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县长述责述廉述德报告

    时间:2020-08-20 08:01:5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XX年县长述责述廉述德报告现根据市纪委的要求,将本人述责述廉述德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情况

      一是思想上落实。坚持“一岗双责”,自觉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时刻记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县政府全体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政府党组会议坚持每年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工作3次以上。二是责任上落实。县政府党组对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我作为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履职以来,县政府党组切实担负起了统一领导、直接主抓、全面落实的主体责任,年初县政府召开了廉政工作专题会议,与政府部门一把手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状,构建了“一把手”抓班子成员、班子成员抓分管部门、分管部门抓下属的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我做到了“四个亲自”,即“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坚持廉政谈话制度,我与政府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廉政谈话不少于1次,提醒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三是整改中落实。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等有关作风建设规定,认真查摆自身和政府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立行立改抓落实,目前18个个人整改问题、14个县政府班子整改问题已全部销号,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四是监督中落实。坚决支持执法执纪机关履行职责,坚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立案32件,审结21件,处分党员干部24人,其中处分科级领导干部7人。

      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

      带头讲政治。始终把加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作为政治自觉,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守、旗帜鲜明,忠于党和组织,忠于事业和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落实好省市县委部署的各项工作。认真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言行,对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力辟谣,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省市委和县委保持了高度一致。

      带头讲规矩。东安的发展得益于前任和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得益于景林书记带班团结。作为县长,我自觉服从县委的领导,做县委的好参谋,做书记的好搭档、好助手,凡个人重大事项及时向组织报告,重大工作主动提交县委研究。主动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争取支持。虽然县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但我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同时,始终坚持政府重要工作集体决策,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让班子成员放胆放手干事。具体工作中,主动与分管副县长交换意见,商讨办法,积极帮助和协调各种困难和问题,强化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工作不利的人和事,敢于批评但不穿小鞋,对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发展的人和事,敢于得罪、敢于亮剑。

      带头抓执行。一是大抓项目。我始终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理念,把政府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近两年,全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8个,完成投资67.7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建设速度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成功争取神华国华永州电厂落户东安,目前一期工程推进顺利,完成投资20.8亿元(其中今年完成12.5亿元)。与之配套的芦江水库、红狮水泥、新东芦公路、湘江焊材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上海云生竹业、南方纺织、盈凯包装、凯翔鞋业等项目均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湘桂高铁东安段、永东公路、G207东安段改造、S1812线东安段改造完成通车,新东芦公路、冷东城际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全力推进十项重点创建。目前已成功创建中国德文化之乡、省级卫生县城、紫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竹产业园被确认为全省第一批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革命老区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年底可望申报成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全省第七名的排位上报至国家发改委。三是破解难题。在县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力攻坚突破了征地拆迁、闲置土地清理、矿山整治等难点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组织了三次征地拆迁集中攻坚行动, 有效破解了征地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题”。上半年,全县共征地4619亩,拆迁近10万平米,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为全县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用地保障。8月20日,湖南日报以《东安速度》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上半年,东安在全市11个县区经济综合考核中排第三位。市里考核的11项核心指标中,有8项指标增幅排全市前五位、5项指标排全市前三位。

      三、严格廉洁从政情况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制定出台了《东安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东安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民主集中制,政府重要工作、重大决策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并邀请县政协、县人武部领导列席参加。除集中研究涉及全面的重大事项外,还不定期地召开县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担任县长近5年来,共组织召开政府常务会52次、县长办公会54次,研究事项388个,98%以上议定事项得到了贯彻落实。特别是人财物的问题,都坚持集体研究,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分管副县长提出建议意见,集体决策拍板。

