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1-03-12 18:04:0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以下是豆花问答网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找到青岛了吗?瞧,那是个很漂亮的城市(课件出示青岛城市漂亮风景),同学们去过青岛吗?你们想知道那儿的降水情况吗?请看屏幕。

    二、学习新知。

    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课件出示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提问: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作用?(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课件出示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谈话导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两张分开的折线统计图,师提问:看了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分着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比较方便。

    课件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师指出这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有两条折线;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个城市的图例。

    (2)比较两个城市每月的降水量。

    找:在图中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和相差最少的月份。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如果出现两个组点的距离差不多,还需要算一算。(同桌一起算)验证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的月份”和“降水量相差最少的月份”的正确性。

    (3)感悟图中的其他信息。

    全年降水量:(独立计算,班级交流)青岛市全年降水量811毫米,昆明市全年降水量833毫米。(悟:相差不大。)

    月平均降水量:(学生说算式,教师计算器计算)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7.6毫米,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9.4毫米。(悟:相差不大。)

    变化情况不同:(学生交流变化情况,教师概括总结)青岛市的降水量是一个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过程;昆明市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4)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折线图相比,又有优点呢?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三、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除了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某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等等。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

    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学生看图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

    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

    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

    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③教育低于平均身高的学生: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一起来看看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

    第一,可以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

    第二,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统计时间;②图例;③描点、标数;④连线。)

    (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

    (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③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老师表演的魔术可以渗透本课教学二图合一的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统计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回答)

    师:在这个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到城镇的人口数量,还有乡村的人口数量。我们除了用统计表记录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生答: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统计图?(生答:条形统计图)

    2、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实物出示学具卡一:

    师:仔细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没有方格。)

    该怎样来画呢?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前台试画)

    师说明:先对准竖轴上的数,再看清年份。

    师:条形画好后,可以怎样涂呢?(画斜线或涂满)请同学们对照统计表,完成学具卡一。(座位右边的同学画“乡村人口统计图”,左边的同学画“城镇人口统计图”,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注意绘图时要用绘图工具。(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评其好差)

    师:看着自己的统计图,回答老师的提问: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谁的多些?(城镇)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统计图)你觉得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吗?(不方便)

    师:动动脑筋,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3、绘制复式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该如何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同桌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样做?(师小组指导)

    师: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学具卡二:

    师 :这有一张统计图,谁来试一试?(一生演示画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师:两个条形画完就可以了吗?(涂两种颜色)

    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能区分开)

    4、引出图例 师:为了让看图的人比较容易辨认、区分,绘图时要有图例(课件出示学具卡二上的图例)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二,先标上图例,再完成这张统计图吧!(学生绘图,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其余生进行评价)

    5、比较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单、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 师:对照学具卡一中统计图,说一说今天认识的统计图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说)

    师 补充说明:学具卡一中统计了一方面的内容,称为“单式条形统计图”,而学具卡二中统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比较一下,还有别的不同之处吗?(生答)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从一个图中同时看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比较,让人一目了然。)

    7、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信息。

    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关问题。

    师:看着这个统计图,你会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⑴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⑵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⑶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⑷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质疑: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乡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巩固训练 师:下面就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三,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相应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出示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三、独立学习

    自学提示:

    1、自学课本第1

    26、127页例2,请你在127页图中画出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的折线图。

    2、你知道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3、回答127页图下四个问题。 自学时间:6分钟

    四、展示讨论:3分钟

    和你的同桌探讨你的探究结果

    五、师生总结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练习 7分钟

    内容:第128页“做一做” 对改要求:

    细致批改,将你发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七、堂清、对改 2分钟

    组长检查对“做一做”的修改情况,进行指正。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缺失?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 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 追问: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邓玲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 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

    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我的内心当时真的很激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旨在锻炼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36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 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贴一贴”、“取取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认交通标牌、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四种图形。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了“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在破案中运用图形”的总体思路。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卡通——“黑猫警长”,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同时,学生经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过程,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活动化的教学情境,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他们的个性。

    3、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中,本课与传统教材的安排有所不同,传统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早更多接触的是物体,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安排非常合理,刚好与传统教材相反:先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符合现实生活规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其实也已经接触了立体与平面图形。这样,在教学中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思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结合具体、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且非常有用的。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为:从平面到立体,再从立体到平面,即围绕“平面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它从哪里来?如何从立体实物中得到平面图形”展开。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学校。余杭区是浙江省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等美称,历史上曾出过沈括、章太炎、陆羽等名人。临平,位于杭州市区东郊,为杭州市副城,又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文化底蕴厚。而临平一小,位于临平街道中心地段,创建于1908年,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学校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健康个性、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少年儿童,初步形成了“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特色。

    2、学生。由于临平街道文化底蕴厚,家长素质高,早教意识强,加之中、小、幼学校均为省、市级示范学校,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的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合作、交往等能力均比周边农村学生强。因此,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数学课中的许多知识在没学之前就有许多学生懂或半懂了。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五、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在森林里,有一位警长,它既聪明又勇敢,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坏蛋,得到了动物们的尊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黑猫警长!(师出示http://jiaoan.cnkjz.com/>课件)

