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一位青年学人的底层情结——读李云雷的新书《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时间:2020-03-01 07:52:5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一位青年学人的底层情结——读李云雷的新书《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作者/温长青

      近年来,由于对底层文学的关注,笔者对底层文学的倡导者和力推者——青年评论家李云雷的文章读了不少,应该说对这位青年才俊、学界新秀的评论风格与观点多少了解一些。但尽管如此,当笔者有幸读到他去年出版的新著《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故事》)时,还是感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几乎一口气读下来,对作者不同凡响的底层文学研究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收入书中的一篇篇论文里,笔者看到了一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博士学位的青年学人那浓得化不开的底层情结。这在许多知识精英对底层生活十分隔膜、对底层文学不屑一顾的当下,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李云雷的评论文字的背后,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严谨的学者真诚热烈的治学态度。一个搞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人,必须对所评论的对象——文学及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一种真诚热烈的态度。鲁迅先生讲过创作总是根植于爱的话,套用一下,搞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同样必须根植于爱。翻开《故事》,在上编中,《如何阐释中国与中国文学》一文,对中国经验的精辟概括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的精准描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国家、对文学的那份真诚。正像作者所说,所谓中国经验,“应该是与传统中国不同的现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它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传统”,这种中国经验的基本前提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即“中国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在整个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处于边缘的位置”,“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屡受侵略,濒临瓜分或灭亡而终于独立,至今仍处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在国内,是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一个人口大国”。作者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正是建立在他的这种清醒理智的认识基础之上。这种认识,既不同于那种抛却传统、一味认同所谓普世价值的西化派,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那种试图以传统文化来拯救中国的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同拒绝传统文化、反对改革开放的极“左”倾向划清了界限。作为一位年轻的学人,处在当前时局多变、认识混乱、价值多元的情况下,能不为各种“时尚”所惑,立论如此持平中肯,足见其治学的严谨与真诚。

      还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逐渐偏离了‘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认识,虽然可能不为一些精英所接受,但作者的观点,来源于他对文学现实的仔细梳理和认真分析,是符合文学的实际的。作者尖锐地指出,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的美学原则”,“不过是以一种西方的、现代主义的、精英阶级的既定美学标准来规范中国文学,从而形成了一种注重形式、叙述、技巧的倾向”。正是这种倾向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文学越来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走进了孤芳自赏的死胡同。再加上文学环境的市场化与消费主义倾向,更使所谓的“纯文学”“精英文学”雪上加霜,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理想”彻底破灭。

      在《神话,或“黄金时代的背后”》一文中,作者在肯定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繁荣与辉煌之后,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挖掘了出来:一是读者“能看”,(论文范文 www.fwsir.com)这需要识字率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二是读者“要看”,正是文学大众化使普通人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离开了这两点,不可能有什么文学的繁荣。问题的关键是,这两点都是20世纪50—70年代完成的,从而为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繁荣打下了基础。作者的立论建立在对中国近现代国情的充分了解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因而是可信的。这样作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文学神话化的背后,被遮蔽的是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价值。甚至许多:20世纪80年代走红的精英作家,正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完成了文化启蒙和文学启蒙,是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代作家,虽然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成名后有意无意地背叛了这一段历史,但事实毕竟是事实。

      正是基于对中国经验与中国文学的这种认识,作者对新世纪出现的底层文学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地肯定,认为它“重建了文学与现实、与世界、与民众的联系,并从底层的视角观察与描述着中国的变化”。作者对底层文学的重要的思想资源的看法,笔者认为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虽然新世纪出现的底层文学,有着非常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任何把它简单化的认识都是偏颇的,但是,追根溯源,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它与“左翼文学”“民主主义文学”的血肉联系。作者之所以强调除了“左翼文学”之外,“民主主义文学”对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影响,除了这确实符合底层文学的实际之外,笔者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跟这些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右转的强劲势头使得许多人对曾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精彩华章的“左翼文学”避之唯恐不及的主流意识有关。而在当下的政治生态与文学语境中,这多少让人感到些许尴尬。

      作为底层文学的倡导者、研究者,李云雷有着浓郁的底层情结。这一点,在《故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这样说,这些年来在底层文学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家,无论是以底层文学名世的曹征路、罗伟章、胡学文、刘继明、吴克敬、葛水平、王祥夫,还是成名以后在底层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的迟子建、韩少功、贾平凹,无一不被他深情关注。这让我们感觉到,李云雷对于新世纪出现的底层文学是怎样的情有独钟,怎样的勉力呵护,怎样的奋力鼓吹!

      《故事》的中编,是关于底层文学的理论与批评,集中收录了作者最有代表性的几篇论文,全面反映出作者关于底层文学的立场和观点。在《“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一文中,李云雷对底层文学来龙去脉的梳理,对与底层文学相对的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一位青年学人的底层情结——读李云雷的新书《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