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1-01-17 12:15:1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紧抓促增收保平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圆满完成组织收入任务。面对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影响,从年初开始倒排收支计划,把握收支节奏,把预算平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减税降费、开源节流、涵养税源,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亿元,增长4.7%,在稳增长的同时,也为我市争先创优工作做出了贡献。二是多渠道增收节支。一方面有序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国有资源,为保平衡弥补了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收入形势研判,加大建筑业税收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极大困难下保证了收支平衡。三是积极落实惠企利民政策。迅速组建政策专班,不折不扣兑现“五减”政策13.7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220.2%,专班工作走在金华前列。帮助16家企业争取再贷款2.04亿元,安排贴息243万元,同时建立惠企利民资金池,提供必要的政策储备。四是竭力争取资金要素保障。抢抓政策窗口,争获两直资金、政府债券、养老保险调剂金及各类专项补助53.1亿元,增长81.8%,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财政动力。

    (二)紧抓防风险去隐患,筑牢财政运行安全防线。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稳步实施隐性债务八年化债计划,全年累计化解76.5亿元,化债率为258.1%;

    置换限额内到期债券3.4亿元,有效降低了筹资成本。二是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进一步夯实地方筹资责任,全年安排30.5亿元充实社保基金,其中争取到直达资金、养老保险省调剂金11.12亿元,确保了养老金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统筹防范“三保”风险。妥善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相关支出摆到最优先序列,建立健全库款管理机制,全力争取省调度款支持,确保了我市行政运行稳定。四是加强防范“9+2”风险点。对标对表做好财政风险预判,动态制定风控举措,保证了应急有预案、防控有实效。

    (三)紧抓保重点优结构,全力助推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应保尽保,稳步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支持扶优扶强,全面兑现涉企奖励政策7.57亿元,资金量同比翻一番,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6%。另一方面,发放1058万元消费券对冲疫情影响,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二是助力打造城市区位优势。千方百计与省厅对接,和相关部门共同争取了金建高铁、临金高速、上华至琅琊公路等债券资金10亿元,优化351国道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拼盘方案。三是支持提升文旅品质。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政策,加大文化事业费投入力度,安排230万元上线智慧文旅平台,安排文物保护经费2121万元,拨付2164万元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多点促进文旅融合与城乡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电子化,提质政府采购金融服务,开启“绿色通道”畅通疫情物资购置渠道。深入实施“聚兰工程”,兑现人才购房补贴、科创园奖励等706万元。五是着力服务民生事业。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扶贫、教育、农业、医疗、养老、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特别是财政、国资联动筹资1.42亿元,统筹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稳预期;

    不折不扣落实了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落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性农信担保服务等多项省级示范项目。全年安排民生支出54.9亿元,增长1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

    (四)紧抓严监管增效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一是持续提高财政资金执行率。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进度通报制度,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及债券资金的执行进度均达到100%,推动了全面脱贫攻坚、逆周期调节等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分批开展扶贫资金和基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深化非税收入、财政票据“双随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漏洞、分解责任、整改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抽取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多渠道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实现了宣传对象全覆盖。三是提升绩效管理效能。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建成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上线“预算云”实现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对410个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自评,抽取52个项目进行复核与重点评价,探索评价结果运用与预算编制挂钩新机制。四是推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组织开展新一轮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招投标金额21.85亿元,更好发挥为民理财管财的职能作用。

    (五)紧抓挖潜能激活力,持续做大国资做强国企。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集中统一监管,22家国企与原主管部门脱钩,1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改制,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稳步推进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国企总资产达到629.3亿元,全年净增加1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二是增强国企盈利水平。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四大集团做强主业、拓展业务,并逐步提高其对重大工程的参与度与贡献水平。从职工招聘、干部选拔、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国企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将闲置、出租的14.2万平方米房地产划转相关国企,实现153处房产公开拍租收入1070万元。有序推进政府性投资入账管理,加强资产有效统筹、科学配置和保值增值。

