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隧道 正文

    【隧道方案】隧道岸边段结构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工作井暗埋段风道)

    时间:2020-08-10 23:35:0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XX 隧道新建工程 XX

     XX 岸边段 结构 防水 施工

     专 专 项 项 方 方 案 案

      编制:

     校对:

     审核:

      XX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XX 隧道 (XXXX 路- XX 外环线 ) 新建工程 XX 项目经理部

     20XX 年 年 XX 月 月 I

     目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工程环境 ............................................................................................................... 1

     1.3 地质资料 ............................................................................................................... 2

     2 防水施工目标与管理体系 ....................................................................................... 2

     2.1 防水施工目标 ....................................................................................................... 2

     2.2 管理体系 ............................................................................................................... 2

     2.2.1 主要参加单位 ............................................................................................. 2

     2.2.2 防水施工管理网络 ..................................................................................... 3

     2.2.3 主要施工班组管理 ..................................................................................... 3

     3 防水施工管理措施 .................................................................................................. 4

     3.1 防水作业人员、班组固定 ................................................................................... 4

     3.2 主要源材料质量控制 ........................................................................................... 4

     3.2.1 进场材料管理流程 ..................................................................................... 4

     3.2.2 混凝土管理措施 ......................................................................................... 5

     3.3 施工机械可靠性保证措施 ................................................................................... 8

     3.4 技术交底制度 ....................................................................................................... 8

     3.5 施工质量三检制 ................................................................................................... 8

     4 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防水措施 ................................................................................ 9

     4.1 成槽质量控制措施 ............................................................................................... 9

     4.1.1 成槽垂直度控制 ......................................................................................... 9

     4.1.2 泥浆指标控制 ........................................................................................... 10

     4.2CWS 接头施工措施 ............................................................................................ 11

     4.2.1CWS 接头工艺简介 .................................................................................. 11

     4.2.2CWS 接头施工流程 .................................................................................. 11

     4.2.3CWS 接头施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13

     4.3 ② 3 土层施工防坍塌措施 .................................................................................. 14

     4.3.1 井点降水 ................................................................................................... 14

     4.3.2 插钢板防护 ............................................................................................... 14

     5 基坑开挖阶段防水措施 ......................................................................................... 15

     5.1 基坑开挖措施 ..................................................................................................... 15

     5.2 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措施 ................................................................................. 16

      II

     5.2.1 双快水泥接缝封堵 ................................................................................... 16

     5.2.2 毛细排水带引流 ....................................................................................... 16

     5.3 墙面渗漏处理措施 ............................................................................................. 16

     6 结构施工阶段防水措施 ......................................................................................... 17

     6.1 主体结构渗漏原因 ............................................................................................. 17

     6.2 主体结构施工防水质量控制 ............................................................................. 17

     6.2.1 施工缝渗水质量控制 ............................................................................... 17

     6.2.2 变形缝渗漏质量控制 ............................................................................... 18

     6.2.3 防水层涂料施工 ....................................................................................... 19

     6.2.4 防水材料施工过程保护 ........................................................................... 19

      1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XXXX 路-XX 外环线)新建工程 Ι 标是 XX 市郊环线(G1501)闭合工程越江节点,位于 XX 市北部,连接外环线 XX 段和郊环线 XX 段。工程起于 XX 区 XX 路 XX 路东侧,经 XX 十四区,先后穿越 XX 圈围地区,进入长江,穿越炮 XX 公园、XX 江、XX 滨江森林公园后与外环线相接,线路总长 6.465km。工程设计为单层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主线设计车速 80km/h。

     XX 岸边段工作井~PX4 位于 XX 区 XX 路北侧绿化带范围内(XX 路~XX 支路),主线包含 XX 工作井、PX1~PX4 共五个节段;另外包括 XX 风道、地面出入口等附属工程。主线基坑长 150.2m(R 线里程),基坑宽 36.6m~52.6m;开挖深度 14.2m~26.6m。风道基坑长 139.6m,基坑宽度 15.5m~33.3m,开挖深度 16.6m~20.05m。

