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时间:2020-02-25 07:50:2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金灿灿1 邹 泓1 曾 荣1 窦东徽2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2.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84)
    摘要:以六城市2630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亲子依恋、父母亲密和社会适应的状况,发现:(1)中学生母子依恋质量高于父子依恋质量;男生的父子沟通、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随年级升高,亲子依恋质量显著下降;(2)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积极社会适应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双亲安全依恋型>一方安全依恋型(父子安全一母子不安全型和父子不安全一母子安全型)>双亲不安全依恋型的情况,消极社会适应的得分则恰好相反;(3)父母亲密能够调节亲予依恋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亲子依恋;父母亲密;积极社会适应;消极社会适应
    1 问题提出
    早期的亲子依恋是个体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与父母是否存在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Bowlby,1973)。与体验到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相比,同父母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高的自尊和更好的学习成绩和社会技能,较低的抑郁、焦虑和疏离感等情绪问题,有更少的敌意、攻击性行为和社会压力等适应问题( Belsky,Carduque,&Hrncir,1984;Ooi,Ang, Fung, Wong,&Cai, 2006; Rutger, Catrin,&Wim,2001)。这表明亲子依恋是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的重要预测变量,良好的亲子依恋质量或安全型亲子依恋可能是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间的亲密和冲突及婚姻质量也会对子女的行为和社会适应状况产生影响。未婚同居父母间较不稳定的伴侣关系、较多的伴侣冲突与父母对子女的需求较不敏感、关爱较少存在高相关( Klausli&Owen.2009)。青少年早期遭遇父母离异的女孩,首次性行为和怀孕的时间较早,性伴侣数量较多,首次婚姻持续时间较短( Quinlan,2003)。而成为未婚父亲的青少年,往往在早期曾有过不良家庭关系(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经历( Louisa,Tan,&Julie,2006)。糟糕的父母关系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行为或适应问题的根源之一。

    在整个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父母亲的婚姻冲突不仅干扰亲子关系,还通过影响父母亲对儿童的养育效能,来降低母亲一父亲一儿童三角关系的质量( Cox.Paley,&Harter,2009)。而三者的平稳互动形成了良好家庭系统的基础,进而对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产生影响。但总体而言,现在鲜有研究探讨父母亲密关系在亲子依恋和社会适应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的转型期,此时亲子关系和父母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中学生亲子依恋状况,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以往关于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研究被试量相对较少,取样地区相对狭窄,而且更多地从亲子依恋类型的角度探讨依恋特点及其对青少年行为和社会适应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依恋结构的维度分数具有更高的统计效力,能更细致全面地反映依恋的质量特征。为全方位探索依恋的特点,本研究选取全国东、中、西部代表性城市的较大样本,从依恋的维度、类型以及总体依恋质量等多角度分析中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综上,本研究拟考察三个问题:(1)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现状;(2)亲子依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3)父母亲密在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中的调节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全国六城市(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广州)分别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中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普通班和重点班),总计2630人。其中,初- 556人,初二784人,高一678人,高二612人;男生1262人,女生1368人。
    2.2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该问卷由周晖编制,余益兵( 2009)修订。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人际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退缩等8个维度,从功能角度又可划分为积极社会适应(包括自我肯定、亲社会倾向、行事效率、积极应对)和消极社会适应(包括自我烦扰、人际疏离、违规行为、消极退缩)两类,共50个题目。问卷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作1-5分,按维度求各题目的平均分。本次测量中,Cronbacho系数在0. 86 -0.8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全部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 40以上,X2/df=5.52,GFI=0. 88 ,CFI=0.96, NFI=0.95, NNFI=0.96, RMSEA=0. 05 0
    2.2.2亲子依恋问卷
    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 1987)的“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中的父亲和母亲分问卷,该问卷主要用来评价青少年对自己与父母间关系的感知。每个分问卷均包括25个项目。根据题目在各维度上载荷的高低和题目的代表性,对原问卷加以修订。修订后每个分问卷包括15个项目,5级计分,按维度求各题目的平均分,共三个维度,信任:指被试自觉被依恋对象了解、尊重以及彼此相互信任的程度;沟通:指被试自觉地与依恋对象言语沟通的程度与品质;疏离:指被试对依恋对象生气及觉察出与依恋对象情感分离、孤立的程度。其中疏离为负向维度。将信任和沟通总分相加再减去疏离的总分即可得到个体依恋质量的总分。本次测量中,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问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