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中考备战
  • 高考备战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0-07-28 08:21:5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作为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其地位和作用无需赘言。

      我国各高等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的瓶颈,进一步深化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而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的教育模式,作为当今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不仅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通用模式,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中。

      笔者认为,这种国际先进教育模式对于我国正在不断革新的思政课教学同样具有适用性,不失为当前增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创新性尝试。

      一、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跨国研究组合基金会资助下,自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提出的。

      是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英文词语开头字母的缩写,它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代表着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理念。

      模式的基本原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适应性强,因此,利用该模式的理念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用价值突出。

      模式如图1所示。

      图1教育模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式中涵盖着如下教育理念1.大工程。

      教育模式不只局限于工程技术,它是在广阔视野中解读工程,将工程教育与社会价值观念、市场规律、管理模式,乃至于历史文化、审美和心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种模式内涵的教育理念是广义的大工程理念。

      ①2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非被动的受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选择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仅仅是指导而非主导的作用。

      同时,把教学视作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人际交往、合作沟通、团结协调等社会能力;终身学习的自我提升能力等等。

      3完整的人。

      与能力本位相适应,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更是全面发展人的自身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它既要关注人的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更关注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要完成人在身体、知识、智力、思维方面的成长,更要实现精神、道德和价值操守等方面的发展。

      ②模式培养的不只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下从事产品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更是以人类福祉为宗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人才与社会文明的缔造者,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完整的人。

      4项目化与做中学。

      模式更加凸显实践性,它对课程体系的架构、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在真实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即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

      5一体化。

      模式系统提出了12条标准以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周期作为工程教育的主线;具体的培养目标;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工程导论课程;设计实践;工程实践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经验;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相应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专业评估。

      ③可见,模式是一个综合了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实施、从环境条件到考核评估等多层面因素的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综合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对待教与学,知识、能力与态度,产、学、研,以及学校、社会和产业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都强调一种一体化的理念。

      二、教育理念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契合点1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与完整的人教育理念的契合性。

      思政课首要功能是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灌输、渗透和培养。

      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要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实现知行转化、知行合一。

      显然,这种功能定位使之更关注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即是说思政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这只是课程功能的表层实现,而课程功能的深层次实现则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的社会化成长。

      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要具有与自然物质世界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要具有与社会精神世界相适应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和观念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即是说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观,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这包括对学生进行合格公民教育,即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基本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公民行为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还包括职业人教育,即是说要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成为具有特定身份的职业人做好相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相应素养的培育。

      思政课这种全人育人功能诉求与所倡导的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2思政课的实践属性与做中学理念的契合性。

      如前所述,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化成学生的信念,并通过知行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知识点的获取、方法的传授、理论的讲解只算是完成了课程的表层部分,它的落脚点和检验课程成效的标准,则是实践上的落实,即是说思政课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结论记忆层面,而要达到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升华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层面,从而实现个人追求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故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必须解决理论与实12际相脱节的问题,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书本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学生在他们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与言行实际两层皮,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即知、行、信分离。

      因此,教与学、学与用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实现思政课功能的必由之路。

      显然,它实现的关键环节和成果检验的关键所在是实践,实践是解决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死的理论与活的现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必然中介。

      感悟、体验、践行、检验理论的实践教学过程,正可以通过这种以实践育人为中心、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来实现。

      3思政课的实效性要求与学生主体、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契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提高教学吸引力的根本。

      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决定权,他们多采用理论灌输、劝导、讲述之类的单边政策。

      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学而生厌,产生不是我要学,而是为考试被迫学的态度,这样往往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课程实效性的缺失。

      要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树立至关重要。

      要让学生从接受课程的客体变为主动参与课程的主体,才能更好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能力本位的确立既是实现思政课实效性的前提亦是良性结果。

      显然,模式的这一内涵特征正与思政课不谋而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要实现好上述教学改革的目标,非一朝一夕,非教师个人或一个教学主体单位就能够实施完成的,必然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领域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合作协调的结果,这正与模式所倡导的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

      三、基于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教育理念,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而生厌的尴尬境地走出来,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整合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课程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教学,与世情、国情、党情息息相关,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中才能实现教学转化。

      如果对每一章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势必很难突出重点,影响教学实效性。

      因此,我们借鉴大工程一体化的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以整合现开设的四门思政课核心内容为切入点,实现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大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项目化教学仍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但是打破各课程之间的壁垒,并突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逻辑结构和课程框架重新整合,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实和提炼,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模块,同时又不失课程的整体连续性和系统性。

      以每一个专题模块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既解决了思政课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又从整体宏观把握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教材体系逐渐转化为教学体系。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大德育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实践育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凸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宽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校门、直面社会,学有所用,逐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同时在实践的检验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魅力,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

      这就需要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完成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网里网外联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显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基础上实现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地方链接、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大德育系统,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一体化机制,为思政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力保障3整合教学方式,实施做中学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革传统思政课听中学的传统方式,借鉴模式做中学的理念,建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实际体验的教、学、做合一的多向互动思政课教学体系。

      这一体系对教师而言,上课的过程不是单向度地输出知识和结论或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不断成长自我、探寻真理的艺术创造,是一种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哺育与反哺双向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简单的记忆,而是一种汲取后的主动思考和再创造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体系的取舍和重构,并最终内化为自我价值与行为。

      为此我们基于项目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项目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构筑起教与学、做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形成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寓教于做的良好教学氛围。

      4整合考评机制,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坚持考评形式多样化。

      考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因此考评机制的指挥棒亦是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向的风向标。

      我们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基于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对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考评主体上,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一元主体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研究团队小组评议,最后教师综合总评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考评内容上,由客观性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向主观性能力和素质测评转化,更侧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的实际理解和现实应用;在考评形式上,多样化、多手段、多途径综合测评,将理论性检验与实践性检查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试相叠加,更加凸显学生的思想性养成教育在考评中的分量。

      上述基于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我校思政课堂进行了初步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和一定的实效。

      学生在人文关怀和理性关照相统一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学与做的相互转化里,在师生互动、学校社会互补的大德育平台上,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发展与完善,成长为完整的人,践行着从理想信念到自觉行动的内化过程。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是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一种有益探索。

      期冀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作者李洁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①王刚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5②郭华鸿基于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③,,,,,,,[]+,2007

    相关关键词: 高校思政工作经验 高校思政工作经验交流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