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机评测
  • 专项体验
  • 对比评测
  • 拆机
  • 手机
  • 5G
  • 软件
  • 发布会
  • 小道消息
  • 专题
  • 导购
  • 行情
  • 手机报价
  • 产品大全
  • 品牌大全
  • 抗生素用药指南

    时间:2020-09-12 08:20:0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抗生素使用指南

     摘要:

     能用窄谱不用广谱:查明病因(致病菌是什么)对症施(窄谱)药,查不出再用广谱。

     能用低级不用高级:参见文中分级管理部分

     能用口服不用输液:口服效果差是谣言,只是达峰时间稍多一些。静脉给药风险大,尤其对于儿童。只有在昏迷、严重腹泻或其他一些非常情况下才考虑输液。肌肉注射只适用于部分抗生素。

     能用一种不用换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吃药不要见好就收,而是要斩尽杀绝:避免残留菌反弹并产生抗药性。但要注意,不要连续使用超过一周。

     病毒性疾病不要用抗生素:医院里查血,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指标都正常,说明不是细菌感染,不要服用抗生素。

     不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造成身体紊乱,并有其它副作用。

     窄谱&广谱:抗菌范围不同

     抗生素有窄谱和广谱之分,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使用起来也很有讲究。

     抗生素通常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

     在抗生素类药中,又分为窄谱和广谱两种。引起我们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抗生素是只针对其中个别的细菌可以产生杀菌或抑制作用,而有的抗生素是可以针对比较多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针对的细菌越少,它的抗菌谱就越窄,反之,针对的细菌越多,抗菌谱就越广。

     抗生素能够帮助我们将体内致使我们感染的细菌杀灭,但是,在消灭危害我们身体的细菌时,我们体内正常的菌群同样也会被抗生素杀灭或抑制。正常菌群受抗生素影响的大小,和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有关系,也就是说,和抗菌谱的广与窄有关系。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谱也越广,被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就越多。

     实例:

     蔡先生说,老伴8年前因中风引起肺炎,抢救时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之后,每次用抗生素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现在她患有尿路感染,一用抗生素就出现肠道紊乱。蔡先生的问题实际上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机体内部和外界影响两个方面。机体内部方面主要有急慢性疾病(如胃酸缺乏症、慢性肾炎、肝硬化等)、手术(如肠切除、吻合等)、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外界影响主要有外袭菌大量侵入和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菌群失调的重要诱因之一。抗菌药物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常损伤正常的肠道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特别要注意,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更易引起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的诱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由几个诱因同时作用引起。像蔡先生这样同时存在中风、肺炎又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就很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总的来说,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但在治疗严重或混合多种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用药。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

     所以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各有利弊。

     窄谱&广谱:首先选择窄谱

     那孩子感冒、发热、腹泻时,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下面这几点是要牢记的。

     ●

     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只要没有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淋巴结炎等,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腹泻时,如果大便中没有白细胞、红细胞,也不必使用抗生素。

     ●

     孩子患了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再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也就是说先选窄谱抗生素。

     如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可选择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抗菌谱较窄的抗生素;

     患腹泻、肠炎时可选择多粘菌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窄谱抗生素。

     若以上药物无效时,可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剂

     量和疗程,如长期(2周以上)大剂量使用可破坏体内正常细菌,造成继发真菌感染,出现鹅口疮和腹泻。

     ●

     只有在对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太明确的情况下,才选用广谱抗生素。但是一旦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以后,就应该换成有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

     儿科医生提醒:

     ●

     如果孩子感染明确,应首选有针对性的窄谱类抗生素。

     ●

     由于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应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即一线(一级)抗生素,例如,在无特殊情况下应首选青霉素、头孢类。如果对这两种药物过敏,可改用大环内酯类。

     ●

     优先选择口服类抗生素,口服抗生素要优于静脉注射。目前儿科较少使用肌肉注射抗生素,因为疗效不好,还容易损伤坐骨神经,导致臀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如孩子病情逐渐减轻,可以继续治疗;如果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抗生素服用的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分类

     一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阿洛西林

     哌拉西林

     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一代)、头孢替安、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二代)、头孢匹胺(三代)

     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全是四代)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氨基糖苷类

     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

     氯霉素

     糖肽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四环素

     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

     米诺环素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

     帕珠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啶

     氟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硝咪唑类

     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

     奥硝唑

     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一级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二级药物):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三级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一般来说,老药、便宜药属一级,新药、贵药属三级。但并不是越高级越好,相反老药经过年临床的观察和淘汰,现在仍能进入用药名单的都是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的。相反新药由于使用时间短,一些副作用还未体现,安全性不如老药。只有在老药也就是低级别药因为耐药性无效果时,才用高一级别的药。医药分级管理漏洞很多,自己应该了解并掌握科学用药方法,在药店购药时应从低级便宜的开始用,有效就不用买高级的。

