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上海市 正文

    上海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抽样分析试卷2020

    时间:2020-09-26 07:43:3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物理教学质量分析

    2015/7/15 时光匆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又繁忙中过去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教研工作,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学生在这一学期学习成绩有了一些进步。结合学生实际,我参照《物理课标》,采取开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我将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一下。

    二、质量分析:

    1、学习兴趣

    从形成性评价表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以成绩较好的为突出,后进学生由于知识的积压,兴趣较少。

    2、学习情况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比较积极,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学习习惯从日常教学及评价中我觉得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主要表现为不爱读书,不爱惜书,上课不带书,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完成不是很好,上课合作学习意识不够高,上课随意说汉语,突出表现在一些差生上,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待提高。

    通过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大多数同学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意识,有少数学生能自觉预习,复习,课后也能主动请教老师,并自觉与班上同学比一比谁最棒。

    三、取得的成绩及不足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这一学期的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和方式还需不断充实,争取以后在习题上精选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的训练,重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物理源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物理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所述,在本期教学工作中有得也有失,今后在工作中争取做得更好。

    第一次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来源及命题范围:

    本次试卷出处是大连市以往中考中的模拟试题,及部分省市中考试题,再结合本学期前两章及十三章力和机械的前三节内容重难点进行了适当修改,编排而成,试题按照大连中考格式命题和赋分。力求做到7:2:1。

    本次月考命题思路:

    1、考查学生前两章的学习效果;

    2、警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因此试卷着眼于基础知识,但又强调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做题习惯。

    二、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说试题很容易,能得高分,但实际上,全校九十分以上人数14人,85分以上53人,80分以上100人。因为我们在批卷时是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处理的,对于细节学生处理不好的,扣分,填空中,专用名词文字错误扣分,字迹无法辨认扣分,计算题:数带错,单位不统一。单位不写全,写错单位扣分,等等。学生丢分严重的是简答题和综合题里的两个小问。

    还有丢分原因是:

    1、概念不牢固:表现在选择题上,干扰选项一出现就分不清,语言表述一改变就不确定。

    2、不能准确分析题目要求:同一物理现象有多个考查点,究竟题目考查什么知识点,学生拿到题不认真辨析,总认为是平时练习时考查的知识点。错误较多。

    3、解题不规范,分析能力差:表现在计算题,不出现公式依据,直接用导出式,角标不写或写错,解题过程中单位乱带,计算缺乏技巧。

    4、简答题答题缺乏方法,习惯不好:像试题看错漏看、没注意到提干变化等现象还不断发生,说明每次考试后考试经验总结不够,不扎实。

    5.还有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十分薄弱,甚至有不少同学连最基本的物理公式都没有掌握,导致计算题许多学生不得分,从而造成不及格。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初三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如下具体措施加以纠正:

    1.重视物理规律的归纳总结,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从而才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物理计算能力的训练,从最根本的计算方法、步骤、技能讲起,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形成最基本的计算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再一步一步前进。杜绝还有学生一见计算就置之不理的现象重演。

    3.加强典型题目的讲解,例如,简答题的训练,如何要让学生去想到这三分的考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对于课堂上讲过的题目,自己做过的题目,一定要掌握,不能在以后考试中让讲过的、做过的题目仍然不会做的现象再次出现。这样,学生整体进步,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4.尽可能的增加平时小测试的次数,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被忽视的问题,就增加平时考试这个问题,我说一下物理组现状,初三物理组现在是三个教师,教八个班级物理课,每人每天都是最少三节课,还得写教案,学案,准备实验器材,还得听课,批改作业,各个班级的物理课代表,可能是很愿意和老师沟通,每天早晨都收一堆作业,然后屁颠屁颠的送办公室,老师不批吧还不好,批吧哪有时间,最后只好牺牲中午午休简单批改一下,说实在的,物理组老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真的很大。在此希望校领导考虑下,能不能解决下实际困难,进一个新的教师。

    试卷分析

    一、试题范围及难度:

