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语文教育学学科规律论

    时间:2020-02-18 07:51:0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跨世纪的语文教育的理论形态,它的建立遵循着语文教育内外部运动规律。本文将从这 两方面论述它的运动规律,揭示其特征。
        1
        20世纪以来,语文教育观念经过了由知识型人才逐步向智能型和素质型人才的转变。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 实践的语文教育理论学科也经历了由教授法到学科教学法、教材教法,再到学科教育学的变化。这种变化,昭 示了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社会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出学科产生和发 展的客观辩证法。
        20世纪初,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加之译介的日本和欧美各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使越来越多 的人认识到教育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在教育革新中,影响最大的,如,废科举,兴学堂,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 “中国文学”课程和“教授法”课程的设置等,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兴文化的胜利。“五四”时期,开始 形成对于社会问题进行科学探讨的自由空气,教育改革也再次为人们所关心。“五四”前后,各种新思潮涌进 中国,随之各种新教学法,诸如自学辅导法、设计教学法、分团教学法、道尔顿制教学法、莫礼生单元教学法 、文纳特卡教学法,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等也纷纷传入中国。其中,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儿童主 义”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为最大。人们认识到“教”和“授”都是教师的活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于 是陶行知率先于1919年12月,将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1922年11月公布施行 “壬戊学制”。这时教学法的法规地位才得以确立。这个学制与“癸卯学制”“壬子癸卯学制”比,如果说癸 卯学制在使中国传统旧教育向近代新教育转化上是关键性的一步,壬子癸卯学制体现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 性改革的思想,那么壬戊学制则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成 果。它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奠定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这个学制的“总说明”明确指出 :学制大致以儿童身心发达时期为根椐,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顺及学生个性及智能。教授 法改教学法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产物,是“五四”社会思潮的反映。
        建国后,教育学习苏联,语文教育亦受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其特点是三中心教学体系,即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这种三中心教学体系,其前提是传授知识,适应了建国后处于恢复和起步、发展阶段的 国民经济的需要。80、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增长,三中心教学体系所培养的知识型 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体系的弱点日益暴露。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三中心教学体系。它 主张培养智能型人才。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明确了国民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性质。语文教育又面临素质教 育的目标。
        从现代世界看,生产力正发生着质的变化——科学、知识、信息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形成生产力。这一 变化使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基 础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理论集中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及其关系的课题。美国提出了关于 师范教育改革的报告,认为“第一项重要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专门学科的教育学。要用对专门学科的教与学的研 究来代替本科的一般‘教学法’课程”。因此,按90年代和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现代教 育理论学科化,是各门学科教学法向各门学科教育学演变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学法向语文教育学演变正是这一 发展趋势的反映。20世纪以来,学科的互相渗透、联结、综合、交叉和分化的趋势,影响着学科的发展。语文 教学法向语文教育学发展也遵循着这一规律,总是同国内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与文学的发展密切 相关。其影响大致可从两方面看。
        (一)内容上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学科的。这里仅以教育科学和语言文学学科为例说明。
        从教育学的渗透看,赫尔巴特教学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以及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都 产生过影响。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盛行时正是我国废科举兴学校的时期。20世纪初,他的教育思想就被系统地介 绍过来。他的形式教学阶段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在我国由个别教学 形式转向班级教学形式时,教师受其积极影响,使教学过程有了程式,能按教学程式编制教案和上课,避免了 班级制教学中的混乱。教学程式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渐僵化,走上了程式化的道路,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凯 洛夫的教育思想是建国后传入我国的,对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语文课的教学程式受其影 响很大。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教授系统知识 上,凯洛夫和赫尔巴特同属于传统教育思想的范围。杜威于“五四”前夕来到中国,宣传实用主义。它主张活 动课,强调儿童本位,使我国的教材教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一切从儿童兴趣出发,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可见 ,教育科学中不同教育思想向语文教育渗透,能形成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与教学过程、系统知识传授等问题。语文教学法向语文教育学发展正是以 对教学中的个别问题、个别层次及其关系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前提的。
        从心理学的渗透看,近现代学者关于教学心理的思想较为丰富,并且已经明确提出把实验心理学和儿童心 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如,关于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必须引起学生兴趣,必须唤起学生的注意, 使记忆与理解相结合,必须因材施教,以及教学中须有良好的环境等的教学心理的论述都先后被引入教学过程 。在教材建设上,如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受国外近代心理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及启发学生自 动精神的理论影响,在教材选择上,主张用填表法测验青年学生心理性格和爱好,调查其家庭、生活境遇和阅 读范围,据此选取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在教法选择上,他提出应有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能引起求知动机, 能给予自习工具的标准。艾伟受“实验教育”影响,把心理学引入教学领域,对阅读、写作、测验、书写等心 理均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的《中学国文教学心理学》专著就是这些研究的结晶。近十多年来,语文教学已走上 了心理学化的台阶,更是一派生机勃勃。
        从语言文学学科的渗透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汉字改革问题,提倡白话,倡议报刊横排,实行公元 纪年等成果,不同程度地被教材编著者从各自的角度概括进自己的体系。有的增加了语言、语法、书法;有的 注重了教材内容和教材体裁的更新,选取了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些“五四”新文学作品,其它如新诗、 短篇小说、现代散文、外国文学作品都在选取范围之列。