     XX 工作井、设备段、暗埋段和风道均为箱型框架结构,主要有底板、顶板、中板、内衬墙和隔墙等组成。

     本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条隧道平均渗漏量不大于 0.05L/m·d,任意 100m 防水面积上的渗漏量不大于 0.15L/m·d,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2/1000;任意100m 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 3 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0.2m 。岸边段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顶板、底板、侧墙抗渗等级≥P8;当埋深≥20m 时,抗渗等级≥P10。

     1.2 工程环境 (1)现状道路 XX 岸边段施工区位于 XX 路北侧,周边道路主要有 XX 路、XX 支路、XX 路等,均为双向 2 车道,现状交通量相对较小。

     (2)现状管线 XX 岸边段工作井~PX4 工程范围内无现状管线,工程周边管线主要有 XX 路下上水、电力、雨水、污水等管线,距离基坑大于 30m; (3)现状建筑物 XX 路以南沿线有临江 1 村,XX11 村等 6 层居民楼,房屋距离基坑约 80~90m;基坑北侧现状建筑物主要有 XX 十四区仓库 1~3 层建筑,距离基坑大于 90m。

      2

     1.3 地质资料 工程沿线场地标高-91.51m 范围内土层由① 1 人工填土、① 2 江底淤泥、② 1 褐黄色粉质粘土、② 3 灰色粘质粉土、③ 1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 2 灰色砂质粉土、④灰色淤泥质粘土、⑤ 1 灰色粘土、⑤ 2 灰色砂质粉土、⑤ 2t 灰色粉质粘土、⑤ 3-1 灰色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⑤ 3-2 灰色粘质粉土、⑦ 2 灰色粉砂等第四系全新统至上更新统沉积地层组成。工程沿线场区受古河道切割影响,⑥层缺失,分布较厚的⑤层。

     工程沿线陆域潜水主要分布在浅部土层中。水位埋深为 1.00~1.70m(绝对标高为+1.84~+5.39m),平均埋深为 1.38m。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内长江及 XX 江附近陆域浅部分布有② 3 或③ 2 层粉土。根据已有资料表明,当陆域地下水位降低时,若江河附近陆域分布有粉土或砂土,需考虑江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工程范围内承压水主要有:⑤ 2 砂质粉土层和为⑤ 3-2 粘质粉土层微承压含水层,⑦ 2层和⑨(含⑨ 1 、⑨ 2 )层为承压含水层。实测⑤ 2 层顶板埋深为-21.17~-31.06m,⑤ 3-2 层顶埋深为-44.68~-53.30m;第一承压含水层⑦ 2 层,顶板标高为-44.28~-64.96m。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工程沿线微承压含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和⑨层第二承压含水层之间局部直接相通。

     2 防水 施工 目标与管理体系 2.1 防水施工目标 (1) 基本目标:达到设计目标,满足二级工程防水要求。任意 100m 防水面积上的渗漏量不大于 0.15L/m·d,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2/1000;任意 100m 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 3 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0.2m (2) 更高要求:实现无渗漏地下结构。

     2.2 管理体系 2.2.1 主要参加单位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新建工程 XX 主要参加单位有:

     (1) 建设单位:XX 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 设计单位:XX 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XX 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3

     (3) 监理单位:

     XX 市市政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 施工总承包单位:XX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2.2 防水 施工 管理 网络 防水施工管理网络见图 1:

     项目常务副经理杨

     流项目书记杨雄项目副经理宋兴宝、应卓清办公室---总工室---工程部---经营部---用电负责人苏卫平设备管理员材料管理员张黎阳测量计量员综合管理员杨臻文明施工员姜懿安全主管赵元海信息员宣传员人事劳资员董明钢技术员技术员龚怡雯统计员杨嗣焜计划员项目总工程师杨建刚槽壁施工队桩基施工队加固施工队降水施工队土方施工队结构施工队技术员袁风波朱学银项目经理余暄平杨青质量员长江隧桥业主项目组 图 1 防水施工管理网络图 2.2.3 主要施工班组管理 防水施工主要班组有:

     (1) 隧道股份基础分公司槽壁施工队; (2) 基坑开挖施工队; (3) 结构施工队; (4) 防水施工队;

      4

     3 防水 施工 管理措施 结构渗漏水控制管理贯穿于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的整个施工过程,主要从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管理。