      坚持廉洁从政。任现职以来,我没有操办一起婚丧喜庆事宜;没有收受他人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行为;没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没有在外兼职取酬;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人、亲属和他人谋取私利。这几年东安建设多、投入大,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一个亲友在东安包项目、做工程。我的亲属中有的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打工,但我没有安排一人进东安县事业单位。我爱人在零陵区教育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教研室干部。女儿201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江华县国税局工作。本人家庭有两套商品住房,一套在零陵区政府家属大院,面积180平方米,2000年5万元价格购买;一套在东安县紫水一方公务员小区,面积159平方米,2011年19.6万元价格购买。

      坚持勤政务实。始终坚信“天道酬勤”“笨鸟先飞”。为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我总感觉到时间不够用,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忙于日常工作外,节假日和晚上加班加点已成为一种常态,平均每年出勤在300天以上,下基层120天以上。2013年7月,我因公摔伤骨折,医生要求出院后全休半个月,但我没有休息就回到工作岗位。年初对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月月初下发《县政府主要工作预安排表》,特别是对财税收入、重点项目、跑项争资等重点工作,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了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着落。

      四、加强作风建设情况

      我是农民的儿子,吃苦长大,深知生活艰辛、父母不易。面对我今天拥有的一切,我倍感珍惜,常常告诫自己做人要忠诚、正直、善良。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组织和人民培养;要常怀大爱之心,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回报社会。平时个人作风正派、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妻子女儿,现在家里四代同堂,家庭和睦。个人工作和生活方面,都严格遵守公务消费有关规定,坚持艰苦奋斗和节约原则,不搞铺张浪费。相对固定公务车是1辆已跑了11万多公里的广本2.0车,没有超标。办公室1间17.6平方米,没有装修。我现在自费租住在东安县国税局家属宿舍,面积90平方米,也没有重新装修。平时坚持在食堂就餐,坚持早晚散步健身,无不良生活嗜好,从不出入娱乐场所,也没有私自出国(境)情况。

      五、个人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转眼间,我到东安工作8年了。8年来,我说东安话、做东安人、办东安事,东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铭记在心,东安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能为东安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一生的光荣和自豪。但与组织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我个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方面,目前东安经济总量和均量都不大,底子薄、基础弱,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问题仍较突出,一些单位工作效率不高、作风不实、服务不优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个人方面,自己在系统学习、工作创新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平时对待部门、乡镇场和办公室的同志,工作上总是要结果、讲速度,要求苛刻,求全责备,批评人不注意方式方法,影响了同志们的干事积极性。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总觉得自己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不必要也没有时间天天下乡。接下来,我将以这次述责述廉述德为契机,狠抓整改提高。一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地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做党的人、说党的话、做党的事。二是切实转变作风。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率先垂范、勇挑重担、亲力亲为,挤出更多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面对面为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努力干事创业。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实现东安经济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四是严格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廉政底线,自觉接受法律法规约束,坚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以下为附加内容)不忘本的“草根”部长——探寻卢玉宝的精神动力从兴和县,到乌兰察布市,到内蒙古自治区,再到组织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触动了许多人的思考。

     什么力量让这位出身农家的“草根”部长,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保持本色,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组织放心、人民满意为追求,模范践行“三严三实”?记者带着这样的追问,走进卢玉宝的生活,探寻他的精神动力。

     心中有党:对组织满怀感恩

     “玉宝,家里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就跟部里说。”

     “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培养,我现在还在农村种地呢。”

     面对部领导的关心,卢玉宝总是“答非所问”,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对组织的感恩,却从不讲自己的困难。

     这种感恩,不是讲给领导听的“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流露。

     这份真情,萌芽于孩提时代。卢玉宝的父亲卢英是名老党员,在老家担任村委会主任很多年。村里的事,最苦最累的活父亲总是带头干,这些卢玉宝从小就看在眼里。父亲讲的故事里,几乎都是关于毛主席和共产党,还有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党员”是一种光荣得近乎神圣的身份。

