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超声 正文

    超声医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0-12-06 17:25:2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超声科医师工作计划

    一、班子建设

    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团结协作,坦诚相处,全心全意抓工作,齐心协力谋发展。

    二、继续加强和改进行业作风建设

    行业作风建设是净化环境,树立形象,提升社会知名度的重要环节,因此行风工作在xx年工作基础上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范措施,以加强监管为手段,切实加强和改进行业作风建设。

    二是本着抓行业必须抓行风的原则,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齐心协力重点抓好行业作风存在的问题。在服务态度上,要坚决克服冷、硬、顶现象,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千方百计为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病人提供24小时服务,做到耐心、细心、热心。

    抓团结促和谐,同志之间要讲团结,科与科之间抓好协调,使其真正达到了团结和谐氛围。

    抓职业道德建设,重点治理红包不良现象,加强监管力度,一经发现和举报严惩不贷,加重处罚,努力打造无红包单位。

    三、基层工作 1、继续做好农村牧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加强对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使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要求。

    2、依照卫生厅的相关要求,继续做好“三网监测”和妇幼卫生信息统报工作,加强妇幼卫生信息日常管理,做好更换新妇幼卫生年度报表的培训工作。加强国家和自治区级“三网监测”点喀旗、宁城县、克旗、红山区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完成死亡孕产妇现场死因复核和评审工作。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妇幼卫生信息数据真实可靠。

    3、加强对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根据妇幼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继续推广产后出血防治。妊娠合并疾病、缩宫素正确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新型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新生儿游泳、早期教育等新型技术。

    4、按照自治区“降消”项目方案要求,继续做好“降消”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结合妇幼卫生工作实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

    5、继续做好妇女儿童体格检查的对外联系工作,体检工作应与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可采取口头宣传和登门现场授课等方式向妇女儿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知晓率,使之更好的配合体检工作。在提高体检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体检质量,并将体检结果统计后向相关单位反馈。完成市卫生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全市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临床业务工作

    临床业务工作要在xx年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发展、提高,巩固已开展的各项业务,扩展业务范围,完善业务内函,提高业务质量。培养人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根据医疗、护理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保健所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保健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奖惩并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保健所的医疗护理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妇产科在原有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执行诊疗常规。逐步完善发展业务内涵,适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突出妇幼保健特色。规范完善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及产后医疗保健项目。1、开展婚前,孕前医学检查及咨询门诊;2、完善孕期保健项目,在完成原来规定孕期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检测血糖)和唐氏综合症的筛查。3、开展孕妇俱乐部,派人外出学习,定期举办讲座,讲解新婚知识,孕前保健,孕期保健知识。4、开展无痛分娩,创建无痛医院的品牌。5、开展产后康复及产后访视工作。6、创造条件,购买设备促进宫颈病专科的发展。7、争取年内自主完成阴式子宫切除术。8、成立不孕不育专科,开展男女不孕症的治疗。

    (二)儿科工作:xx年要将儿科作为发展重点,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使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同步发展。

    1、儿科临床工作要严格按照儿科临床规范和儿科护理常规的要求规范儿科临床医护管理,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儿科专家指导下,医护人员加强儿科理论学习,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及儿科临床诊治能力和护理水平,特别是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和护理水平;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常规,提高医疗文书写作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共2页,当前第1页12 2、儿童保健工作要充分体现妇幼保健工作特色,并将儿童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好儿童早期教育、听力筛查、二十项神精行为测定、新生儿游泳、儿童系统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2-3个新项目:①新生儿疾病筛查。②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儿童营养评价③儿童智力测查及发育商的测定。

    文章仅作为参考使用,请依据实情需要另行修改编辑(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

    超声科医师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本专业的医疗技术工作。

    2.实施各项检査和出具诊断报告。加强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3.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熟悉仪器性能,掌握操作技术,了解检查原理,排除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干扰因素,以获得客观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5.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负责资料保管、登记和统计工作。

    ❶心脏超声主要测量值(括号内为参考值,单位:mm。) 主动脉根部内径:22 (20-37)。

    室间隔厚度:8 (6-11)。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8 (35-55)。

    左室后壁厚度:8 (6-11)。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1 (20-37)。

    EF:0.64 (0.67±0.08)。

    左房内径:34 (19-39)。

    FS:
    35 %

    左房室内径正常。左室壁不厚,各节段运动未见异常。

    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见返流。二尖瓣口PWD:VE>VA。

    主动脉不增宽,主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主动脉瓣返流。

    右心不大,肺动脉不增宽,连续多普勒测及三尖瓣轻微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 30 mmHg。