    (六)紧抓优作风提动力,驰而不息推进队伍建设。一是稳步提升政治素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局班子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二是推进学习与实践相统一。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建立健全局党组中心组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有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16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谈心谈话等多元化学习研讨活动;

    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实践载体,通过举办省地支部党建、红色基地观摩等活动,深入对习近平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实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三是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压力,全面清理兑现乡镇街道、开发区历年旧欠3.04亿元,推进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基层财政发展。坚持便民惠企理念,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发放财政直补资金、兑现涉企奖励政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政采云扶贫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深化“三服务”和“百千万”活动,与管理服务对象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增收节支保平衡。一是精准施策紧抓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管理,继续提升建筑业、物流业税收管理服务,进一步梳理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优势资源,精准把握收入节奏,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围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责任分担机制、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抢抓发展机遇,力争政策资金,奋勇担当作为,多渠道全方位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三是保持政府过紧日子。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坚持以收定支原则,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对“三公”经费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各压减10%,预算执行中做到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

    (二)多措并举防风险。一是精准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深入实施防范化解隐性债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债务风险预警与处置系统建设。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有序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二是积极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常态化开展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落实社保风险准备金多渠道筹资责任,积极争取社保困难县市特殊支持政策,确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三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管理方面的优先顺序,安排其他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保证财政运行可持续。

    (三)集中财力保重点。一是全力助推“四大战略”。继续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尽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交通枢纽投资,多渠道支持金建高铁、351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文旅投入,充分发挥国企在文旅开发利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带动兰溪全域旅游开发、美丽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深化政府采购体制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小康之路以更高起点落实好涉农惠民政策,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脱贫反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三是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支持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协调发展。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统筹保障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垃圾分类等重点民生事项。

    (四)创新聚力促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绩效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施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提高资金效能。二是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效能。积极整合财政监督资源,开展重大财政政策、重大财政资金项目专项督查,加强预算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督促持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深入打造整体智治财政。继续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构建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平台,优化政采云精品馆建设,深化电子票据改革,拓宽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费渠道,推动国有资产数据共享共用。

    (五)严管放活强国资。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增强重大项目服务能力。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两者科学协作、形成合力。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军传统优质行业和高新产业,注重吸收民间资本,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国企信用等级,统筹提升筹资水平,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做大资产规模,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全面清查盘活出租、出借和闲置国有资产,同步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所有资本性支出加快形成资产并予以登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三是加快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严管、放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国企规范性建设,指导优化内控制度,深入打造清廉国企兰溪样本,推进党建引领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激发国企发展潜能。

    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路桥区财政局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突出“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管财”五大职能,立足基本、基础、基层“三基”, 结合“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这一主题,按照“支撑、保障、引导,持续、健康、平衡”工作方针,切实发挥财政职能,注重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预期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

    (一)围绕一根主线,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 今年来,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和财政收支这一主线,深入分析财政经济形势,咬定全年目标,把大力组织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密切加强与国税、地税等征收部门的协作与联系。强化财政部门在收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分析,跟踪收入进度,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产业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稳定增长。同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项目支出,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 1通,认真组织申报重点工程(项目),争取到白沙外堤海塘加固工程、75省道南延(一期)工程路桥段地方政府债券7000万元,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争取资金1258万元。积极配合公投公司,利用各经营主体探索各种融资新模式,成功发行了7年期企业债券,签订5年期融资租赁和期限12年的银行长期贷款等,新募集19.1亿长期项目融资,保障重点工程项目资金需求。

    (三)坚持“三个子”原则,财政收支取得新成绩 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收入进笼子。进一步细化收入预测工作,提高精细化组织程度,严格执行制收入目标考核,做到计划分解到税目、进度明确到每月、动态掌握到每周,监控税源、深挖细找,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预算进盘子。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部门的所有开支都要在预算中加以反映,各种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突出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主体地位、财政的审核监督主体地位和人大的审查决定主体地位,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三是支出进口子。财政支出按照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

