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时间:2020-02-25 07:55:0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沈宝祥
      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1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救了中国;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使中国走入了绝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理解是逐步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从中国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更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32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是成功的。但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看待“渐进式改革”。改革在渐进中必须有突进。无论从群众的愿望看,还是从实践状况看,突进的要求日益明显、日益迫切。我国的改革亟待迈出新的步伐,实现新的突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特色两个结合渐进式改革
      作者沈宝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教授。(北京:100091)
      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超过32年了。这是一个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与当年相比,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有深化,有变化,思维也在拓展。本文就有关的若干问题略作论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怎样从新中国61年的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1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阶段
      应当明确肯定,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阶段。这既有文献的依据,更有事实的依据。1949年9月29日,承担筹建新中国神圣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文件,即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共同纲领》全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建国思想和主张,并得到了全面实施。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方面,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直至乡一级)的政权机构,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方面,没收了官僚资本并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包括个体经济和民族工商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即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这样,在我国就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和新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在这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是民族独立。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政治口号都是“救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了侵略者,收回了台湾,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救中国”的任务前进一大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标志着“救中国”的历史目标的最终实现.而这是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
      随着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从1953年开始实行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胜利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此期间建设的156项大型工程,为新建立的共和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物质基础。当时的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53年,毛泽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的提法。但是,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1]这是以文献的形式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准确记载。
      二、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阶段
      从1953年起,党的指导思想改变了实行较长时期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反右的氛围中加速推进。从1957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现在看来,只能称之为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
      1957年,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毛泽东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只能理解为,这是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是针对当时的各种不同意见而发,其现实意义是指引和鼓舞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课题的角度看,“救中国”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实现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开始时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要是两种所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他各个方面(突出的如高等教育),也照搬了苏联的一套。
      照搬苏联,实际上建国时已经开始。毛泽东早就对苏联的一套不满意。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在此后的年代里,毛泽东搞了人民公社、大跃进、以阶级斗争为纲(包括一系列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革命委员会体制,等等。这些东西,不是照搬外国,而是自己“独创”的。笔者称之为“中国制造”。所谓中国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应当包括:苏联模式+“中国制造”。纵观毛泽东主政的社会主义20年,主要是在前10年,在发展工业、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在这期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