    这次考试的考查范围是初三物理的前四章,内容包括:内能及内能的利用、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的一部分知识。考查的难度偏简单,因为欧姆定律还没有深入地练习,同时考虑到学生这一段学习可能不太适应,所以我们打算以基础题为主,注重知识过程的考查。题型以概念、物理含义、定性判断、分析推理的题较多,而计算的题较少,同时加强实验的操作、分析能力。

    二、考试成绩:

    从考试成绩上看,全校468人参加考试,80分以上人数为245人,占总人数的52.35%,及格人数为332人,占总人数的70.94%,不及格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29.06%,优秀人数比我们预期的成绩要好,但不及格的人数比我们预期的要多。

    三、出错原因

    选择题第6题,题目已知验电器A带正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问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发生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有不少学生选的是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可见学生对电荷的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分析原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知识刚开始学,不太容易理解,平时也做过这样的习题,可能对错的题学生没有理解好。解决方法:在讲解这部分习题时,再多加一道相似的题,给学生以巩固练习的机会。

    选择题第11题,给出一个串联电路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让求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此题50%的学生都出错了。分析原因:此题需要的电学知道较多,包括电路的识别、电压表的识别、串联电路电压的知识,可见学生对电路的知识掌握的不好。同时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要求的是R1的电压,有的选成电压表的电压了。解决方法:在对电学习题进行讲解时,要多注意基础题型的扎实训练。同时在基础习题上进行变式训练,使题型逐层深入,带领学生澄清思路、突破难点。同时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审题的训练,如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将关键词画下来,讲题时,让学生由题中的关键词讲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捕捉能力。

    选择题第13题,比热容的图像题。本题是借助图像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此题45%的学生出错了。分析原因: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有的概念虽然理解了,但与图像结合到一起又弄不清了。分析原因:学生对图像题有些不熟悉,再加上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得分率不高。解决方法:图像题在物理题中的应用较多,在后面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中更是题型多变,把握好图像题的分析方法,对平时的作业中的图像题多关注,多让学生讲解,让学生遇到图像题不再犯难,有法可依,思想清晰起来。

    实验题38题,利用器材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其中要求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写结论,这是课本上的重点,并且探究的结论在笔记本上写过,但不少学生还是出现了错误。分析原因: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缺乏理解,不知道谁与谁有关系,谁与谁没有关系。解决方法:在平时的讲解中重视对物理量概念的讲解,是物理这门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地方,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易错点在哪里。

    实验题第39题,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是:“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

    .”和“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这两个问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实验的应变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暴露出平时在做实验时学生对于实验中的现象缺乏分析。解决方法:在实验中加强一些细节的培养,如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的操作。并且在做题多关注实验题,特别是实验题中的变化习题加以总结,让学生拿到题知识怎样入手,朝哪个方向去思考。

    总之,下半学期的内容更加重要也更另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1)加强同头备课,研究对基础题的变式拓展,使学生澄清思想;
    (2)在图像题和实验题以及学生的易错题上下功夫,多总结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
    (3)提高效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知识学到手。

    初中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是考试分数,特别是中考的分数,但教学质量的体现不能简单体现在分数上,要改变传统应试教学中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1.中考成绩及高中继续学习能力:在当今情况下中考成绩是物理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高中学习的持续性也可反映初中物理质量、特别是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否养成的直接体现。这两点在当前新课标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由于传统应试观念没有改变,虽花了大量的力气,但从考试分数上仍不能收到较好效果;
    有的学生虽然中考成绩好,但上高中后感觉物理学习太困难,这实际是一种短视的应试的后果、不应是高质量的教学成绩。

