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视角 正文

    基于“国赛”视角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培养的提升研究*

    时间:2023-01-18 17:20:0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徐怡然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国赛”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纵观国内研究成果,多是从单一维度去探讨高职人才培养,如陈章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建构:“3+N+4”模式与实践》(2020)一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3+N+4”技能大赛体系,拟解决“赛与教二元割裂”“产与赛二域分离”等现象[1];
    腾晓焕在《技能大赛赋能高职工科类事件教学研究》(2021)一文中提出从技能大赛赋能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改革等[3]。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术关注。然而,立足于“国赛”的视野,探究高职院校宝玉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宝玉石专业学生“差异化选择,优质化提升”的宝玉石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仍是高职院校亟待开拓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

    近年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点已经转变为人才培育和市场需求。而“国赛”不仅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应着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对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全面检验学校“岗课赛证”是否融通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指出:竞赛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大赛的宗旨就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

    基于“国赛”视角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如何落实“岗课赛证”融通,推进“产教融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本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体系”“校企融合的教学体系”“行动导向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做了一定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些许成绩。

    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专业主动适应“岗课赛证” 融通综合育人方针,认真解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珠宝玉石鉴定赛项(大赛)标准,将“大赛”标准、职业技能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构课程体系,精准育人,加快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基于“国赛”开展市场专业调研,我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以“国赛”内涵为指导,先后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交流大赛经验,交流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走访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和典型工作生产案例,以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精准把脉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现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修订、专业建设及就业前景等提供依据。

    (2)基于“国赛”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是理念上的改变,从过去的以理论为主,转变为理实一体,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改革,将“国赛”标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推行“学分互认、弹性学年”、1+X证书等新模式。其次是目标,在“国赛”引领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学生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掌握足够专业知识的新时代珠宝行业接班人。

    (3)基于“国赛”的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场能力至关重要,而职场所需的知识、技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4],因而对照“国赛”标准,适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新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是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改革的核心。以《宝玉石鉴定》课程内容重构为例,该课程围绕学生具有宝玉石行业鉴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针对宝石鉴定、珠宝鉴定、仪器操作等职业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养成,打破以往基于知识的课程体系,分析宝玉石鉴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选取,对课程内容重新排序,重构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将“国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突出实际理论需求、实践操作需要和企业能力要求,推进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岗,以赛促证,实行模块化教学,实现“国赛”标准的普及化。

    本专业创办于2017年,2019年首届学生代表湖南参加“国赛”,便开始研究如何以“国赛”为引导,探索提升人才培养改革,把“岗课赛证”融入湖南省的珠宝人才培养体系中去,修订了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课程标准[5],深化“校企融通,前店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是本专业对于在“国赛”视野下改革实践和提升的一点探索:

    (一)基于“国赛”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本专业虽然创办年限不长,但连续两届代表湖南省参加“国赛”并在“国赛”中获奖,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改革的探索,基于“国赛”,结合本行业标准,从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表1)。

    表1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一览表

    (二)基于“国赛”,重构课程体系

    立足于湖南省珠宝玉石首饰产业需求,探索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竞赛内容与专业核心技能高度融合,围绕“专业课程+“国赛”“证书”、校内课程+企业课程、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的课程改革,强调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螺旋递进”培养。专业课程对接国家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标准,融入“国赛”、珠宝玉石鉴定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内容,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重构了专业共享,专业特色(核心),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如图1),三者协同发展;
    形成了校企共育“项目引领,分层构筑”的实践教学体系;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结合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6]。将数字媒体手段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开发线上线下并举在线学习课程、数字化学习内容和数字化教材与实体学习内容和纸质教材结合,创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学习多元化,提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人才培养质量[7]。

    图1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图

    (三)深化“校企融通,前店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赛”成功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产生紧密联系,引导和深化了高职院校的校行校企合作[8]。本专业与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共建生产实训基地;
    对接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各环节,整合优化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按企业现场生产设施标准,基于“前店后厂”理念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环境;
    引进企业专家、大师在学校建“玉雕工艺美术工作室”等工作室,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作用;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引入”企业入驻、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共同打造“天使之翼珠宝阁”等创新创业实践园;
    借助“国赛”平台,推广珠宝玉石优秀文化,与兄弟院校、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把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带入学校。深化“校企融通,前店后厂”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我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国赛”,开展“岗课赛证” 融通改革实践,从 “人才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合作”等维度,开展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参加“国赛”,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了赛课融通实践。

    (2)参加“国赛”,提升了专业老师教学能力,打造了“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3)参加“国赛”,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了课程体系、标准,更好地贴近新时代珠宝行业的需求。

    (4)自2017年开办专业,2019年、2021年代表湖南参加“国赛”,取得三等奖。

    猜你喜欢 国赛融通珠宝 丢珠宝的人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2022年4期)2022-05-26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7期)2022-04-25什么是绥芬河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数据融通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当代贵州(2018年21期)2018-08-29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魅力中国(2017年43期)2017-10-21“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8期)2017-08-22“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青年时代(2017年14期)2017-06-02从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反思教学方法改进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3期)2017-03-16珠宝被劫案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7期)2016-08-23珠宝鉴定师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10期)2016-01-20 相关关键词: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 第一视角符号 多元化,音乐课堂新视角 音乐教学新视角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视角下的农村幼教师资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 视角 鉴定 提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