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新媒体对中国“权势”文化的颠覆与重构

    时间:2020-02-29 08:03:5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新媒体对中国“权势”文化的颠覆与重构
      
      作者/姜飞 黄廓
      
      内容摘要:从理性视角来看,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变革依次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权”与“势”变迁中:第一,新媒体呈现出某种“反作用力”,不断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附,有了自己的“地盘”;第二,新媒体带来“权势”文化结构性变迁;第三,传统政权意义上的“群众”和传统媒体的“受众”发生改变。新媒体带来的中国政治进程生态的改变,虽然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至少从目前表现出的通过新媒体激发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政治改革进程的拓展、经济发展领域的新气象、人文素养人文意识的复苏和重构等等,都将为中国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开辟道路,其积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新媒体权势 文化话语权 权力转移 国际传播 公民意识
      
      作者1姜飞,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黄廓,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028)
      
      引言
      
      中国互联网发展飞速,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普及率达到37.7%。以此速度预计,原先设定的在2015年之前普及率达到45%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不仅如此,微博客作为一项互联网新应用技术,仅两年多的时间,用户数量便一举突破3亿;手机用户在2011年3月超过9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普及迅速,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突破3亿。
      
      我们看到,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正在创造一个新时代。它携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之积威,不仅实现了传播形式的革命性转型,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巨变迁”——如重新书写基于传统媒体基础上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理论;以数字化技术为龙头重新整合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乃至整体生态;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改变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流程、结构和受众对信息的储备、认知视角、接受方式;改变国内和国际传媒政策以及传媒业的格局;重塑国内和国际传播秩序;改变国际舆论和文化整体生态,甚至使得文化发展变迁的方向改道。
      
      不仅如此,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还体现在多个方面。早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就将互联网命名为第四媒体。美国人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剖析了十种改变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有近一半来自计算机信息网络。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新媒体所带来的文化新变背后的逻辑,从而使得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惊叹新媒体如钱塘江观潮般的壮观,更能够找到主导这些变化的“阿喀琉斯之踵”,进而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文化,并使得我们对于社会文化变迁现实的分析一箭中的?无论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mediaismes-sage)-新媒介带来信息的重新界定并且自身蕴含着巨大的新影响力,还是作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奠基人的美国学者爱德华.T.霍尔所说的“传播即文化”(communicationisculture)的学术概括,都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针对中国的网络文化现实,需要中国的文化视角和理论阐释。
      
      我们可以借用唐代诗人杜牧曾有的一句“丸之走盘”的妙喻来分析这一问题。“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之不能出于盘也。”(《樊川文集》卷十《注孙子序》)所谓传播,乃信息之丸抛入社会之盘游走的过程。以之来考察新媒体的影响,我们看到,新兴技术改变了这个“盘”,那么,信息又该如何游走于新盘呢?笔者认为,从“权势”博弈的分析视角出发,来分析新媒体带来中国重大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现实,可能是一条帮助我们走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彩线”。
      
      “权”与“势”涵义考析
      
      中国文化围绕“权”有一系列的言语表达,比如“权力”一“权利”、“政权”一“民权”、“男权”一“女权”、“维权”一“赋权”等等。不管上述言语组合各自意义的指向如何,其核心出发点都是一个“权”。“权”基本上指的就是力量(power)或者“力”。“权力”在字面上等同于“权”。说某人有“权”,意思就是他/她在其权力范围内拥有资源以及资源分配最终决定的资格。在中国历史上,获得实“权”的方式是通过从皇帝或其官员手中拿到“大印”。这个“大印”是独一无二的,除非原印章被破坏或丢失;“大印”是不能被复制的,否则就是谮越或者篡权,轻则坐牢,重则杀头抄家。使用“权”意味官员通过用“大印”给每封发送出去的文件打上封条以显示权力,而服从“权”便意味着首先要见到印签才能将文件传送出去。如今,印章仍然在提名中国政府官员时使用,但是同时也需要个人的签名,这就是“权”。
      
      “权”的实质不在大小,不在高低,在于如何使用及其效果。权的最终使用效果还在于“权”与“势”的耦合程度。在中文里“势”总是习惯于被用在“权”之后,两个字合起来叫“权势”。“权”比较好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势”?“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特定的所指,即“男性生殖器”。世界上的一些古老文明,例如埃及、罗马、希腊和中国都曾出现过阉割人的历史。而在中国割掉男性的生殖器,在文字上统称为“去势”。只有去了“势”的人才可以被送到皇宫伺候皇帝、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员。被阉割过的人会在身体上失去雄性特征,如不再长胡须,而且举手投足还会渐渐地女性化。这些被阉割的人虽然失去了“势”,但他们却由此靠近了“权”。大部分时间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仆人,但正是因为他们有资格接近最有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和影响全局的信息,甚至有可能在某些特定时刻影响到皇帝的决策,所以他又间接地获得了“权”。这种“权”弥补了他们失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新媒体对中国“权势”文化的颠覆与重构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