    2.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兴趣的形成:物理教学中所逐渐形成的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进一步建立物理分析、建立基本模型等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最大收获,也是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终目标。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1.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教师必须在理解教材、课标、考纲和学生的前提下,确定教学标高,并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比如对概念课一定要讲透、不仅注重其内涵,还要注重其外延,在理解概念时必须字斟句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相关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
    对复习课注重物理规律及知识的网络形成;
    对实验课既要注重规范性和严谨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物理学家探索过程的再现,让学生真正参与和感受,反对机械式的训练和题海战术,更反对把物理当成文科教,而不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及物理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讲、问、看、练结合,注重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物理之美和教师魅力。真正使学生乐学、好学,进一步达到学好、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2.改进教法、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尝试各种教法:如讲授、实验、学习(讨论、自学)、参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物理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建模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严谨性、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书写格式,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3.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组成及运动的学科,初中物理所学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初中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既是学好物理的需要,更是中考的重要方向。但初中学生,又特别是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同时,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参观等,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并学以致用,达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课程标准,通过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理解、表达、建模等能力,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卷思路

    本份试卷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三节的知识点,难度约8:1:1,试卷题型: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三种题型。本份试卷能较好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和形式力求与“课改”接轨,加大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能力考查。试卷共25题,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主、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恰当

    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

    实验与探究

    题 量

    赋分

    题量

    赋分

    题量

    赋分

    16

    32836

    132

    试题覆盖面大,涵盖知识多,重点突出。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控制较好,提高了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从考查内容上看,注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化学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活泼,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试卷的命题主题上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不出偏、难、怪题。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今后发展有利的知识内容上。

    (三)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22.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2)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B试管收集到气体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体积比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从有关水的知识,考查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考查化学用语。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1小题,共32分)

    1.指出仪器名称:

    a:
    b:

    c:
    d:

    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Ⅰ: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2)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3)除了用上图方法收集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_____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立”)在桌上。

    (4)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 (填编号)。

    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②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锥形

    活动Ⅱ: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集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检验集气瓶里是否是二氧化碳,应往集气瓶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题目给出信息和图片做题,考查化学用语书写,考查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鉴别、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等等,并对知识进行迁移。

    (四)注重试题的生活化,试题力求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

    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过程发生__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家庭生活中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方法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背景,考查实验操作、净化水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7.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人们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菜窖的人的生命构成危害的方法是进行___________试验。

    19.在人类摄入的元素中,(1)如果缺少了 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填元素符号,下同):(2)缺少 元素,会引起贫血;
    (3)缺少 元素,会引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4)缺少 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主要考查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让学生认识化学与健康的重要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安全的联系,懂得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认识到学好化学的必要性。

    物理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设置了29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本试题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试卷分析

    (1)选择题10个共30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如第

    4、

    5、

    6、

    7、

    8、9题,特别是第

    6、

    7、8题失分较多,同时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如照相机照相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对温度值的感性体验。

    (2)填空题10个共25分。考查的知识面广,具有基础性、物理联系生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普遍做的较好,极少数学生是因为个别基础知识不过关而失误。

    (3)作图题3个共6分。多数学生作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作图不工整、不规范,如第21题第(1)(3)小题,虚线,实线,箭头。部分学生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题,21题(3)要求用平面镜成像法作图,大多数学生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题而失分。尤其是电路图,大部分学生不会连实物电路如22题,第23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一是电路符号记不得,二是不会分析电路。

    (4)实验探究题4大题共23分。集中体现出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原理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正确完整解答实验题。如25题(3)(4),28题(1)小题,学生不能用物理语言表达或表达不清楚,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物理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用语不够专业,导致在答题中失分较多。

    (5)计算题2个共4分。失分较多的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把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知识理解能力差。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学生失分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不浓,被动学习的情况居多。

    2、学生中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部分女生,由于本身数学基础较差,涉及到计算问题就出错。

    3、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没有强调知识的应用,没有真正从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能力。

    4、学生缺乏必要的探索精神,知识学的较“死”,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不能灵活运用,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四、教学反思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狠抓双基,注意教学后的情况反馈,并针对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2、重抓落实,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学生学习任务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

    3、在教学时,要切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认真把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重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如何构建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要加强物理与科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4、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实验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设计原理、仪器选择使用、测量方法、观察对象、目标、数据处理、结论描述等方面得到锻炼。引导学生领悟实验的设计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5、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从近几年的试题变化趋势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加强物理用语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用语的能力。

    6、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只“受之与鱼”,而应“授之与渔”。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考试中的无谓失分。

