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机评测
  • 专项体验
  • 对比评测
  • 拆机
  • 手机
  • 5G
  • 软件
  • 发布会
  • 小道消息
  • 专题
  • 导购
  • 行情
  • 手机报价
  • 产品大全
  • 品牌大全
  • 【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 复旦大学社会学考研

    时间:2019-02-14 05:07:3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大学生社会学考研指导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点工作,是提高高校就业率的有效途径,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篇一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秋风飒爽,考研同学备考阶段也进入到秋季强化时期。新祥旭的老师们认为这个时期的重点就是要全局把握各科的知识点,对每一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然后系统的加以巩固复习。下面总结了“省、钻、补”三字经来为考生冲刺蓄力。

      1.节省时间,事半功倍

      进入10月,考研复习应该更上一个层楼。研考的新信息、新考点、新思路在这个阶段是最集中的。所以,考生如能借着这股东风,往往能节省大量时间。 尤其考研政治,是所有科目中复习见效最快的。现阶段,相信大家已经略读了课本,在大纲公布后,研考培训机构都会根据新大纲展开教学。从表面上看,研考政治考点细碎复杂,但若经过系统培训,知识线索将非常清晰,包括难点、常考点可以集中攻破。这个阶段应该再重点过一遍,并做适当的模拟练习。如果到了现在,还有考生政治一点没复习,建议大家先地毯式过一遍,然后在重点过一遍,而且要抓紧时间,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适度,不要让自己产生厌烦。另外,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在考研试题中一定会有,而且这个知识点的面过于广,不好抓,所以建议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多留意这方面的信息。个人感觉也不用太刻意的背诵这方面的信息,因为这样反而增加压力,不利考研复习。考生可以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或复习累的时候,看看报纸,上上网了解下这方面的信息。互联网上信息多,具有诱惑力的信息也多,如果不加克制,很容易乱点、乱看,致使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所以考生用网络查找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克制。最好在上网前就先给自己定一个坚定不移的规定。

      2.钻研真题,提高考试技巧

      10月。考验你的时刻来临了,用一个月的时间做成套的历年真题。我考的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用的是《2014复旦大学社会统计学考研复习精编》。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对真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考题的走向,掌握解考研题的方法思路;并且有助于挑选接近全真题的练习题模拟题等。研究真题,一定要研究这个题考什么了,都用哪个知识点了,用什么方法了,用笔记记下来,要树立完全的真题观。

      数学经过前一个阶段的强化复习,对各个知识点都有了大概的了解,但由于知识点分散、涉及面广而多,学员们通常是看到哪,前面部分又忘光。大部分知识点还很生疏,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只能是做题较多的部分,印象才能加深刻。数学考研题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一些稍有难度的试题一般比较灵活,对知识点串联的要求比较高,只有通过逐步的训练,不断积累解题经验,在考试时才更有机会较快找到突破口。所以,建议大家,做一些真题,会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试范围和题型,甚至能找出命题规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考研英语。从策略上说,考生要把单词基础夯实,同时重点关注考研英语的考试技巧,从而延伸出复习技巧。十月份以后的写作肯定是重中之重了,因为写作毕竟占了30分。写作无论应用文写作还是短文写作都有自己特定的方法。比如书信,书信有几部分构成,你要做到什么,你要胸有成竹。你心里有了以后要写要练。不要随手写的扔在旁边,你要让别人批改。如果你身边有朋友英语成绩比较好,作文写的比较好,可以让他批改。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将阅读作为复习的重点,扩大英语阅读量,结合往年试题扩大阅读模拟训练,“放大”自身阅读题的弱势,并针对弱势强化训练,同时针对写作项目,在这一阶段展开从句子、段落再到全文的写作训练。

      3.找出薄弱项,全面补缺

      考研4个初试科目,有1科不达标都不够录取标准。所以,考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短板”,利用这一阶段集中把硬骨头啃下来。薄弱项不一定指的就是基础薄弱,还包括资料薄弱、信息薄弱、复习规划薄弱等。在考研中,“信息短板”主要指专业课,由于这门课多数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出题,所以找到准确的复习范围,有的放矢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来说,考生要按初试各科分值平均分配时间,公共课与专业课复习要齐头并进,但有三种情况,考生需更加重视专业课,多投入一些精力:一是专业课比重大的。例如考法学、新闻类偏文的专业,初试若不考数学,专业课300分占到总分值的60%,需把精力多投入到专业课上。二是跨专业考研的。专业课基本是零起步,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基础复习阶段最好不要拖到暑假以后。所以,在暑假前尚未完成第一遍基础复习的考生必须快马加鞭;已经完成的必须有针对性地收集所报院校专项资料,全力进行巩固。三是报考热门专业的。主要集中在经、管、文、法、艺、工、医等门类,尤其以金融、新闻、行政管理、计算机、通信工程、民商法学、企业管理、临床医学、英语等学科为代表,不论是本专业报考还是跨专业报考,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如果所报院校在该专业上又很强势,更需警惕。

