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时间:2020-03-05 08:19:5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作者/杨小花
      
      聚焦:由故事引发的点滴思考
      
      有一次,我的已上一年级的女儿在家中做了这样一道题:我最喜欢雪白的(yin)花。我看见了,告诉她:“你写错了,樱花的‘樱’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接着,我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习惯性地教给她解题技巧:“你为什么不写‘梨花’呢?梨花也是雪白的,‘梨花’这两个字,你都学过,会写呀。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写拼音,也就不会写错了。”这样,我轻松地教给了女儿答题方法。正当我沾沾自喜时,谁知女儿反驳道:“我在小公园里看到的本来就是樱花嘛!要写真实的,不能骗人!”听了女儿的话,我哑口无言。
      
      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学生学习好的名义,去教育学生:这类题该这样做,那类题要那样分析……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会。我们只看见学生做对了题目,得到了分数,却看不到学生在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积累等方面的成长。这个教子故事,让我想起了成尚荣老师的话:“如今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教师崇尚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回答: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
      
      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语文课堂
      
      1.定向预习,提高学生的信心。
      
      定向预习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的内容以及所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让课堂不再从零开始,让学生有备而来,并对课堂充满自信和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定向预习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根据目标要求,我在一年级的定向预习中设置了“我喜欢的汉字”环节。学生在定向预习中不仅能自主认识每篇课文课后的生字,而且他们对汉字的认识也令我振奋不已:男——古代,都是男子在田里出力干活;星——太阳生下的宝宝,就是星星;满——个杯子里,只能装下“廿两水”,再往里倒,杯子就满了……对于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学生更是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它们。学习汉字,再也不用教师牵引着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探索和实践中,轻松掌握了汉字的结构,他们学习怎能不快乐、不自信呢?
      
      2.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一个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语文课堂,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雄鹰只有放飞天空才能自由飞翔,蛟龙只有回归大海方能任意腾跃。”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灵的自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课堂教学刚一开始,孙双金老师就写出“站着”这个词,并让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学生就说出了“坐着”“躺着”“蹲着”“卧着”等一些反义词。从严格意义上说,其中有的词语并不十分准确,可是,孙双金老师为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却“夸张”地称学生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且,他还根据学生的名字即兴表扬,如对一名叫诗怀月的学生,他称其为“诗中怀月”。在孙双金老师的呵护、关爱下,很快,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了起来。
      
      又如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课堂上,窦桂梅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强势出镜的教师,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她以“聊”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这个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学习。课堂上,窦桂梅老师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让学生和在座的教师都感受到了她的平易近人。
      
      3.引导感悟,挖掘学生潜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何效率不高?是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太少,学生内心的感受太少,训练不扎实。而且教师把本来应该由学生做的事,自己承包了下来。课堂上,很多教师激情澎湃、声情并茂地倾诉满腔热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每走一步,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一定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做好“主持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需要处适当点拨、引导,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用全部心智去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
      
      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非常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孙老师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文本、讨论文本、挑战文本,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苗。在概括了故事内容后,孙老师便引领学生直奔课文的核心要义:说明的哲理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
      
      “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错失良机。
      
      “追求真理是最大的,可是将眼前的东西拿到手里才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就是你眼前的。”
      
      “不要总以为好的机会在后面,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孙老师说:“我们刚才是从整体把握的,这样读得比较粗。第二步要深入地理解,要细细地读。苏格拉底是大学者,他的弟子也一定怎么样?”
      
      “一定跟他一样伟大!”学生回答。
      
      话锋一转,孙老师将学生带入了更加有厚度的学习中:“这么聪明的弟子,为什么都是两手空空,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呢?把书打开,到书中找原因。在课文里,是一定可以找到原因的。”
      
      为此,他还让四个学生扮演苏格拉底的学生找麦穗时的样子。
      
      然后,他再让学生读,让学生想。于是,学生在谈了些看法后,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就这样,在孙老师的步步引导下,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