    - 3三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按预算管理形式实现“收支脱钩、综合财政预算”的管理方式,对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和全额预算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完善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提供基于政务外网的协同办公,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完善财政票据购领、使用、核销、稽查等管理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编制工作。对政府投资立项的依据、设定项目具体任务和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充分论证,及时下达《2011年度路桥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涉及城建、交通、文教卫、农林等192个,其中124个财政直接拨款资金373174.76万元,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初步建立了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

    (五)落实“五个保障”,财政保障取得新进展 一是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优先保证带事关民生领域支出,认真落实财政支出“有保的压”原则,合理界定财政保障范围,合理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民生投入,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前10个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共安全、科技文化、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业和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支出达10180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量的74.54%,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的

    - 5日间照料、居家安养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从原来的3750元/年〃人提高到4800元/年〃人,其他家庭从1875元/年〃人提高到2400元/年〃人,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对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及民办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实施政策性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同时,及时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金和重度残疾人补助金、大病医疗救助金等,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是做好医卫和社保保障工作。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经费,按照“核定计划、专项安排、包干使用、绩效考评”进行管理。加强与社保资金监管的同时,及时兑现城乡居民的各类社保资金。截止10月底,医疗卫生支出5068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017万元。

    (六)着力“六个打造”,财政管理呈现新局面 一是着力创收,打造优势财政。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财税政策的同时,根据年初确定的收支目标,切实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蛋糕,加强国、地税部门协作,充分注重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确保我区优势财政地位,1-10月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台州九县(市、区)第一且高于全市平均增幅7.8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4.48%,同比净增3.51个百分点。

    二是着力普惠,打造民生财政。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

    - 7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成立了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工作的通知》,开展了财政账户专项检查。拟订了《关于开展全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242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印发《关于做好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区196家行事单位、64家国有企业、155家社会团体进行了“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全面复查,并对存在问题的9家行政事业单位和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作出了处理。

    五是着力规范,打造精细财政。先后制订和出台了《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路桥区区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路桥区区属国有企业对外担保管理暂行办法》、《路桥区区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6个外部管理制度。根据《关于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76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台依办„2010‟5号)要求,对建区16年以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再次清理,共清理涉及到财政管理工作文件(制度)19件,通过认真调研和审核,决定废止3件、宣布失效1件。

    六是着力治学,打造品质财政。以财政文化建设为抓手,

    - 9处罚项目121项,其他行政执法项目11 项(其中行政强制7项,行政确认4项)。充分发挥党、工、妇、团组织作用,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与文体和公益活动。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开展了网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5161名,组织网络考试4600人,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124场次,发放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60本。印制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并邀请省厅专家为全区非税招收单位、银行等相关人员150多人进行专场培训。

    二、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1.充分发挥财政经济杠杆作用。要完善政府引导、财政牵动、多方出资、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以培育产业集群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认真研究和制订适合路桥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扶持政策,拓宽财源建设的投入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为基”的理念,继续做好对中小企业的“解困、扶持、服务”工作,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争创名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给予扶持政策的倾斜,推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对于成长性好而资金缺的企业,探索风险性投资。积极构筑“政府协调

    - 112.着力抓好重点改革任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面推开预算部门(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积极探索公务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扎实做好部门预算公开试点。

    3.强化财政财务管理。继续完善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加大中心镇支持力度,强化镇(街道)财政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镇(街道)财政工作的指导。健全债务监管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三)坚持依法理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重点加大对民生工作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新农村建设等社会事业建设;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加大重点项目投入管理,促进重点项目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向投入;
    严格控制事务性支出,重点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公务用车等弹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挥霍资金的行为;
    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控制项目支出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预防各类违反财经法规现象。

    2.健全监督机制。按照“收支并举、监管并重、内外并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预防各类违反财经法规现象;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将财政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

    - 13

    相关关键词: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