      三、是否上考研班因人而异

      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学习方法的考生,不用上考研班,可按照以上“三字经”来复习。对于底子较弱,不熟悉考研基本信息,担心自己复习方向出现偏差或是竞争名牌院校热门专业的考生,可利用辅导班帮自己抓重点。但是,考研培训班的作用因人而异,如果考生能够自律,全身心投入,辅导班的教学就可以帮助考生缩小备考范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以为我个人底子比较弱,所有报了博志复旦考研网的辅导班。好的辅导班一定能够给考生传递某种精神力量,激励考生斗志,使之在枯燥的学习中坚持下来。考生还可以发现考试变化,总结规律,并做适当预测。随着网络考试培训的普及,考生备考可以更加个性和方便。

      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篇二

      前天拟录取通知出来了,看到系统里的“您已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才恍然今年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去复旦了。去年得到两位学姐特别大的帮助,曾誓言,考上,一定要分享一下过程,今天过来兑现承诺了。今年复旦社会学第一名429,第四名411,跟这些大神相比我实在不算突出,最终能录取也全仗上天恩赐。不敢说什么经验,只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两位学姐很多很多的帮助,自己备考也摸索出一些东西,希望也能帮助到后来人。我就以大家包括我在内,复习中最关心和最疑惑的问题为引来写吧。我是跨专业考的,所以一些建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哟。

      1. 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选择社会统计学还是数三?

      各有优缺点。数三:优点是能考高分特别是对大学学过高数的理工科学生根本不怕数学,缺点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于数学不好的同学或大学根本没学过数学的文科生,想考高分的难度很大。关于社会统计学,江湖上关于复旦社会学的一个传说就是其统计学考的如何如何难,因此也吓走了一大批理科稍弱的同学,其实没那么夸张。其优点:有两本参考书,花的时间不会有数三那么多。2009年之前题目都挺难,近几年简单化,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据说都特别简单,没有涉及多元统计的部分。缺点:想考高分不容易,150分里有大约70分的非计算题,易失分。不能确定老师在今年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往年都出现过偏题和怪题,所以需要全面的复习。

      2.社会学概论如何复习?

      难度:复旦社会学偏重统计,南大北大人大基本都考的是社会学理论,复旦是考社会学概论,要简单的多,而且非常重视古典社会学理论,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来来回回考了n遍了,几乎没有涉及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但是今年2014年的考题中涉及一两道,但是是可以选做,12道里面选10个的那种,因为我没复习过现代和后现代理论,没选那道,以前从来没有过,不知道接下来出题风格会不会变化。

      参考书:波普诺的《社会学》;刘豪兴的《社会学概论》;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因为我看了2013年一个学长的帖子说,重点都在波普诺上面,所以我是重点复习了波普诺的书。事实证明也是,名词解释几乎全部是来自波普诺的那本参考书,基本是考的最多的。刘豪兴的书因为是复旦老师主编的,考的也很多,今年的一道论述题只有那本书上有,看真题就知道前几年考的特别多,近两年稍微少一点。郑杭生的那本书,有人说不重要,因为又多又难背考的不多,我个人觉得那本书上的理论比较成体系,讲的比较清楚,也要看。我今年复习的以波普诺、刘豪兴的书为主,上面的理论概念基本要全掌握,郑杭生老师的书做辅助,补充着看。

      复习方法:仅做参考。第1步:第一遍通读波普诺的书,因为很有趣能够让我这个跨专业的快速了解和理解社会学时干什么的。第二遍开始做笔记,波普诺的书很厚,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但是重点一目了然,那些概念性的,比如什么是社会分层;还有一些理论,在书本上都很明显,直接把重点提出来做笔记,有利于最后阶段的背诵。当然后来我在百度文库里直接下载了波普诺的书的重点,非常省时间,自己再补充补充就行了,总之就是把厚书变成薄的笔记本。第2步,开始看刘豪兴老师的《社会学概论》,因为是复旦老师主编的,真的会出很多题,书是自考的书,非常好背,好掌握,先通读一遍再重点背诵就可以了。第3步,看郑杭生老师的书,这里要提一下,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郑杭生老师的书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基本是人大那边的观点,但是很明显刘豪兴老师的书里认为社会学就是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这应该是复旦这边学校的看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要跟着报考的学校老师的思路和主流观点走。所以建议复习郑杭生老师的那本书,可以前两本书为重点这本辅助着看,当然如果要考人大的话,你懂得。