    受患者胸部气体干扰,部分心脏切面显示欠佳。

    ①左房室稍大,左室壁不厚,/左房增大,左室内径正常,左室心尖部肥厚,厚约:13-14mm,室间隔基底段肥厚,厚约:12-13mm,余室壁不增厚,/各节段运动未见异常。

    ②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二维估测其瓣口面积为:4.0cm²。彩色多普勒测及二尖瓣中度返流,二尖瓣血流图为单峰。

    ③主动脉稍增宽,主动脉瓣钙化,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测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④右心不大,彩色多普勒测及房间隔卵圆窝处细束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约2mm)/房间隔于主动脉根处见回声缺损,/右房室增大,房间隔中段见回声缺损,彩色多普勒测及该处宽约3/6mm左向右分流,/肺动脉不增宽,肺动脉血流图未见明显异常。

    ⑤右心增大,右室游离壁厚4.8mm,肺动脉内径25mm,连续多普勒测及三尖瓣中度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52mmHg。

    ⑥左房室沟处见:5mm,心尖部见:4mm,右室前壁见:3mm无回声液性暗区。

    ⑦室缺封堵术后:室间隔膜周部见封堵器回声,彩色多普勒未测及残余分流。

    心包积液:左室后壁之后,收缩期见宽为9mm的液性暗区,舒张期见宽为6mm的液性暗区;
    右室前壁之前,收缩期见宽为14mm的液性暗区,舒张期见宽为10mm的液性暗区。

    (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①左心稍大/左室心尖部及室间隔基底段肥厚,左房增大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②二尖瓣中度返流。

    ③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返流。

    ④卵圆孔未闭/II孔型小房缺/II孔型房缺。

    ⑤右心增大伴三尖瓣中度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

    ⑥少量心包积液

    ⑦室缺封堵术后,未测及残余分流。

    ❷肝左叶*mm,右叶斜径mm,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内部回声纤细,光点分布均匀,血管网络显示清晰。肝静脉无异常表现。门静脉主干宽10mm。肝内胆管不扩张,门静脉主干宽10mm。肝内胆管不扩张。

    胆囊*mm,壁毛糙,内透声可,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mm,壁光滑,透声可,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小于5mm。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脾大小mm,脾内光点分布均匀,未见异常团块。

    两肾大小形态正常,两肾包膜完整,肾实质回声无殊。

    集合系统未见分离。两侧输尿管未扩张。

    膀胱少量尿液充盈,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前列腺大小**mm,轮廓规则,包膜毛糙,腺体回声增粗。腺体右叶见一mm稍高回声光斑,后方声影不明显。

    患者上腹部胀气明显,部分脏器显示欠佳。

    受患者体型及上腹部胀气影响,部分脏器显示欠佳。

    ①肝光点回声增粗、增强,超声图像呈云絮感,分布欠均匀,

    ②肝右叶见一30*30mm囊性暗区,壁薄,内透声好,后方回声稍增强。

    ③肝右叶见一5mm强回声光斑,后伴弱声影。

    ④胆囊内见一10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胆囊壁见一3mm稍高回声光斑,不随体位改变移动。

    ⑤右肾中极皮质区见一30*30mm囊性暗区,壁薄,内透声好,后方回声稍增强。/右肾中极皮质区见一3mm强回声光斑,后方声影不明显。/右肾中极见一5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⑥前列腺包膜毛糙,腺体回声增粗,腺体右叶见一5mm强回声光斑,后方声影不明显。

    肝未见占位灶 胆囊壁毛糙 胰未见异常 脾不肿大 两肾未见结石

    ①肝光点回声增粗、增强,超声图像呈云絮感(请结合临床考虑肝弥漫性病变) ②肝右叶囊肿。

    ③肝右叶钙化斑。

    ④胆结石/胆囊息肉。

    ⑤右肾囊肿/右肾皮质区钙化斑/右肾结石。

    ⑥前列腺钙化斑并炎性超声改变。

    ❸患者自述停经45天,自测HCG(+) 膀胱充盈欠佳,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前位,大小**mm,轮廓规则,包膜完整,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一大小约**mm孕囊,边缘饱满,内可见点样胚芽组织及原始心管搏动。宫颈厚mm,宫颈管结构清晰。