    八年级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本次质量检测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我县初中二年级物理教学实际,本着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基本能力的原则,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考查。下面,结合本次质量检测的基本情况对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结构

    试卷结构基本保持传统的模式,试题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做图与实验题、计算题四个类型,卷面总分为100分。其中,填空題28分,占总分的28%;
    单项选择题36分,占总分的36%;
    做图与实验题22分,占总分的22%;
    计算题14分,占总分的14%。

    第一章声现象占13分,占总分的13%;
    第二章光现象18分,占总分的18%;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占17分,占总分的17%;
    第四章物态变化16分,占总分的16%;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36分,占总分的36%。

    由此看出,试题涉及到课本中的各个章节,知识点覆盖率达95%以上,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全部试题的70%,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占全部试题的30%,能够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理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情况。由于我县物理教学刚进行课改,因而试题在传统稳定的基础上,略有改动,试题的主体仍是对“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主要考查对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略有体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对 “科学探究”类的试题做了回避,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的检测中,将逐渐加大探究类试题的考查力度。本次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1、重视基础,体现能力。

    从卷面来看,试题重视基础,难度不高,没有出现偏题,知识覆盖面广,基础题仍占了绝大部分。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量试题的情景和内容取材于教材,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的机会。试题源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有的通过一个基本事实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原因,如:做图与实验题的第6题“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
    有的通过概念辨析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如:单项选择题的第11题。可以看出,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

    2、贴近生活,体现自然科学的应用性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是说,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紧密结合,相系作用。试卷中部分试题就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从多角度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互作用。试卷中大量试题从学生生活中、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从多角度努力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例如:试卷的最后一道试题,设计电路的问题;
    填空题第7题、第13题;
    选择题的第1题、第5题。

    这类试题的出现,拉近了知识—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不再枯燥,学习不再只是一种任务,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这类试题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深化了课堂知识,又为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物理即生活,我们就生活在物理当中,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应教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3、扩大开放度,强调知识的整合

    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做图与实验题中的第4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的能力,该题没有给出确定答案,目的是引导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猜想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尽量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新课程强调整合,几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综合在一起,使题目蕴含的知识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讲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题第2题,知识点涉及到电荷、电量、电流表的正确使用以及简单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要求较高。

    纵览全卷,此次中考试卷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考查了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大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
    试题中设置了开放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切实体现了创新意识、时代性及适当综合性,集中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改革意识。

    三、考试成绩分析

    参加本次考试的国办中学学生总数为2394人,占初一入学人数的79.3%。物理学科全县的平均分为57.5分;
    全县优秀率为9.54%;
    全县及格率为40.98%。也就是说全县2394人参加考试,仅有981人考试及格,1413人不及格。

    县直中学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为大直要中学,平均分为71.52;
    优秀率最高的学校为新开街学校,优秀率为31.73%;
    及格率最高的学校为大直要中学,及格率为74.72。乡镇中学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为留村中学,49.18;
    优秀率最高的学校为留村中学,11.11;
    及格率最高的学校为深泽镇中学,38.72。

    各学校物理检测成绩一览表

    学校 参考人数 实考

    平均分 90%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新开街学校 249 68 69.68 31.73 65.46

    大直要中学 356 71.52 72.35 29.21 74.72

    赵八中学 377 64.2 63.52 17.51 61.80

    营里中学 211 52.33 49.08 9.48 36.97

    留村中学 90 52.46 49.18 11.11 35.56

    耿庄中学 161 46.45 42.08 3.25 30.52

    小直要中学 122 46.89 46.13 4.1 27.87

    深泽镇中学 297 50.57 41.04 6.73 38.72

    白庄中学 171 49.49 37.12 3.64 32.73

    铁杆中学 80 49.55 37.75 6.25 35

    桥头中学 50 43.58 34.59 0 28

    赵八乡中学 128 39.83 27.86 3.13 23.44

    羊村中学 82 51.34 29.44 2.44 32.93

    马里中学 20 64.35 24.14 5 50

    合计 2394 57.5 9.54 40.98

    四、教学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的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没有爱岗敬业,就谈不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也不可能实现。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完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为乐趣和幸福,才能不断的自学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苦教”变“乐教”。

