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数学教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时间:2020-02-07 08:02:2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及“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类比对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明如下:

      (1)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由学生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这里分别找学生口述文字;用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所有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力.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里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2、能力目标:

      (1)通过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通过勾股定理及以前的知识联合起来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www.fwsir.com)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投影)

      勾股定理的内容

      文字叙述(投影显示)

      符号表述

      图形(画在黑板上)

      2、逆定理的获得

      (1)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

      (2)学生自己证明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有下面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角为 、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定理的应用(投影显示题目上)

      例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则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

      ∵∠C=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 ,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连结AC

      ∵∠B= ,AB=3,BC=4

      ∴

      ∴AC=5

      ∵

      ∴

      ∴∠ACD=

      

      例3 如图,已知:CD⊥AB于D,且有

      求证:△ACB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CD⊥AB

      ∴

      又∵

      ∴

      ∴△ABC为直角三角形

      以上例题,分别由学生先思考,然后回答.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教师做总结)

      4、课堂小结:

      (1)逆定理应用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最大边)

      (2)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方程综合运用.

      5、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131#9

      b、上交作业:已知:如图,△DEF中,DE=17,EF=30,EF边上的中线DG=8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提示:设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

      则三个半圆面积分别为


    相关关键词: 数学教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