    左侧卵巢大小*mm,右侧卵巢大小*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

    两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直肠窝未见液性暗区。

    增大的宫腔内见大小约63*28*24mm孕囊,内见成型胎儿,头臀长约33mm,可见胎体活动及胎心搏动。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患者自述末次月经:2015年1月1日

    膀胱充盈欠佳,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子宫前位,大小**mm,轮廓规则,包膜完整,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双层厚mm。宫颈厚mm,宫颈管结构清晰。宫内节育环强回声距宫底外缘约mm。

    左侧卵巢大小*mm,右侧卵巢大小*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

    两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❹双侧股总、股浅、股深、胫后及足背动脉管腔管壁显示尚清,管壁增厚,以股动脉明显,内中膜增厚,右侧最厚:1.1mm,左侧最厚:1.0mm,管壁见散在大小不等强回声斑块,后方伴有声影,右侧较大:7*2mm,位于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左侧较大:5*2mm,位于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各动脉管腔内未见实质性回声充填。

    右侧下肢股动脉中段附壁见多处大小在0.4-2.2mm的硬斑。左侧下肢股动脉中段附壁内见软斑6.9*2.1mm,附壁见许多0.7-1.3mm的硬斑。

    双侧股总、股浅、股深、大隐静脉(起始段)静脉血流通畅,充盈好,呈自发性血流,探头加压管腔消失。平静呼吸未见明显反向血流信号,Valsalva试验,未见反向血流信号。Valsalva试验,股静脉见反向血流信号,反流时间:右侧股静脉为:ms,左侧股静脉为:ms。Valsalva试验患者配合不理想。

    CDFI:双侧股总、股浅、股深、胫后及足背动脉呈三相波型,血流通畅,充盈尚可,斑块处见充盈缺损,双侧股总动脉斑块处流速明显增高,右侧股总动脉PSV为:160.9cm/s,左侧股总动脉PSV为:114.5cm/s,足背动脉频谱呈狭窄远端改变(以右侧为甚)。

    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形成,考虑动脉粥样硬化 双下肢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右侧II度,左侧III度) 双下肢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❺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走行正常,管壁稍增厚,内膜欠平滑,颈总动脉内中膜厚0.mm(右),0.mm(左),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见*mm(右)、*mm(右)、mm(右)、mm(右)、mm(右),*mm(左)、*mm(左)、mm(左)、mm(左)、mm(左)强回声斑块,管腔内未见实性回声。

    双侧颈内静脉走行正常,管腔管壁显示清晰,内膜光滑,管腔内未见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消失。

    CDFI:管腔内血流充盈好,形态尚规则,斑块处见充盈缺损,静脉血流通畅,呈自发性血流。

    各测值如下:
    右侧 颈总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内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外动脉内径:mm, 左侧 颈总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内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外动脉内径:mm。

    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形态结构正常,管壁不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分别为0.mm(右)、0.mm(左),内膜回声纤细光滑,血管腔内径正常,其内未见异常。

    双 侧颈内静脉走行正常,管腔管壁显示清晰,内膜光滑,管腔内未见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消失。

    CDFI:管腔内血流充盈好,形态尚规则,静脉血流通畅,呈自发性血流。

    各测值如下:

    右侧 颈总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内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外动脉内径:mm, 左侧 颈总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内动脉内径:mm, Vmax:cm/s,Vmin:cm/s, 颈外动脉内径:mm。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考虑颈动脉硬化 双侧颈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颈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❻双乳多象限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回声偏低,呈豹纹样改变,双侧乳腺导管未见明显扩张。CDFI示腺体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腋下扫查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双侧乳腺组织厚度正常,腺体排列及结构比较整齐,层次结构清楚,回声均匀,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侧乳腺导管未见扩张。CDFI示腺体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腋下扫查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双侧乳腺纤维囊性改变(US BIRADS I级,建议定期复查) 右侧乳腺囊性结构(US BIRADS III级,建议定期复查)

    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US BIRADS I级,建议定期复查)