     3.1 防水作业人员、班组固定 地下结构工程渗漏水防治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构防水各项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需要专业的施工班组及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并掌握熟练的作业技能。固定的防水施工班组及操作人员有利于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以培养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利于项经部对的管理,对防水施工技术创新、提高作业人员专业技能。

     防水工程严格要求施工班组及操作人员固定,特别是核心的班组长及熟练工。对下表的班组及人员实施实名制登记制度,工人上班前除完成相关的教育培训、安全技术质量交底外,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施工任务及连续工作期限要求,保证同一区段、同一阶段涉及防水的相同的措施由同一班组及操作人员完成。

     表 1

     防水工程各相关分部分项工程固定班组与人员 分部分项工程 工艺 班组 防水固定作业人员 地下连续墙

     基坑开挖

     支撑施工

     地墙接缝处理

     结构施工

     防水涂料

     3.2 主要 源 材料质量控制 3.2.1 进场 材料管理流程 为确保原材料质量,进场使用前,项经部应对甲供材料、自备材料、分包商提供材料分别做相应检测,并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平行检测工作,材料进场管理流程如图所示:

      5

      图 2 材料进场管理流程图 3.2.2 混凝土管理措施 混凝土胶凝材料为甲供材料,拌合站 1 号拌机为专供拌机,2 号拌机为备用。拌合站距离 XX 施工场地 16Km,为保证搅拌站供应质量,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1) 过程管理控制 1) 原材料组织供应与质量验收控制 ① 本工程胶凝材料统一使用甲供材料,石子使用定矿材料。拌站设专用水泥、矿粉、粉煤灰胶凝材料筒仓和黄砂、石子专用骨料堆场储存,现场均设明显标识。

     ② 根据地墙施工计划,拌站提前做好原材料组织与储备工作,甲供原材料单独建立原材料进场验收管理台账。

     ③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按要求经试验室检测、验收,符合标准要求方可使用。

     a) 黄砂为中砂,细度不能低于 2.3,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

     b) 石子为 5-25 连续级配的石子,并且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针片状含量≤12.0%。

     2)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①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配合比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专用材料的验证试验,并报监理确认,经批准后方可用于生产。

     ② 混凝土配合比正式用于生产前进行试生产技术验证,目的是观察混凝土外加剂等材料与水泥适应性及混凝土和易性,确认无误方可生产。

      6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①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前将组织项经部相关人员、拌站试验工、材料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和质量技术交底,确保混凝土顺利完成浇捣。拌站试验室严格依据要料委托单、生产通知单选择专用报审配合比,开具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由操作工将配合比上每一项材料用量输入电脑,输入时试验工旁站监督、复核。

     ②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随时动态监控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一旦发现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发生明显变化,由试验工判断确认后作出调整。试验工调整施工配合比,由操作工按配合比相同方式输入电脑,并由试验工旁站监督、复核。

     ③ 试验工及时监控砂石料含水率的情况,每日取样检测不少于 2 次,如遇下雨天,试验工增加对砂石含水率的检测频次,并对施工配合比做出相应的调整。

     ④ 混凝土运送至指定卸料地点时,确保现场检测坍落度达到(200±20)mm。

     ⑤ 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和抗离析性,严禁在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的全过程任意加水。

     ⑥ 严格控制坍落度,密切注意坍落度损失,控制坍落度至工地满足施工要求。密切注意发料速度、节奏,确保现场供料及时。混凝土途中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 1 中规定要求,否则应立即卸料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表 1 混凝土运输时间 气温 延续时间(min) ≤C30 >C30 ≤25℃ 210 180 >25℃ 180 150 ⑦ 拌站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要求成型 28d 抗压试块以及抗渗试块,同时成型 7d、14d早强试块。

     ⑧ 为保证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拌站内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控制将参照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为:标准差≤5.0MPa。

     (2) 生产供应保障 1) 生产运输组织 拌站至工地现场的运输距离单程为 16.5K m,运输时间约 40 分钟左右,拌站配备常驻拌车 12 辆,其中,单车装载混凝土 15 m 3 的有 8 辆,单车装载混凝土 17 m 3 的有 1 7