     关于抗生素的肌肉注射:

     有一些抗微生物和抗病毒制剂不适于肌肉注射,关于这些没有什么争论。比如,万古霉素、灭滴灵、二性霉素B、阿糖腺苷和无环鸟苷都是不可溶性药,以及用羧苄青霉素和羧噻吩青霉素时,剂量也太大。但通常使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氯洁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可选择其中任一种进行肌肉注射。

     但目前医院几经很少进行抗生素的肌肉注射,主要是麻烦,肌肉注射用药量小,有的病需要一日注射几次。

     肌肉注射亦有弊端:局部刺激大,甚至可以有后遗症。(以前青霉素苯甲醇就有后遗症而淘汰)药量不能大。

     关于头孢:

     在抗生素市场中,头孢类抗生素占据着较大的份额,而其相关中间体也连带着表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头孢类抗生素中销量最大的品种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酯)等,相应的中间体包括7-ACA、7-ADCA、GCLE、氨噻肟酸、AE-活性酯、三嗪环、四氮唑乙酸、甲巯四氮唑、HO-EPCP、甲氧胺盐酸盐、呋喃胺盐(SIMA)以及氯磺酸异氰酸酯等。

     相关分类

     第一代:

     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硫脒、头孢克罗、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

     第二代: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丙烯、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第三代:

     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地秦、头孢噻腾、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

     第四代: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喃

     笫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从抗菌性能来说,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但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笫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表现在:

     (l)抗酶性能强 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2)抗菌谱广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部分枸橼酸杆菌、部分肠秆菌属均有抗菌作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假单胞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等无效。

      临床应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品种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笫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个别品种相近),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为优越。

      (1)抗菌谱扩大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第二代又有所扩大,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消化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有效(不同品种药物的抗菌效能不尽相同)。对于粪链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无效。

      (2)耐酶性能强 对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革兰阴性菌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常可有效。

     笫四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弱,不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年来发现一些新品种如头孢匹罗(Cefpirome)等,不仅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性能,还对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称为第四代头孢菌素。

     关于第一至第四代的划分不仅适用于头孢菌素,其他的一些β-内酰胺抗生素也可按此分代。

     头霉素类

     头霉素类(Cephamycins),具有头孢菌素的母核,并在7位C原子上有一个反式的甲氧基,系由链霉菌(S.lactamdurans)产生的头霉素C(Cephamy-cin C)经半合成改造侧链而制得。主要品种有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等。性质类似头孢菌素,合并于本节中讨论。

     头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本类药物的耐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性能强。头孢西丁的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他几种则与苇三代头孢菌素相近本类药物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旰菌有较强的作用。

     氧头孢类

     氧头孢(Oxacephems)的结构类似头孢菌素,母核中的S原子为O原子所取代,并在7位C上也有反式甲氧基,如拉氧头孢,其性质与头孢菌素近似。本类药物对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主要特点

     头孢类药物可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因此各个组织器官发生了感染,只要致病菌对头孢敏感都可以选用它。它是一种杀菌剂,浓度足够的话可以把细菌杀死,而不像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那些抑菌剂,常规剂量下主要起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因此头孢类药物可以用于比较危重的感染。

     优点一: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较广,头孢菌素无论是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用革兰氏染色液对细菌进行染色,细菌染成紫蓝色的是阳性菌,染成殷红色的是阴性菌)也就是说对临床中各个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多数常见的致病菌,头孢菌素往往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因此在临床上应用甚广。

     优点二:细菌如果产生一些破坏某些抗菌药物的酶,可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比如细菌对青霉素耐药了,头孢菌素则对细菌产生的这种酶大多数比较稳定,就能替代青霉素杀死细菌。头孢菌素口服的品种相对来说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有不少品种口服进胃,人体的胃酸难以破坏它,药效比较稳定。

     优点三:和青霉素比,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青霉素会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命。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与青霉素有相似之处,也会产生过敏反应,但是发生过敏反应的比率要比青霉素低,产生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则更低了。

     由于以上的特点就决定头孢菌素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使用原则

     用头孢菌素要遵循几条原则:

     原则一

     不能滥用

     由于头孢菌素具有那么多的优点,所以病家、医生都青睐它,一遇上病人感染,有发烧,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感染,立即就用头孢菌素。特别是3代头孢,在我们国家生产量很大,价钱又相当便宜,因此,过去滥用很普遍。最近的5年,我国已出现了不少3代头孢已经难以治的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阴性菌,这些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能破坏头孢菌素产生耐药。在上海耐3代头孢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比例已经占到10%-40%。大量滥用头孢菌素,结果把这类药物本来具有的良好抗菌作用大大减弱,这些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就很难处理了。