     这份崇敬的心情,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强烈。1995年,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卢玉宝,一进校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定期对自己的思想改造进行自查,撰写思想汇报。终于,在大学毕业前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从此,“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就成了卢玉宝的口头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集宁新世纪中学的行政人员。其实,他当初应聘的是地理老师,因为非师范类专业又没有从教经验,加上准备不充分,他落选了。是他一番真诚恳切的请求打动了校长魏山虎,聘他做了行政人员。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再后来,他进入专业对口的兴和县国土资源局,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兴和县委组织部,成长为办公室主任、副部长。

     每一次身份转变,卢玉宝都付出了十足的努力。每一次进步,他都没有骄傲,而是比之前更认真、更勤奋。“我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可没想到会穿着白衬衫坐在大楼里。”他一如既往地感恩,“我能有这个成绩,全靠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他是唱高调。慢慢了解后发现,他对组织的感恩已经深入骨髓,化作精神动力。

     平时聊天时,如果有人拿党和国家“开玩笑”,卢玉宝一定会上前制止。

     他不爱聊人生理想,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规划“路线图”。有朋友劝他找找领导好“进步”,他却摆摆手:“组织给我的太多,我付出的还太少。”

     对组织的感恩,也来自生活中的感动。上大学时家里条件艰苦,生活费有时会“断供”,都是同学们在帮衬他;上班后,凑不够结婚的钱,是老同事你一百我二百主动帮忙;见他衬衣穿得领口都磨破了,有同事悄悄买好新衬衣硬塞给他;因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丰五现场检查时严厉批评了他,事后体谅他的不易,放下身段主动跟他道歉。

     这些来自组织和同事的温暖,一次又一次加深了他对组织的感恩,让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成为他精神动力的源泉。

     心中有民:群众的事是天大的事

     1974年,卢玉宝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个偏僻小村,父母靠种地拉扯4个孩子,日子一直不宽裕。卢玉宝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当年为了给他凑足学费,父亲把还没收割的胡麻当青苗“贱卖”了。上大学前,他连一条秋裤都没穿过。

     从小尝遍了穷滋味的卢玉宝,格外心疼贫困群众。而真正形成心中有民的情怀,还要得益于丰富生活经历中对群众真实生活的深入了解。

     上大学时,为了凑足学费和生活费,假期他经常出去打工。多种工作经历,让他对各行各业尤其是一线工作者有了认识。

     当上老师后,为了多了解学生,他免费给其他老师当起了“副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谈中,他了解了许多家庭的幸福与不幸。

     在兴和县委组织部工作的10年间,他多次跟着领导一起跑企业,也曾和同事一起下乡访农,对城市、农村、企业的需求有了宏观把握。

     回到家中,父母是环卫工人,哥哥和妹妹都是打工者,妻子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老百姓的事。

     他的生活,就在群众当中,像鱼儿生活在水里。

     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将卢玉宝与普通百姓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了解越多,关注越多,他懂得了什么是群众真正关心的事,从而从心里把群众的事看作了天大的事。

     心中有民,是一个好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日记中,卢玉宝这样要求自己,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心中有责:认真是种习惯

     “卢大拿”“卢细心”不是一天养成的。把认真做到极致的卢玉宝,靠的是多年养成的认真习惯。

     参加工作到新世纪中学后,为了尽快从行政转为老师,他晚上加班完成行政工作,白天一有空就钻进教学区,向老教师“偷师”。

     对于兴和县国土资源局的文秘工作,开始他完全是个“门外汉”。作为“新手”,他每写完一个材料,就到处找人提意见,一遍遍修改。为了提升写作水平,他经常抱一堆报纸回家,看看写写,遇到好的就剪下来。慢慢竟“攒”了4大本剪贴本,按照文学书法、评论杂文、组织党建、国家政策分门别类,贴满了从各类报刊上剪下来的“精华”。

     到了兴和县委组织部,从文秘到办公室主任,都需要全面、深厚的业务知识。只要有空,他就跟着业务组的同事一起出去跑,了解基层情况。正是因为这种责任和细心,面对领导的随时提问,他都能准确答出全县党员数字和结构比例,能对300多名科级干部的主要特点了然于胸。