     辆,单车装载混凝土 18 m 3

     的有 2 辆,单车装载混凝土 20 m 3 的有 1 辆。外调拌车 6-8辆.单台拌机发料可以达 80 m 3 /小时,完全能满足地下连续墙的连续浇捣。

     拌站车辆运输路线:

     ① 车辆行驶常规路线:南蕴藻路共和新路外环线同济路XX 路 进工地。(单程 16.5KM)

     ② 拌站备用行驶线路:南蕴藻路共和新路宝杨路同济路XX 路 进工地。(单程 17KM)

     注:以上车辆安排视当天生产情况和道路交通路况即时调整。

     2) 设备生产保障 ① 本工程指定拌站 1 号拌机为专用拌机进行生产,设明显标识。2 号拌机为备用拌机,2 号拌机所用原材料厂家、品种、规格与 1 号机专用原材料相同。

     ② 拌站在混凝土浇筑前,提前做好对拌机、拌车、试验设备及泵车的维护保养工作。

     ③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并且每盘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得少于 30s,制备 C50 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或其他有特殊要求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④ 拌机的称量系统应按规定要求进行第三方计量检定,同时拌站内部每月进行一次静态计量校验,当发生停产一个月以上再重新恢复生产、生产大方量混凝土以及其它异常情况时也将提前进行静态计量校验。

     ⑤ 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 2 规定要求。

     表 2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品种 水泥 骨料 水 外加剂 掺合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 ±2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 3) 生产过程协调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项经部及拌站专人至现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调度,全程监控协调,解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现场的施工信息,调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 GPS 监控信息,及时调控拌站的发料节奏和车流量。

      8

     (3) 生产应急预案 1) 针对沿江通道工程设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对所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

     2) 2 号拌机将作为备用,确保 1 号机突发故障等问题发生时,混凝土供应不受影响。

     3.3 施工 机械 可靠性保证 措施

      3.4 技术交底制度 (1) 设计交底 交底内容如下:

     1) 本工程地下结构的防水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

     2) 现浇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对水泥类型、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含碱量、水胶比、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掺加粉煤灰等级、坍落度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3) 接缝防水(变形缝、诱导缝、施工缝的细部防水要求)。

     4) 附加防水层防水(援用的防水材料类型、关键节点的防水层施工要求)。

     (2) 监理交底 (3)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队伍进场后,首先针对结构防水结构图纸,由技术负责人对项经部各部门和劳务分包结构施工队伍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针对各相关施工工序分别进行地墙施工专项技术交底、基坑开挖及支撑技术交底、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交底和防水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地下结构的防水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现浇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对水泥类型、混凝土性能要求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接缝防水(变形缝、诱导缝、施工缝的细部防水要求)

     3.5 施工质量三检制 1)自检: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要求进行自检,并经班组长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2)互检:工种间的互检,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 9

     查,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方准进入下道工序。

     3)专检:所有分项工程、隐检、预检项目,必须按程序,作为一道工序,邀请专检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4 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防水措施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无渗漏结构的第一道屏障。主要从成槽垂直度控制、泥浆指标控制、接头型式优化等方面确保无渗漏、少渗漏。

     4.1 成槽质量 控制措施 4.1.1 成槽垂直度控制 (1) 成槽施工常见问题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出现偏差,常见问题主要有:

     1) 轴线上有折角,即相邻两幅地墙中至少有一幅轴线不在设计轴线,呈一定角度; 2) 垂直方向上“开裤衩”,即相邻两幅地下连续墙侧向不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完全封闭基坑,存在水土从两墙缝隙处渗流的风险;

      图 3 两幅地下连续墙间出现折角

      图 4 两幅地下连续墙间“开裤衩” (2) 本工程投入的设备及其性能 合理选择成槽设备,配备金泰 SG50 和金泰 SG40E 成槽机进行地下墙成槽施工,满足本工程成槽施工的设备需要。其中 SG50 液压抓斗与常规抓斗相比具有抓斗切土能力强,成槽效率高,成槽垂直度控制能力强的优势,精度可达到 1/1000,成槽最大深度则可达到 70m,完全适合于本工程地下墙成槽施工 对于一幅槽段,不仅要在成槽结束后做一次超声波槽段垂直度检测,成槽过程中若 10