        又如,对“语文”内涵的认识随着语言学科的发展亦与前不同。原定论“语”为口头语言,“文”为书面 语言。近十多年,人们站在哲学的高度,运用系统论理论,从多种角度审视语文内涵,不仅采用实验技术和归 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经过理性思维的升华,认识到“语文”概念属于单一 形态的范畴,它是多种内容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所谓现代语文内涵就指这一内涵。具体言之, 语文的内涵包括:①语文的四种表现形态: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体态语言是内部语 言在体态上的表现。计算机语言是最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跟最古老的信息处理工具——语言的紧 密结合。这种结合使语言学进到现代层次,不仅是基础学科,而且成了人文科学的“带头学科”。②语文学习 内容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和语文基础知识。
        由上看到,学科的横向移植、渗透,还包括了学科概念、范畴的更新。这种内容上的影响是语文教育学体 系建构的基石。
        (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
        思维方式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时代的人们不仅思维方式不同,而且 观察具体问题的方式也各异。大体上看,古代人是圆圈式,近代人是直线式,现代人是网络式。也就是说现代 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单一的直觉因果关系的线性思维,而是因和果互相转化的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网络型的动 态思维方式。这种认识及其思维方式的变化,就是人的现代主体性的加强,复杂性、情感性的加强。且不说以 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中心提供的理论思维发展所带来的语文教学的变化,单就近几年而言,人们对语文教育的 认识大多已是一种网络型的辩证的动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丰富了语文教育的范畴,又为语文教育向更 高形态上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武器。如对语言能力,过去统而言之为听说读写能力,现在的看法则诚如香 港大学学者陈荣石所述,其一是内在于每个人对语言系统或规律的认识或掌握内容;其二则将内在认识或掌握 表现于外在的语言行为。必须两者相辅解释,然后有语言能力的意义。即是说徒有内在能力而没有外在表达, 根本没法知道能力的内容,没有内在认识,也不可能有相应语言行为出现。所以二者互为表里。他这种注重语 言能力内涵结构的思维方式,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2
        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不但有其外部因素,从语文教学法发展的内在因素看,是20世纪初期对语文教学前科学 的研究为它打下了基础。“五四”以后,一些有志于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语文教学法教师,以及中学语文教 师,一方面就主观经验所得,把一切中学国文教育的问题,加以分析,一方面再用客观的事实来推断教学的因 果。随着对语文教学现象的因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这些教学现象的同一属性和各个方面的关系,以及 它们的本质属性和联系,发现这些现象的独立性,或写成单篇,整理集结,或编著成书。
        纵观20世纪语文教学法编著,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形成了研究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具有了范畴体系和 规律体系的刍形。宏观层次属于本学科的共性,带全局性的问题,包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原则、 教材、测试以及语文教师修养。微观层次,属于学科的个性,具有多元性,由几个并列的横向门类组成,包括 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课外阅读。宏观层次、微观层次,互相渗透,纵横交错 ,构成了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总体构架。
        微观层次,表现在对以上横向门类的具体研究。如阅读教学范畴,由阅读教学的目的论、心理论、教材论 、方法论等组成一个范畴体系,形成微观层次。其它诸如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等等范畴都各有 自己的组成要素和具体内容。这些范畴体系反映了语文教学法学科研究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形成了学科 体系的知识结构。结构内部,交织形成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着,如文和道、读和写、讲和练、教和学、知识和 能力、语言和思维、课内与课外……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一对对关系的认识与概括,就形成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20世纪的语文教学法著述,每一本各有特色,都从自己所认识的角度反映了语文教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层次、 系列、行程,但是很多编著者未能把握学科体系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 编著属于教材体系。尽管如此,他们在一些范畴和规律的认识上还是有成绩的。单就解放前的著述看,对语文 学科性质的认识概括就是确定的。叶圣陶一贯认为国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王森然则从个人 、社会、国家、世界的范围内揭示了语言文学的交际、积累、传播、赏鉴等作用,从语言文学的作用论述了语 文学科的工具性。
        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范畴的认识,有主次关系论和平行关系论二种。前者如蒋伯潜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订为 副目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订为正目的。后者则把这二者相提并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能从语言文学的内容和 形式两方面来确定目的任务,没有离开语文学科的特点、性质。
        对阅读教学范畴的认识,揭示了培养阅读能力与语文工具性的同一关系。胡毅教学法认为,“要想在时间 及空间方面扩充经验,非用阅读的方法不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本国语言文字为一切学习的根本工具,… …自成习惯,准备随时抽身,让学生自立,不要养成靠人读书的坏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研究已经 深入到对教和学两方面的研究。认为教和学并重,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须传授求得知识的方法,训练学生自 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兴趣,开始有了对“教法”和“学法”研究的二条线,如叶圣陶、朱自清 、夏丐尊都有专文谈及这两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有价值的见解,成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法理论建设 的根据。
        对作文教学范畴的认识,大家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方面都作了详尽的探讨。蒋伯潜对作文的批改,

    [1] [2] [3] 下一页


    从“学法”的角度,提出了改革性的意见。阮真从对作文的整体研究,细到对作文题目的专门研究。大家注意 到了作文教学的微观方面与学科性质的隶属关系。
        以上仅举所属语文教学法范畴的某些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反映了语文教学发展的个别方面,个别阶段, 个别本质,从微观的角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从上看到,语文教学法的发展为语文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经过对十年浩劫语 文教育遭破坏的深刻反思,语文教育在“三个面向”的宏阔视野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透视,语文教育 作为“耸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意识形态,既具有为经济、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它本身的科学 性。在这种科学的观念指导下,语文教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语文教学观念到语文教学活动以及语文教 学研究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改革局面。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语文教育学学科规律论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