      上述三本参考书是基础,应该再补充看一下《社会学理论》的书,虽是考概论不考理论,但是简答题和论述题还是很多理论内容的,特别是韦伯和涂尔干两位大家的理论,应该全方位掌握,几乎每年必考的论述题呢。我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在图书馆找几本理论的书,把主要的理论,冲突论、功能论、还有韦伯涂尔干帕森斯等人的理论都系统化地整理好,对考试特别特别有用。然后就可以做真题了,先分析真题,把每一题考的是哪本书上的都标出来,就能把握住重点,也建议在前期就标出来,复习更有方向。真题,非常非常重要,2014年考的题几乎全部来自于往年的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下笔写,名词解释注意准确性,简答题和论述题注意逻辑性,多下笔写,考场上才能写得好。我是一个不会背书的人,很多时候都不能把概念和理论记得和书本完全一样,但是我非常注重理解,理解非常重要,理解了,才能把握住社会学的思维和社会学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

      3.社会统计学如何复习?

      必备资料:参考书两本(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和李培良的《社会统计的研究运用》),一本习题集(卡茨米尔的《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南与习题集》),一份真题(尽量搜集到每一年的)。

      复习方法:社会统计学的150分,试卷上一般8道题左右。其中非计算题65分左右,一般3道;计算题85分左右,一般5道题。计算题如果只考初级统计的内容就很简单类似课后练习题,以前有几年涉及到李培良书的最后多元统计部分,就会有点难。非计算题,多是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有关的,有时候考的两本参考书上没有,所以要多看一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书。

      我复习时,前期把重点放在了计算题的复习上,因为公式很多的,如果以前没学过,纯粹自学是要花时间和心思的,公式不能死记,要理解为什么,活用,有时候题目稍微灵活了,不能变通就会做不出,往年的真题有这种灵活的题。第1步先把卢淑华老师的书认真的看一遍,例子都自己认真做一遍,公式都理解了,每一章的逻辑关系也把握住。第一遍看书完成后,先自己按照画一下整本书的体系图,把公式默写一遍。然后把课后习题,认真当做考试做一遍,做完后对答案改正。第2步开始看李培良的书,一样的,注意理解公式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前面和卢淑华的书没什么差别。到多元统计,非常难,但是硬着头皮也要掌握了。多元统计部分应该是从详细模式到因径分析那一章的都要认真掌握,特别是多元回归与相关那一章(ps我书找不到了,所以具体章节都忘了),后面的几节理解概念就成。多元统计部分必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比较难,而且还不一定考,比如2014年就压根没考而我花了大量时间,但是多元统计一旦考了就是至少30分,如果没掌握,就可惜了。所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书看完后,开始做课后习题。第3步,做卡茨米尔上的练习题,从头到尾每一题认真做完,花不了多久时间的,做完后,基本上统计学计算题没太大问题了。第4步,做真题,要求每一题都要做好,想尽各种办法也要把每道题都弄明白,因为太容易考往年考过的了。非计算题的复习方法就是先掌握所有真题上出现的论述简答题,然后你就能明白非计算题都是怎么出的重点在哪,再认真复习两本参考书,看看哪些可能考得到。另外,可以再补充一本基础的统计学的书,图书馆一般都有,能有助于把握统计学基本的东西。

      最后作为参考,我两本书的课后习题都做了两遍,真题做了三遍,练习册上习题一遍。这样上了考场,会发现,题目可能比课后练习题都要简单,但是在没上考场之前,必须做足一切的准备。

      关于复试,写复试经验的很少,复旦往年的复试据说比较随意,老师会和你聊聊你喜欢的书,感兴趣的社会学理论,还有统计的一些问题。但是今年2014年,复试就变了,当然也是先笔试社会学研究方法,面试直接抽四道专业课的题,连自我介绍都省了,两道社会学理论两道研究方法的题,很专业,社会学理论的题很类似于初试的论述题,很不幸,今年我抽到的涂尔干的一个理论和韦伯的一个理论都不太会,回答的也不好。所以,初试后,准备复试也不能大意,多看些书,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等古典社会学理论是一定务必要掌握好啊,社会研究方法也要认真复习,有笔试有面试,对于跨专业的没学过的更要好好复习啊。英语面试就是老师随意问你个问题,很简单。总之,复试还是很考察综合能力的,初试结束后,放松之余还是要多看一些社会学的书。

