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弃考”引发的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应对举措

    时间:2020-02-25 07:51:4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弃考”引发的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应对举措
    口李雄鹰
    摘要:“弃考”是高等教育界的新生现象。它的出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弃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源减少。高职院校应直面冲击,通过制定“回笼教育”方案、提升质量应对“弃考”引发的冲击。
    关键词:“弃考”;高职院校;举措
    作者简介:李雄鹰(1976-),男,甘肃宁县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4-0024-03
    就在我国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讨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愿景、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动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和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等问题之际.2009、2010年连续“井喷”式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弃考”现象的出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冲击与思考,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困境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冲击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弃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事实
    2009年是中国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高考考场上.也是“井喷式”“弃考”现象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原本“弃考”是常见的高考现象,每年在高考进行的不同时段都有零星学生由于身体、心理、学习成绩等原因放弃高考。但2009年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人数如此剧增,着实令人震惊。而根据相关数据预计.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百万。
    如果说2009年之前零星考生“弃考”纯属高考竞争中的正常现象,不足为怪。那么,2009年有近百万考生弃考.而且2010年延续了这样的趋势,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时间,“弃考”现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针对“弃考”,人们纷纷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探索、批判与思考:比如批判大学公信力下降.人们不再认为上大学是“跃龙门”的唯一选择:指责大学质量下滑,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要,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就业问题成为大学发展的瓶颈:认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大学学费渐长,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费支付能力下降,上不起大学等。
    面对社会指责,大学无法回避问题的存在,“弃考”行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一些研究认为“弃考”是好事,是帮助大学发现自身问题的又一个机遇.有助于大学实现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弃考”原因探析
    “弃考”现象虽然来势迅猛,但是造成“弃考”的原因却可以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中梳理出来。
    (一)适龄升学人口基数减少导致“弃考”
    针对“弃考”有关人士认为,适龄升学人口总量减少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看(见表1).由2008年的849万人降到2009年的834万人,再降到2010年的803万人,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显然在下降,这直接导致了参加高考人数总量的下降。
    然而,2009年的84万以及2010年近百万弃考生是应该参加高考却放弃了参加高考。适龄升学人口基数减少和“弃考”都会导致高考总人数下降,但适龄升学人口基数减少却不是造成“弃考”的原因。所以.升学人口基数减少可以解释高考总人数下降,但不能解释“弃考”。
    (二)放弃高考境外求学
    在相关调查中.39.0%的受调查者表示出国是因为开阔视野,国外环境更易成才。在“弃考”学生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这表明已有部分学生不满于国内的教育环境,宁可选择境外求学。反观我国学生出国留学情况,各种留学服务广告宣传声势浩大.各种国际课程班如A-level(英国课程)、AP(美国课程)、SAM(南澳大利亚州课程)、IB(国际文凭课程)等招生火爆。据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多家留学中介统计,高中毕业生赴海外上大学的数量正在以接近20%的速度递增。闱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弃考”而选择境外求学,造成了国内大学新的生源危机。过去是国内大学之间争抢优秀生源,现在国外大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使生源竞争进一步升温。尤其是对处于招生底层的高职院校,必将导致生源锐减甚至“无生可招”的危机局面。
    (三)教育投入与产出失衡——上大学“不划算”
    媒体评论“弃考”时提醒应防止新的“知识无用论”抬头。然而深入分析,“弃考”并非由知识无用观念所致,而是上大学“不划算”。弃考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过去.上大学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有很多农村学生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理想。但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这条路越走越艰难,一方面,大学收费大幅度上涨,由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2009年的5000元左右,但在此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支付一个大学生的相关费用需要一个农民10年的纯收入,子女教育开支占到农村家庭收入的32.6%。另一方面,毕业后找不到适合工作使农村生源毕业生陷入新的贫困,“读书脱贫”变成“读书致贫”。城乡贫困人群中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孩子读书”。由此,很多农村家庭对“读书脱贫”的信心日渐减弱.但他们并非不想上大学,而是“上不起”、“不划算”,从而“弃考”。
    (四)宏观与微观层面教育公平问题导致弃考
    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但教育公平依然困扰着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城乡教育在教育投资、师资水平、教育设备、学生素质、教育机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城市占77%,而占人口总数60%以上的农村仅获得了23%的投资。从招生比例看,重点大学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为82.3%和17.7%。如此状况,在高考竞争面前,农村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微观层面,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大行其道”.教学以提高升学率为追求,教师只重视成绩靠前有望升学的少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忽视状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弃考”引发的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应对举措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