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向省委巡视组汇报

    时间:2020-08-04 08:06:3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

     中共团风县委 团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12日)

     尊敬的金组长及巡视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巡视组亲临团风巡视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与鞭策,是对我们的真正关爱与帮助!在此,团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38万人民,向巡视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们县三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团风于1996年建县,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享受西部开发政策范围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106、318两条国道及武英、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是毗邻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最近的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89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2007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工业强县、特色强(乡)镇、富民强村”的总体要求,以“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型农村试验区、全民创业样板区、整洁有序宜居区、统筹发展先行区、党建工程创新区)为战略重点,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县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以来,全县GDP年均增长17.6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6%,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87%和12.04%。进入了建县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最好的时期,黄湖移民安置、县域经济发展、“双强工程”建设、县委中心组等100多项工作荣获国家、省、市表彰,形成了一大批工作特色和亮点。团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被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赞誉为“团风现象”。今年元至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8亿元,同比增长36.6%;完成财政收入29060万元,同比增长20.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899万元,同比增长38.7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4亿元,同比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0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94元,同比增长13.1%。三年多来,县委及县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讲政治、讲原则、讲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市委的决议决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了高度一致。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黄湖移民安置、“双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都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推进,统筹抓好落实,始终保证了团风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一)始终坚持立足县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团风是山区县、老区县、新建县,工业基础差、发展起步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定位和清晰的发展思路来引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逐步确立了切合团风现阶段实际的发展思路。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实施项目建设、创优发展环境、党的建设‘三大工程’,推进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强(乡)镇、富民经济强村的“三强”发展战略”;2007年提出了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推进全民创业;2008年提出了以“项目推进年”为主题,着力盘强“四大产业”(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蛋鸡养殖),做响“三大品牌”(楚天建筑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林家大湾牌鸡蛋);2009年提出了以“项目提升年”为主题,以打造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 “三大园区”(省级团风经济开发区、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总路咀“两型社会”试验区)、“四大支柱产业”(以鸿路钢构为龙头的百亿钢构产业、以山河建设集团为龙头的百亿建筑建材产业、以回龙山纺织业为龙头的十亿纺织服装业、以兴隆米业为龙头的十亿农副产品加工业);2010年年初,我们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导向和总体部署,提出了以“项目效益年”为主题,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六区建设的目标思路。即:以对接大武汉为主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以“双强工程”为目标,建设新型农村的试验区;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充分利用我县被评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的品牌优势,把团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全民创业的样板区;以争创省级卫生城为载体,建设整洁有序的宜居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建设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以强化发展保障为根本,建设党建工程的创新区。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些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团风的实际,成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二)始终坚持结构调整,不断培育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一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围绕“四种”(优质稻、花生、土豆、油茶)、“四养”(蛋鸡、牲猪、肉奶牛、水产),狠抓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全县已发展优质稻板块30万亩,其中订单面积26万亩,核心示范区5个、面积5万亩;花生板块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5万亩,地膜花生2.4万亩;水产板块5.2万亩,核心示范区5个、面积5万亩;蛋鸡板块已建成万只蛋鸡养殖小区185个,标准化小区48个,蛋鸡存笼突破650万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兴隆粮油、永信食品、新华杨)。团风荸荠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隆粮油的“东坡大米”、永信食品的“野绿香”花生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的富民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优质稻高效种植与加工基地和蛋鸡繁育基地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纺织服装业加快提档升级,实现了从传统的织布,向中高档服装面料、无纺布系列、日用纺织品的转变,华立染织的“楚天华立”系列革基布、宜和服饰的“宜和”牛仔系列服饰等产品正在积极争创省级名牌。二是大力发展以钢结构、新型建材为支柱的替代产业。目前与钢结构相关联的项目已达到32个,合同投资总额5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彩钢板、异型钢结构、网架为主,金属防腐材料、磨具材料、气体供应、特种钢、金属制品及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今年元至9月,钢结构产业实现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52.67%。我县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连续三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筑建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建筑建材企业已发展到243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山河建设集团,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三年时间实现翻番,向县内上交税收4000多万元,已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为方向的新兴产业。按照构建“一城、三轴、四个旅游区”(县城旅游核心区,名人故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三轴,以秀美的水体资源为特色的举水水乡旅游区、以名人寻踪为亮点的名人故里旅游区、以革命事迹为宣传的红色旅游区、以大崎山自然风光为吸引的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思路,加快了省级大崎山森林公园、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回龙山林家大湾旅游名村以及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等景点建设,林家大湾村入选“百名旅游名村”,大崎山风景区升国家2A级景区2007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坚持适度规模发展房地产业,全县竣工和在建商品房小区达到16个,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促进了城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大型零售商从无到有,黄商团风购物中心、金海洲大酒店、商业步行街、中百仓储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发展势头良好。