     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中,招投标、工程建设、装修设计的事他不懂就学,向建设局副局长郭茂借了专业书籍,硬是在工作非常忙碌的情况下挤时间“啃”了下来。最终,方案讨论时设计公司都说不明白的事情,他却解释得头头是道。

     张丰五说,卢玉宝最大的特点是爱琢磨工作。卢玉宝的母亲说,儿子干啥都能干出道道。朋友们说,一件小事上认真不难,难的是每件事都能认真对待。

     认真的习惯,源自于他心中强烈的责任感。因为“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他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都当作责任来履行。正如他在日记中的自勉,领导干部要排除干扰,干实在的事;合理安排,干有效的事;管好本行,干分内的事。

     心中有爱:爱工作,也爱家人朋友

     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够创造奇迹?是爱。

     因为对工作的珍爱,卢玉宝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因为对家人的疼爱,他才能把关爱延伸到同事、朋友,用爱别人的习惯对待百姓。

     卢玉宝出生的察右前旗原弓沟乡庞家梁村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偏僻小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对于贫困的家乡,卢玉宝仍然爱得深沉。一首自创的小诗《山村》饱含深情——

     生我养我的山村啊,

     我的心永远跳动在您的胸中。

     我是为您牵肠挂肚的游子,

     苦苦地期待着有那么一日,

     您走出贫穷与落后,

     却不失您自然的风情。

     因为这份热爱,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这份热爱,他在工作中投入了所有心力。

     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卢玉宝都与同事们处成了兄弟姐妹。

     对新世纪中学的老朋友们,卢玉宝请不起大家吃大餐,就请他们带着家人一起到兴和的苏木山游玩。对兴和县委组织部的同事,他看别人印材料忙得转不开,就帮大家干分拣和装订的活。有人调侃他“这么大领导还跟底下人抢活干”,他却说,谁干不是干,早点儿干完,好叫兄弟姐妹们回家吃口热乎饭。

     因为这些真诚的友谊,再苦再累的工作,卢玉宝都觉得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充满了温暖。

     硬汉也有柔情。虽没能给家人富足的生活,但他一直对家人呵护有加。

     对瘦弱的妻子吴秀芬,家里家外的事他几乎全包了。工作之余,他抢着做饭、洗衣服、送孩子上学;就连家里需要添置一块菜板、一双碗筷,他都舍不得让妻子操心。

     对年迈的父母,里里外外的事情也都是他在张罗。搬进新家,改水改电、铺地砖、买家具,他都一一过问。平时,家里修个东西、交水电费、买米买油,都是他在忙活。老父亲抹着眼泪说:“他走后,我们都不知道水电费去哪儿交。”

     心疼卢玉宝的家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他对亲人的“六亲不认”,家里人慢慢都想通了。老母亲告诉大家:“玉宝不容易,咱不能给他出难题。”

     这样的家庭,让卢玉宝做得再多还是充满愧疚。他宽慰妻子:“组织把担子交给我,我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了你们,我也得把工作干好。等我退休了,一定好好在家陪你们。”

     树高千尺不忘根,做官为人不忘本。回望卢玉宝的一生,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爱,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塑造了他,成就了他,也成为学习卢玉宝同志的精神的核心内涵。

     (以下为附加内容)不忘本的“草根”部长——探寻卢玉宝的精神动力从兴和县,到乌兰察布市,到内蒙古自治区,再到组织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触动了许多人的思考。

     什么力量让这位出身农家的“草根”部长,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保持本色,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组织放心、人民满意为追求,模范践行“三严三实”?记者带着这样的追问,走进卢玉宝的生活,探寻他的精神动力。

     心中有党:对组织满怀感恩

     “玉宝,家里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就跟部里说。”

     “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培养,我现在还在农村种地呢。”

     面对部领导的关心,卢玉宝总是“答非所问”,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对组织的感恩,却从不讲自己的困难。