     有需要也应做超声波槽段垂直度和端头垂直度,根据检测的成果在过程中修正下一步开挖计划 4.1.2 泥浆指标 控制 现场设置 8 只泥浆箱和 15 只泥浆筒仓,泥浆储存量 1500 m3;满足日成槽 2 幅,最大开挖方量 3 倍的泥浆储备要求。

     (1) 成槽泥浆控制 本工程施工选用新型的复合钠基膨润土(优钻 100)泥浆,解决了常规泥浆在地下墙施工中,护壁性能、携渣能力、稳定性、回收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在泥浆指标控制上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和比重,选用粘度大,失水量小,形成护壁泥皮薄而韧性强的优质泥浆,以增加泥浆护壁能力和悬浮沉渣能力,降低沉渣厚度,避免径缩现象,确保槽段在成槽机械反复上下运动过程中土壁稳定。

     表 2 循环 泥浆指标

     指 标 粘度

     比重

     含砂率

     PH

     泥皮厚

     数 值 25~40

     1.10~1.20

     <8%

     8~10

     <1.5mm

     (2) 清孔泥浆控制 液压抓斗开挖完成后,采用反循环清孔的方式进行清孔,做到 100%换浆。

     1) 清孔开始时间:在扫孔之后进行,进一步清除抓斗未能挖除的细小土渣,并置换槽内不符合要求的泥浆。

     2) 清 清 除槽底沉渣:使用 Dg100 空气升液器,由起重机悬吊入槽,空气压缩机输送压缩空气,以泥浆反循环法吸除沉积在槽底部的土碴淤泥。

     3) 换浆: 当槽底沉渣清除完成后,开始换浆,当空气升液器在槽底部往复移动不再吸出土碴,实测槽底沉碴厚度小于 10 厘米时,即可停止移动空气升液器,开始置换槽内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浆。

     换浆是否合格以取样试验为准,当槽内各取样点的泥浆采样试验数据都符合规定指标后,且实测槽底沉渣厚度小于 10cm,清底换浆才算合格。

     表 3 清孔后泥浆指标 指 标 粘度

     比重

     含砂率

     PH

     泥皮厚

     数 值 25~35

     1.03~1.10

     <4%

     8~10

     <1mm

      11

     4.2CWS 接头施工 措施 4.2.1CWS 接头工艺简介 CWS 接头通过“Ω”型接头箱中插入橡胶止水带,使地下连续墙接头呈“W”型,改变了传统的锁口管 U 型接头。CWS 接头在地下连续墙防水施工方面,主要优点有:

     (1) 增长了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流路径,从而减轻地下连续墙的渗漏; (2) CWS 接头箱在开挖完成后才剥除,相邻两幅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混凝土界面是新鲜的。并且,开挖完成后立即开始清孔换浆,将膨润土泥浆全部换成新鲜泥浆,使相邻地下连续墙接缝几乎不存在夹泥夹砂现象。

     (3) 先行幅施工的 CWS 接头箱暂留在槽段中,可以作为后续相邻槽段开挖的导向板,使相邻槽段的垂直偏差降低到最低。

     图 5 CWS 接头板的使用安装 4.2.2CWS 接头 施工流程 1)开挖槽段,扫孔和清孔后下放带有新型包角的钢筋笼。

     2)放置用于固定和保证 CWS 接头板垂直下放的支架。见下图 4:

      12

     图 6 固定和保证 CWS 接头板垂直下放的定位支架

      图 7 起吊和安放第一块 CWS 接头板

     3)起吊第一块 CWS 接头板,在此之前用木块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 CWS 接头板上。(见图 5) 4)放置到位后,在 CWS 两侧烧制牛腿,作临时搁置用。然后,起吊第二块 CWS 接头板,和第一块进行拼接。(见图 6)

     5)接头板对接处的孔洞用钢板封住,然后将接头板下放至槽底(见图 7)。

     6)安放钢筋笼和接头钢(板)箱后浇灌混凝土。

      图 8 拼接 CWS 接头板

     图 9

     钢板封闭对接处孔洞后下放至槽底 7)第一幅槽段施工完毕即进行相邻幅开挖,同时用千斤顶对接头板进行不间断顶动,以确保接头板在混凝土完全结硬前顺利拔出(见图 8)。

      13

     图 10 相邻幅近 CWS 接头板处槽孔进行开挖

      图 11

     接头板顶拔

     8)