    ❼右侧睾丸大小约为:36×16mm,左侧睾丸大小约为:35×15mm,大小、形态正常,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团块回声。

    右侧附睾头厚:6.2mm,附睾尾厚:5.3mm,左侧附睾头厚:7.7mm,附睾尾厚:5.1mm,附睾内回声均匀,未见占位病变。

    双侧阴囊内探及无回声区,前后径:6mm(右),7mm(左)。

    双侧精索静脉数目增多,内径分别为:1.8mm(右),1.9mm(左),乏氏动作后,内径分别:2.6mm(右),2.7mm(左)。CDFI:见反向血流信号,时间持续:右侧ms,左侧ms。

    CDFI:双侧睾丸、附睾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少量)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

    双侧睾丸、附睾声像未见明显异常

    ❽两侧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边界清楚,两面侧叶对称,中间有峡部相连,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左侧甲状腺*mm(宽*厚),右侧甲状腺*mm(宽*厚),峡部厚mm。在左侧甲状腺内见*mm的囊性混合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在右侧甲状腺内见*mm的囊性混合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两侧甲状腺未见肿块 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左侧甲状腺结节 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❾宫内单活胎,胎头位于下腹部。

    胎头与脊椎相连,颅环光整,颅结构显示清晰, 双顶径88mm,股骨长64mm。

    头围330mm,腹围320mm。

    胎心四腔显示,律齐,心率约158次/分。

    羊水清澈,深度56mm,羊水指数120mm。

    脐断面呈品字型结构,PS:cm/s,MD :cm/s,S/D 2.8。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包膜完整,胎盘实质回声均匀,成熟度I+级。

    胎儿肝、双肾、胃、膀胱显示。

    胎儿四肢长骨可见,胎动可。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胎儿颈后皮肤可见一环形彩色血流。

    宫内单活胎 头位 约孕W。

    脐带绕颈一周。

    肝光点回声增粗、增强,超声图像呈云絮感(请结合临床考虑肝弥漫性病变)

    肝上间隙液平约20mm、肝下间隙液平约20mm、脾周间隙液平约19mm及盆腔处液平约57mm 肝右肾间隙、脾左肾间隙未见明显游离液性暗区(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皮下混合回声(请结合临床)

    皮下mm处见一**mm的混合回声,边界清,形态尚规则,CDFI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双侧胸腔积液。双手抱肩,坐位,背部超声探查:

    右侧胸腔见游离液性暗区,距皮16.3mm,液性暗区深约23.8mm(具体见体表红色标记物)。

    左侧胸腔见游离液性暗区,距皮14.6mm,液性暗区深约25.4mm(具体见体表红色标记物)。

    双眼晶体混浊。双眼玻璃体稍混浊。考虑视网膜脱离。

    左眼轴长约:23.3mm,晶状体厚约:3.4mm,右眼轴长:23.5mm,晶状体厚:3.3mm,双眼晶体内透声差,内见短条状高回声,双眼玻璃体内透声欠佳,内见少许条状高回声漂浮,未见网脱及占位性病变。球后未见占位性病变。

    CDFI:双眼球后血流分布未见异常。

    玻璃体内见一弧形高回声带,呈“V”型,呈倒“八”字形,后端于视盘相连,可随眼球转动而移动。

    右下腹阑尾区扫查:右下腹阑尾区肠腔胀气明显,阑尾显示欠佳(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

    超声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及指导下,完成各项技术操作工作。 2.负责超声检查及诊断工作。

    3.参加有关会诊,提供有关资料。

    4.担任一定的科研和本科教学工作。

    5.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努力学习业务,提高诊断水平。

    6.负责仪器管理和保管工作,仪器要防热、防潮、防毒气、防灰尘及防强电磁场干扰,保持仪器清洁,延长仪器寿命。

    7.认真填写检查报告单,及时准确的出具检查结果单。

    功能检查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做好仪器维护工作。

    二、患者检查时要认真负责,做好登记工作。

    三、确认危急值结果后进行危急值的登记工作,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接收人。

    四、检查病人时不谈与检查无关的话题,不接与工作无关的电话。

    五、做到三级医师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联系临床医师共同会诊。

    六、超声报告发出前进行自检自查并核对,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七、担任科研及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工作。

    八、参加科内节假日、中午、夜班值班及急症、重症出诊工作。

    超 声 医 师 职 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责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对本岗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负责。

