽利略(Galileo)、

    达尔文(Charles Darwin)、居里夫人(Madanie Curie)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及关于科普知识的

    课文,进行热爱科学教育、竞争观念和开放思想教育;利用介绍外国生活风貌、人文习俗、

    反映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社会活动等的课文,进行劳动观点、协作友爱精神、道德审美

    观念等的思想品格素质教育;利用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古迹、名人轶事等的课文,进行人类文

    明史和积极文化思想教育,等等。

     

    文化素养与文化责任

    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如何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否提

    高,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否树立,外语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克服埋头业务工作,忽视政治学习的错误倾向。充分意识到自己不单在传授外语知识,

    而且业己进行着广角度、深层次的文化渗透教育。可以认为,外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作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人类文明传播者。对此务必保持清醒认识。

     

    第二,克服只重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现象。周总理曾对外事翻译人

    才提出过“政治基本功、知识基本功、外语基本功”的三个基本功要求,值得引起外语教师

    思考。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居高临下,指

    点迷津,才能为人师表,潜移默化。

     

    第三,转变外语教学长期以来的重文轻道观念。一方面,外语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

    说,由于语言“障碍”因素,形成一定程度的封闭模式,不易进行渗透德育的管理,影响了

    渗透德育的力度,对此应提高认识,改进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认为外语教学作为纯语言教

    学,很难有渗透德育的文章可做,对外语教材中出现的鲜活的文化教育内容视而不见,这是

    妨碍素质教育的固疾,应彻底根除;再一方面,不断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的可分与不可分性,抓准要害,拓宽渗透德育的路子。

     

    第四,深入研究,把握实质。有实质的把握,才有渗透方向的确定,才能卓有成效,事半功

    倍。这并不是说,外语教师总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深钻细研,而是把这些研究贯穿于教学实

    践和业务学习的过程之中。

     

    第五,方法得当,富于成效。①启发。启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文化的思考

    同样有表象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因此,渗透过程、语言表述、神态表情等均要遵循启发原则,

    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走进采撷文化雨露的广阔天地。②比较。运用对比手法剔除糟粕,

    吸取精华,发展学生积极健康文化思维。③点拨。这是启发与比较的辅助手段。应掌握火候

    适时点拨,促进“质”的飞跃。教师的点拨要有拨云开雾之势,画龙点睛之笔,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④矫正。这是前三个手法的必要补充。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倾向或偏差,就要用

    坚定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纠正。


    相关关键词: 外语的文化性与外语教学的文化责任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