     近孔开挖结束后,马上进行接头板顶拔,可采用接头板两侧烧制牛腿,配合引拔机起拔的方法,可将接头板顺利拔出。也可利用重锤敲打和成槽机抓斗处装备特制的扣耳扣住接头板将其剥离(见图 9)。

     9)取出接头板后,安放相邻幅钢筋笼并重复进行上述相关后续施工工序。

     4.2.3CWS 接头施工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 防止橡胶止水带被拉扯出的措施 目前,在国内施工中,CWS 接头箱取出主要靠拔除。在虹梅南路隧道工程及长江西路 T2 标工程施工中,橡胶止水带有被拉扯出的案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以下两项整改措施:

     1) 在接头板正面增加顶推油缸,使接头板侧向顶推与橡胶止水带剥离,从而避免垂直顶拔拉扯止水带; 2) 取消与混凝土接触一侧钢板,增加止水带与混凝土摩擦力,使得止水带与混凝土连接更牢固。

     图 12

     CWS 接头板型式

      图 13

     钢边橡胶止水带

     (2) 提高施工效率的措施 接头板在地面一次组装,下放钢筋笼前,整体吊入槽段内;相应钢边橡胶止水带亦整体放入接头板内,避免在接头板分节下放时连接止水带。

     (3) 优化止水带措施 对止水带材料进行优化,主要措施有:

     1) 使用价格便宜、安装方便的塑料止水带代替橡胶材料; 2) 采用柔韧性、强度更高的橡胶止水带; (4) 接头板优化 通常情况下,钢筋笼下放后浇筑混凝土前,在接头板背面与未开挖土层的间隙填充 14

     碎石,防止接头板位移、混凝土扰流。为节约材料,拟在接头板背面安装胶禳,浇筑混凝土前胶禳内充气或注水使其撑开以填充间隙,并防止混凝土扰流。

     4.3 ② ② 3 土层施工防坍塌 措施 地面下约 12 米内含有②3 灰色粘质粉土,土层厚度为 4.7~6.3 米。根据施工经验,该土层地下连续墙成槽开挖易发生坍方。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开挖面插钢板等防护措施。

     4.3.1 井点降水 喷射井点沿地下墙一周于基坑内侧布置,转角幅和嵌幅的外侧需增加一根井点,井点深度随地质剖面图的变化而变化,井点长度 9~11m。井点间距 6m,井点钻孔直径400mm。

     图 14 井点长度与地质剖面关系示意图 喷射井点采取短期降水的措施,即在某一幅地下墙施工前 5 天,在该位置设置的井点开始抽水,这样在土体渗透性良好的前提下,短期降水既可以满足地下墙稳定要求,又可将周围地表沉降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降水过程中通过观测井,观测水位的变化来重新确定后期井点的深度、降水时间、井点间距等参数。通过观测井随时监测地下水位的高度,严禁过度降水,严格控制待水位降到地面下 5 米后停止降水。

     4.3.2 插钢板 防护 下放钢筋笼前沿基坑开挖面先插入长 4m 厚 2cm 钢板,钢板紧贴槽段内侧。待混凝土初凝前后,用千斤顶轻微顶拔各一次,使钢板与混凝土脱离,防止粘结。钢板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

      15

      图 15 槽段内壁插钢板示意图 5 基坑开挖阶段防水措施 基坑开挖阶段防水工作主要有:

     (1) 控制围护结构变形,防止地下连续墙接缝间出现新的渗漏点; (2) 对开挖后,暴露出的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点及时处理; 5.1 基坑开 挖措施 基坑开挖施工严格按照《基坑工程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做到随挖随撑,钢支撑及时施加轴向预应力,并根据监测对支撑复加应力,以此减小围护结构变形。

     开挖过程中始终坚持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限时开挖、随挖随撑的原则,应用“时空效应”理论原理,对基坑开挖作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始终把基坑变形量控制在合格指标之内,尽可能减少基坑开挖面上围护结构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及变形。

