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论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

    时间:2020-03-02 07:45:1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论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
      
      张国平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宜宾644000)
      
      摘要:在中国,教师现已成为声望最高的职业,高校教师职位也被求职者竞相争夺。但高校教师对自我职业声望的评价却低于整体评价。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功能被社会所认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其职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任职者的素质逐步提高。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声望得以提升是大势所趋。二、多数民众对高校教师职业没有直接认识和体验,容易受到个人经历与媒体报道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对高校教师的刻板印象,高估其职业环境。三、高校教师的职业声望地位和财富、权力地位实质上并不一致,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与其发挥的职业功能并不匹配,也没有达到其期望。
      
      关键词:职业声望;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刻板印象;衙门化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723X( 2012) 10 - 0070 - 03
      
      基金项目:宜宾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6Q09)
      
      作者简介:张国平(1979-),男,山西晋中人,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其中职业声望方面的调查显示,教师以55.10%的支持率位居职业声望排行榜首位,它也是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但教师对自身职业声望的认同却低于社会认同,而且学历越高认同度越低——大学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度是最低的。李强通过调查发现,多数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这反映出人们声望认同的向上攀附倾向。可是,为什么“局外人”予以高评的高校教师却对自身的职业评价较低呢?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的社会评价提高可归因于两方面
      
      1.高校教师自身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因为高校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积极鼓励或硬性要求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外,有相当多的高校在聘用教师时要求求职者具有博士学位。另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高学历的毕业生数量激增,高校教师职位逐渐成了必须通过惨烈竞争才能获得的“香饽饽”。因此,高校已成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截至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从2000年的31.3%提高到57.1%;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师达到52.6万人,是1978年的64倍。
      
      2.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职业环境的改善和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功能的凸显。
      
      (1)教师一直享有身份优越的“精神贵族”、“文化精英”、“道德楷模”、“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而高校教师则向来被视为社会良心和正义的代表,“他们可以借助专业领域的权威,将文化生产场共同遵守的信念建构为全社会的信念”,加之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这些都强化着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
      
      (2)高校教师的职业环境令人羡慕。他们工作的自然环境较为宜人;教学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工作便利性与舒适度不断提高;教师有两个假期,可以自由支配;收入与福利待遇也稳中有升;教师职业相对稳定,竞争相对较小。这些特点迎合了国民求稳、求静、不喜变化的民族心理特征,这也会有利于教师职业声望的提高。
      
      (3)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功能凸显。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探索者和社会文明的引领者,高校教师一方面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又承载着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此外,由于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的以身份为中心的凝固的社会结构形式,向以契约为纽带的开放社会转变,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又在以契约替代身份,以“社区人”替代“单位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其职业功能得以彰显。
      
      二、高校教师自身职业认同较低可归因于其声望地位与其他
      
      层面的社会地位不一致
      
      许欣欣在比较几项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职业声望评价结果时发现,转型时期人们在评价职业声望时,更加看重职业所拥有的权力特征以及市场体制下职业的稳定性,且人们对职业价值进行判断时,经济收入与市场适应力的作用有了明显增加。既然公众在评价大学教师职业声望时已经权衡了其收入、权力与稳定性,那么为何依然出现高校教师自我认同较低的现象呢?这部分与公众对高校教师的刻板印象有关。(论文范文 www.fwsir.com)公众通常认为大学是好单位——大学教师职业稳定,收入都高,工作环境舒适,压力也都远比中小学教师小,有很大的自主权。民众为何有如此观念?
      
      (1)公众大多不了解高校教师的整体收入情况,他们之所以存有大学教师收入高的刻板印象,除去个人的亲身经验、家庭和学校的社会习得等之外,最重要的途径当属大众传媒。频频见诸报端的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和高收费“乱象”使民众认为大学教师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此外,由于媒体的片面报道使得“收入不菲”的“媒介常客”或“电视知识分子”成为了高校教师的“典型形象”。美国学者蒂姆·奥沙利文认为,刻板印象助长了某种“直觉信念”,并对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论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