     (三)始终坚持科学引导,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开发区工业园、十里湖工业园、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充分发挥城投融资平台作用,先后投入2.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目前已有72家企业入园发展,涵盖钢结构、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五大行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规划面积近3000亩的十里湖工业园已完成场地吹填工程,城东7000亩的钢结构工业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目前,已有42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三大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3.26 亿元,开发区工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已建成5.38平方公里。二是引导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围绕钢结构、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要素向三大产业集聚,鼓励发展上下游企业,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快协作、联合配套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建筑业呈现出裂变发展之势,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传统施工向现代化生产,由地方知名品牌向行业强势品牌”的“三个转变”。山河建设集团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第2名。湖北省建筑协会授予我县“楚天建筑之乡”,授予淋山河镇为“楚天鲁班镇”。充分发挥武钢的原材料供应优势,加快省级钢结构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引进与钢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鸿路、潮流、精诚、中南、博来、辉创等一批钢结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在已投产的钢结构及相关企业中,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由上年的4家上升到9家,过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其中过5亿元1家,今年鸿路钢构产值有望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兴隆粮油与丰收粮仓实现联合发展,组建了东坡粮油集团,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引导企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激励政策,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支持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今年,山河建设集团与黄冈职院合作成立了山河(鲁班)学院。全县97家规模企业,有35家同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合作项目59项,开发新产品14个,攻克技术难题18项,有11家企业的主导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四)始终坚持开放开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和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立足长三角、拓展珠三角、融入大武汉”的工作思路,承接大转移,推进大发展。一是围绕引进外资,开展科学招商。按照“四高两低”(高投入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低耗能、低污染)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先后引进了1.4亿元的瑞工太阳能、1.5亿元的辉创钢构、1.9亿元的永康油脂、4亿元的弘毅钢构、8亿元的鸿路钢构、12亿元的鸿翔钢构基地等一批成长型、规模型、集约型、税源型的大项目、好项目。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引进项目650个,其中亿元项目37个,引资规模147.2亿元,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来一批配套企业,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的重大突破。二是围绕扩大投资,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抢抓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机遇,2007年以来,全县共向上争取到位项目823个,其中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全口径到位项目资金24.4亿元。重点争取实施了投资1.1亿元的连江支堤整险加固工程、投资5500万元的大广高速连接线、投资5340万元的总路咀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投资3460万元的水库移民后扶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县医院住院大楼、投资1000万元的阳路220千伏高压线改造项目等,重点谋划了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上进山抽水蓄能电站、团风至黄冈轻轨站快速通道、长江沿线生态林治理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后劲足,决定团风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三是围绕启动民资,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领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2007年以来,全县有300多名团风籍人士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新上项目165个,新办民营企业760家,个体工商户11475户,新发展农村各类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2200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现场会在团风召开,我县荣获“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