     原则二

     能口服的口服,静脉给药采用滴注

     现在有不少病人为了追求早日康复,会主动要求医生给其静脉注射头孢。这是不妥的。到底要不要用头孢,要不要静脉给药,要遵循医生的决定。

     在应用头孢菌素的时候要有轻重取舍,感染比较轻就选口服,各代头孢菌素都有口服制剂。感染较重,可选用静脉给药。通常采用静脉滴注,而尽量少用推注。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头孢菌素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果病人对它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危重的不良反应,若采用推注的话,药物已迅速入血,医生无法终止给药。而采用滴注,哪怕滴得快,病人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可以立即把滴注速度调慢,甚至可以立即夹管,终止给药。让医生能争取到抢救的时机。

     原则三

     不能与其他药混用

     原则上抗菌药物和任何其他药物都不可随意的混合在一起给药,哪怕同是抗菌药物。比如说一个病人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两种抗生素,就不可以把二种药同时放进一个瓶子里进行滴注。因为各种抗菌药物它们的理化特点都是不同的,它们加在一起,肉眼看看,颜色没变,或许也没有沉淀,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已经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各自的抗菌效果降低了,甚至会产生新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必须要求单独给药,绝不能在一个容器里同时放两个药。

     原则四

     切勿在饮酒前后使用,极易出现休克,晕厥,老年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关于阿莫西林:

     通用名:阿莫西林

     别名:阿莫锋、阿莫灵、阿莫仙、阿莫新、阿木西林、阿摩西林、安福喜、奥纳欣、弗莱莫星、酚塔西林、广林、奈他美、强必林、强力阿莫仙、特力士、新达贝宁、益萨林、氧他西林、再林、再灵阿莫仙、维克阿莫西。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 ,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菌体最终因细胞壁损失,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药物,但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敏感菌:链球菌A、B、C、F、G和非分组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白喉杆菌、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属、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牛链球菌、沙门菌、真细菌属、放线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不稳定性敏感菌:青霉素敏感性或耐药性肺炎球菌、肠粪链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流感嗜血菌、淋病奈瑟球菌、梭状杆菌。

     耐药菌:葡萄球菌、卡他菌属、产酸克雷白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弯曲杆菌、韦荣球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属、分歧杆菌、脆弱杆菌。

     毒理:尚不明确。

     适应症

     阿莫西林用以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敏感细菌不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也获得良好疗效,对下尿路感染的患者和不产酶淋病奈瑟菌尿道炎、宫颈炎,口服单次剂量3g即可获得满意疗效。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耳、鼻、喉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皆为适应证。钩端螺旋体病也可用阿莫西林。本品亦可用于敏感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粪肠球菌所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本品与克拉霉素和兰索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良好疗效。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细菌(不产β- 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可用于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因反应而停药者约2%。其主要不良反应有:

     1.过敏反应症状 可出现药物热、荨麻疹、皮疹和哮喘等,尤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少见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症状 多见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偶见假膜性结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3.血液系统症状 偶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4.皮肤粘膜反应 偶见斑丘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Lyell综合征、剥脱性皮炎。

     5.肝、肾功能紊乱 少数患者用药后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急性间质性肾炎。

     6.其它 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长期使用本药可出现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7.静脉注射量大时可见惊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禁忌

     国家卫生部门规定,使用阿莫西林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此外,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等也属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都必须做皮试。不方便做皮肤试验的可以先服用一粒的三分之一, 一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即可正常服用,如果感到不适尽快到医院就医。

     1.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患者禁用。

     3.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增强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应慎用。

     4.用含硫酸铜的片状试剂(R)、费林溶液测定尿糖时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减少。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3个月以下儿童慎用。

     晚期妊娠孕妇应用后,可使血浆中结合的雌激素浓度减少,但对游离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无影响。

     本品可经乳汁排出,乳母使用本品后可使婴儿致敏。

     阿莫西林有多种剂型,包括注射剂、胶囊、片剂、冲剂等,但不论是哪一种剂型,对储存环境的要求都很高,应该遮光、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即使储存条件合适,阿莫西林在放置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分解与聚合等化学变化,形成新的过敏性物质。在炎热潮湿的季节,这种变质失效的速度还会加快。此外,阿莫西林与氨基糖甙类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药物,属于配伍禁忌,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必须遵医嘱,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药物自行服用既有盲目性,也有危险性。在服用阿莫西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或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等,必须立刻停药。