     这种感恩,不是讲给领导听的“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流露。

     这份真情,萌芽于孩提时代。卢玉宝的父亲卢英是名老党员,在老家担任村委会主任很多年。村里的事,最苦最累的活父亲总是带头干,这些卢玉宝从小就看在眼里。父亲讲的故事里,几乎都是关于毛主席和共产党,还有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党员”是一种光荣得近乎神圣的身份。

     这份崇敬的心情,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强烈。1995年,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卢玉宝,一进校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定期对自己的思想改造进行自查,撰写思想汇报。终于,在大学毕业前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从此,“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就成了卢玉宝的口头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集宁新世纪中学的行政人员。其实,他当初应聘的是地理老师,因为非师范类专业又没有从教经验,加上准备不充分,他落选了。是他一番真诚恳切的请求打动了校长魏山虎,聘他做了行政人员。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再后来,他进入专业对口的兴和县国土资源局,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兴和县委组织部,成长为办公室主任、副部长。

     每一次身份转变,卢玉宝都付出了十足的努力。每一次进步,他都没有骄傲,而是比之前更认真、更勤奋。“我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可没想到会穿着白衬衫坐在大楼里。”他一如既往地感恩,“我能有这个成绩,全靠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他是唱高调。慢慢了解后发现,他对组织的感恩已经深入骨髓,化作精神动力。

     平时聊天时,如果有人拿党和国家“开玩笑”,卢玉宝一定会上前制止。

     他不爱聊人生理想,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规划“路线图”。有朋友劝他找找领导好“进步”,他却摆摆手:“组织给我的太多,我付出的还太少。”

     对组织的感恩,也来自生活中的感动。上大学时家里条件艰苦,生活费有时会“断供”,都是同学们在帮衬他;上班后,凑不够结婚的钱,是老同事你一百我二百主动帮忙;见他衬衣穿得领口都磨破了,有同事悄悄买好新衬衣硬塞给他;因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丰五现场检查时严厉批评了他,事后体谅他的不易,放下身段主动跟他道歉。

     这些来自组织和同事的温暖,一次又一次加深了他对组织的感恩,让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成为他精神动力的源泉。

     心中有民:群众的事是天大的事

     1974年,卢玉宝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个偏僻小村,父母靠种地拉扯4个孩子,日子一直不宽裕。卢玉宝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当年为了给他凑足学费,父亲把还没收割的胡麻当青苗“贱卖”了。上大学前,他连一条秋裤都没穿过。

     从小尝遍了穷滋味的卢玉宝,格外心疼贫困群众。而真正形成心中有民的情怀,还要得益于丰富生活经历中对群众真实生活的深入了解。

     上大学时,为了凑足学费和生活费,假期他经常出去打工。多种工作经历,让他对各行各业尤其是一线工作者有了认识。

     当上老师后,为了多了解学生,他免费给其他老师当起了“副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谈中,他了解了许多家庭的幸福与不幸。

     在兴和县委组织部工作的10年间,他多次跟着领导一起跑企业,也曾和同事一起下乡访农,对城市、农村、企业的需求有了宏观把握。

     回到家中,父母是环卫工人,哥和妹妹都是打工者,妻子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老百姓的事。

     他的生活,就在群众当中,像鱼儿生活在水里。

     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将卢玉宝与普通百姓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了解越多,关注越多,他懂得了什么是群众真正关心的事,从而从心里把群众的事看作了天大的事。

     心中有民,是一个好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日记中,卢玉宝这样要求自己,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心中有责:认真是种习惯

     “卢大拿”“卢细心”不是一天养成的。把认真做到极致的卢玉宝,靠的是多年养成的认真习惯。

     参加工作到新世纪中学后,为了尽快从行政转为老师,他晚上加班完成行政工作,白天一有空就钻进教学区,向老教师“偷师”。

     对于兴和县国土资源局的文秘工作,开始他完全是个“门外汉”。作为“新手”,他每写完一个材料,就到处找人提意见,一遍遍修改。为了提升写作水平,他经常抱一堆报纸回家,看看写写,遇到好的就剪下来。慢慢竟“攒”了4大本剪贴本,按照文学书法、评论杂文、组织党建、国家政策分门别类,贴满了从各类报刊上剪下来的“精华”。