     (五)始终坚持着眼长远,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城镇与农村互动。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区控制性详规、团风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规等,全面启动了乡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全县有2个乡镇完成了规划修编,131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了45.64%。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做好黄湖移民安置工作,所有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和许多村全员上阵,克服各种困难,,安置移民87户、3692人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移民安置任务目前新区群众的就业、就学和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黄湖新区先后为全省、全国移民安置工作现场会成功地提供了参观现场,为全国其他移民试点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荣获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征迁工作先进单位。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共推进120个扶贫重点村、老区村建设,规划整村推进项目804个,完成了846个,投入资金1.65亿元实施安全饮水项目215个,投入资金4142.66万元,解决了12.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力推进路网、电网、水网、燃气网、通信网建设,2007年以来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达到28675万元,公路总里程提高到1595公里,农村公路硬化率提高到79.8 %,78.2%的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农村配电网改造、城区电网改造、乡镇变电站改造全面完成,投入资金4800多万元,电网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天燃气管网建设全面展开,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实现了村村通;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2007年以来建设农村超市网点256,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98。二是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城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95.6%,名列全省13个试点县第一,在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团风作了经验交流;进一步规范新农合管理,参合率达98.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残疾儿童救助,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围绕财源建设,着力提升保障能力,财政金融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今年金融部门支持团风发展信贷投放增幅保持全市第一。人口计生、资源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12;土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耕地保有量一直稳定在30.5万亩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保增长、保红线”现场会在团风召开。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三年多来共组织培训27632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334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218人。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荣获省委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被授予湖北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县、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县。深入开展“平安团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每月10日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解民忧、谋发展”下访活动,已开展了27次连续四年实现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双为零”的目标在今年召开的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科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7年以来申报科技专项125项、高新技术产品25家,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4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2项,永信食品、兴隆米业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示范企业”,“科技下乡”累计人数达1500余人次,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县建成“农家书屋”150家、村级卫生室60个,“湖北大鼓”、“马家潭龙舟”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全生产和物价、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得到加强,《团风县志》编撰进入终审阶段。三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建立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评审机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扶持机制、企业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的保护机制。重点污染源治理及新上项目环评工作全面展开,兴建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2007年以来共整治关闭污染企业12家,完成项目环评125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2.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内。深入开展“省级卫生城”创建活动,集中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和落实“门前四包”,投入1亿多元,组织实施了50多项市政工程,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市容和品位。

     (六)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发展保障。狠抓县委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带头在全县形成勤于学习、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团结共事、勤政廉政的“五个常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统筹抓好两个批次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委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征求意见抓整改,对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逐一抓好落实;对13件重点整改事项,向全社会公开作出了限期整改到位的承诺,并向全委会报告了整改落实情况,以取信于民。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全面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企业、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一线、项目建设一线锻炼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深入开展以“三治三促”(治散促效、治懒促勤、治奢促廉)、“五个常态”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勤于学习、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团结共事、勤政廉政的常态。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十佳三差”评选和述职活动,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的领导,人大工作、政协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大力支持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认真落实宗教、民族、侨务政策,加强了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气象、机要、保密、公积金办、机关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不断加强;大力支持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党校和老干部工作,大力支持金融、石油、烟草、电力、通信、盐务等部门的建设和发展,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团风发展。

     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2007年以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工作部署,立足基层,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乡镇纪委“七有”工程建设写进了省委文件,在全省推广,并在全国有影响,成果图片入选国家展览馆“辉煌6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一)突出“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县委全面履行“党要管党”的职责,带头落实“一岗双责”,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力度。一是严格责任。县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做到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督办、一起考核。要求各地各级不仅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发展稳定负总责,而且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及时完善充实责任状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年签订责任状1820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反腐倡廉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强化了责任制的落实。二是严格考核。分年度制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与年度总体工作督促检查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与民主测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相结合。把落实责任制的考核结果运用到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中来,加大了责任制落实的力度。三是严格追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实行问责的有关规定和中纪委强调的追究重点,运用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等手段,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领导干部,以及班子成员中有违纪违规行为并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领导干部,严格实行责任追究。2007年以来,共查处失职渎职案件56件。同时,按照“一票否决”的要求,对违规违纪问题在评先评优、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申报中进行否决,强化了责任制的约束力。

