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时间:2020-02-18 08:29:1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一、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的涵义

    (一)数学问题的涵义。

    1.什么是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能直接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情景状态,它就是一个问题。就信息加工而言,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讲是一组尚未达到目标状态的、有待加工处理的信息。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中至少有一个要素是学生还不知道的。假如构成这个系统的全部要素都是学生已知的,那么这个系统对学生来说就不是问题系统了,而是一种稳定系统。数学问题有两个特别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答案;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2.数学问题的结构。

    数学问题作为一种有待加工的信息系统,它主要由以下三种成分构成。

    (l)条件信息。条件信息是指问题已知的和给定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些数据、一种关系或者某种状态。如计算题中给定的数据和运算符号、应用题中的已知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数学问题给定的条件信息。

    (2)目标信息。目标在这里是指一个数学问题求解后所要达到的结果状态,即通常所说的要求什么。如问题“课外活动时,体育委员到保管室领球,按5个人一个篮球、8个人一个排球、10个人一个足球计算,一共要领17个球。全班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篮球、排球、足球各要领多少个?”中的“全班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和“篮球、排球、足球各要领多少个”就是问题给定的目标信息。数学问题一旦由问题状态转化成目标状态以后,它就不再是一个问题系统了。如在上例中,未求出全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和三种球的个数以前它是一个问题系统,一旦求出答案达到目标状态以后,它就是一个稳定系统了。

    (3)运算信息。运算在这里是指条件所允许采取的求解行动,即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方式把数学问题由问题状态转化成目标状态,它是问题求解的依据。如56.28÷0.67,可以利用除法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这就是问题给定的运算信息,没有这些信息就无法计算出结果。

    (二)数学问题解决及其特征。

    根据数学问题的涵义,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走向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实质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中的问题结果,使问题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活动过程。与其它一般问题解决一样,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数学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如果是解以前解过的题,对学习者来说就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做练习。

    第二,数学问题解决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它所采用的途经和方法是新的,至少其中某些部分是新的,这些方法和途径是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通常构成一些更高级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第三,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完成同类学习任务,还可以作为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问题解决的功能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数学问题解决,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并且这种运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操作,而是一种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综合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等知识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很明显,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提高分数基本性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掌握水平的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和练习都有提高知识掌握水平的功能,但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它通过创新活动去实现已有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掌握;而练习则更多地是一种对已有知识的重复学习,它主要是通过巩固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根据实现问题目标的需要,学生要主动地将原来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运用数学知识,使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因此数学问题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去提取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根据目标需要检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数学问题解决促使学生将过去已掌握的静态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可操作的动态程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另外,数学问题解决能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他们不熟悉的情景中去,并作为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这既是一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一种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解决能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面临的问题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他们都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数学问题解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首先,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生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过去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的作用,只有在用这些定律解决简便计算问题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些定律的重要性。其次,长期的数学问题解决学习,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次,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还能切身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

    (四)问题解决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新情景,怎样去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措施可采用,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去探索和发现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的方法与途径,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不能直接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只有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并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很明显,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去实现问题的解决。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中隐藏的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引导学生加强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功能,在当前也是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1] [2] 下一页


    >三、教学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反映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一)感知、理解问题。

    感知和理解问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第一步。这一步主要是学习者明确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并在头脑里建立起问题的表象。具体来讲,在这一步先感知问题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它形式所提供的信息,了解问题给定了哪些已知条件和有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明确问题中有哪些可供利用的有用信息;然后进一步了解问题所提供的目标信息,即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由此在头脑里形成问题事件的表象,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

    感知和理解问题时要注意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初始状态有全面而完整地认识,尤其是对那些综合性强、关系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注意发现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充分搜集有用的信息,这对实现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问题“大数和小数的差是80.l,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刚好与大数相等,大数和小数各是多少”中,大数和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一重要条件信息,题中就没有直接告诉,而是隐蔽在“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刚好与大数相等”之中,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

    另外,感知和理解问题时不要忽视问题目标的导向作用,要根据目标信息去搜集条件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更容易获得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的所有有用信息,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排除无用信息的干扰。

    (二)确定求解方案。

    这是一个根据前面获得的条件信息、目标信息、问题的初始状态及学习者头脑里形成的问题目标状态选择解题方法,制定求解计划的过程,这是实现问题解决的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要连续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问题类化。

    问题类化在这里是指把问题中的主要内容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并把这些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作为重新组合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依据和基础。如在上例中,这一步就是将问题中的内容同原来已掌握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等内容联系起来,让这些内容在学习者头脑里处于激活状态,为后面确定求大数和小数的解题方法做好准备。

    如果问题内容太复杂、太抽象,一时难以类化,就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难度,使问题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建立起联系。其方法一是可以利用实物、模像或图示等直观手段,使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明朗化;二是可以利用适当改变问题内容的叙述方式,将逆向表述的问题变成顺向表述的问题,使问题内容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2.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找到解题的主攻方向;二是明确从什么地方入手去解决问题,确定解题思维的起点。这一步对整个解题过程至关重要,它是问题能否实现顺利解决的关键。由于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起点的不同,所以这一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有些问题可以从目标入手去找问题解决的条件,有些问题应当从条件入手通过条件的组合去实现问题的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去解决问题,要根据不同数学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及发展水平去定,不能一概而论。

    3.确定解题步骤。

    确定解题步骤是指学生在头脑里拟出问题求解的具体操作程序,即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并不是要求学生写出书面的解题计划。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来讲,这一步主要是一个确定解题思维发展方向的问题,即在前面已确定的思考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整个解题过程应沿着什么方向思考下去,以保证解题时思维目标信息确定的方向顺利进行。解题时思维过程的发展方向是直接受思考起点制约的,同一问题如果思考起点不同,思维过程展开的方向也不同。例如“小玲读一本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