    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可以感染同事,使他们与自己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完成教育事业;
    可以感染家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使家长和自己的沟通更加畅通;
    可以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按照教师的引导成长;
    爱岗敬业也可以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敬重,使之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2、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教师也是一样,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改经验,更新自己的思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鲜剂。不然,一个人的思想就会僵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几十年不变,只满足于眼前的知识水平和安逸状态,不思进取,这样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机会总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去年新开街学校招聘教师,在座的也可能有人参加了选拔。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那些基本功扎实,勤奋好学,责任心强的教师被录用。这次招聘可能是一次偶然,但这些教师被先中又是一种必然。

    我们曾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每位教师接受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有一部分教师认真学习,仔细领会,使自己的教学有了转变,并且出了效果。

    教师学习提高最好,是有效的途径是样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本学校中,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的对于优化教学的研讨活动。它有以下特点:①针对性强。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学生情况以及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能做到及时发现,在及时解决。②指导性强。校本教研的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本校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③实践性强。对于研究成果可以在本学校中进行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再研究再实验,逐步提高。

    校本教研还可以以“一个课例,多次研讨,三个平台(交流的平台、反思的平台、实践的平台)”的模式进行。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从考试成绩看,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四不象”。我们流失了20%学生,不能说是素质教育;
    我们的平均成绩那么低,也不能说是素质教育。而我们的优秀率又那么低,更不能说是精英教育。

    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尖子生身上,甚至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都是为尖子生设计。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发展与需求,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学会对学生的关注、理解与沟通。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把学生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与模式,要知道,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要把三维目标渗透到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思想。不仅关注学有所成的学生,而且要关注所谓的“后进生”,要知道,好的学生人人爱,爱“差生”才是真正的爱,挽救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

    4、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现行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知识的专有者,课堂的统治者。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与服从的地位,没有自主权。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不是轻松与愉悦的校园环境与优美的校园文化的薰陶,而是压抑与反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十来年的学生,发生辍学现象也就不难想象了。(刘坚的调查报告)。

    要想改变我县初中生辍学严重的现象,必须从每一位教师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尊重与赞赏。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自尊是人生命的一部分,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比维护它要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和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交流的关系。教师应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与知识建立联系,建立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吻猪的故事)

    5、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无翼而飞者声,无索而缚者情”。学校要想牢牢的吸引住学生,不是靠的几个教室和几张桌椅板凳,而是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校里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对教师的付出的爱,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成倍的爱来报答教师的爱。教师应常想:我和每个学生处得很好吗?他们很信任我吗?

    教师的爱打几分:清晨,教师站在教室门口,眼睛含笑,+2分;
    表扬同学诚恳真擎,+2分;
    课堂上耐心启发后进生,+3分;
    课余时间关心**同学,+3分;
    午睡时为同学关好门窗,+2分;
    讲试题时发火一次,-3分;
    走廊内同学问好时神情冷漠,-3分;
    同学们反应作业太多不理睬,-2分,加加减减,老师今天对我们的爱得4分。

    课上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课下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关注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带生,先带心;
    要带心,先关心;
    要关心,先交心;
    要交心,先谈心”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不应仅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全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运动会、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这样学校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控辍保学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6、运用新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审视学生

    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选拔与甄别,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考试成绩。以教育成绩的优、良、中、差来预测学生将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就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认为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会是成功的,而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是要失败的。

    新的评价观是建立在“多元智力论”基础上的。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一个人哪一方面聪明,哪一方面不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评价观一旦形成,就使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评价的作用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哪一方面做的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好,以及如何把不好的一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是通过新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树立起在学习上我能行的的信心,燃起学习的的勇气,焕发积极向上的热情。

    7、课本使用

    新教材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应把课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弥补学生知识性资料的不足,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分析每一幅插图所表达的含义。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概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要立足双其,在培养创新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合作交流的同时,也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义井中学