     (二)加强权力监督,着力打造阳光政务。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基层站所“双述”活动,把行政行为置于阳光之下,加大了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努力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政府。一是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把党务政务公开与廉政文化“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结合起来,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结合起来,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以党务公开促政务、事务、村务公开”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目前全县289个村的村务公开实了常态化。2008年我县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以建立“审管分离、批管并重”和“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为目的,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目标,加快投资2600万元的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政务服务平台。以方便群众、服务社会为目的,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实现基层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的目标。全县10个乡镇建起了环境好、服务优、办事便捷的便民服务中心,全县289个村已有268个村建起了便民服务室。三是开展述职述廉活动。每年组织两次执纪执法单位的基层局所面向服务对象开展述职述廉,年终由县委常委对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进行述职述廉,每年开展162次,进一步强化了权力运行的自律性。现在“双述”活动成为各单位的“规定动作”,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廉洁自律的试金石。

     (三)狠抓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先后开展了“作风建设年”、“能力年”、“改革创新年”活动,在全县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宣传教育,领导带头做到廉洁自律。结合县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我们先后邀请省纪委、省委党校等领导、专家来团风就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作专题辅导报告,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2007年以来,县委中心组共组织反腐倡廉方面的专题辅导报告会12次,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专题学习412次。县委常委带头在大会上作出廉政承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并以身作则地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自觉地接受党风党纪教育,自觉地践行《廉政准则》,在全县党员干部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把廉政意识渗透社会的各个层面。2008年10月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团风召开。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促进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开展“三公一金”专项治理,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出台了《团风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配备使用管理规定》、《关于禁止公款旅游及出县参观学习考察实行报告制度》、《团风县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七项制度。持续开展“十佳三差”评选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履责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三是突出案件查处,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县委十分重视案件查办工作,尤其是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点部门发生的重大案件,县委态度坚决,决不手软。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案件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整合办案资源,加大办案力度,实现案件线索的重大突破。坚持以案说法,以案促廉,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挽救和震慑作用。2007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49件,其中“两规”案件6件,移送司法机关1件,查处违纪违规党员干部134人,监察对象53人,给予党纪处分135人,政纪处分42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22人。

     三、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2007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求,以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为基础,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为契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质量明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明显提高。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位;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2008年全市第一,2009年全市第二,均高出全市总体评价10分左右。2007年以来,全县共调整科级干部731人次,其中提拔254人,重用105人,改非50人,平调174人,免职11人,重新任职88人,公开选拔49人。全县选人用人环境风清气正,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

     (一)规范干部公权运作,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县委始终将干部选拔任用作为县委的一项重要公权之一,不断增强干部公权运作民主意识,不断规范干部公权运作程序,推进干部工作民主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增强民主意识。坚持从县委领导做起,主要领导带头作好民主的表率,坚持实行干部工作民主集中制,做到干部动议向常委会报告,重要事项向上级请示,干部任免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二是拓宽民主层面。在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同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群众对干部工作乐于参与、善于参与、敢于参与。三是改进民主方法。积极推行“三竞争、四差额、五公开”的干部选任方式,探索主职干部公推公选、副职干部公开选拔、专业岗位公开聘,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做到征求意见、空岗预告、考察预告、民意调查、任前公示“五公开”。四是坚持民主决策。实行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提名、全委会推荐提名、全委扩大会推荐提名、单位集体民主推荐提名、组织部提名和干部个人自荐提名六种方式提名,严把提名关;坚持在一定范围内沟通协商和征求意见,发挥部长办公会和干部沟通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作用,对干部任用方案进行充分酝酿,严把酝酿关;尊重考察结果,征求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坚持讨论干部会议班子成员充分发言县委书记最后发言,坚持常委会或全委会对重要干部任用票决制,杜绝临时动议和少数人决定干部,严把决定关。

