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时间:2020-02-17 08:10:4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根本上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了解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一)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能较自觉地积累写作材料,借鉴范文的构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听记能力,能会活、作简单的演讲等。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能力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动方式,心智操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越多,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助于能力的发展;相反,无知便无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的积累,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结果,又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在专业上应该包括积累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两个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听读写较专注集中;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较丰富多样;判断、分析和综合较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较灵活较能变通等。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中学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论)、智(智力)、知(知识)、能(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了思想营养而成为感情丰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进步又促进其知识才能增长,激发其丰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丰富又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冲动、阅读冲动和听说的冲动,促进其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智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而智力的发展又会为学习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更高强的语文能力准备更好的脑力条件。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辅助相成的诸方面。

    (二)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根其自学能力的结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其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

    2.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

    3.指导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

    4.培养其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而会用。最终使其具有较健全的较主动的语文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有:

    1.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

    2.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

    3.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4.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学生有了自学语文的能力,离开教师也能自学,这就实现了都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指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

    读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自学简要地说就是自读加实践。要学会自学首先就要学会自读。我们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已在人们所写的书本、文章中有所记载,所以自学要先自读。培养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掌握自读方法。关于读书的方法古今中外介绍甚多,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读书方法也存在着异同。中国是个读书大国。中国人有悠久的读书历史。中国是最早出现书本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写的书累计下来可说是世界各国中最多的。以中国人口之多,历史的悠久,中国的读书人累计下来也应是世界上最多的。自古以来,中国出现过许多大学问家、大藏书家、大读书家,从孔夫子的“韦编三绝”到朱熹的“四时读书乐”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应该说是很会读书,富有读书经验的人。前人读书的丰富经验,这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读书家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很精辟的见解。总结这些经验,可把阅读的过程和本质概括为四句话,即:

    循文入义,披文入情,据义品文,评义发意。

    所谓循文入义,就是循着文章的文字、文路,从形式到内容,了解其文义。

    所谓披文入情,就是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怀,即作者的内心、用心。

    所谓据义品文,说是根据文章文字表达出来的文义来品评其文字工夫如何,文章技巧怎么样。

    所谓评义发意,就是对文章的文义作出分析评判,在对文义的了解中得到启发,萌生新意。

    以上是阅读的全过程,也是阅读过程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义”。“循文入义”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阅读的基本功。会不会读首先就看这一条。

    根据古今读书家的经验,“循文入义”就是:

    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

    “字(含词、短语)训其义”,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弄清楚每个字词在句子中,在篇章中的恰切的含义,特别是关键的字眼着笔的用意。

    字训其义的方法有:

    读古文,可以看注解,可借助古汉语书籍而“训义”;读现代文,可以查字典词典。查字典词典,又可以用选义推敲法,语素分析法而训其义。

    还可以联系实物、图画、模型等,认清各个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训其义。诸如,用删减比较的方法、换词比较的主法来体会词义。

    可以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训其义。有些词很难下定义,有时查出了字典词典里的词义后仍然很难理解,这就可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解词,训其义。

    字训其义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学会以整体感受法来训其义。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阅读中,应该学会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从上下文,乃至全篇的文章去理解词义,体会用法。

    句(含复句、句群)贯其意,就是在阅读时句句融汇贯通,在文章的语流中,把握每一句的用意。

    句贯其意的方法有:

    ①从句子的语言形式贯其意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贯其意,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句式、句型方面的特点入手,从而理解句子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

    ②深入句子的内容,通过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贯其意

    高明的作者写文章时总是句句有着落,笔笔有发展。读文章要读到其着落处有所知,读到其发展处有所悟,才能句贯其意。

    “文寻其脉”,就是阅读时弄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全篇语言的内部联系,包括段落层次之间,段落层次同文章整体构思之间的联系,寻脉问篇。

    文寻其脉的方法有:

    ①文章的字脉而寻,从文学明显的语言标志入手,把握文章的脉络。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②依文章的意脉而寻,从文章中交代的写作意图入手,把握文章的脉络。

    ③依感情发展之脉而寻,如《茶花赋》。

    ④依入意抒怀之脉而寻,如《岳阳楼记》。

    ⑤依逻辑论辩之脉而寻,如《“友邦惊诧”论》等。

    “篇会其旨”,就是综合文章各方面的因素,确切领会作者为文的意图,领会文章的要旨。

    篇会其旨时要研究:

    ①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直接或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如《同志的信任》、《普通的人,伟大的心》等。

    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等。

    ③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挥手之间》等。

    ④文章的重复句(段)、反复句(段)。如《扁鹊见蔡桓公》、《温馨的风》等。

    ⑤文章的环境描写和交代。如《筑路》、《老山界》等。

    ⑥作者和时代背景。如《岳阳楼记》《菜园小记》等。

    ⑦文章的中心内容同其他内容的关系。

    2.从读物的种类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如一套丛书的读法,一部书的读法,一本书的读法。成书的读物一般先要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再看内容介绍、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等,这些都对书的内容的了解,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了解有帮助。接着是看目录,了解全书的框架。然后确定是通读还是选其中的某些篇章读,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抑或是选读等。

    一本杂志读法,一般先要看杂志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再看有些什么栏目,各栏目有些什么文章,然后根据需要确定选读些什么。

    一份报纸的读法,先要看报纸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报纸分版刊出,一般为每份/张4版或2张8版或3张12版等等,各版各有一至两个栏目,若干篇文章。看清栏目后根据需要选读其中的某些文章。

    书籍一般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体系较完整,材料较齐全,但时间性不很强;杂志内容较庞杂,较缺乏系统性,但时间性较强,是各门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

    报纸的时间性、新闻性更强,其文章一般较精要,文字一般较通俗。

    书籍一般知识较专门化。杂志、报纸有普及性、综合性的,也是提高性、专业性的。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既可泛读各种通俗的书籍、报刊,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选读某一类的书籍,定向跟踪读某一类某一种的杂志、报纸,或杂志、报纸中的某一栏目的文章,以便学有所专。

    3.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