      我写的都是自己备考的过程,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但是可以作为参考,这些都是基础,想考出好成绩,需要做的更好。本科学校不好的不要怕,感觉自己数学不好的也不要怕,你如果确定了报考复旦社会学,就用心静心好好复习,多努力一分希望就会多一点。记得去年一个学长的一句话“考研就是闭着眼往前跑,你永远不知道竞争对手有多快,你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在你前面、后面还是旁边,你能做的只能拼尽全力往前跑,能超过一个是一个,终点之前别盲目自信更别盲目不自信,不到终点绝不自弃决不放弃”。在备考的过程中,因为暑假准备了另一场考试,后面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到了12月份复习时间很紧张很绝望,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了,但是每天都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再努力努力,万一考上了呢?坚持到最后,真的侥幸进了复试,侥幸被录取了。

      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写上了,可能很多问题还没涉及到,接下来到6月30号,如果有什么问题想问,都可以在后面留言,我会过来尽我所能的解答。但是很多回答,也只是个人经验哦,可作参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吸收。我这里有真题、课件等电子版资料,可以发给有需要的,或者我会上传到云盘,有需要的自己去下载。如果,想考社会学,复旦大学社会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它统招的人越来越少。加油,复旦大学值得努力,值得拼搏,值得坚持到最后。

      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篇三

      首先简单说下自己,我本科就读于上海一所211院校,文科专业,接近5年没有系统学习过数学,因为些个人原因,参加了09年复旦社会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以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顺利考取。因为是双跨考研的背景,所以复习阶段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里一方面记录自己半年来的感想,另一方面期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先谈下报考问题,假如选择复旦的社会学概论和统计学的考试科目,那么就有两个专业可以考取,一个是社会学专业,一个是人口学专业,社会学招收人数明显多于人口学,在社政学院中,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研究领域,几乎只有公共课在一起上,具体出路笔者不是很了解,不过所谓“大文科”的观念,都属于文科,区别不是很大,主要还看个人修行,从今年的录取分数来看基本差不多。

      笔者在这里简要说下自己的历程:

      08年7月 决定考研,给社政学院的导师群发EMAIL,幸运的和一个导师联系上,去见了一面。笔者觉得运气好的话联系上导师,尤其联系上将来面试老师的话会用处很大,当然这种几率不高。

      08年8月 当时还在上班,就拼命挤时间学习,期间的方法包括把参考书撕了用公司扫描仪扫到电脑里看;哪怕利用在麦当劳的时间背点材料。不过需要承认,这种记忆方式断断续续,不是很系统,只是粗略的看完了一本半的社会学参考书,一本半的统计学书。看完的感觉是自己应该可以搞定。

      08年9月 辞职。现在回想起来,我考研的目的更多的是证明自己,真要是和工作做个机会成本分析的话,务实的上海人可能会更多的选择我这份工作吧。

      既然正式复习了,首先我尽量减少和外界的联系,影响越少越好。

      接下来面对2门专业课考试,2门公共课考试:

      政治:笔者几乎买了市面上所以版本的辅导材料,不是炫耀,是想把自己竖成反面教材,我看的是任汝分的书,要是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可能就会改变想法了,红宝书可能更详细些。 外语:这个是我的强项,基本没有怎么复习。

      社会统计学:最难的一个科目,不是说参考书难,是考试题目难。搞到历年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除了08年以外,每年的都不简单。参考书中卢淑华的是基础,李沛良的是重点,李的后面有些高级统计的内容,以前从来没有出过计算题,今年就出了。考复旦的话,一道大题真的可以决定命运,所以安全起见,高级统计的内容至少把公式背下来,而且也会运用为妙。还有几本补充的教材也要看,笔者补充了3本,《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南与习题集》(美)卡茨米尔 著 (重点看) 《统计学》(美)M.R.斯皮格尔 (很厚,taobao上当时可以买到影印版)《社会研究中的基础统计学》(第九版)(内容比较简单,浏览了一遍),条件允许的话去复旦听听本科的社会统计学课,会有帮助。老师还算友好...把以上能准备的都准备掉,考试的时候还需要一点灵感吧。

      社会学概论:不超纲。重点是那本高教出版社的,要会背。还有那本外国人编的书每年都有不少题目,还是需要认真翻看的。考试的时候尽量多答,有些合理的,出众的观点分数会更高。 08年12月 复习完毕,每天的任务只是不断的把忘记的内容再背下来,很枯燥,而且身体有些透支,千万不要生病,注意休息。

      09年1月 迎来考试。

      09年4月 复试。基本靠初试成绩...复试比较机械化。

      笔者感觉考复旦普通的专业,需要至少两门考试出众,另外两门考试大众水平就可以了。假如是很好专业的话,就需要3门考试成绩超出大众水平了。

      乱祝考研人能劳有所得吧!加油

    相关关键词: 复旦社会学考研经验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