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习题 正文

    设计有效习题,绽放教学精彩

    时间:2023-01-26 09:55:0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郭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习题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还具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发展素养等功能。教师要结合教材习题,合理设计出一些有效习题,并充分挖掘它们的价值,使练习更高效。然而,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对习题的选择、处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拿来主义”,无论是从课本中还是网上找来的习题,一些教师处理过于简单,习惯照本宣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校对答案、讲评,更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了习题背后隐藏的价值;
    二是一味追求习题的数量,想用“题海战术”来换取学生的高分,但是“题海战术”策略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讲得累,学生做得累。如何“以少胜多”,将习题用透、用足、用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呢?

    原题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4米,高3 米。他爸爸准备把一面墙刷上艺术漆,这面墙的窗户面积是2.8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费80 元涂料费,算一算爸爸需要花费多少钱?现题小明的房间长5 米,宽4米。他爸爸准备把一面墙刷上艺术漆,这面墙的窗户面积是2.8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费80 元涂料费,算一算爸爸需要花费多少钱?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抱怨:“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有没有先认真读题、读好题后再去做题呢?”因此,教师总习惯于在学生做题时反复强调:先审题,再做题。力求通过自己的“苦口婆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但是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提醒,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拿到题目就马上动笔写,学生是屡做屡错,教师是屡错屡说,都很无奈。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对一些习题进行改编,经过类似的题目练习,就能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上表中的这道原题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出现的题目,在教学时,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写出一种或者两种答案。笔者尝试将原题中“高3米”这一条件隐藏,让其他学生做,然后交流汇报。

    生:(5×4-2.8)×80=1376(元)。

    生:这种方法不对,因为要求花费多少钱,首先要求出墙面粉刷面积,题目少了一个条件,还需要知道墙面的高是多少才能做,否则是没法做的。

    (其他学生一听分析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如何补充条件就能有答案了呢?

    生:只需假设房间的高度是3米就能解决了。

    通过对原题的微处理——隐藏条件,教师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不用教师时常把“先审题再做题”挂在嘴边,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审题是多么的重要,如果经常让学生接触这种具有价值的习题,那么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自然而然地会慢慢养成。

    许多习题具有一题多解的特点,而有的习题可能只有一种解法,但如果能用动态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同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平时处理习题时,经常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但缺乏各种方法的联系,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仅仅浮在表面。

    例题: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12.56 cm2,半径为1 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这是学完“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后,一个学生遇到的题目,笔者将这道题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会根据侧面积计算出圆柱的高,然后利用V=Sh求出体积。如果这道题到此为止,就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更体会不到方法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可以对此题进行以下处理。

    (学生回顾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图1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时常做一个有心人,始终抓住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很多教师也意识到通过比较教学,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方法。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变式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处于原有水平。一味求“变”,忽视“变”中存在着“不变”,长此以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好”,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用心设计出好的题组,通过辨析,就可以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发展。

    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后,笔者设计了如图2 这组求图形周长的题目,图形的形状在发生变化,但最终的周长都是一样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对比。

    图2

    师: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在不断变化,有什么是不变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样的,都是用长方形的两条边长加上一个圆的周长。

    生:在计算周长的时候,我们不可以用“等积变形”的方法来做。

    学生在计算图2 中第②小题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直接将长方形的周长作为阴影部分的周长。针对这种典型的错误解法,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对比——有什么是不变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促使学生用一种整体的视野去观察、比较图形,体会到图形变换中存在着不变,同时也对周长、面积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通过长期类似的整体对比练习,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方法,他们的思辨能力在不经意间也获得了发展。

    关于层次性,很多教师想到的是设计难度层层加深的题组。其实,有时一道题也能够体现出层次性,而且适合所有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每个的人思维都能得到提升,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例1、例2后,设计了以下习题。

    例题:已知2018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一,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李叔叔打算在2019年的这一天去参加植树活动,那这一天是星期几?

    这题看似难度很大,但并不是无从下手的,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思维层次高的学生可以尝试直接通过7天一周期来推理得出答案,在做题的过程中不需要利用高年级的整除问题,虽然这样推理的速度有点慢,但可以向学生渗透“周期问题”,学生思维得到了提升,也能够慢慢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一些学生如果用推理的方法做不出,也可以尝试利用画图帮助解决问题,画出1、2月的月历和3月的部分月历,在画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1 日应从哪一格填起,填到几日为止,学会统筹安排,同时还要思考1 月是大月还是小月,2 月到底是几天,从而想到判断201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思考的东西要全面,才能够做对此题,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复习年、月、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画图意识,使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能够想到尝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从而化繁为简。

    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方法可以用,使习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历史,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历史的阅读情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分析,从而得到一些结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阅读情境题。

    例题:圆明园从1709 年开始建设,至1809 年基本建成,此后,陆续修建,大约花了150 年。它的占地面积是5200 亩,当时外国侵略者花了3 天3 夜的时间将它烧成废墟,掠夺了约150万件文物。

    1.从这段文字中,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通过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3.将同一事件的数据关联起来思考,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道例题表面上看很简单,只有几个数据,根本没有什么数学知识。如果教师能合理利用,其实里面涉及了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而且是在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从数学角度再次思考这些问题。这道题利用“5200 亩”“3 天3 夜”“约150 万件”三组数据复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年月日、近似数的相关知识,看似孤立的三组数据,最后又能联系起来,从而复习除法的意义,并能从中体验毁灭速度之快、掠夺数量之多。只需一段描述历史的文字,进行适当引导,就能进行数学复习。而且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引领学生感受到只有祖国富强了,才不会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负,自己作为中国人,要为祖国尽一份力,要有爱国主义的情怀。

    这样的情境题,没有了以往做习题时的沉闷,更多的是让学生来说,学生也更愿意说,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历史,在说的过程中复习知识,在说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对数学习题,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也不能以数量取胜,而要用心吃透教材上习题的编写意图,颇具匠心地进行设计,充分挖掘习题背后的“精彩”,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习题的练习效率,避免出现“教师讲得累,学生做得累”的现象。

    猜你喜欢 周长审题习题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2年5期)2022-05-11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2年3期)2022-04-14圆的周长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10期)2021-11-02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9年7期)2019-09-17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3期)2018-04-14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教师·下(2017年10期)2017-12-10七分审题三分做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7年8期)2017-09-06再三审题,由表及里新高考·高三数学(2017年4期)2017-07-10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12期)2017-04-22 相关关键词: 小数乘整数练习题 习题 练习题 复习题 小学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相关热词搜索: 习题 绽放 教学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