    本次质量检测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我县初中二年级物理教学实际,本着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基本能力的原则,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考查。下面,结合本次质量检测的基本情况对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理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情况。由于我县物理教学刚进行课改,因而试题在传统稳定的基础上,略有改动,试题的主体仍是对“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主要考查对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略有体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对 “科学探究”类的试题做了回避,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的检测中,将逐渐加大探究类试题的考查力度。本次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1、重视基础,体现能力。

    从卷面来看,试题重视基础,难度不高,没有出现偏题,知识覆盖面广,基础题仍占了绝大部分。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量试题的情景和内容取材于教材,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的机会。试题源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有的通过一个基本事实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原因,有的通过概念辨析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如:单项选择题的第11题。可以看出,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

    2、贴近生活,体现自然科学的应用性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是说,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紧密结合,相系作用。试卷中部分试题就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从多角度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互作用。试卷中大量试题从学生生活中、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从多角度努力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物理即生活,我们就生活在物理当中,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应教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3、扩大开放度,强调知识的整合

    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做图与实验题中的第4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的能力,该题没有给出确定答案,目的是引导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猜想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尽量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新课程强调整合,几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综合在一起,使题目蕴含的知识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讲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题第2题,知识点简单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要求较高。

    三、考试成绩分析

    参加本次考试的学生总数为241人,物理学科平均分为37.96分;
    优秀率为3.32%;
    及格率为8.30%。60分以上20人,75分以上8人。

    四、教学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的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没有爱岗敬业,就谈不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也不可能实现。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完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为乐趣和幸福,才能不断的自学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苦教”变“乐教”。

    2、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改经验,更新自己的思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鲜剂。不然,一个人的思想就会僵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几十年不变,只满足于眼前的知识水平和安逸状态,不思进取,这样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教师学习提高最好,是有效的途径是样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本学校中,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的对于优化教学的研讨活动。它有以下特点:①针对性强。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学生情况以及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能做到及时发现,在及时解决。②指导性强。校本教研的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本校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③实践性强。对于研究成果可以在本学校中进行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再研究再实验,逐步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从考试成绩看,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四不象”。我们流失了20%学生,不能说是素质教育;
    我们的平均成绩那么低,也不能说是素质教育。而我们的优秀率又那么低,更不能说是精英教育。

    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尖子生身上,甚至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都是为尖子生设计。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发展与需求,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学会对学生的关注、理解与沟通。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把学生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与模式,要知道,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要把三维目标渗透到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改变初中生辍学严重的现象,必须从每一位教师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尊重与赞赏。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自尊是人生命的一部分,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比维护它要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和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交流的关系。教师应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与知识建立联系,建立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吻猪的故事)

    5、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校要想牢牢的吸引住学生,不是靠的几个教室和几张桌椅板凳,而是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校里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对教师的付出的爱,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成倍的爱来报答教师的爱。教师应常想:我和每个学生处得很好吗?他们很信任我吗?

    课上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课下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关注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带生,先带心;
    要带心,先关心;
    要关心,先交心;
    要交心,先谈心”就是这个道理。

    6、运用新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审视学生

    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选拔与甄别,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考试成绩。以教育成绩的优、良、中、差来预测学生将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就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认为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会是成功的,而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是要失败的。

    新的评价观是建立在“多元智力论”基础上的。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一个人哪一方面聪明,哪一方面不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评价观一旦形成,就使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评价的作用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哪一方面做的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好,以及如何把不好的一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使学生全面发展。

    7、课本使用

    新教材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应把课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弥补学生知识性资料的不足,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分析每一幅插图所表达的含义。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概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要立足双其,在培养创新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合作交流的同时,也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9.8

    初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单元作业,难易适中。基础知识紧扣课本,考查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名句运用与默写和表达能力。阅读理解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以半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强化书写质量,设置书写等级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比较理想;
    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
    少数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
    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
    第二篇阅读涉及到电脑名词,带有选择性,故而对电脑知识了解不多的学生失分较多;
    此外,阅读题还存在审题不明,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需要进一步强化书写。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好基础训练习题,争取基础题不失分。

    3、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及时加以训练,加强语言的表达应用。

    4、扩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及相应的答题技巧,提高紧扣文本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能力。

    5、加强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改,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中心要务,进而要求生动形象。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光的折射

    第一部分:教学情景

    开始上课,教师利用班班通放映《海市蜃楼》片段

    教师:观看了 “海市蜃楼”的奇观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大自然现象太奇妙了!