    2、参加门诊、急诊值班及会诊工作。 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及特殊诊疗操作。

    3、负责门诊、急诊、病房病员超声检查,及时准确的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4、掌握超声仪器的原理、性能、使用等操作技术,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严防差错事故。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保管报告单存根,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建立档案;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7、担任实习、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和实践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医疗数量与质量指标。

    8、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实行双人共同操作和检查结果共同签字制度。

    脾脏超声诊断

    六、脾脏超声诊断

    195.脾脏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处。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
    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脾脏主要生理功能有:

    (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

    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节铁代谢。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196.简述脾脏的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及适应证。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

    脾脏超声诊断

    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

    (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5-7cm。

    脾脏超声检查的适应证:

    (1)脾脏大小判定,如脾肿大。脾萎缩。

    (2)脾脏位置异常判定,如脾下垂、游走脾。。

    (3)脾脏先天性异常,如脾缺如、副脾、脾反位。

    (4)脾脏炎症,如脾结核、脾脓肿。、.

    (5)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如多囊脾、脾囊肿、脾假性囊肿、脾寄生虫性囊肿。

    (6)脾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转移癌、淋巴瘤、错构瘤。

    (7)脾破裂诊断及区别,脾实质内中央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等。

    (8)脾梗死、脾静脉栓塞。

    197.脾脏实性占位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

    脾脏实性占位并不多见,有良性、恶性两种。前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错构瘤等;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常少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为肿瘤医院,他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脾实性占位以转移癌及脾恶性淋巴瘤相对较多,少见的有恶性血管内皮瘤、网状细胞肉瘤、纤维肉瘤等。声像图表现如下: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结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脾脏超声诊断

    (2)脾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清晰,边缘欠规整,边缘回声一般较瘤内稍高。内可见圆点状或血管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少许血管绕行或穿行其中,脉冲多普勒检测瘤内无搏动性动脉频谱。

    (3)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肿瘤呈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整齐。病灶<1cm时可呈弥漫性点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呈搏动性动脉血供,脉冲多普勒显示脾门区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明显增大。

    (4)脾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在图像上显示多种多样,就回声水平分类可分为回声增强型、回声低弱型、无回声型。增强型者,表现病灶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增强,杂乱不均;
    低回声型者,病灶内的回声比正常脾组织回声低,内部回声不均匀;
    无回声型者病灶边界清晰,内呈无回声暗区。病灶周边多有低回声晕环。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性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

    (5)脾血管肉瘤超声图像特征:此病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瘤。是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超声图像特征为:脾脏肿大,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中等强回声不均质肿块,内间杂小无回声区;
    肿块体积较大,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整。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高达128cm/s(见图31)。

    198.脾脏常见囊性病变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

    脾脏囊性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脾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大小正常或肿大,外形正常,轮廓线清晰,如囊肿位于脾脏浅表部位时可看到脾脏局限性隆起;
    ②牌实质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有光滑的囊壁,后方可见回声增强效应;
    ③病变大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

    (2)多囊脾:为先天性病变,囊肿内壁衬有分泌细胞;
    声像图特征:①脾脏多显著增大,形态失常;
    ②脾实质内大小不等多个液性暗区,轮廓清晰整齐;
    ③本病变为多囊性疾

    脾脏超声诊断

    病,常同时伴有肝、肾的多囊病变。

    (3)脾包虫性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增大,病变部位呈现包膜明显增厚的无回声区;
    ②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在内壁上的子囊回声;
    ③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有畜牧区生活史,卡松尼(Casoni)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4)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脏,或脾囊肿继发感染所致。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较厚,内缘不整齐;
    ②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小点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声。

    199.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及程度如何判断?

