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语文素质教育

    时间:2020-07-30 08:11:4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语文素质教育

     建瓯龙村中心小学 林桂英

     [内容提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确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构建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生活教育新课程原则语文素质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被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我们广大的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一、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一生智慧的结晶,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它是陶行知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并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它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其理论体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套新型的、进步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的旧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制度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且它也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借鉴。

     目前,我国及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我国出台了《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已经在各实验区全面推开。我们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不难发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着相通的地方,这有利于我们构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主题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是有远见卓识的,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所谓“现代人”,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创造自己、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的开创型人才,他主张从现代社会生活出发,通过普遍的“生活即教育”去培养“现代人”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现代大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个“生活”,值得是社会实践,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与生同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他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追求。陶行知的这种教育理念,无疑会给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启示、借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全教会上指出的教育改革的两个基本点,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我们要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加上了综合实践活动一块内容,正是为了突出这一点,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的这种目标导向以及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所推崇和实践的。陶行知先生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其实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一种以行动为基础、思想为指导、创造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强调教学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以创造作为“做”的最高境界,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是不无启示的。

     二、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原则

     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还需要构建一定的原则,使教育教学改革有章可循。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同样可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若干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种教学要素及相互联系和影响,把各要素加以整合,以发挥其最高的效能,这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教学做合一”就是体现了这个整体性,“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与做事分不开”,这些方面都是统一的,必须整合起来,陶行这个思想与新课程所倡导和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过程重要强调整体优化,在教学内容上由分化趋向综合,注重本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手脑合一”,拓展学生学习的失控,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2、民主性原则。这个原则在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严格的界限,要做到“互学互教”,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陶行知先生有着强烈的民主意识,他认为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也是相互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以人教人”、“以人化人”。从大教育观点来说,相教相学是人生的普遍现象。从某中意义上说,他的“即知即传”、“小先生制”、“以教

     人者教己”、“艺友制”等都是体现了这种民主性原则。传统的教师角色将在新一轮课改中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宰、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师生在教学中“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使大家各得其所”。

     3、实践性原则。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加强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指示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十分注重实践性原则的,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始终把“行”、“做”,把实践活动作为主线,强调以实践为中心,强调教学与实践、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求知。新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着一块内容,体现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性,我们不仅要在增设的这门课程中要注重实践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在各门功课的教学中都要注重实践性活动的开展,真正体现出生活与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4、创造性原则。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学科教育的最高价值趋向。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可以说创造是其生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及针对某些偏见提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科学论断,是我们开展创造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血管,追求新的教育价值目标取向,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真才实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改

     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导向,同时也明晰了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只有付诸实践,加以落实,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因此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活学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要努力实现以下几个变革:

     1、教学内容的变革。“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是为了生活向上而实施教育”,从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变化是生活之变化”,“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与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生活化,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趋向,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探究这样的材料是有意义的,于是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即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获得了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教学场所、时间上的变化,课堂教学由学校由社会、家庭延伸,游客内向课外延续,促使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沟通,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策略的变革。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实现一下几点变革。首先是要确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提出三项主张:“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先生许一面教一面学。”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其次是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运用民主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教学相长的传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第三是要努力追求差异性教学。这是针对传统的统一规格式的教育提出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教学。

     3、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学做合一”这个命题能指引我们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做”是一种实践,一种探究,是“在劳力上劳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一个过程。同时陶行知先生在杜威的“五步思维法”上再加上一步“行动”,成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这六步思维法,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以接受式学习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探究式学习,以“做”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语文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应当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至少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五个方面。语文素质是人们立身行事的资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无需依赖老师而能独立阅读、写作。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并明确地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善于学语文、用语文乃至于善于用语文为人处世。魏书生说过,语文是什么?我认为语文是工具,它是做人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发展智力的工具。语文素质教育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智力、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生自学能力是其语文素质的集中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在这里,我想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任务和基本途径,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 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学生自学能力应包括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志能自奋、真理能自探。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两个大的方面:

     ?l、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题、计算、阅读、写作、实验、制作、说明、总结、明辨是非或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的结合体,它包含有若干密切相关的有机部分,只有真正弄清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之后,才能明确我们语文教学的具体任务。

     阅读教学现代化的着眼点不应当是"电脑",而应当是具有现代思想的"人脑"。因此,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查查字典、读读书。查字典、读书是自学能力训练的重要任务,但还应包括下面的训练任务。

       l、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要教育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明确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要自觉学习语文,努力学好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地纠正自己头脑中陈旧的"以教为主,以讲为主"的教学观点,并通过种种有效的办法纠正学生头脑中的依赖思想和怕动脑子的坏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习,要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自学,都能学好切实有用的知识,必须自觉学会自学语文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要学好语文,仅凭三分钟的热情轻轻松松是难以见效的,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功。

      2、培养学生把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一定的知识,就无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速读与记忆的能力、分析与概括的能力、鉴赏与批评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自学能力训练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材。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发展的能力放在语文教学的突出位置上。主动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思维能力。即训练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与高昂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创造。要经常教育学生养成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克服思想懒散,安于现状或一爆十寒的现象。

     ?"信息反馈"能力。即指在学习过程中尽快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并不断扬长避短,纠正缺点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有自我分析的能力,要能经常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更合理的求知途径和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他人的长处,以贤为师,择善而从,见不善则弃,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断更新完善自我的能力。即要能在不断学习摸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并制订不断更新完善自我的计划,选择主攻方向,确定主攻目标,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l、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2、指导学生预习和自学阅读教材。

      3、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在阅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5.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学实践中可逐步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

     ?快读与慢读的能力;

     ?朗读与默读的能力;

     ?精读与泛读的能力;

     ?分析、概括、复述、改编、归类的能力;

     ?圈点、摘录、记诵的能力;

     ?⑦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赏、批评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4、教学评价的变革。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如今新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并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变化,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学习的过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文献资料](陶行知:《谈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7页)

    相关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论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