    学生乙:海市蜃楼真美,真壮观!

    学生丙: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那么神奇、美丽?

    教师:同学们也许还会提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提出问题是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筷子和通过水看筷子是否一样?

    教师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筷子“折断”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可能是光由水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

    教师:这位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

    学生:用实验!

    教师:对!用什么样的实验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学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设计思路正好和老师一致,在你们的桌上,已经摆放着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光学仪器盒。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乙: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教师:回答得很好!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上节物理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光在反射时遵循哪些规律?

    学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类比于光的反射定律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进行折射的?可能遵循哪些规律?

    学生甲: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乙: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学生丙: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丁: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学生戊: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光的折射现象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我们利用桌上的光学仪器盒来研究光在折射时的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答疑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学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教师:还有其它结论要补充吗?

    学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也可能不发生改变,比如:光垂直入射的情况下。

    教师:完全正确。同学们还有其它意见吗?比如说关于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你们的猜想如何?实验的结果又是如何?

    学生:我原先猜想折射角应当等于入射角,理由是与光的反射定律类比。通过实验发现,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

    教师: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位同学就是这么做的,首先,他敢于大胆猜想,他能利用实验来检验这种猜想。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教师从 “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中引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演示了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实验,进而引导学生对有关光的行为提出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得出了正确结论。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当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时,教师因势利导,层层追问,引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用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使学生不仅发展了智能,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等。

    本节课教学过程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物理规律的引入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性研究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所有结论的得出并不是由教师讲授,而是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总结得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 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
    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
    用亚语;
    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分析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
    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
    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韩文革初中物理寒亭中心初中九(2)班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日期:
    2011-11-2

    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宝东中学 石磊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滩头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2014年春季学期理化生教研组

    一、我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虽然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但是这种现象较以前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至是一部分学生想方设法的偷着玩手机,不是我们学校不禁止,而是家长对我们的主张更本不理会,有这种现象的学生人数也有扩大的趋势。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在听课,实际上,老师或同学说什么、讨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当提问到其他同学时,他们只是看热闹,根本不去想怎样解决问题,好像与自己无关。

    2.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不能吃苦。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去想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更没有和同学竞争的意识,别人怎样刻苦学习与自己无关,别的同学都会了的知识自己不会也不着急。自己学习时,还要看心情,高兴时多看一会儿,不高兴时,一笔不动。若是自己看了一会儿书,就会叫苦叫累。

    3.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现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100%进入初中学习,而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对学生学习物理已潜伏着分化的危机。学生对学习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一接触到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无从入手,学生又缺乏钻研的精神,就逐渐地放弃学习的机会。

    4.学生非智力因素差距较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他们虽然渴望知识,反应也比较灵敏,好奇心强,但学习上常缺乏坚韧的毅力,粗心大意,思考问题沉不住气,注重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便不勤于思考,长时间跟不上学习后,学生会自暴自弃。

    5.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只满足于课堂上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根本没有复习和巩固的过程,更谈不上简单运用知识了,遇到问题时不会认真思考,并且不仔细审题,对所学知识不会运用;
    有些学生根本抓不住试题的要点及主要信息,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倒是非常相信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也不会检查自己所做的习题。

    二、我校物理教师教学现状

    2013年以前我校物理学科教学成绩多年来在全县中排列前几名是我校大多数学科不可比拟的特色学科,而如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该学科逐年下滑中。

    1.国家一再提倡要给学生减负,但每科都要考试,考查。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忙得踹不过气来,有时候学生抄作业来交都好像忙不过来,对于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无计可施。