    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感染性脾肿大,如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持续不退、肝炎等。

    (2)充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门脾静脉栓子形成等,致脾淤血、纤维化而肿大。

    (3)血液病及其它原因致脾肿大,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超声图像特征:

    (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考虑脾肿大。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脾脏长径>12cm者超声提示脾肿大。

    (3)脾肿大时,脾门、脾实质、脾脏周围血管增多,脾门周围增粗的血管环状弯曲,脾静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增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收缩期色彩明亮鲜艳,舒张期较暗淡。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流量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脾脏。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色彩鲜艳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带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脾脏。

    脾脏肿大的程度判断:

    (1)轻度肿大: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测值稍有增加。

    (2)中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

    脾脏超声诊断

    (3)重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各径值显著增加,脾下缘超过脐,周围器官被推挤移位(见图32)。

    200.脾结核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脾结核较少见,是结核病的局部表现之一,结核病并非都伴有脾结核。结核属特殊性炎症变化,它变性、渗出、增生,形成肉芽肿。声像图表现因结核病期不同而表现不一样。当急性全身性粟粒结核时,在脾内可形成无数肉眼可见的粟粒结核结节。声像图显示牌内均匀密布米粒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在慢性血行播散性结核时脾脏轻度肿大。声像图表现大小不

    一、分布不均匀实性团块,可呈现强回声、低回声或蜂窝状,边界较清晰,有钙化时见强光斑及声影。有的呈散在增强点状或斑状回声,后方伴声影,似满天星状。干酪样坏死型结核时,脾脏肿大明显,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团块,为强弱不等的实性区与无回声区相间,边界不规则。

    脾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脾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晰,壁较厚。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脾结核以多发为主,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如坏死、增生、钙化斑等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核病特点。

    (2)脾梗塞:其所致凝固性坏死也可在脾内形成强回声区,但范围较大,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易于鉴别。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合病史容易诊断。

    201.脾损伤分哪几种类型?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何?

    脾损伤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

    (1)中央型破裂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廓规整、清晰,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小点状回声,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2)被膜下破裂: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3)真性破裂:可见脾外形失常,脾被膜及实质由某

    脾脏超声诊断

    处中断,中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周围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晚期血液凝固、机化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或稍强回声。

    202.脾梗死的病理改变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当较大血管阻塞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部。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瘢痕。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脓肿。

    声像图特点为: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可单发或多发。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
    陈旧性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203.何为脾静脉梗塞综合征?声像图表现有何特点?

    脾静脉梗塞综合征指脾静脉损伤、感染、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周围病变导致脾静脉阻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反复消化道出血,左上腹疼痛等。但无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很少出现腹水。临床反复消化道出血而找不到病因者,有可能为此综合征。超声检查可发现脾静脉阻塞的部位及原因,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声像图表现为:

    (1)脾脏肿大,边缘圆钝。

    (2)脾静脉腔实变阻塞或外压性闭塞。

    (3)阻塞远端脾静脉内径增宽。

    (4)肝脏回声和门静脉内径正常。

    204.脾脏有哪些先天性异常?超声如何诊断?

    脾脏先天性异常有:

    脾脏超声诊断

    (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其组织结构及功能与正常脾相同。副脾的数目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小。声像图表现为:①脾门区或胰尾附近类圆形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光滑完整。直径一般1-2cm。②团块内部回声与脾一致,呈均匀一致细点状回声。③多数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门血管相通。副脾应与多脾综合征、脾门肿大淋巴结、肾上腺肿瘤及左侧腹膜后肿瘤相鉴别。脾门淋巴结肿大多由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且常为多发性,声像图表现为串珠样或分叶状实性低回声团块。单个肿大淋巴结酷似副脾,但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动态观察增大迅速,且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容易鉴别。

    (2)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声像图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回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复杂心血管畸形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男性多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查均无脾脏回声。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

    (2012年6月1日北京)

    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胚胎、胎儿主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最常用、无创、可重复的方法。超声检查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然而,由于超声技术的局限性,超声检查不能发现所有的畸形,也不能对胎儿以后的发育做出预测,所以超声诊断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

    该指南对从事产前超声检查医师的资质、仪器设备提出要求,并对各阶段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适应证、内容进行了规范。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的设置

    1、产前超声筛查机构的设置

    产前超声筛查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开展。

    2、产前超声诊断机构的设置

    产前超声诊断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

    (二)人员要求

    1、产前超声筛查医师条件:

    (1)从事Ⅱ级或以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助理执业医师可以从事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超声图像,对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有一定的了解和识别能力。

    2、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条件:与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产前超声诊断医师要求一致。

    (1)从事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②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与异常超声图像,能鉴别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

    (三)设备要求

    1、产前超声筛查设备要求

    (1)开展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及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的超声室应配备实时二维超声诊断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及11-13+6周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的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穿透力允许条件下,尽可能使用频率高的探头。