     其他信息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可延缓阿莫西林经肾排泄(竞争性的减少阿莫西林的肾小管分泌),延长其血清半衰期,因而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2.阿莫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时,在亚抑菌浓度时可增强阿莫西林对粪链球菌体外杀菌作用。

     3.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合用时,抗菌作用明显增强。克拉维酸不仅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阿莫西林的敏感性,还可增强阿莫西林对某些非敏感菌株的作用,这些菌株包括拟杆菌、军团菌、诺卡菌和假鼻疽杆菌。

     4.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璜胺类及四环素在体外可干扰本品的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不明。

     5. 阿莫西林与避孕药合用时,可干扰避孕药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其药效。

     6.别嘌呤类尿酸合成抑制剂可增加阿莫西林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7.阿莫西林与氨甲蝶呤合用时,本品可使氨甲蝶呤肾廓清率降低,从而增加氨甲蝶呤毒性。

     8.食物可延迟阿莫西林的吸收,但食物并不明显降低药物吸收的总量。

     药代动力学

     口服本品后迅速吸收,约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影响不显著。达峰时间为1~2小时。本品在多数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本品可通过胎盘,在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4~1/3,在乳汁、汗液中和泪液中也含微量。阿莫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本品血清除半衰期(t1/2β)为1~1.3小时,服药后约24%~33%的给药量在肝脏代谢,6小时内45%~68%给药量以原形药自尿中排除,尚有部分药物经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7小时。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给药说明

     1.为了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阿莫西林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是否用过青霉素类药、有无易为病人忽略的反应症状,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以及有无个人或家族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2.阿莫西林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须作青霉素G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

     3. 用药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可作肾上腺素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可给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同时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应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

     4.阿莫西林口服制剂仅用于轻中度感染。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5. 阿莫西林容易水解,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所以注射液应新鲜配制,不宜配制后久置。

     6.阿莫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药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可置于同一容器中。

     7.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严重持续性腹泻(可能是伪膜性结肠炎)时,必须停药。

     8.药物过量的处理:用药过量时可采取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9.由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所以可以在空腹或餐后服药,并可以与牛奶等食物同服。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不宜使用此药。

     用法用量

     1.口服:①成人1次0.5g,每6~8小时1次,每日剂量不超过4g;②小儿每日20~40mg/kg,每8小时1次服用。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可予以单次口服本品3g即可,也可于10~12小时后再增加一次3g剂量。单次3g剂量也可用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治疗单纯性淋病,前者于口腔内手术(如拔牙)前1小时给予,后者常加用丙磺舒1g。③新生儿和早产儿一次口服50mg,12小时1次;感染严重者可每8小时1次。④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本品的半衰期可自正常的0.9~2.3小时延长至5~20小时;因此在肾小球滤过率为10~50ml/min和小于10ml/min时的病人,其给药间期应分别为8~12小时和16小时。血液透析可影响血药浓度,每次血液透析后应予以1g阿莫西林。

     2.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0.5~1g,每日3~4次;小儿每日50~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

     口服:成人及体重超过40公斤的儿童每次1-2粒(0.25-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16粒);体重小于40公斤的儿童按体重20-40mg/kg/日, 分2-3次服用;三个月以下婴儿30mg/kg/日,分次服用,每12小时1次;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0.25~0.5g。本品可在空腹或饭后服用,并可和牛奶等 食物同服。奈瑟氏淋球菌尿道炎可单次口服本品3g;。

     肌内注射:0.5-1g/次,一日3-4次。

     静脉滴注:0.5-1g/次,一日3-4次。

     肾功能严重不足者应当延长用药时间隔;肾小球滤过率10-15ml/min者,8-12小时给药一次;小于10ml/min 者12-16小时给药一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生殖试验显示,10倍于人类剂量的阿莫西林未损害大鼠和小鼠的生育力和胎儿。但在人类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鉴于动物生殖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人体反应,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应用本品。由于乳汁中可分泌少量阿莫西林,乳母服用后可能导致婴儿过敏。

     【药物过量】

     在一项51名儿童患者参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阿莫西林给药剂量不超过250mg/Kg时不引起显著临床症状。有报道少数患者因阿莫西林过量引起肾功能不全、少尿,但肾功能损害在停药后可逆。

     胃病的三联疗法之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钾110mg,每天4次,餐前30分钟与睡前口服;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0.2克,每日三次.奥美拉唑10mg,每天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配合金相伴花粉可很好的缓解胃病症状,治疗胃病,同时还可修复胃粘膜以及胃部受损部位,减少西药产生副作用。

    相关关键词: 抗生素联合用药指南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