     (二)立足“赛场选马”,明确一线选任导向。县委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真正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科学用人导向。一是注重向基层选拔。我们先后建立“项目督办机制,实行赛场选马”的干部识别选任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山区干部“三倾斜优先”的意见》,明确了在干部选任上对山区乡镇干部倾斜,明确了县委向基层选拔干部的正确导向,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省市党报都刊登了我的经验。二是注重向一线选拔。县委确定了“五到六重用”的干部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全县党政机关干部到党建示范村、到企业、到项目一线、到重要岗位、到发达地区的“五到”的培养锻炼方式。2007年选派10名县直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副书记,2008年选派6人到武汉市洪山区、青山区挂职,选派7名选调生到园区企业挂职,2009年有16名县直领导干部到乡镇挂职乡镇副职2010年我们又将几年来新录用的36名年轻干部全部安排到党建示范村挂职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对提拔干部全部安排到信访局等重要部门挂职。三是注重向“急、难、险、重”项目选拔。县委明确了对在全县“六区”建设中作出重大决策、推动重大工作、开展重大活动、应对重大事件、探索重大创新、创造重大经验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选拔任用。先后抽调1000多名干部全程服务黄湖移民安置工作,有213人在今年“七一”受到了县委表彰,15人得到了提拔重用。通过干部选拔任用,体现出县委选人用人导向。

     (三)创新选任方式,加快干部培养选拔。县委非常重视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不断拓宽干部选任渠道,为干部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一是不断优化干部成长环境。通过定期培训、上派下挂、实地调研等方式,积极为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成长创造条件,给予经费上保障、提供工作上便利、给予生活上关怀,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考验,经历磨练,保证每人至少2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二是全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县委将竞争性选拔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重点,激发干部竞争意识。2007年拿出3个县直单位正职进行公推公选,并拿出16名乡镇党政副职进行公开选拔,效果非常明显。2008年、2009年县委又连续拿出了1名正科级领导职位和25名副科级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2010年,再次拿出4个县直单位正职公推公选和20名县直和乡镇班子副职公开选拔,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对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选任质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已有44名中青年干部先后走上领导岗位,其中4人当上了“一把手”,32人充实到乡镇任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到县直机关任职,2人进入省直机关工作,6人进入市直部门工作。

     (四)强化干部监督,提高选人用人整体水平。2007年我县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后,我们以建立和健全干部选任制度为重点,不断规范干部选任行为,强化干部监督。一是出台了四个文件、三个办法和两个实施意见。即《县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办法》和《关于全委会推荐重要党政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等“1+3”文件;2009年制定了三个办法。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具体办法》、《县委组织部与执纪执法部门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监督工作内部运行办法》2010年我们结合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了干部监督的针对性,确保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2007年以来共对7名不符合任职年限和5名没有大专学历的提名对象直接否决,对选任过程中个别违反程序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二是配强力量,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县委组织部长担任干部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全县干部监督工作负总责。形成县乡干部监督工作网络,聘请干部监督监督员,实行定向反馈和汇报制度,直接对县委负责。三是明确责权,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干部四项监督制度学习,不断提高全县干部学习《干部选任条例》、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自觉性。健全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干部监督“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一事双议”、“一会双记”制度干部科和干部监督科同时参加部长办公会,并列席有关干部任免的县委常委会,会上同时记录,相互审核。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干部选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2007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照全县人民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运行质效不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优化经济结构还需不断努力。二是农业农村基础总体薄弱,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三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还不够。四是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事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点解决。这次省委巡视组来我县巡视,是对我们的极大支持和帮助。县委和县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将认真接受巡视组的监督,按照巡视组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团风的各项事业向前推进,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 28 -

    相关关键词: 省委巡视组进驻地一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