    (2)具有完整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供图像分析和资料管理。

    2、产前超声诊断设备要求

    (1)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穿透力允许条件下,尽可能使用频率高的探头。

    (2)具有完整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供图像分析和资料管理。

    二、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2、未取得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产前超声筛查时,发现可疑病例,应出具超声报告,同时应将可疑病例转诊至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3、规范因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管理,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严重畸形需终止妊娠者,须经具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签署医学意见,转产科临床处理。

    4、进行服务告知,将本机构开展的产科超声检查服务内容告知孕妇,Ⅲ级和IV级产前超声检查应与服务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及时机

    (一)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

    1、早孕期超声检查(孕13+6周以内):
    (1)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 (2)11-13+6周NT超声检查

    2、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2)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产前超声检查) (3)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产前超声检查) (4)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产前超声检查)

    3、有限产前超声检查

    (二)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

    本指南推荐产前超声检查的3个重要时间段为11-13+6周、孕20-24周、28-34周。

    四、各类产前超声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内容及要求存留图像

    (一)早孕期超声检查

    1、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可以选择经腹部或经阴道检查。 (1)适应证 证实宫内妊娠 临床可疑异位妊娠 评估孕周 诊断多胎妊娠

    了解胚胎/胎儿情况(存活或死亡) 早孕期出血查因 早孕期下腹痛查因

    评估母体盆腔包块、子宫畸形 临床怀疑葡萄胎 辅助绒毛活检 (2)检查内容

    ①妊娠囊,观察妊娠囊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

    ②卵黄囊,观察卵黄囊的大小与形态。

    ③测量头臀长,观察胎心搏动。

    ④子宫及双附件,观察子宫形态及肌层回声、子宫与妊娠囊的关系,双侧附件有无包块。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包括妊娠囊在内的子宫纵切面、横切面,测量胚长或头臀长切面。

    (4)注意事项

    ①头臀长应在胚胎最大长轴切面测量或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测量,此时胎儿为自然伸展姿势,无过伸或过屈。

    ②超声不能够诊断所有异位妊娠,目前国内文献报道异位妊娠的经腹超声检出率为40.9%-76.0%,经阴道超声检出率为75.6%-95.8%。

    2、11-13+6周NT超声检查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尤其是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
    孕妇年龄 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孕妇染色体异常

    孕妇患有如贫血、糠尿病、高血压、严重营养障碍等疾病 孕妇吸烟、酗酒

    孕早期有X线照射史或病毒感染史 有异常胎儿妊娠史 有遗传病家族史 试管婴儿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及绒毛膜性 ②胎心搏动

    ③胎儿生物学测量:头臀长 ④测量NT ⑤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胎盘厚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⑥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需评估肌瘤位置 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头颈及上胸部正中矢状切面(NT测量图)。

    (4)测量NT的注意事项

    ①NT建议在头臀长为45-84mm时测量,相当于11-13+6孕周。

    ②标准测量平面是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此切面亦是测量头臀长的标准切面。

    ③应尽可能放大图像至只显示胎儿头颈部及上胸部,令测量游标的轻微移动只能改变测量结果0.1mm。

    ④应清楚显示并确认胎儿背部皮肤及NT前后平行的两条高回声带,测量时应在NT最宽处测量,且垂直于NT无回声带,测量游标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的NT外缘测量。

    ⑤应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所得的最大数值。

    ⑥有颈部脑脊膜膨出时,注意辨认,避免误测。

    ⑦有脐带绕颈时,需测量脐带绕颈处上下NT厚度,并取其平均值。

    ⑧应明确区分皮肤和羊膜,避免将羊膜误认为皮肤而误测NT。

    (二)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主要适合于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估测孕周、评估胎儿大小、确定胎方位、怀疑异位妊娠、胎动消失、怀疑羊水量异常、胎头倒转术前、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及胎盘成熟度评估。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股骨长度 ⅳ腹围

    ⑤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股骨长轴切面、测量胎 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主要进行胎儿主要生长参数的检查,不进行胎儿解剖结构的检查,不进行胎儿畸形的筛查。

    ②若检查医师发现胎儿异常,超声报告需做出具体说明,并转诊或建议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