    师:其实,黑猫警长的破案本领也是在学校里努力学来的,你们也想学学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面对大屏幕中的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我们想跟你学学本领,可以吗?

    http://jiaoan.cnkjz.com/>课件(黑猫警长):想学知识,当然好啊,就先从“涂一涂”开始吧。

    师:每人桌上都有一张纸,请拿出这张纸,(稍等)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图案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出来。

    生开始描图案。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作品?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生1:我描出的图案象轮船。

    生2:我描出的图案象火箭。

    师:说说你在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很光滑的、平平的„„

    师:在这些图案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 生汇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哇!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图形,真是不错。这节课我们要与这些图形交个朋友。(板书:认识图形)

    (二)展开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也都带来了这些玩具(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及三棱柱实物粘在黑板上),请举起其中一个玩具,向大家说说是什么形状的,谁先来? 生1:我带来的玩具是长方体的。

    生2:我带来的玩具是正方体的。

    生3:我带来的玩具是圆柱体的。

    生4:我带来的玩具是三棱柱的。

    师: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2、比一比

    师:你认为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认为它们的大小不同。

    生2:我认为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3:我认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生4:我认为它们的高矮也不同。

    „„

    师:你们真不错。

    3、摸一摸

    师:请摸一摸这些玩具的表面,说说你在摸时的感觉。

    (生摸玩具)

    师:有什么感觉?想说说吗? 生1:冷冰冰的。

    生2:很光滑的。

    生3:弯弯的。

    生4:平平的。

    师拿起圆柱体和正方体:对呀!象这样弯曲的面,数学上称它曲面,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4、描一描

    (师又拿起一张纸):如果要把这个平面形状、大小都不变地画到纸上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组1: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外面描一圈。

    组2: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把纸沿着外面折一圈。

    组3: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在它的四个角上点一点,再把四个点连起来。

    组4:如果有墨水的话,可以在这个面上沾些墨水,再在纸上摁一下。

    师:这也是个好办法,就象老师在你们的成长记录卡中敲图章那样,一敲,五角星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印到纸上去。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平面,把它描在纸上。

    生开始动手描一描。

    5、贴一贴

    师:画完的小朋友可以贴到黑板上,不过,在贴之前要先想一想,你画的是哪种形状的面,就把它贴在哪里。

    (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贴)

    6、判一判

    师:你认为他们有没有贴错地方的?

    生判断、说理、纠正。

    7、评一评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画得比较美观,比较相象? 生评论

    采访画得美观的同学,叫他传授画时的技巧。

    师评价:其实大家画得都不错,毕竟你们不是用专用的画图工具画的。

    师:这是老师用尺画的,应该贴在哪里?谁帮我贴贴? 生贴师事先剪好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

    师:当然,还有很多画法,这是老师用电脑画的(http://jiaoan.cnkjz.com/>课件展示)。

    师(面朝大屏幕):黑猫警长,我们学得怎么样?

    黑猫警长(http://jiaoan.cnkjz.com/>课件):你们学得棒极了!今天,小人村村长邀请我去做客,你们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三)应用

    1、认一认

    师:在去小人村的路上,黑猫警长发现了两件令它奇怪的事,第一件是小人村的村民穿的鞋鞋底的形状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http://jiaoan.cnkjz.com/>课件演示)奇怪吧? 生:奇怪。

    第二件是在路边它看到了一些从未看到过的东西(http://jiaoan.cnkjz.com/>课件演示: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奇怪吧?

    生:不奇怪。

    师:为什么?

    生:这些是交通标志牌,在马路上看到过的。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各是什么形状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知道最右边的标志牌是正方形的,它表示要走天桥。

    师:真不错。

    生2:第三个交通标志我看到过的,表示要走人行道。

    师:不错,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2:它也是正方形的。

    生3:上面的标志是长方形的,说明这里是小人村的“清河大桥”。

    师:你真是不错。

    生4:左边第一个是三角形的,它表示要注意红绿灯。

    师:好!第二个标志谁知道吗?

    生5:它是圆形的,好象表示这条路上不能开车。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有一次听爸爸在车上说起过。

    师:听过看过能记牢,值得我们学习。是啊,这个标志表示禁止通行。

    生6:老师,我还发现圆里面有一个白色的长方形。

    师:你真仔细!

    2、举一举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 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铅笔的这个面是圆形的。

    „„

    3、猜一猜

    师:黑猫警长刚到村长家门口,村长就说,“黑猫警长,真是不好意思,我邻居家的电视机被偷了,现有四个穿不同鞋的嫌疑人,但不知是哪个?你就帮我们抓住这个小偷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抓住这个小偷吗?

    生齐声:想!

    师:到了邻居家,黑猫警长在客厅门口看到四个鞋印,但由于没保护好现场,鞋印都被污水盖住了,只露出一部分,你能帮警长来分析一下吗?

    http://jiaoan.cnkjz.com/>课件依次出示:四个大部分被污水盖住的鞋印。

    生1:我认为第一个是圆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有点弯曲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很好!

    生2:我认为第二个是三角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很尖的。

    生3:我认为第三个是长方形的。

    生4:我认为第三个是正方形的。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讨论后汇报:都有可能。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