     基坑开挖第一层土时,每小段长度控制在 20m 左右,约可制作 2 根混凝土支撑;在第二道及以下各道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约为 7m 至 10m 左右,即以 1 跨立柱桩间距为标准。分层、分块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度为 1∶1.5,且在任何工况前提下,基底至坡顶的总坡度不大于 1∶2.5。

     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指导基坑开挖施工。监测既做到横向比较,观察基坑变形、支撑轴力增加等是否达到报警值;又进行纵向比较,考察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变形是否趋于收敛。

      16

     5.2 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措施 5.2.1 双快水泥 接缝封堵 基坑开挖后,暴露的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点处理方法主要有:

     (1) 轻微渗漏双快水泥封堵、插引流管导流,引流管无渗漏后封堵引流管; (2) 严重渗漏或管涌,应先在坑内回填土或灌水,再在渗漏点对应坑外注浆加固,最后再重新开挖基坑、施加支撑。

     本方案主要讨论第一种处理方法,第二种方法为应急预备措施。

     5.2.2 毛细排水 带 引流 出现渗漏的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完毕后,在接缝位置紧贴墙壁安装毛细排水带,并将可能的渗入水引流至坑底集水管内。

     内衬墙施工前,毛细透排水带对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的渗漏水进行疏导改排,给墙身砼的养护创造较好的环境,提升墙身砼的密实度和抗渗性能减少渗漏点和渗流量。

     图 16 毛细排水带构造图

      图 17 毛细排水带安装图

     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水泥浆液浸入排水带排水孔槽内造成堵塞,需在排水带表面紧贴覆盖无纺布保护层,并将无纺布保护层固定于墙体表面 底板上沿地下连续墙墙面安装 DN63-75PE 集水管为排水管,一段封堵,一段开放排水。将排水带最低点的端头插入排水管预先开设的安装槽孔内,排水带所收集渗漏水导入排水管排出。

     5.3 墙面渗漏处理措施

      17

     6 结构施工阶段防水措施 6.1 主体结构渗漏原因 (1) 表面渗水 防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少振、漏振、超振,造成蜂窝、麻面、沟洞处漏水,模板接缝不严密,跑浆、漏浆处漏水。

     (2) 裂缝漏水 1) 混凝土骨料级配不连续,骨料不洁净含泥量大,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

     2) 养护不当,过早拆模,养护时间过迟,养护天数不够或每天养护次数不能满足要求,致使混凝土早期脱水形成裂缝。

     30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较高,保温措施不到位,温差控制不当导致的温度裂缝。

     (3) 施工缝渗漏 基坑开挖过程中圈梁水平上部施工缝界面及止水钢板表面都积聚较厚、密实的泥皮层,在内衬墙施工过程中难以清除干净,使得新老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而且接缝处含泥较多容易导致较多的收缩裂缝。

     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结构疏松,石子裸露较多,接槎比较明显,水从缝隙处渗漏 (4) 对拉螺杆渗漏 对拉螺杆表面除锈不干净,造成与混凝土粘结不密合;振捣不密实; 对拉螺贯穿内衬墙起到固定侧模作用,中间仅设置一道 3cm×3cm 的止水环片,止水能力偏弱。拆模时由于工人用力过大,采用敲击、撬动等粗暴方式拆除模板,造成对拉螺杆松动,在对拉螺杆与混凝土粘结结构破坏,在其接触界面形成内外渗漏通道。

     (5)变形缝渗漏

     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结构的不均匀性沉降。

     6.2 主体结构施工防水质量控制 6.2.1 施工缝渗水质量控制

     (1) 基面处理措施: 已浇筑成型的混凝土面需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施工缝处防水要求: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²。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18

     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新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 10~16 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 6~10 小时;冬季则在 18~24 小时后进行。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2) 施工缝外侧铺设自粘防水卷材: 深度≥15m 处的内衬墙的水平施工缝(主要为底板、内衬墙接缝)处增设自粘防水卷材,加强施工缝止水。

     6.2.2 变形缝渗漏质量控制

     二次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处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认真施作。

     (1) 变形缝使用材料 变形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变形缝内侧采用高模量密封膏沿变形缝环向封闭。