     到了兴和县委组织部,从文秘到办公室主任,都需要全面、深厚的业务知识。只要有空,他就跟着业务组的同事一起出去跑,了解基层情况。正是因为这种责任和细心,面对领导的随时提问,他都能准确答出全县党员数字和结构比例,能对300多名科级干部的主要特点了然于胸。

     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中,招投标、工程建设、装修设计的事他不懂就学,向建设局副局长郭茂借了专业书籍,硬是在工作非常忙碌的情况下挤时间“啃”了下来。最终,方案讨论时设计公司都说不明白的事情,他却解释得头头是道。

     张丰五说,卢玉宝最大的特点是爱琢磨工作。卢玉宝的母亲说,儿子干啥都能干出道道。朋友们说,一件小事上认真不难,难的是每件事都能认真对待。

     认真的习惯,源自于他心中强烈的责任感。因为“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他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都当作责任来履行。正如他在日记中的自勉,领导干部要排除干扰,干实在的事;合理安排,干有效的事;管好本行,干分内的事。

     心中有爱:爱工作,也爱家人朋友

     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够创造奇迹?是爱。

     因为对工作的珍爱,卢玉宝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因为对家人的疼爱,他才能把关爱延伸到同事、朋友,用爱别人的习惯对待百姓。

     卢玉宝出生的察右前旗原弓沟乡庞家梁村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偏僻小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对于贫困的家乡,卢玉宝仍然爱得深沉。一首自创的小诗《山村》饱含深情——

     生我养我的山村啊,

     我的心永远跳动在您的胸中。

     我是为您牵肠挂肚的游子,

     苦苦地期待着有那么一日,

     您走出贫穷与落后,

     却不失您自然的风情。

     因为这份热爱,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这份热爱,他在工作中投入了所有心力。

     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卢玉宝都与同事们处成了兄弟姐妹。

     对新世纪中学的老朋友们,卢玉宝请不起大家吃大餐,就请他们带着家人一起到兴和的苏木山游玩。对兴和县委组织部的同事,他看别人印材料忙得转不开,就帮大家干分拣和装订的活。有人调侃他“这么大领导还跟底下人抢活干”,他却说,谁干不是干,早点儿干完,好叫兄弟姐妹们回家吃口热乎饭。

     因为这些真诚的友谊,再苦再累的工作,卢玉宝都觉得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充满了温暖。

     硬汉也有柔情。虽没能给家人富足的生活,但他一直对家人呵护有加。

     对瘦弱的妻子吴秀芬,家里家外的事他几乎全包了。工作之余,他抢着做饭、洗衣服、送孩子上学;就连家里需要添置一块菜板、一双碗筷,他都舍不让妻子操心。

     对年迈的父母,里里外外的事情也都是他在张罗。搬进新家,改水改电、铺地砖、买家具,他都一一过问。平时,家里修个东西、交水电费、买米买油,都是他在忙活。老父亲抹着眼泪说:“他走后,我们都不知道水电费去哪儿交。”

     心疼卢玉宝的家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他对亲人的“六亲不认”,家里人慢慢都想通了。老母亲告诉大家:“玉宝不容易,咱不能给他出难题。”

     这样的家庭,让卢玉宝做得再多还是充满愧疚。他宽慰妻子:“组织把担子交给我,我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了你们,我也得把工作干好。等我退休了,一定好好在家陪你们。”

     树高千尺不忘根,做官为人不忘本。回望卢玉宝的一生,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爱,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塑造了他,成就了他,也成为学习卢玉宝同志的精神的核心内涵。

    相关关键词: 校长述责述廉述德报告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