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机评测
  • 专项体验
  • 对比评测
  • 拆机
  • 手机
  • 5G
  • 软件
  • 发布会
  • 小道消息
  • 专题
  • 导购
  • 行情
  • 手机报价
  • 产品大全
  • 品牌大全
  • 中国外交中的多元思想:实践与源泉

    时间:2020-02-25 07:50:5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中国外交中的多元思想:实践与源泉
    简军波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200433)
    摘要:中国多元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主权平等和坚持非干涉原则、实施审慎的多边主义、主张多极化和国际民主,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等。多元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基础,其来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传统文化(历史因素)、追求现代化的国家身份(行为体因素)、东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和冷战遗留(体系因素),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作为特殊国家的认知(观念因素)。然而,建立在多元思想基础上的中国外交实践将遇到美国霸权与欧盟规范化等西方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外交;多元思想;实践;源泉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723X(2010)06 - 0066 - 05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历史延续了将近5千年,其早期对外事务主要和周边蛮族及附近藩属国相关,长期以来由中国行政机构中的礼部或相似机构所掌管。当时中国对外关系主要建立在特殊的国际等级体系——朝贡体系——的基础上,在这一体系中,中国处主导地位,蛮族和藩属国政权处从属地位。然而,甲午战争败于日本之后,近代中国经历了长达百年的痛苦和屈辱外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开始新的外交历程,这一外交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初建立在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为重要补充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①
    本文将关注新中国(尤其是冷战后)的外交理念基础。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将冷战后中国外交所依赖的理念归结为多边主义、双边主义或其他一些意识形态标签(如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例外主义等)。②然而,虽然上述意识形态是中国外交所遵循或采用的重要原则,但,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解释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趋势,或精确描述与解释中国的外交功能与性质。从根本上看,本文认为多元思想( pluralism)而非多边主义或其他意识形态为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主要哲学基础。
    一、中国外交实践中的多元思想
    1.国际多元主义
    “多元主义”观念的产生和当前世界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佛教或伊斯兰教的产生密切相关。在东方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一直存在,尽管有时也相互排斥。公元前3世纪,印度国王阿索卡( Asoka)曾发布过世界上第一个宗教宽容令,奠定了当地佛教和婆罗门教和平相处的基础。在另一东方大国中国,几乎在所有朝代都不存在重大的宗教迫害,宗教多元主义基本上得到了贯彻。
    在西方,虽然宗教的多样性在古希腊或罗马一直存在,但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宽容和宗教多元主义变得不可接受。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晚期合法化之后,随着后来梵蒂冈权威的巩固,宗教多元主义在欧洲已经绝无可能。即使由路德和加尔文在16世纪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也不是为了传播宽容观念和宗教多元主义,而是为了扩展新教徒的势力与世俗权威。然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最终还是为宗教多元主义铺平了道路。从此,宗教多元主义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在宗教和世俗世界重获尊重。当宗教多元主义在现代社会得以巩固之后,宗教多样性获得允许甚至鼓励,没有任何一个宗教教义具备超越于别的宗教的优势,或具有解释真理或预测人类未来的优势。
    20世纪早期,多元主义开始成为政治学术语。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基( Harold J.Laski)用多元主义理论挑战传统政治理论,认为国家并非行使主权的唯一行为体,其他社会行为体如工会、政党、教会等也和国家一样重要,具备控制和管理整个国家事务的能力。①他的政治多元主义思想与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观点一致,托克维尔认为利益群体也有影响美国政府决策的能力。
    若考察宗教的和政治的多元主义观念,可以看出“宽容”与“平等”为多元主义的核心观点,因此国际多元主义的含义应体现为不同意识形态和国际行为体的平等性。基于此,则试图向他国扩散或渗透本国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做法是没有合法性的;与此同时,所有国家在主权上应一律平等,所有国际行为主体有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
    2.建立在多元主义基础上的中国外交实践
    在后冷战时代,从宏观上看,中国外交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如下一些目标而开展的,包括尊重主权独立和互不干涉内政、审慎的多边主义、国际民主化和多极化,等等。虽然这些目标看似互不相同,然而都符合“平等”与“宽容”的价值观念,即都体现为多元思想的理念。
    (1)平等外交作为中国外交基本目标或原则的主权独立和互不干涉原则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之上,即每个国家无论其人口、政治体系、领土或国力大小等一律平等。因此中国主张,虽然不同国家在许多特性上互为不同,但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应该得到尊重。
    中国也主张国际民主和多极体系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尤其是值得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②国际民主不仅意味着主权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平等地位,也意味着所有国家之间基于开放、真实和诚实而开展的和平对话。因此中国要求在重大国际组织和国际场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获得更多的投票权或发言权,以增加国际组织的民主力度与合法性。
    此外,中国也支持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趋势。显然,多极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平等观念的结果。多极化是单极体系或霸权秩序的替代品,虽然“极”的观念反映了现实世界秩序始终由一个、两个或多个大国(集团)所控制,但多极体系比单极或霸权秩序更接近于多元思想的平等含义,至少,多极化意味着几个大国之间的平等状态。
    多极化主张最能体现中国对国际平等的重视。在实践中,它体现为对霸权主义的强烈反感和坚决抵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并警告政府和共产党干部在处理与外国的关系时“永远不干涉他国内政,(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而应与他们平等相待”。后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反霸政策,宣称“我们的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之前的反霸政策略有修改。这是由于第三世界并非一个完全团结一致的世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中国外交中的多元思想:实践与源泉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