    2、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

    按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基妇发[2002]307号)规定,初步筛查六大类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除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适应证以外,还适用于有以下适应证:孕妇阴道出血、孕妇下腹痛等。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股骨长度 ⅳ腹围

    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

    ⅰ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颅后窝池。

    ⅱ胎儿心脏:显示并观察四腔心切面。怀疑胎儿心脏畸形者应建议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或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IV级)。

    ⅲ胎儿脊柱: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作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

    ⅳ胎儿腹部: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

    ⅴ胎儿四肢:显示一侧股骨并测量股骨长。

    ⑥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⑦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在许可情况下,评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脐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膀胱水平横切面、双肾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股骨长轴切面、孕妇宫颈管矢状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最少应检查以上胎儿解剖结构。但有时因胎位、羊水过少、母体因素等影响,超声检查并不能很好地显示这些结构,超声报告需做出说明。

    3、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尤其适合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或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发现或疑诊胎儿畸形、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者。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小脑横径 ⅳ股骨长度 ⅴ腹围

    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

    ⅰ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丘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颅后窝池。

    ⅱ胎儿颜面部:观察上唇皮肤的连续性。

    ⅲ胎儿颈部:观察胎儿颈部有无包块、皮肤水肿。

    ⅳ胎儿胸部:观察胎儿双肺、心脏位置。

    ⅴ胎儿心脏:显示并观察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怀疑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者,建议进行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ⅵ胎儿腹部: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

    ⅶ胎儿脊柱: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作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

    ⅷ胎儿四肢:观察双侧肱骨,双侧尺骨、桡骨,双侧股骨,双侧胫骨、腓骨。

    ⑥胎儿附属物检查

    ⅰ胎盘及脐带: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脐带血管数目。

    ⅱ羊水量:用羊水最大深度或羊水指数评估羊水量。

    ⑦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评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双眼球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脐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脐动脉水平膀胱横切面、双肾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肱骨长轴切面(左、右)、尺桡骨长轴切面(左、右)、股骨长轴切面(左、右)、胫腓骨长轴切面(左、右)、孕妇宫颈管矢状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①虽然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对胎儿解剖结构进行系统筛查,胎儿主要解剖结构通过上述各切面得以观察与显示,但期望所有胎儿畸形都能通过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检出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部分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如下,供参考。

    无脑儿的产前超声检出率:87%以上。

    严重脑膨出的产前超声检出率:77%以上。

    开放性脊柱裂的检出率为61%-95%。

    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86%。

    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超声总检出率:26.6%-92.54%。

    单纯腭裂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1.4%。

    膈疝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0%左右。

    房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5.0%。

    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66.0%。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8.0%-95.0%。

    法洛四联症的产前超声检出率:14.0%-65.0%。

    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检出率约为70.0%左右。

    单一动脉干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7.0%左右。

    消化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率:9.2%-57.1%。

    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2.9%-87.2%。

    ②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受一些潜在因素影响,如孕妇腹壁脂肪厚可导致声衰减,图像质量差;
    胎儿某些体位可影响一些部位观察(如正枕前位难以显示胎儿颜面部、心脏观察困难,胎儿面贴近宫壁难以显示颜面部等);
    羊水过多时胎儿活动频繁,难以获取标准切面;
    羊水过少时缺乏良好的羊水衬托,胎儿结构显示难度加大等。因此,当一次超声检查难以完成所有要求检查的内容,应告知孕妇并在检查报告上提示,建议复查或转诊。

    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建议在孕20-24周进行。

    4、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 针对胎儿、孕妇特殊问题进行特定目的的检查,如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神经系统检查、胎儿肢体检查、胎儿颜面部检查等。

    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发现或疑诊胎儿异常、有胎儿异常的高危因素、母体血生化检验异常等均可进行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

    (三)有限产前超声检查

    有限产前超声检查主要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产前超声检查,比如:有阴道出血的孕妇,确定胎心搏动或临产时确定胎方位。多数情况下仅适用于急症或床旁超声。

    五、胎儿安全性

    一般认为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无害的,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诊断性产前超声检查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胎儿超声检查应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即完成该检查尽可能使用最小超声能量。

    医院超声科医师工作总结

    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

    超声医生下乡工作总结

    超声医生工作总结(共15篇)

    超声科医生下乡工作总结

    相关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 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次声波和超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危害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
    相关热词搜索: 超声 工作总结 医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