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如东县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材料

    时间:2020-09-04 08:39:2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如东县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材料

     第5期(总第29期)

     中共如东县委宣传部编 2009年3月16日

     编者按:

     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在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大会认真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工作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部署工作统筹兼顾、措施得力,是一篇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求真务实的报告。本期选编两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文章发给各镇和县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作为全县各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3月份学习材料,供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时参考。请各镇和县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印发给中心组全体成员。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六大数字透视中国经济走势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百姓关注,世界瞩目。

     在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对今年政府工作做出部署。经济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物价涨幅、国际收支这四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调控政策,是折射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六个方面。“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选择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六大数字,约请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解读。

     经济增长率:非同寻常的“8%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也是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这一数字。但今年这一目标,却格外不寻常。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悲观,主要经济体将会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十分关心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到这一目标。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叠加,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左右,是一个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必需的就业机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到了6.8%,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不过,凭借中国经济坚实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内需市场、稳健的金融体系、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相信:“中国经济有望在本轮经济衰退中率先复苏”。但他提醒说,当前一些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但这并不足以表明经济触底回暖。“今年六七月份将会是一个重要观测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预测,如果处理得好,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也要做好防范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预案。

     就业水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使得我国企业用工需求明显下滑。当前,约20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还有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近100万往届未就业大学生正在寻找工作。

     面对严峻的就业局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在当前经济遭遇困难的背景下,就业矛盾凸显。稳定原有就业规模和创造新的就业,对保持经济活力,保证中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的目标,比去年1000万的目标低100万,但与前年的目标持平。

     促进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表示,要把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最大化地促进就业。要创造有利于就业的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政府要履行促进就业的一系列公共职能。

     物价:“4%左右涨幅”背后有深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预期目标低了0.8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低了1.9个百分点,但比前年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缩压力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物价似乎将一路走低,但其背后远非如此简单。

     “这个物价预期目标是与经济增长率目标相匹配的。既考虑了当前CPI下行走势,也考虑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可能。”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指出。

     “物价总体上有望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上半年继续下滑,第三季度走势趋稳,第四季度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杨子强代表说,“目前物价回落,为我国调整资源类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也是缓和物价下行的动力。”

     国际收支: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减牵动全球神经

     中国目前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其增减动向,举世关注。而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收入与支出情况的最终反映,也是观察外贸走势、外汇储备管理等国际收支领域动向的最佳观测目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大幅萎缩,外汇储备增速也出现了放缓迹象。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1月份当月仍实现贸易顺差391亿美元,增长102%。但这并不令人欣喜:进出口双双下跌,只是因为进口跌幅高于出口,才使得顺差保持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表示,进口持续下降意味着未来出口仍有可能进一步萎缩。“但全球经济体都在实施积极的救市计划,预计下半年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在扩大进出口、利用外资等方面,报告中提出了诸多扎实措施。

     “预计我国资金总的格局还是净流入,外汇储备可能还会继续增长。”杨子强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局长杨小平说,一些外资撤离,主要是自身发展出了问题,需要把资金抽回去解燃眉之急。“现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引擎在中国,外资没有理由不看好中国。”

     9500亿元赤字:重拳力促经济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我国财政赤字合计为9500亿元。这个赤字规模创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最高纪录,是历史高值的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三倍。这也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发挥效力,扩大赤字,筹集资金,增加投资,全力保障经济增长。

     虽然财政赤字逼近万亿元,但这是一个风险可控的财政赤字。艾洪德代表说,与一些国家的过度负债和高杠杆率相比,我国政府负债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状况更为稳健。“我国在扩大财政赤字方面还有不小增长空间,有着较大回旋余地。”

     按照欧盟的有关标准来衡量,3%和60%分别被视为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和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警戒线。就9500亿元规模而言,虽然比往年都多,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新增贷款5万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活动的血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这将创出历年来新增贷款的新高。

     信贷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近10年来的经验数据看,每新增100元贷款,就可带动投资增加55元以上,增加GDP65元左右。特别是在当前,受财力限制,财政资金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投资需求,其余部分必须依靠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来解决。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超过1.6万亿元,2月份信贷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随着新增贷款的逐步到位,为经济发展初步奠定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不过,一些代表委员也提醒,在增加信贷投放时,也应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要用信贷结构的优化来带动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增长而放松信贷风险标准,为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杨小平代表说,今年是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年,政策效果也为人们所期待。不过,在当前形势下,就货币政策而言,紧了固然不行,过度宽松也要不得。“如果过度宽松,可能会像有的国家那样掉进流动性陷阱,对国家今后发展的不利影响会很大。”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旭东、刘铮、周英峰)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亮点”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凸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受到更为明显的关注。

      ——初步测算,根据今年财税等方面的采取措施,今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这其中很大的比重是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

      ——中央财政今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

      ——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增长17.6%;

      ——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巨额资金投入,换来是“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一项项具体有力的举措,让老百姓在经济寒冬中感到格外温暖。”全国人大代表王越说:“政府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改善民生,真正成为了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由于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解决民生问题的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

      ——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再永久性校舍中学习;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

      ——到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

      “今年、明年、后年,一项项措施层层推进,大家更有盼头,解决的都是老百姓的难事、实事,老百姓是打心眼里高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朱雪芹说。

     改善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教育要制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医疗体制改革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推进方案。群众长期反映的上学、看病方面的问题有希望通过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得到比较明显的解决。

      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报告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根据部署,今年将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五项工作。

      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可谓是步骤清晰,推进稳妥。报告选准了今年要做的医药卫生事业的五项工作: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老百姓关注度又高,医改必须选准重点工作推进。今年这五项工作,可谓是启动医改的最好‘抓手’。”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市医学会会长巴福荣说。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就连孕妇定期体检都有具体安排。

      在推进住房建设方面,报告中用词细致到位,“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自住性住房”“改善性住房”“普通商品房”“二手房”“农村危房”等诸多用词,分门别类,政策一目了然。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并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行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来自重庆的农民工人大代表康厚明说:“这些政策贴心,安心,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

     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民生同样也是对经济的一种促进。改善民生,其意义在当前又有了新的拓展。

      民生投入本身就会带动经济的增长,教育、医疗的改善,可以扩大居民的消费;而消费的增加又会改善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在今年,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互动。

      连海外舆论也很认同政府号召保民生和保增长,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美国《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称,美国等国家将高度关注中国这次两会,因为他们都在期望中国能通过唤醒中国人消费能力来“救全球经济于水火中”。

     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赵鹏说:“政府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有效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赵 承、张旭东、崔清新、孙彬)

     签发:陈建宗 责任编辑:王 军

     - 2 -

    相关关键词: 四川党委党组中心组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