     在底板及侧墙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置外贴式止水带,利用外贴式止水带表面突起的齿条与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的密实咬合进行密封止水。结构施工时,在顶板和侧墙两侧的混凝土表面预留凹槽,内置接水盒,对渗漏水及时引排,并采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进行加强处理。

     (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二次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处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认真施作。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重合,中埋式止水带应处在接头断面中部位置。

     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

     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粘接前应做好接头表面的清刷与打毛,接头处应选在衬砌结构应力较小的部位,采用热硫化粘接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cm,冷接法应采用专用粘结剂,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0cm。

      19

     在浇捣靠近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浇捣的冲击力(浇捣冲击力与振捣器功率密切相关,作业人员应详细了解其功率),避免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同时还必须充分震捣,保证混凝土与橡胶止水带的紧密结合,施工中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

     6.2.3 防水层涂料施工

     通道顶板设置聚氨酯涂料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施工前,要求基面不做找平层,但在顶板防水层施做完毕后要铺设沥青油毡隔离层及 70mm 厚 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做好施工准备(施工前基面处理)和防水涂料施工,防水涂料施工包括:

     1)

     底涂料的涂敷; 2)

     细部节点处理; 3)

     大面积施工,在施工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应注意对聚氨酯防水层进行保护。

     6.2.4 防水材料施工过程保护 (1) 中埋式止水带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浇埋进混凝土中。待上一段混凝土浇注完成,施工缝界面硬化并表干后,清除界面浮渣,在浇埋混凝土以前先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接头部分粘接紧固,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施工现场条件具备,可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不加任何处理的所谓“搭接”是绝对不允许的。再以适当的力充分浇捣,振荡混凝土来定位止水带,使其与混凝土良好的结合,以免影响止水效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刃的钢筋,所以在浇捣和定位止水带时,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补修,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产品安装必须固定,避免在浇注混凝土时发生位移,保证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正确位置。一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的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通常我们固定止水带的方法有:利用附加钢筋固定;专用卡具固定;铅丝和模板固定等,如需穿孔时,只能选在止水带的边缘安装区,不得损伤其它部分。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已铺好的防水层,要严防施工机具和坚硬物件硌坏,并及时做好保护层。在底板及筏基梁钢筋支设及搬运时,对于立墙上的防水及防水保护层一定要加以保护,现场使用竹胶板临时封挡,待钢筋绑扎完毕后,砼浇筑前拔出竹胶板。施工人 20

     员应穿平底鞋、胶鞋。防止在铺贴止水带时将其硌破。在做防水保护层时,为避免运送砼小车损坏防水,现场采用商砼,并用汽车泵浇筑。如发现有局部防水层破坏,应立即修复,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2) 外贴式止水带:

     采用钢筋或模板对橡胶外贴式 橡胶止水带 进行定位。变形缝间隙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一般一半先浇注于砼中,另一半在二期施工中埋入砼内。因此,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固定方法必须可靠,避免发生移位。二期施工前,另一半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应注意保护。在浇注过程中应注意捣浇压力和方法,以避免砼中尖角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刺破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对于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不得露天长期存放,不得与油漆等污染性强的化学物接触。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钢筋等损坏背贴式橡胶止水带。雨天不宜施工,施工温度宜在 15℃-35℃之间。

     (3) 防水涂层 1) 防水原材料现场保护 ① 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

     ② 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

     ③ 每次施工用完的机具要及时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④ 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2) 施工后保护 ① 已经施工好的防水层,应防止重物、尖锐物品碰撞,不得随便在上行走,以防损坏防水层。

     ② 防水层完成后,应立即做好保护层,防止断裂、损伤。

     (4) 新浇混凝土 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 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2 天。

     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主要措施是:

     1.应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 小时后)覆盖物、麦杆、烂草席、竹帘、麻袋片、编制布等片状物。

     浇水工具可以采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证砼的湿润度。

     在浇筑完成后,12h 以 21

     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 C12 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相关关键词: 别样演练:晋焦高速隧道突发事件 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欧洲最长隧道 中国最长的隧道 世界最长隧道
    相关热词搜索: 隧道 方案 风道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