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大众文化积极作和消极影响(精)

    时间:2020-08-12 17:31:5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第五章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始终是与大众传媒携手共进的。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大众文化是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它改变了旧有的文化格局,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勃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果实,也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的文明结晶。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象征,而且是思想解放和文化生活趋于丰富多彩的标志。大众传媒制作传播的文化产品,注重知识传播,具有现实的娱乐与消遣特性,追求即时情感的轻松表达。这种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对过去那种故作深沉的守旧文化心态和对未来空泛承诺的文化理想的冲击与否定。

      大众文化的出现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变成了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活跃了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共享。

      (二)它有利于消除落后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大量的、广泛的、现代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效能,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消除封闭意识,增强市场意识;弱化传统意识,提升现代意识;克服保守意识,激扬开拓意识;摈弃农耕意识,树立现代工业文明意识和现代商品经济意识。只有在真正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情况下,加快实现现代化和走向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才能成为可能。

      (三)它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审美活动方式的变革、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审美趣味的变迁、审美追求的多元化趋向等现象的出现,使当代人的需求系统呈现出三大显著状态,即由需要的匮乏性状态向需要的增长性状态转化;由需要的单一性状态向需要的丰富性状态转化;由需要的本能性状态向需要的文化性状态转化。这种转变促使当代人的人性结构展现出崭新的性质和状态。人性结构的变化更加促使大众文化冲破旧有的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文化的发展从此转入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并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存状况,有效地实现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与统一,从而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大众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时使其难以兼顾社会效益。

      受消费文化商业浪潮的冲击,一些传媒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不顾一切去追求发行量或收视率,竭尽所能地迎合受众需求,吸引受众眼球。追求感官刺激的风气正是媒体对消费文化的一种迎合,消费文化拒绝崇高与理想,回避思考沉重而深刻的问题,着力于给受众带来愉悦、宣泄和刺激,被人形容为“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长期阅读、观看这些文化产品,会给某些成年人尤其是给那些处于青春发育期、懵懂无知的青少年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他们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特性,导致了大众在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追求方面的迷茫与媚俗。

      营造一个虚拟氛围,使大众释放情感,获得快感,是大众文化的主要促销手段。消费文本的快乐或悲伤,深情或搞笑,苍凉或豪放等情绪都是经由生产程序制造出来,迎合着脆弱而多愁善感的受众,淡化甚至消解了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充斥报端的逸闻趣事、流行的都市笑话、火爆的贺岁影片、戏说的历史剧……大众文化产品的制造也正是在这“幻景”中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迎合、满足、制造消费者角色虚幻的人生理想,使其在一种想象性、替代性的满足中找到慰藉。

      大众文化的这种娱乐消遣特性盲目扩张开来,就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低俗化倾向。在这个大众文化凯歌高奏的时代里,民众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成为媚俗的牺牲品。

      (三)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化,导致个性的泯灭。

      大众文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具有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特征,表现方式过于直接、具体,追求同步、轰动的影像效应,易把因循守旧的行为模式当作自然合理的模式强加给受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便捷地享受传媒所提供的超越时空的、极为现成的文化产品的同时,便自觉不自觉地漠视自己所拥有的思维与行动的自由,漠视自然而传统的人际交流,日甚一日地习惯于传媒所提供的广阔而又闭塞的环境,沉湎于文化产品所引发的喜怒哀乐之中,满足于传媒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幻境。这样,受众就难以找到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从而扼杀了他们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大众传媒如何引导大众文化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大众传媒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传媒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在工作中,大众传媒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厘清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传播信息、教育、引导功能,通过对信息有目的的采集、选择和编辑出版,摒除人类文化的糟粕,保存大众文化中合理的方面,使大众文化更加符合大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从而建构健康文明向上的媒介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引导大众文化和人类大众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要引导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受众具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这是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内在动力。传媒工作者不但要适应受众的动机,而且要给予引导,从而引导其文化价值取向。

      首先,要根据受众的动机,采集、加工和传播使人喜闻乐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活动。

      其次,要在文化产品中适当地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受众的表层动机,抑制其深层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加强传播主体的引导、控制功能。

      第三,要适当地利用受众的外加动机,使其逐步转化为传播者所希望的那种具有积极、主导和增力作用的内发动机,进而推动与培养其形成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崇高动机和目标,引导受众的文化审美情趣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四)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既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有守旧的传统观念。因此,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五)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

      我们引进外国文化,不是让外来文化代替自己的文化,而是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外来文化中,有些会对我们有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跟我们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完全不同。这些会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对我们的文化侵害,乃至形成文化殖民化的局面。所以,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自卑,做到开发和引进的辩证统一,固守和拓展我们的文化版图,使民族文化获得新的发展。

    相关关键词: 积极淡化宗教消极影响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