    2.我们八年级的物理课时已经下减到每周只有四节课,一门学科的课时多少可以折射出这个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能有多大的作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理学科本身是门科学对人的要求是理性和感性的双结合,也是非线性的。

    3.本来每周只有四节课时的物理课,还在安排上基本上是下午的第一节居多,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下滑就不正常。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学类课程标准。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密度概念;
    尝试用密度概念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形成爱科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1.4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密度概念;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获取信息并分析整理的能力;
    使用天平,量简的技能。

    2 教学流程与类型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采用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为组织形式,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为保障手段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按流程图中①、②顺序探究(称①②组),另一组学生按流程②、①顺序探究(称②

    ①组)。各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小组独立探究,小组内交流与全作完成任务。适时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适时组织两大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

    3 教学的主要过程 3.1 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3.2 借助已有认知,作出假设 3.3 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3.4 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井纪录数据 3.6 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

    各组将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结果相互交流,教师及时通 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 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澄清思维上的不清晰认识,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等。

    3.7 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给学生两个开放型题目,让学生运用上述探究所得寻求答案。

    总之,学习科学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教学,但是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密度概念的提炼过程,有效地建构知识,体验过程,学习方法,由此,密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1.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2.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重、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阻丝、电珠、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1. 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

    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讲述: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 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多,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

    答:将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

    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出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提问: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答: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最大电阻值;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 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接法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探讨) 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

    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为滑动变阻器编写一份说明书(包括结构及接法)

    四、教学反思: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
    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从中考物理试卷谈初中物理教学

    至少从06年开始,初中物理教师看到中考试卷后有一种被闪着腰的感觉,即便如此这几年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不敢掉以轻心,对中考可谓诚惶诚恐,尤其是我们这所有点名气的学校,老师们尽可能的补充一些难题,搞得师生都疲惫不堪。其实呢?中考物理非常注重基础知识。

    再看今年的中考试卷,物理学中的各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了:声学部分 2 分——声音产生的原因;
    光学部分:
    8 分 (1)凸透镜成像作图2 分,题目已经给了两个图,第一个,凸透镜带主光轴;
    第二个,作出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然后让学生作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样的要求无需做多少练习,只要弄懂原理,

    三、五道练习题足矣。另一道光学题是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很好,第一问要求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第二问也不难但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必须有物理思想,要有简单的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热学部分:8 分,涉及到的内容仅限于物态变化、比热容的意义、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力学部分:38 分,有基础知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种压强的特点;
    实验题也就是天平、量筒的读法;
    有基本计算,简单的压强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密度计算、功的计算;
    22题是一道好题,当然初中不提连接体的问题,但对于相互作用的物体间力的关系还是要明白的,还要弄清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电磁学部分:34 分,简单的电路变化、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实验题的基本原理是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结合欧姆定律、计算题的基本原理是并联电路的电压相等结合欧姆定律。

    整个试卷无难题、偏题、怪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的很不好,这其中不乏学生的责任,也有老师或者说教育体制的责任。八年级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至少有70%的学生是喜欢学习物理的、也是愿意学习物理的,老师能在这个时候正确引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很快掉队。不行啊,两个月以后要进行期中考试,学校和家长就会根据班级的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导致绝大多数老师急急忙忙把物理知识交给给学生,哪管理解不理解,记住了就能考高分,任课老师就是好老师。再过两个月又要期末考试,再灌知识又一批学生掉队.......

    从今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对于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学生,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兴趣是有的,当然仅限于对物理现象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此时不能把课本拓展太多,更不能讲过多过难的题目,总之不能急功近利,要引导学生入好门。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平时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每周三节课(按规定应是两节课)的课堂上讲过难的题目是极不合适的,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单独辅导,适当增加作业。总之要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共17篇)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共3篇)

    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共12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及试卷分析(共8篇)

    物理试卷分析教案模板(共4篇)

    相关关键词: 上海市盲童学校 2017上海市特级教师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好处——上海市人才引进的具体细则 小道消息上海市委书记 上海市工伤保险条例
    相关热词搜索: 上海市 抽样 教学质量 试卷 物理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